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38期

(2021-10-22 04:38:40) 下一個

(作者:龍德施泰特)

 

666)     中蘇戰場

蒙古。烏蘭巴托。蘇軍東方前線指揮部8月初,搬遷到此地。

這個多事之秋,煩惱是普遍的。

雖然鐵路開通了蒙古首都,並在繼續延伸,華西列夫斯基還是高興不起來。年輕的元帥半個月來處於惴惴不安之中。他幾次主動請求辭職、請求處分~因為難以按照統帥部的計劃和斯大林同誌的布置,在100天內完成任務。而且戰爭有了擴大化趨勢。不加大力量投放的話,東方的麻煩看來不會那麽輕易了結。

感謝斯大林同誌的寬容和關切。除了讓他繼續、堅定地主持東方戰事,還調撥了新部隊~3個摩托化集團軍、1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這又一次彌補了戰場損失~使4個月來傷亡的30多萬官兵,得以替換補充。整個東方前線,從東到西,仍保持著規模可觀的野戰兵力。他明白,這來之不易。

偉大衛國戰爭過度地消耗了蘇維埃祖國的人力物力,亟須恢複建設的每項事業,都等著這些精壯勞動力去填補崗位。豐富的地下資源由於缺少人力開采,還長期處於沉睡狀態。他必須抓緊、盡快、勝利地結束這場戰爭。義不容辭。

這次增援帶隊的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司令帕維爾·謝苗諾維奇·雷巴爾科大將,是衛國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又一員虎將,曾兩次獲蘇聯英雄稱號。他1933年曾受命換便衣進入新疆,以“阿爾泰誌願軍”名義使用飛機坦克協助新疆督辦盛世才,打垮了對立麵軍閥張培元、馬仲英等,並擔任盛的軍事顧問。他中文名字叫做傅紀輝。1940年,懂中文的雷巴爾科又在崔可夫之前,擔任了駐華使館少將武官,在重慶呆了8個月,熟悉中國情況。斯大林同誌知人善任,派此人加強東方戰場,再次表明對自己的信任。

但在遠東作戰的具體部署上,還存在不少問題。華西列夫斯基在地圖前苦苦思索:

西路:中亞兩個方麵軍,崔可夫堅守蘭州,繼續爭奪。波格丹諾夫在烏鞘嶺一帶試圖為他打開包圍……蘭州戰役沒能達成目的~雖殲敵已超50萬目標,但蔣介石、李宗仁卻像非洲斑馬一樣,咬住就死不鬆口。華軍先後在“全力解救蔣夫人!”和“誓為白將軍報仇!”的煽動下,已向蘭州陸續投放200萬兵力。戰況膠著。雖成雞肋但不允許放棄。崔可夫集群不安全撤離,這場戰爭就沒有勝利可言。

那就更不可能指望蔣簽字認輸。

中路:後貝加爾方麵軍,沒能保持前期的銳利勢頭。在崇山峻嶺前被擋住了腳步。指揮官馬利諾夫斯基,本來是蘇軍中屈指可數的作戰能手,理應大展宏圖。但戰場惡劣環境下日甚一日的腹瀉頑疾,使他飽受折磨。人瘦得脫了形,2小時會議他要去3次廁所……

“傷心嶺”的失利與此不無關係。

東路:遠東是個相對獨立的戰區。由於戰場啟動的時間差,劃分給經驗豐富的科涅夫元帥指揮。也是開頭順利,中途受阻。

其致命問題是:前一段輕敵了。

 

667)     東路困擾

元帥分析著滿州形勢:本以為起義過來的滿州蘇維埃幹部,能造成那些頑固的中共民族主義分子分裂或孱弱化,並帶來情報優勢。但事實並非如此,那些書生們能力有限。

偷襲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樣重大的情報竟一無所知;列柳申科“坦4集”被夜襲受損,事先也沒有預警~使敵人得逞。組建“人民軍”的步伐始終不夠快。對沈陽軍工生產能力雖有較詳細的匯報,卻又未能引起我們重視……就連科涅夫元帥也承認:他的部隊離開沈陽更遠,而不是更近了。這家夥還強調什麽“退卻是最複雜的戰鬥形式,過去我們的理論都是如何發動進攻”雲雲……

