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人與人的性

討論人的性與性的人, 性與人生,性與社會,性與曆史,性與文化,性與生活品質
正文

近現代中國性教育史話

(2009-03-20 09:47:16) 下一個

近現代中國性教育史話

===================================

 

要真正理解和做好一件事,必須對其曆史發展有所認識。性教育亦然。

 

感謝有關部門的支援,在1985年我得以查閱北京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封存的大量"性書"和相關資料,在這個基礎上,寫成了"中國近代性教育文獻述略",收在文集《性的社會觀》中(1987年,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後來,見到199110月在廣西桂林召開的"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衛生保健研討會"的論文資料中,有一篇蘇州大學醫院陳永生撰寫的"清末民初我國學校性教育發展概況"。該文也概述了清末民初(19001936)我國性教育的一些情況。

 

中國性教育的起始階段

 

性教育作爲一個現代領域和學科,大體上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我國的情況來說,1912年,陸費逵(18861941),曾任商務印書館出版部主任、中華書局總經理)就曾在《教育雜?》撰"色欲與教育"一文,批評對""的消極抑製,主張積極地加以教導,可以說是近世中國提倡性教育的最早論述。不過,更完整意義上的"性教育"SexEducationtion),是在20年代開始在我國傳播起來的(那時"性教育"又譯"性欲教育")。

 

1914年誌原在《教育雜?》發表"教育上之色欲問題",指出"雲有害者非色欲之爲害,而濫用或誤用之害""消極之防,危害甚巨""戒除隱秘主義""以公然講授爲得策"等。1919年王統照、王睛霓在《曙光》分別發表"兩性教育觀""兩性的道德",從理論和應用上闡述了進行性教育的必要性。

 

1920年,潘公展(18951975,曾任《晨報》社長、上海市教育局長、《中央日報》總主筆、《申報》董事長等職)在《教育雜?》發表"巴哥羅的兩性教育觀",介紹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哥羅(MABigelow)教授著《性教育》一書的觀點。後來,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潘公展著《巴哥羅的兩性教育觀》(1925年)。巴哥羅教授指出性教育的內容可分八項∶個人的性衛生,社會病,性病,社會的罪惡,賣淫,私生子問題,性道德,性的卑視問題,結婚問題,優生學。巴哥羅的性教育觀,在二三十年代廣被我國學者所引用,影響較大。

 

1921年冬,桑格夫人(MargaretSanger18831966,舊譯山額夫人、山格爾夫人等)來華,在北京、上海演講,備受歡迎,作爲國際和美國計劃生育和性教育的著名倡導者,她的訪華對我國的性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事實上我國第一本具體講述性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的書,便是封熙卿譯的桑格夫人著《家庭性教育實施法》(192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主張從很小的時候便要開始進行性教育,不要神秘化,不要說假話,不要怕孩子見到裸體,等等。這本書後來還有幾種不同的譯本∶《性教育的示兒篇》(趙蔭棠譯,北新書局,1929),《性的教育》(董任堅譯,潘光旦校訂,上海兒童書局,1933)。可見其影響之大、之久。

 

1923年《教育雜?》出版了"性教育專號",發表了13位作者的文章,其中有盛朗西∶"性教育在新學製課程中的位置"。任白濤∶"青年期性衛生及道德",等等。同年,日本學者羽太銳治著《最新性欲教育》一書由任白濤分章翻譯發表,全書八章,最後一章爲學校的性教育;美國斯梯生著《人生性教育》中譯本也在北京出版。

 

1925年商務印書館發行"教育叢書"100種。有大中小學教材、醫學、生物、社會、理工等類,其中專論性教育有的5種,筆者見到的有教育雜?編輯的第3739種《性教育概論》、《性教育的理論》和《性教育與學校課程》。

 

《性教育概論》一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常道直寫的關於性教育的11個問題∶爲什麽要研究性欲,爲什麽要反對研究性欲,爲什麽要有性教育,爲什麽要反對性教育,什麽是性教育的正當範圍,使性教育成爲必要的理由是什麽,性教育的目的是什麽,誰最相宜擔任性教育的責任,父母、教師和醫生三方麵怎樣分擔責任,性教育應當怎樣進行,施行性教育時應當注意的是些什麽;第二部分是譯介日本市川源三的性教育論述。第三部分是黃公覺譯介的美國巴哥羅教授《性教育》一書的要點。

 

《性教育的理論》一書包括:陳兆蘅"性教育之真諦及歐美各國之性教育運動",周建人"性教育的幾條原理",潘公展"兩性生活與性教育"三篇文章。陳兆蘅提出∶"性教育實爲校內校外合力工作,使青年對於自身性欲問題得到正當解決的種種計劃的總名"。周建人寫道∶"人類既是兩性動物,一生當中的一舉一動無不與性有關係"。潘公展寫道∶"兩性生活乃是人生最重大、最貼近、最富於興味的生活。兩性生活的根基,即在於戀愛。戀愛與生活,一而二,二而一。"他們早在20年代便如此直截了當地指出""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至今看來,仍然難能可貴。

 

