高妹

"Art is the depth, the passion, the desire,
the courage to be myself and myself
alone."
~ Pat Schneider
個人資料
正文

打造自己的“公眾形象”

(2022-02-14 15:01:22) 下一個

1. 所謂的“真實的自己”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先舉例講一講文學創作中的“對話”。

當代大部分讀者都認為,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應該盡量貼近生活才好,而不要像演話劇那樣做作、字正腔圓。可能很多好的作品聽起來也確實像把日常生活來個錄音。事實上呢?隻有在背後寫這些人物對話的作家才知道,它和現實生活中的對話是多麽截然不同。

"Dialogue, contrary to popular view, is not a recording of actual speech; it is a semblance of speech, an invented language of exchanges that build in tempo or content toward climaxes. ~ Sol Stein"

你要是不信,不妨用錄音機偷偷錄別人的一段對話,然後在回放的時候,把每個字,每個哼哼哈哈,都如實寫下來,就會發現差別了。我們日常的對話,除去事先約好的采訪,一般都是沒法當成書麵文字來讀的。直接搬到電視上,沒有剪輯的話,也不會怎麽賞心悅而。不要說媒體了,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我們站起來發言,都會下意識地字正腔圓,大家聽著也不覺得別扭。

平時看新聞看綜藝,很少有觀眾會嫌棄誰化的妝太濃,對吧?甚至完全意識不到電視上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化了妝的。直到有一天,有人突然把鏡頭對準我們自己,才會發現:媽呀!這個布滿褐斑的大餅子臉,是自己嗎?平時在鏡子裏看,挺漂亮的啊?這都是因我們的視覺和感知在作怪。對於公眾人物,對於電視上媒體上的圖片,我們早已習慣了一些定式,有潛在的“預期”。

說的就是“預期”這個詞。公眾人物無論是公開場合發言,還是以私下形式發言(但最終會擺到媒體上的),最好意識到這一點。很多人覺得,活著就要做自己,就要有個性,這沒不對。問題是,在自己家裏隨心所欲的人,如果去到別人家,再怎麽都應該遵守一定的禮儀和社會規範吧?從大門進去人家裏,是這樣,從電腦或者手機裏進去,也是一樣。

總的來說,公共關係這種東西,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或者隻要聰明就能無師自通的。尤其是處在敏感事件、敏感時期的人,為什麽被采訪時很多都三緘其口?甚至幹脆拒絕采訪?並不是那些人懦弱或者缺乏個性。如果一個人的任性還沒有給自己的公眾形象帶來過很大的負麵作用,隻能說,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沒有大到讓他嚐到厲害而已。

我已經聽到反對的聲音了:你看人家鳳姐多有個性!問題是鳳姐能做的事,你做就不一定行!得是一直以無厘頭形象出現的,做些怪事才沒人稀奇。

公眾對我們的定位並不是我們能完全控製的。我們的職業,受的教育,過去的經曆,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包括氣質),都決定了我們第一次亮相於公眾麵前時,人家怎麽把我們定位。這種expectation的力量非常強大。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也啥啥呀!

還要說的一點就是——大巧若拙。在你看來,有些人在公眾麵前傻頭傻腦,人家未必是真傻。方肘子罵了那麽多人,大多數都沒吭聲。你去罵一個,可能就已經臭大街了。“人設”,是門學問,值得思考一下。

現在都說,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 things. 公眾的記憶也一樣強。當你不確定要說啥的時候,閉嘴就是了。

2. 轉型的秘訣

一旦一個特定的公眾形象已經建立了,能不能再轉變呢?這裏明星們的經曆很值得借鑒。

我們時不時會發現一些明星轉型,有的成功了,但是失敗的居多。一方麵來說,一旦公眾對你定位了,對你有了很強的預期,打破他們的預期就會產生很不好的效果。另一方麵來說,人總要成長吧?年輕的時候小甜甜老了還小甜甜?十年前那個觀點十年後還是一樣的觀點?

倒底可不可以轉型,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你的新的轉變不能以“證偽”原先的你為基礎。

舉例來說吧,你一直在走清純路線,突然有一天醒來你就變成性感路線了,這個效果就很不好。因為你在向大眾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我之前的單純都是裝出來騙你們的。反之,有些明星開始想走性感路線的,後來成了笑星(好像吳君如還是毛舜筠就是),那就無所謂。

公眾看似對明星們的荒唐行為容忍度很高,但對欺騙他們的容忍度幾乎為零。這個看起來和我前麵說的似乎矛盾:不能在公眾麵前隨心所欲的做自己,但也最好別不做。因為以現在媒體的發達,裝假太容易露餡了。其實不矛盾。第一條說的,是在公眾麵前要禮貌,克己,不是裝假。

3. 老實待在台上

演員歌星站在舞台上,如果表演失誤,或者技術根本不過關,甚至假唱,都可能引起台下的噓聲。其實沒啥太大關係,因為無論什麽樣的藝術,甚至科研,有喜歡你的也就有不買你賬的。你做完你要做的,給大眾看過,他們愛說啥說啥好了。

假如一個演員站在台上和底下的觀眾吵起來,那就比較不堪了。

公眾形象也是一樣。Stay high, stay cool. 你如果不小心被閃光燈包圍了,說完你必須說的話,就把耳朵閉起來,不要理會燈後麵傳來的各種聲音。

4. 如何討好大眾

答案就是:不要討好大眾,做自己就好了。大眾需要的是有才華有思想有力量的人,不需要專門來迎合他們的人。

舉例來說,一些春晚小品,我們看的時候就能猜出編劇的心思:老百姓喜歡聽東北方言,老百姓喜歡漂亮潑辣的媳婦配傻大粗的老公……事實上,老百姓倒底喜歡什麽類型?我來告訴春晚導演:真誠原創發自內心的類型。也就是沒有類型。

“If you try to make something just to fit your uninformed view of some hypothetical market, you will fail.

"If you make something special and powerful and honest and true, you will succeed. ”~ Hugh Macleod

寫作是這樣,我覺得,做科研、幹別的,也都差不多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