斯大林同誌已要求:統一戰場指揮。

對科涅夫提出的增兵要求,華西列夫斯基和統帥部意見一致:遠東確實是最重要方向。我們對蒙古和中亞的爭奪,實質上都是為遠東更安全、為了太平洋出海口。因此雷巴爾科和“坦3集”理應去滿州平原馳騁。而輸送這些部隊、裝備和給養,需調動300列以上的火車和8000個車皮。西伯利亞鐵路已然不堪重負,事故頻頻……

但元帥當前的煩惱是:正當坦3集整裝待運、近百列火車調度完成、首車已馳過赤塔準備奔向滿州裏馳援科涅夫之時,傳來意外消息:首發列車在赤塔以東的鐵路樞紐站卡雷姆斯克耶被炸、翻車!損失30多輛坦克還不要緊,重要的是通向東方的大動脈發生嚴重堵塞!

那樞紐小城連同多座橋梁,被徹底摧毀了。

 

668)     調整計劃

華西列夫斯基恨透了那些美國生產的定時炸彈~雖然美國廠家還假惺惺表示過:也歡迎蘇聯采購。

華北空軍的聶榮臻出動了他B-17聯隊的全部,每次60-70架4引擎轟炸機,把幾百枚這種重磅炸彈,沿西伯利亞大鐵路赤塔地段在3天中日夜投擲,密布了30公裏。

元帥知道,每公裏路線上定時炸彈分布達到25枚,這條路在幾個月裏就是一條死亡之路。聶榮臻達的阻滯達到了目的。以前不曾料到中國空軍居然敢於遠程襲擊~他們也沒有這種炸彈。這類手法多為英美慣用。或許,對手聘請了美國顧問?從炸彈看,中國人期待的美國武器開始陸續到達了。不知批量多少?

修複樞紐站和鐵路、排除定時炸彈,需要大量時間。造成雷巴爾科集群不能按計劃投放到遠東戰區。

空軍第10集團軍日加列夫上將因忽略防空、反擊組織不及時,而遭免職。由維爾西寧上將接替。

但所有這些都不能彌補的是:整個戰役計劃,必須調整了。

 

669)     斬索行動

斯大林同誌及時指出:要從“具有戰略突然性的方向”予敵以致命打擊。要首先突破那些薄弱地段。

華西列夫斯基在地圖前思考一整夜。審時度勢後分析出:

中路突破,是當前正確選擇。突擊將從敵防範稀少的包頭地域集結和發起。穿過鄂爾多斯莽原,跨越黃河,指向陝北!先奪取那個油田,實現就地補給。然後向東,可刺入華北腹地;向西,可策應崔可夫集群~恢複中亞細亞方麵軍的活力,改變整體戰略態勢。

而現在東西兩線,都尚可各自為戰。

西線,是後勤要跟上。李宗仁的空軍發動了“絞殺戰”。雖然那裏沒有鐵路供他針對性“絞殺”,破壞有限,但造成了供應遲緩。“蚊式”叮人固然不致命,叮多了也會把血吸幹。

東線,則要發動空中攻勢。沈陽軍工已構成了威脅、尤其夜戰坦克的生產。可惜蘇聯缺少重轟炸機。據說吝嗇的英國佬已向我們高價提供了2個航空師的重型4引擎“蘭開斯特”。何時抵達前線?計算下來那140架的載彈量,足可夷平沈陽的工廠。

那麽中路再打進這個楔子,勢必~致敵全局被動!

元帥放下紅藍鉛筆,結束了構思。

戰役定名【斬索行動】。不是說,黃河就是華夏搖籃麽?那麽我們的鋼鐵利刃,這次就把這搖籃的吊索斬斷!讓蔣介石在嬰兒墜地的呱呱哭泣聲中,低頭簽字!

決心下定,方案上報。入睡前他想:馬利諾夫斯基可以休息一下了。老戰友的生命和健康不能眼看著就這麽耗盡。把你換下來~就讓雷巴爾科大將的生力軍~那身經百戰的20萬精銳裝甲兵,去飲馬黃河、洗涮軍靴、蕩滌征塵吧!

