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2008-08-14 23:20:28) 下一個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總結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這是無可懷疑的.但是,同一個夢想卻很難.富與貧,民主與專製,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心態,其中分歧很大,也有著不同的夢想.

我不是完全不理解同一個夢想這理念,或者抱著存疑態度.隻是覺得很難做得到.

讀了紐約時報早天的一篇特寫,更令我相信,同一個夢想的路很長.文章引述當代社會心理學家李察.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教授的經典著作: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裏的話:向美國人展示一隻雞、一頭牛和幹草的圖片,讓他們挑出兩張相關一起的照片,美國人通常會選出雞和牛.

因為它們都是動物.而大多數的亞洲人會挑出牛和幹草,因為牛需要吃草.美國人更傾向於看到類別(categories),亞洲人更傾向於看到關係.

紐約時報的特寫Harmony and the Dream:

http://www.nytimes.com/2008/08/12/opinion/12brooks.html?_r=2&ref=opinion&oref=slogin&oref=slogin

中國的崛起,僅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這令很多西方哲學家,心理學家,從另一層麵研究,思考,東西方文化在感知,邏輯乃至現實模式之間存在的差異,甚至於在探討,未來的世界,是屬於美國夢還是中國夢?

其實,兩個夢最大的分野,在於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心態.所謂美國夢,就是把個人的權利和隱私,擺在國家之上,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而集體主義的人,往往重視和諧與責任.他們往往低估自己的技能,而且在描述他們對集體工作的貢獻時,往往很謙卑.....

(The individualistic countries tend to put rights and privacy first. People in these societies tend to overvalue their own skills and overestimate their own importance to any group effort. People in collective societies tend to value harmony and duty. They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ir own skills and are more self-effacing when describ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group efforts.)

也因為這樣的差異,令東西方人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也表現在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很少中國人(或日本人)的小孩子,會直接用名字對長輩招呼;而美國人認為是理所當然.而這些在童年時已經形成的深層次文化差異,在日後成長的孩子,在融入相對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如何辦演自己的角色.

在上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學報上,有過這樣的論述:

“因此,關注背景對有效的職能運作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生活的社會約束較少,強調獨立性,他們可以較少關注環境.

斯坦福大學的米高.莫利斯(Michael Morris)與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彭凱平(Kaiping Peng),對中英文報刊上的犯罪報道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英文報道關注罪犯的個性特點,中文報刊則強調背景,罪犯的出身與人際關係等.

引用李察.尼斯貝特教授的說法,這種對個性特點而非背景的強調,讓西方人更容易犯所謂的“基本歸因”錯誤.如果犯這種錯誤,焦慮的麵試者,就會被認為是天生緊張,所以不適合壓力太大的職位.“東方人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環境因素,而且認識到它們也會產生影響....

日本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曾經作過一係列試驗,研究人員讓兩組日本人和美國人,看了一些軟木製成的金字塔狀物體,這些物體被隨便起了個名字叫“daxes”.他們又讓兩組人都看了兩盤東西,一盤裝的是其它形狀的軟木物體,另一盤裝的是其它材料製成的金字塔狀物體.

當被問及哪個盤子裏有更多“daxes”時,美國人指向了金字塔狀物體,也不管它們是由其它材料製成的.日本人則相反,他們不考慮形狀,指向裝有軟木物體的盤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顯示了人們在感知世界時的基本差異.解析思維(analytic-minded)的美國人,感知的世界由不同形狀的物體組成,而整體思維(holistic-minded)的日本人,感知的世界是由相關物質組成.因而西方人看到的是柏油碎石鋪成的路,日本人看到的是鋪成路的柏油碎石.

邏輯觀念上的差異,自然產生矛盾.在米高.莫利斯/彭凱平的論述顯示,西方人對矛盾深惡痛絕,而東方人則認為矛盾很有價值,有助於理解物體和事件間的聯係.這種邏輯學上的深層次根源,毛澤東在他的著作中,作過多次批判,評論....

那麽,哪種文化對世界認知方法是成功的?或許,隨著中國的崛起,京奧運的宣示,讓西方哲學家在這問題上開始爭論一番....

京奧運的宣示是什麽?就是中國人的主張:發展不隻是隻能通過西方,自由主義方式取得,也可以通過東方的,集體主義方式取得!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像一個人一樣行動;像一個人在擊鼓,像一個人在起舞,按照精確的編隊疾走而不會絆倒或者衝撞.....
這就是目前的集體主義——和諧社會的高科技版本,中國在奇跡般的增長.

(後記:寫完這篇東抄抄,西抄抄的大作,自己重讀一遍,忍不住發笑....這麽容易地便可以顯擺一下,掩蓋自己不學無術的自卑感;另一方麵,為某種原因,自己也需要磚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