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37期

(2021-10-19 07:02:51) 下一個

(作者:龍德施泰特)

 

661)     上下求索

馮白駒等海南中共組織,從30年代起就接受周恩來領導。周的主要軍事助手~李碩勳也犧牲在海口。因此南方工委致電海外工委,特地征求周恩來的意見。周複電同意並作出相應配合~與南洋華僑救國基金會打了招呼,協助接應馮白駒“南洋獨立旅”和萬餘白沙縣居民。他本能地認為這是一件有利各方的好事。

但李富春傳達的消息,使他心情沉重。

周李兩人在海濱咖啡座前,悶聲不語。

黨內,出現了不同意見。認為某種意義上,這次相當於一種“被招安”。中央批評了這項舉措:“著什麽急給老蔣騰地方嘛!”並在高層會議上嚴肅指出:南方工委在理解黨的路線上,存在著右傾偏向。海外工委,也不應讚助非組織串連。

李富春說:中央調整了南方工委組成。將劉少奇調任華北區總工會主席,張聞天調任理論研究部主任;南方工委改由王若飛、陳雲同誌主持。對周恩來同誌擅自同意瓊縱撤離的“非組織活動”,給予黨內警告。但考慮到海外工委在組織軍備、籌措資金上成績不斐,處分從輕,隻在政治局內通報批評。

周恩來心情複雜地聽完傳達。一向高度服從組織、嚴格執行黨內紀律的他一邊考慮著檢討書,一邊想起前不久福萊斯特部長那一通對美國政界發泄的牢騷不滿,不禁脫口感歎:

“一家一本難念的經啊。”

許許多多曆史問題在發生的當口,難以準確判斷是非。是耶非耶?孰是孰非?何人裁決,據何裁決?

想起當年,中學老師的課堂考問:“諸君為何而讀書?”同學紛紛回應~或為吃飯穿衣,或為光宗耀祖。時年13歲的周翔宇起而應答:“當為中華之崛起。”

中華崛起。那個少年理想,假以36年之奮鬥,是否能說庶乎近焉?

中華崛起,路漫漫其修遠!吾人仍須上下而求索。

 

662)     遺留公案

南洋。婆羅洲,斯裏巴加灣港。

又一船成品油啟航,開往廣州。港外等候泊位的油輪,隨即進入碼頭係靠。裝運再次開始。

船上走下一群土頭土腦的大陸妹。這是龍雲司令長官的長遠打算~為了穩住軍心、長期割據一方,他還得給那“鐵軍”裏數萬名光棍小夥子們,解決討老婆的難題。

“新殖民主義更甚於老牌殖民主義的一點是,他們在繁殖人口方麵似乎格外賣力……”。這是後來西方某報刊對此作出的警惕性評論。

龍雲現在的煩惱來自於內外交錯的壓力。“護僑鐵軍”倒是威震加裏曼丹~無論英國、荷蘭還是印度尼西亞,一時都無力發動反擊改變局麵。停火善後談判已在新加坡和香港進行了兩輪。對方立場明顯鬆動~從一開始強烈譴責“新殖民主義、沙文主義”、威脅以艦隊驅逐龍雲勢力;到逐漸承認現實,坐下來考慮劃分方案。龍雲熱情款待了國民政府王世傑外長~他秉承委座旨意,在談判中以香港為籌碼,巧妙打壓了對手中態度最強硬的英國代表~歐文爵士。

丘首相曾與蔣公達成共識:中國出動遠征軍巴爾幹,為英國防範了蘇聯勢力那時很可能實現的巴爾幹擴張。英國則以政治上支持南京政府、軍事上扶持中國,並建立一支中等規模的海軍、且以10年為期歸還香港等,作為遠征軍出兵的交換代價。

不料,這些共識沒有寫成協議條款而正式簽約~隻是領袖間的承諾與默契。由於雙方各取所需,遠征軍很快就成行。中國也迅速得到了“西洋艦隊”和英國力所能及的軍需保障。

那一年多時間,是中英史上少有的“蜜月期”。

但隨著戰爭在原子彈爆炸聲中嘎然而止,倉促間丘首相也在失算的大選中成為一名在野人士。工黨政府,不肯承認沒有正式協議文本的所謂“領袖默契”。而蔣公,那個階段又正在廬山處心積慮地策劃北方的“一石三鳥”,也忘了催促英國首相交接時對香港地位再次予以確認。故而造成一樁遺留公案。

南洋護僑事發,雙方各執一詞。王世傑外長堅持:婆羅洲是英荷傳統殖民地不假,但戰爭中日本曾給予過當地“獨立”權、及戰後興起的獨立運動已成當今曆史潮流,這也是真。

而為南洋早期開發作出過重要貢獻、眼下卻在排華騷亂中身受其害的數百萬華僑,迫切需要有一塊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之地,這更是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

但各方都明白:最關鍵、分量最重的砝碼,還是龍雲這支“護僑鐵軍”的存在。沒有它就沒人肯坐下來談判。

 

663)     蘭芳共和

既然龍雲舉足輕重,為何煩惱呢?