 

670)     此橋必複

武漢。蛇山,長江大橋工地。

八月的煩惱,還不止來自酷熱、工期緊張、技術複雜。對茅以升來說,這煩惱還來自某種似曾相識的預感。

50歲的茅以升是中國最權威的橋梁專家。他23歲時的博士論文中關於橋梁工程的見解,被國際橋梁界稱為“茅式定律”,並成為卡瑞基理工學院建校以來首位工程學博士。

早在1934年11月,39歲的茅以升就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總設計兼總工程師。那是中國人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此前這類職務總是由外國人擔任。時任浙江建設廳長的曾養甫先生積極籌措,促成了開工。他對茅以升正言勵色道:“我一切相信你。但造橋不成功,你得跳錢塘江。我也跟在後頭去跳。”

茅以升對建橋工序極盡嚴苛。大到鋼梁架設,小到螺絲釘鉚釘都有嚴格檢查程序。大橋被評價為中國近代橋梁建築史上的裏程碑。但它卻是呼喚著毀滅一同來臨的。

錢塘江大橋成功了。然而僅僅存在90天。

1937年9月25日大橋通過第一列火車。但從7月盧溝橋事變起,茅以升就有個不願證實的預感。他下令在14號橋墩上留下了長方形大洞~並且不解釋原因。大橋副總工程師羅英曾出過一個上聯:錢塘江橋,五行缺火~這4個字的偏旁部首,就是缺少中國“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火字偏旁。下聯一直沒人對出。

但不幸言中,火~戰火,真的來了。持續3個月的淞滬會戰,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而大橋剛好此時完工。頃接政府命令:如杭州不保,大橋就等於是給日本人造的!必須炸毀。

不願麵對的預感,終於來到眼前。茅以升經曆著一生中最大痛苦。長方型大洞就是預防這一時刻來臨。當晚他以一個工程學家的嚴謹、精準態度,將大橋致命點逐一標出。親眼看著最後一根導火索線接好。這位堅毅的大橋之父埋下伏筆,在建橋的同時預留了炸藥空間!

11月17日是全麵通車日。第1輛汽車從大橋駛過,兩岸數十萬群眾,掌聲經久不息。浙江省政府也不知道大橋上已布滿炸藥。此事被高度保密。“那天過橋10多萬人,都在炸藥上麵走過,火車也在炸藥上風馳電掣。開橋第一天,橋墩裏就有炸藥,這在古今中外橋梁史上都是空前的。”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長的一天。回憶那時情形,他說:就像把自己剛生的孩子掐死在搖籃裏。

炸橋計劃是個魔鬼計劃。製訂並執行的,是茅以升本人。

一個月後,12月23日下午5點,日軍已隱約可見,過橋人群被強行攔阻。導火索點燃了。錢江大橋通車第89天炸毀。當晚他寫下8字決心:“抗戰必勝。此橋必複!”

抗戰勝利。茅以升又著手修複了錢江大橋,兩年內終於實現。

※史實為46年動工修複,48年春通車。

 

671)     一橋飛架

如今似曾相識的戰火重燃。烽煙雖尚在千裏之外,困擾卻像夢魘般徘徊心頭。這座他嘔心瀝血設計的、全新式樣的鋼梁拱橋~武漢長江大橋啊,是否又要留下橋墩的長方形大洞?

自己是否又要魔鬼般的再次殘殺親子?是否還有信心再寫“抗戰必勝,此橋必複”?難道,這是宿命?

工程一刻不能停。從廣州過來的油罐列車、新征兵員,如果不在武昌改乘輪渡、而是直駛鄭州~駛向戰場,那麽中國的抵抗無疑會大大增強,大橋本身也才更有保障!

武漢大橋是一座兩用鋼梁拱橋。它位於龜蛇兩山之間,設計全長2100米,上層公路6車道,下層雙線鐵路橋。橋梁造型,頗有幾分與澳洲~悉尼海港大橋相近,但技術更先進,用料也節省很多。75米高的巨型橋台,聳立在大江兩岸,增添了雄偉氣勢。狀如彎弓的巨大鋼梁眼下正從基底向上、向前延伸,從晴川閣、龜山,向著蛇山、黃鶴樓,延展而去。米字桁架與菱格帶的副豎杆正一根根地靠攏著。

大橋落成,將是長江上若幹年內一道亮麗風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