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88期

(2022-02-18 04:59:50) 下一個

(作者:龍德施泰特)

 

914)     重新考量

隴西,星星峽。中蘇邊境,實際控製線停火期間,雙方都忙著鞏固邊疆陣地,把原有的輕型掩體永久化和要塞化。待到喘息中停下來,向對方陣地瞭望一眼時才發現:對麵的工事,也大大加固了。誰再發動進攻,都要付出重大代價。

西北戰區繼任長官杜聿明,幾年裏熟讀兵書,整軍經武,辛苦打造了一支後勤支撐強大、足以保證前鋒在沙漠戈壁馳騁的精兵。此時已官拜上將的他,決心效法清末大將左宗棠之先例:醞釀收複新疆,為國建功!

3年準備就緒。就在杜聿明上報了【胡楊樹計劃】,正摩拳擦掌、窺測時機、選擇突破口、打算一役而定西北、以竟全功之際,1949年7月(※史實日期,蘇聯在星星峽以西500公裏的羅布泊沙漠地帶,爆炸了一枚原子彈。

從此,世界正式進入核對峙時代。原有作戰觀念都必須放在這個新框架裏,加以考量了。

 

915)     擁核起步

選擇羅布泊,無疑是對華夏合眾國的一種震懾。

這次爆炸,也震醒了那些休眠國家。

二戰結束後的美國,由於看不到威脅,將領們慢慢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寂寞高手”心態。

大量庫存積壓的武器,一再以半價、1/4價甚至更便宜的價格處理、出售,或幹脆就地銷毀。甚至還發生了從英國收回“租借物資”上百架“海盜式”艦載機時,幹脆把船開到公海,從航母甲板上把飛機推下深淵了事,這類財大氣粗的例子。

對蘇聯也同樣。美國人收回的“租借物資”火車機車,裝船離岸不遠就拋棄海中。弄得岸上俄羅斯工人跺腳、咒罵、傷心、哭泣,痛恨這些敗家子。對中國略有例外。早期曾有一輪回收封存,是為了防止內戰。後期,大部武器是對赴歐遠征的獎勵和酬謝;更後來則是中國出錢或用貸款購買。故而回收有限。

1945年到1949年,美國真正是過了一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消閑日子。看不到戰爭危險的公眾,迅速把武力的意義和價值遺忘!軍隊又回到20年代那種被人忽略、被克扣軍費的日子。1949年國會核定軍隊總數,要求不得超過50萬。

蘇聯核爆炸,震得美國人渾身一機靈。這才想起自己也曾有過原子彈。連忙檢點那僅2位數的核武庫,竟發現因保管不善,有些已由於元素衰變而失效了。蘇聯核試驗比美國3年前預測的時間提前6年之多,令觀察家們大跌眼鏡!

此時美國外交謀略主流思路是通過強化盟國、圍堵戰爭策源地,以轉移和釋放風險。不久,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派出一個小組抵達上海。半年後一座試驗性原子反應堆在浙江秦山開始運轉。青年核物理學家鄧稼先擔任了實驗室主任。

該研究機構是個實驗室群。除了可發電的反應堆,還包括鈈直線加速器、計算中心、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和衛生研究實驗室等,屬敏感機密部門,被高牆所包圍。

美國國會也通過一項緊急撥款,用於研發新型B-52遠程戰略轟炸機。略感過時的B-29型則被前沿部署,進入駐德美軍空軍基地。中國也得到了3個B-29中隊用於早期訓練。

這讓中國飛機設計師們喜出望外。國產“鴕鳥”研發小組的年輕人,顧誦芬、陸孝彭等幾位跑到北平南苑機場B-29駐地把大飛機裏外看了個夠,巴不得偶爾報廢1架以供他們解剖。

 