這幾個月破天荒地有了一支來自祖國的軍隊護佑,南洋各地、尤其印尼各島華僑,紛紛向北加裏曼丹集中。原來人口不過萬餘的斯裏巴加灣小城,短期增長10倍。沙巴地區的山打根、鬥湖等戰爭期間發展起來的大小港城,也聚攏了一批批華僑。

在外敵虎視眈眈、聲言驅逐的此刻,“護僑鐵軍”的任何撤離舉動、甚至傳言都可能造成災難。

龍雲本人也有心長據此地。因為雲南,恐怕老蔣是不想讓他帶兵回去了。而不帶兵馬的遷移,就像兜裏有錢卻沒有保鏢的財主,除了給人敲詐,還有生命危險。

他決心把這塊森林茂密、有山有水、有城市有碼頭、有石油有工廠、有錫礦有橡膠的方圓10萬平方公裏寶地,當成根據地來建設。除了麵積小了60%,這裏各方麵都不亞於雲南!即或計較麵積,那也3倍於台灣。華人在這裏已聚集了逾百萬人口,還在逐月增加。當地僑領羅元叔,又用往事點醒了龍雲:約200年前,南洋華人就在婆羅洲島上建立過一個“蘭芳大總製”的組織,等於是個“準共和國”。

乾隆年間,來南洋打工的華人被稱為“天朝棄民”。為了生存繁衍,他們組織了不少同鄉會。後來聯合起來,成立了以東萬律為首府的“蘭芳共和”組織。當時第一任“大唐總長”就是今日羅元叔的5代叔祖、廣東梅州石扇堡人羅芳伯。他有文化,有組織才能,在華人中享有威信,被各地同鄉會推舉為領袖。

“蘭芳共和”於1776年建立。運作方式類似一間超大型土地開發公司。後人稱這一年為蘭芳元年~也正是這一年,美國才開始自己的獨立戰爭。

羅芳伯參照西方製度,設置了“蘭芳大總製”的管理條例。在位期間,帶領人民改進農耕、擴大采礦,發展交通,創辦學校,實行全民皆兵,保衛轄屬安全。

“蘭芳”欣欣向榮。羅芳伯臨終時推薦江戊伯繼任。“大總製”前後共選舉過12位“大唐總長”~注意:是選舉或禪讓,而不是世襲~這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直到1884年,“蘭芳”才被荷蘭殖民者所吞並,共曆時108年。龍雲對此頗受啟發,遂與羅元叔計議:仿效猶太建國協會,成立“南洋華人獨立建國運動”組織。

 

 

664)     達成協議

旗號打出之後,各界反響不一。南京政府此時正同英國交涉香港問題,這個新動向改變了天平兩端的平衡。

精於計算的英國人,反複權衡之後看明白:香港,一個成熟的遠東物流和金融中心、大英帝國的東方明珠城市,對於現代不列顛的意義,遠大於一片相對荒涼、前途未卜而且遙遠的土地。於是提出了“保留香港”的動議。而農耕烙印未脫的中國,則陷入追求海外領地、墾殖沃土和油礦資源的老式套路,垂涎於實現“南洋華人自治領”。

爭執和妥協的結果是:各取所需。

最終協議為:此時60萬人口、總GDP3.5億美元、人均186美元的香港,由英國續租50年。1996年到期。

而北加裏曼丹原英國保護領地汶萊、沙巴地區10萬平方公裏~多為荒蕪地區,則劃給南洋華人開墾50年。行政區劃名稱為“蘭芳自治領”。斯裏巴加灣改名為中文習慣的“七洲洋市”,成為自治領首府。50年後,將根據上述兩區域內居民願望,投票表決歸屬~是留在英聯邦內、並入中國、還是獨立自治。

附帶與荷蘭女王政府的協議是:在中國承諾不侵犯巴厘巴板地區主權的前提下,英荷殼牌石油公司提供30年產量,以低於國際同期2%的價格優先供應中國。中國撤軍,但保留在當地發生排華騷亂時的軍事介入維護秩序等權力,每次介入期以180天為限。

對此,蔣委員長身邊的恭維者,讚歎他在海南島和婆羅洲問題上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主持後期談判的老外交家顧維鈞一再感慨:“曾幾何時,我們都是無奈歎息:弱國無外交!這回感覺不同了,完全不同了……”

 

665)     龍雲苦惱

可這樣一來,龍雲的處境卻不妙了。

苦惱來自於:協議規定,他隻能以“軍方保護人”身份在任期內駐守沙巴,而不同意他成為一名他所期待的“開國元勳”。更不允許任何世襲、繼承的情況出現。

“蘭芳自治領”首任行政首腦已被各有關方鎖定為羅元叔。之後繼承者也必須從當地出生的人士中選舉產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的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已成為20世紀40年代後公認的國際社會準則,也是曆史潮流。

暫時的勝利和長遠的惶惶之感,使龍雲生了一場大病。病中再次遭受打擊:竟發生了針對他的刺殺陰謀。

神靈護佑,他沒按原定時間出現在遇刺地點,侍衛官卻替他成為了冤鬼。事後追查,凶手是受過訓練的一組馬來人;但幕後指使者,卻可能來自各個方麵……

苦惱的龍雲從此深居簡出。一番創國壯誌化為慨歎。從此專心關注龍氏家族的南洋企業~他明白,這些才能有所傳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假設曆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D的D主' 的評論 : 唉,是啊!“蘭芳共和國(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0%E8%8A%B3%E5%A4%A7%E7%BB%9F%E5%88%B6%E5%85%B1%E5%92%8C%E5%9B%BD?fromtitle=%E5%85%B0%E8%8A%B3%E5%85%B1%E5%92%8C&fromid=3386288)”何止令現代國人慚愧。可是,那畢竟是在海外,不是在皇上的率土之濱。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都是集權,隻有周朝800年綻放了一道封建之光,並輝煌了人們的思想。而這之前和之後基本上都是蠻橫的SB輪番愚弄著國人。
ID的D主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蘭芳共和。蘭芳大統製共和國成立於1777年(蘭芳元年,乾隆四十二年),立國一百零八年。前後曆任十二位總長,均以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傳承。比中華民國早了一百多年!難得啊!現代國人不慚愧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