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98期

(2022-03-14 05:35:27) 下一個
(作者:
龍德施泰特

 

969)     直升飛機

昆明生產的“蜂鳥”在國家航空委員會關懷下,獲得長足發展。並在50年代從軍事角度找到了新用途。一種更大的用於戰地運輸士兵和物資的直升機在“蜂鳥”基礎上研製出來。

經過前線檢驗和改進,每架可運載1個戰鬥班,大大提高了步兵的戰場機動性。由於直升機研發起步於“蜂鳥”,此後型號成了“蜂係列”。運輸直升機~這個勤勞而略顯笨拙的家夥被命名為“工蜂1型”。隨後還開發了通用型直升機~2型,重點轉向民用。同軸雙旋槳技術也受到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青睞,雙方互換了好幾項專利。

進入60年代,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胡蜂”武裝直升機問世。美國貝爾公司生產的“眼鏡蛇”與之舉行4次對抗演習,結果2勝2負。又在醞釀第5次對抗賽。

1961年,第15空降集團軍派1個營參與“胡蜂”入役試驗與實測~就此組建了空中突擊部隊。

營長張萬年少校一下子就喜歡上了“胡蜂”。33歲的他很快考下直升機駕照。回家還向同是飛行員的太太炫耀說:“今天,俺也能飛了!敢不敢~坐我開的飛機?”

太太不服氣,嗔責道:“儂港督(傻瓜)呀。阿拉大客機氣派的唻~儂個小蜜蜂,好比的?”

……次年秋天,尼布楚邊境,發生一些小規模武裝衝突。第127空中突擊營奉命出動。

營長張萬年駕駛“胡蜂A”幹掉1輛“T-54”坦克,在世界上首開直升機打坦克之先河。被晉升為中校。《漢胡評論》就此載文,專門介紹了該戰例。題為:《從樹梢高度發起攻擊》。

 

970)     海外紛爭

60年代,中蘇邊疆大體平靜。兩個手持核武器的國家都保持克製,邊境衝突被默契地限定在與“新武器實驗場”相類似的小範疇內,沒人願意大打出手。

倒是長期閑置的華夏海軍,有了幾次軍事行動。

1962年冬,據日本通產省航運廳報告:馬六甲海峽一度海匪猖獗,時有過往船隻遭殃、受劫。近來更是發生兩條油輪船員被殺,財物被掠,飄流海上的慘案。

美國國務院負責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約翰·謝偉思照會華夏國政府商請並提示:對該地區海麵安全,貴國負有“水上警察”之責,當盡義務。

於是重新組建的“西洋分艦隊”派出了已改造為直升機母艦的“獨立號”編隊,用“胡蜂”和“工蜂”把海峽遠近的海盜掃蕩了一遍,使航運秩序得到維護。

另一次行動,遠及西南印度洋。

起因是~猶太民族,始終對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有種莫名興趣。據說那是小胡子元首曾規劃過、打算強製猶太人遷徙聚居的地方。那裏究竟怎樣?是冷是暖?是好是壞?是否適合人類居住?希特勒為何要把我們趕到那裏去?他們有諸多疑問。

1957年該島獨立。猶太人欣然前去祝賀、通商。發現這裏很有潛力,竟真的開始了移民。

一來二去,也帶動了國內人口壓力持續增大的華夏人和日本人,使他們與南部非洲擴大商業往來的興趣不斷高漲。一些遠洋漁船也進入南印度洋,實施捕撈作業。6年後的1963年,這些略嫌過度的商業卷入,終於引起馬達加斯加前宗主國~法國的嚴重不滿。

附近海域的留尼汪島仍是法國全權海外領地。長年部署有1旅駐軍。他們派出巡邏艇扣押了中國、日本的遠洋漁船。

與此相呼應,附近另一座小島~毛裏求斯,也掀起一個不大不小的排華、排猶、排日浪潮。

島上一些華人華裔和猶太人,被少數極端分子劫持為人質。

 