916)     喪權不可

蘇聯掌握核武器後,幾次向華夏國嚴正交涉遠東領土問題。

華夏國外交部長~周恩來在談判中不動聲色。國內則加緊了地麵防範和空中巡邏。聯大會議上,美國適時出麵幹預,主張在已成立的聯合國框架下,討論此類爭端事宜。

蘇聯,受到時而死灰複燃的烏克蘭和波羅地海3國分裂勢力的牽製,終於沒能下決心再次向遠東大規模增兵。因為至少7000公裏的運輸線,無法支持他們象德國那樣,使兵力在國內迅速大量機動,而且不被對手發現。

雙方虛聲恫嚇。中蘇間戰火沒有重啟。而那位回到蘇軍總參作戰部的什捷緬科上將,甚至私下裏散布了這個消極觀點:海參崴很難再回歸蘇聯。

“如果敵人是日本,我方態勢還不算被動。但若是中國,那個太平洋港口即使短期奪回,也難以長期守住。它的運輸補給線太脆弱,全程暴露在中國威脅之下。”這位什捷緬科將軍一向被軍史研究者認為是一位能夠理解戰爭本質的將領。

不久,蘇聯權衡後又提出“以新疆交換遠東”的建議。華夏國政府幾經研討,給予了否定的答複。

因為黑龍江流域的開發,給中國帶來的實惠太多了。這片富饒之鄉,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區域,以至於這個農業大國對它的依賴日益深重。移民也在4年中達到3000萬人。遷出這批人口的難度,大得無法想象。新唐州(※堪察加)的諸多礦產,也已得到有效開發。還成為了國內木材的供應來源地之一。

後來60年代初南方大麵積自然災害中,正是黑龍江沿岸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所產出的大批商品糧、飼料、肉奶蛋,解除了舉國大饑荒的隱患……中國人這時才普遍意識到,割讓這塊土地的重大失策~直截了當說,那就是:喪權辱國。

從此,沒有哪屆政府敢於簽署這類條約。

 

917)     營建伯力

50年代的黑龍江畔,已被稱為“第二長江流域”。舟楫之利,漁鹽之便,使豐富的資源錦上添花。

尤其作為黑龍江、鬆花江、烏蘇裏江、三江匯集之地的重鎮伯力市,由於具有類似武漢的“九省通衢”中樞地位,占有地理優勢,短短10年發展成富庶的2百萬人口大城市兼北方工商業中心。城市麵貌也由於規劃得當而日新月異。

伯力州早期發展,得益於首任州長~38歲的湖北人李先念。

他接手這片廣袤的黑土地和一片廢墟的這座中等城市之初,也頗感手足無措。但考察後發現,這兒的自然風貌與家鄉那座省會~幾度繁華的武漢三鎮相當類似。怎麽幹?光靠自己不行。國家新紀元初始,既沒錢也沒政策。隻能因地製宜想辦法。好在這種氛圍和艱苦條件,他在抗戰期間的鄂豫邊區根據地就已習慣了。

李先念稍作準備,就利用這裏相對便利的交通,開始“大肆、瘋狂地”把武漢人吸引過來。一開始是商賈,然後有工農企業,接下來兩年越來越多的武漢市民、湖北鄉眾開始大舉遷徙。雖然兩地氣候殊異、物產不同,但商機本身有更大吸引力。

“伯力那邊政策好喂!州長還是個老鄉噻!”遷居的人們奔走相告,又促成了進一步的遷徙。

武漢人,這個擁有經商和製造能力的群體對黑龍江流域正進行的拓荒墾殖是一種配套良好的補充和促進。他們把收購、外銷、加工、倉儲、運輸以及農機具生產等“技術活兒”幾乎包攬了,順便還把那“漢陽造”的勝利牌卡車拉來,建了“伯力分廠”。長江航運也就此開辦了“黑龍江航運分公司”,而且久後有了超過母公司、後來居上的趨勢。

李州長謙遜回顧道:“其實沒花好些力氣。也沒向上伸手要錢~國家窮麽!就看地形近似武漢,一下子觸發了靈感:讓老家來人噻!他們懂怎樣幹。結果還真就是在黑龍江邊妥妥地複製了一個武漢……”