971)     平息風波

隨之,華夏合眾國與法蘭西兩國政府的“照會戰”和“聲明戰”逐步升級。半個月後,西洋艦隊派出了“琛航號”航母編隊,掩護“蟾蜍”級兩棲登陸艦,在毛裏求斯登陸了1個海軍陸戰營,從極端分子手中搶出了人質。掩護作戰過程中,由2架“海胡蜂B型”艦載攻擊直升機,發射了早期試驗型的“水蠶”式反艦導彈,擊沉1艘法國巡邏艇。這竟被稱為60年代一次“夠酷”的戰例。海航司令、46歲的方子翼少將,指揮了這次行動。

法國政府大動肝火。驕傲的戴高樂將軍,強烈抗議中國的“霸權主義、沙文主義”行為,揚言要派出“克雷孟梭號”航母編隊,前往印度洋,實施報複。

華夏海軍這時也比較驕狂。新司令林遵上將雖年屆58歲仍不肯示弱,誓師大會上扯出橫幅,宣稱:“犯漢者雖遠必誅!”即刻重組西洋艦隊、派潛艇封鎖紅海出口、兩棲部隊作出登陸留尼汪島的架勢。一支威風凜凜的巡洋艦隊遠航好望角,監視巡弋。

中法雙方。一時劍拔弩張。甚至引起了美國警惕~東方警察,儼然有些霸氣了!……經幾輪外交調停,最終以周恩來和戴高樂互訪達成諒解,才算平熄了一場風波。

結果,此後中日移民、包括海南猶太人,逐年在馬達加斯加和非洲南部增加到400萬人。同時也帶來了資金、技術和新產品,使這裏成為非洲發達地區。後來華夏國又聯合猶太財團,還合資興建了坦桑尼亞~讚比亞~安哥拉大鐵路,橫貫南部非洲,成為那裏一條交通大動脈。

最終在20世紀末,63萬平方公裏的南半球溫帶島國馬達加斯加,接納的移民超過了土著,成為一個人口達2000萬、多民族共生、多姿多彩的新移民國家。

它是非洲的第2大經濟體。綜合國力超過埃及,僅次於南非。而增速則超過同處南半球同期的澳大利亞。體現了和平時代“多民族共生新國家”的某些後發優勢。

 

972)     寂寞高手

50年代以後的美國,由於長期缺少戰爭威脅、缺少對抗目標,依然抱著“寂寞高手”心態。

百無聊賴中,軍界的好勝心理漸漸被和平麻木所掩埋。

1956年,參加競選的伊利諾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用來擊敗對手艾森豪威爾的口號就是:“今後50年裏,沒有美國必須參加的戰爭!我們不需要軍人總統。”

經濟領域美國日益占據全球優勢的同時,軍事上它可以不必追求與其它國家保持巨大差距。武器開發的預算也被國會嚴格控製。研製方向停留在二戰前後的以數量和生產效率定勝負的框框裏。沒有核毀滅的威脅,美國也不肯為核武庫壯大而花冤枉錢。

幾任國務卿,都熱衷於建立一些環球安全組織~例如《太平洋沿岸國公約》和《大西洋兩岸安全公約》組織,思路是把戰爭危機局限在東半球範圍內。而中國和蘇聯,又分別是《太(平洋)約》和《大(西洋)約》成員國。1949年3月接替福萊斯特,繼任的第2位國防部長劉易斯·約翰遜,對海軍的觀點是:我們不再造航母。最多保留1艘,以便“讓老將軍們到處逛逛”。

他主導下的美國海軍迅速縮減。主力航母一度僅保留4艘。連國會中最支持海軍的眾議員卡爾·文森也建議:新航母排水量不應超過6萬噸。※史實是由於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才發現航母是它唯一可以快速部署的部隊。

 

973)     勳章老人

1960年代,升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泰勒上將,通過幾次演習對比,震驚地發現美國軍人的戰鬥素質和戰略素養,比東半球的主要強國有10年以上差距。他一再撰文、演講、大聲疾呼,試圖引起國內各界注意。