當然,實際操作絕非簡單。但有著親身把一支西路軍千辛萬苦帶到新疆的經曆的李先念,卻沒有對他這6年州長任期作更多回顧,而是報以“過來人”的淡定。他本人1953年調入中央政府,曆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署署長、副總理。

25年後,伯力市已具有飛機製造業等先進科技的優勢。其尖端產業規模,竟超過了沈陽和哈爾濱。

1961年,250萬人口的伯力市被升格為國家第20個直轄市。其周邊肥沃的黑土地也成為不折不扣的國家糧倉。

 

918)     類比上海

無獨有偶。黑龍江中遊伯力州的這個發展模式,刺激和啟發了下遊的廟街州,決心勵誌趕超。

45歲的柯慶施州長剛從石家莊市長任上(※史實同期任職)調來外東北,頗有抱負和經驗,做事也夠大膽。他簡單分析了兩地異同,當即決策道:“如果說伯力竟可類比武漢,那我們說:廟街就可以類比上海!伯力你有三江交匯之利,廟街我有入海口的優勢!看地圖吧~就連武漢到上海的距離,也同伯力到廟街一樣嘛,都是直線900公裏!他既能把武漢抓過去,我可以把上海拉過來!以上海人的眼光和經營水準,會超不過伯力?”

柯州長認識很明確。他說:“80年前這裏被沙俄奪走,就因為人口少、太空虛!而今我們能奪回來,同樣是這個原因。人少,就會被驅趕、被殺戮!所以快速大量移民,才是保住它的最可靠手段。全黨~都該明白這點!”

他還舉例:“張作霖主政東北十幾年間,船拉車拽,政策吸引,從山東、河北移民了上千萬!這才保住東北沒有被日俄霸占。我們現在這麽好的條件,難道比不上張作霖?我看整個外東北七州一市,隻需幾年就該達到軍閥老張那個數字。”

於是雄心勃勃,提出“建設北國新上海!”等振奮人心的口號。並在政策誘導、條件優惠等方麵,做得比伯力州更積極。

但任期3年內,遲遲未見成效。

 

919)     路數沒對

他後來分析原因是:上海,這個國內生活水準最高的城市“充滿了懶惰的小資產階級”。不願意到邊遠、寒冷的黑龍江口、鄂霍次克海邊來受苦。“這方麵,遠比不上相對質樸勤勞的湖北!”

而且作為城市居民的上海人,對土地的感覺頗為麻木。從黑龍江邊跑去那裏宣傳土地優惠政策?很難得到反響。而自己這兒除了土地,又確實沒多少可優惠的東西。

“哎呀,這些小資產階級!他們是~要等到你建設好了,才肯來的喲。”柯慶施州長憤憤總結道。

找到原因後改弦更張。柯州長又重點從原工作地區石家莊~目前屬於趙州常山郡~以及他的家鄉安徽等地,吸引和召集勞動力。這才漸漸有點效果,人口開始增加。

因為根據國家新行政規劃,10年內毎州人口下限達到100萬才能在國家議會擁有議員名額(每百萬人1位)。若達不到,該州就可能被鄰居“吞並”。這在南方人口眾多的州郡不是問題,甚至還要靠壓縮來細分區域以保持人口上限(毎州議員名額暫定4人)。並鼓勵人口外遷,以便緩解資源緊張等矛盾。

而對黑龍江流域來說,幾個新成立的州都麵臨著吸引移民、使人口達標的課題。為了盡快爭取到議會代表權,每年度各自移民人數,要作為州府的業績考核指標!

柯州長不服氣又很擔心:路子沒走對噢!耽誤2年多。本州搞不好10年後被那伯力州給兼並掉哩……但任期已到。計劃還來不及全麵展開,他就根據兩黨的《地方官員交流協議》調到南方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