但得到的反響卻是:這位前戰爭英雄,不是出於本位主義,就是發作了頑固的戰爭妄想症。居然在如此不容置疑的和平年代仍企圖牟取大筆軍事預算。他的提案也屢遭否決。泰勒苦心打造的一支特種兵~三角洲部隊,也因經費不足而一再縮編,甚至在南美烏拉圭舉辦的世界特種兵比賽中獲倒數第3的惡劣名次,仍不能喚醒國內公眾注意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泰勒任內反複呼喚的主題。最終他在激憤中以辭職來抗議。而《紐約時報》卻發表題為《別了,過時的勳章老人》的送行辭,間雜著奚落和嘲諷。

後來,國會還是從成批的優秀軍人~李梅、伯克、謝爾曼、加文等陸續去職的抗議中,感到了一些什麽,為軍事科研增撥了一點預算。但CIA(中情局)卻始終未予開辦。

美國,在和平的霧海中,揚帆遠航。

那種“要將自己的理想灌輸給世界”的態度由於缺少刺激、缺少實施手段和理由,變成了某種商業惰性。

 

974)     蝴蝶起舞

1959年※。烏蘭巴托。“莫洛托夫總書記的蘇聯”一共持續5年。在隨後的激烈黨爭中他輸給了赫魯曉夫同誌。並離開蘇共中央,被貶為駐蒙古大使。※史實為1957年

6月11號,是華夏國聯合政府成立12周年的日子。莫洛托夫大使當天循慣例,應邀參加了華夏駐烏蘭巴托聯絡處舉辦的酒會。表示了常規禮節性祝賀之後回到使館,意外地收到1封美國來信。

信,來自弗吉尼亞州利斯堡。署名“你真誠的老朋友喬治·馬歇爾”。……那位躺在病床上、年已79歲的老人送來了向遠在地球另一麵~蒙古高原上老朋友的問候。還介紹了自己的病情,暗示來日無多:“年內就可能受到上帝召見。希望他從此分配我一個能釣魚的輕鬆差事……”※馬歇爾逝世於本年10月16日

信的末尾,馬歇爾意味深長地提起:

“親愛的達瓦曆士,可還記得17年前的1942嗎?就是今天~這個6月裏的11日,就是由於您目前所在的蒙古……我們倆曾簽定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合作協定。”

莫洛托夫掩麵長思。是啊。整整17年。

從那一刻起,蝴蝶就煽動了翅膀。世界於是沿著這條軌道奔馳,駛向了另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如果,當初不那麽做,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好些?

可以肯定,那樣中國無力打敗日本侵略者,當然也無力與蘇聯對抗。那麽蘇聯會是一個更為強有力的國家。

可那又怎麽樣呢?國家、或自己的命運,就會有所改觀麽?斯大林時代的自己,多次站在監獄門檻上。直到1949年~自己的地位已經那樣顯赫,仍然無法保護妻子~熱姆丘任娜,眼看著她蒙冤入獄……直到1年前,自己已貴為黨的高官,仍避免不了年過70歲卻發配到蒙古來當大使的結局……而另一個時空裏那樣極其強有力的蘇聯,卻也逃脫不了30年後解體的曆史宿命。

就把命運交給蝴蝶吧。

蝴蝶在1942年翩翩起舞。自己曾參與經手放它飛出樊籠。演變為風暴,改變了世界,也會改變若幹國家和個人的命運。

馬歇爾在來信最後,引用了丘吉爾的一句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麽?無非是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為改善這混亂的世界,讓後人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這裏,馬歇爾質疑道:“那麽反思一下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給後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欣慰的是,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發明‘冷戰’這個名詞。”

莫洛托夫伏案,給馬歇爾回信。寫了若幹行他才懵然意識到:這樣寫,從這個使館裏是無法發出的。

惆悵地放下筆。他緩緩地,把那張白紙撕成一片片、極小的碎片,從住所的樓上一把一把撒下。

像6月裏飄零的雪花。像又一群振翅的白蝴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