《性教育與學校課程》一書包括:廖世承"性教育與中學校",提倡"利用各科目施行有係統的性育";盛朗西"性教育在新學製課程上的位置",提出性教育的具體目標26條;邰爽秋"中等學校性教育之實施",擬訂了大綱共62條;常導之"美國中學校性欲教育大綱",介紹紐約生物學教員協會委任的性欲教育委員會擬定的大鋼;沈澤民譯"同性愛與性教育",原作者卡本特(ECarpenter18441929,英國詩人、性學家),是在英國最初公然用本名寫作關於同性戀的人之一。這篇譯文乃錄自卡翁名著《中間的性》(1908年)一書,其中有一段論及學校與性教育,很爲精辟,引述如下∶

 

"現代的文明學校用一扇鐵門把兩性的事情完全閉起來了。門邊是一種沈默,一種嚴酷的沈默,於是合法的好奇心立刻各如其狀地變成不合法的好奇心了,狂熱的色情暗暗地生長起來,本來沒有色情的地方也起了色情了。陰溝的方法現在正流行著。學校既不能公然承認小學生的要求,於是違禁品在他們自己中間互相傳授了,淫穢詞曲代表了聰明高雅的說明了,損害衛生的行爲跟著來了。性的神聖一去永不回頭,於是學校中充滿了早熟,而關於一個照權利是應該把它擡到一切思想以上的題目,在學校中是充滿了病態的談話和想象了。人工壓抑了那高雅的方麵而使那卑鄙的方麵加速早熟,結果不過使那高雅方麵完全受損害罷了。

 

今天,一切對性教育抱疑慮態度的人,也許還能夠從這段深刻、尖銳的評論中,得到啓發與教益。1926年,上海國風書店出版德國醫學家、性教育的先驅者羅乃戴爾博士《性與教育》一書的中譯本《現代青年性教育》(戈樂天譯),包括緒論,性教育的需要原因、性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範圍、如何實行學校內的性教育、結論。著者指出∶

 

"沈默主義不但不能增進道德上的純潔,反而是一個極其多災難的迷惘,甚至成爲童子天真的大禍。"

 

譯者在譯序中,對我國性教育開展中障礙所作的分析,頗有見地,引述如下∶ "考我國人對性欲教育或性欲說明,所以抱懷疑或反對態度之最大原因有四∶第一,不知人類性欲本能之難於壓抑;第二,不知性欲疾病爲害之烈;第三,誤於因襲的道德觀;第四,誤於從來所謂淫書的魔力。"他並鄭重指出∶教育書不是淫書,必須清除上述四種誤會,才能使性教育有效地發展起來。

 

1927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南洋大學學監柴福源著《性教育》。1928年,世界書局"ABC叢書∶科學部自然科學組"中,收入了他的另一著作《性學ABC》,內中也論及性教育,指出∶"性教育的目的,普通說來共有四種∶(1) 性欲的衛生;(2) 心理的建設;(3)性病的預防和治療;(4)優生。綜合這四個小目的,成爲一個大目的,與衛生、倫理、純美三大原則結合,方才能算達到圓滿的地步。"

 

1928年,周建人的《性教育》一書出版,爲商務印書館"師範小叢書"中的一種。作者指出∶"性教育的範圍是很廣大的,從用什麽方法去解答小孩的'自身從哪裏來的'問題起,到淫書淫畫在社會上究竟有什麽損害的討論,都屬於性教育這一名稱的範圍之內的。"全書分八章∶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曆史,性教育的問題,性教育中應說明的幾項重要事實,性的由來,性的生理,性的倫理,性教育的實施。

 

1930年,楊冠雄《性教育法》由上海黎明書局出版。共十章∶什麽是性教育、性欲的根本原理、兩性的關係、兩性生活與性教育、家庭的性教育、性教育與學校課程、性教育的效能、性教育實施的程式、男女同校問題、性教育的過去與將來。

1934年,英國著名性學家藹理斯巨著《性心理學研究》中《性的教育》部分的中譯本出版(上海青年協會);夏南(TWShannon)教授《性教育指南》中譯本出版(杜佐周、錢亦石譯,上海中華書局)。這本書是按性教育物件的年齡階段而寫的,共五編三十章,分述兒童時代、少年女子時代、少年男子時代、青年女子時代、青少年男子時代的性教育。強調∶"男女孩認識性器官的差異越早,則其病態的好奇心發展之機會越少。"

 

1936年,杜占真著,程克敬、盧永春、郝鳴琴校訂的《幼兒期性教育》由北京教育短波社出版。前有常導之、袁敦禮、傅繼良的序。當時任北平師範大學體育係主任的袁敦禮教授在序言中指出∶

 

"性教育的基本問題,不專在身體方麵,而在心理方麵,尤其在社會方麵。所以使兒童有良好性的習慣、態度和知識必須從極幼小的時候著手,按照他的需要,和發育的情形循循誘導。"

 

值得指出的是,這本書是國人進行的關於性教育的調查研究和係統的論述。作者"因研究性教育,走訪了華北幾個重要都市和二十多個鄉村,調查了大中小學校不下六十餘個。"作者認爲∶

 

"性與人生的關係非常密切,性與生活的範圍幾乎相等,性生活是穿插在普通的生活中┅┅性教育的範圍,在縱的方麵,應包括自嬰兒初生以至成年育兒止;在橫的方麵,應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麵直接或間接與性有關係的一切活動。"

 

本書提出了性教育實施通則十二條,並具體講述了幼兒期性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前麵以文獻爲主描述了現代性教育在我國的起始。

 

這個階段的另一著作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商務印書館列入"師範小叢書"中出版的《蘇俄性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張鬱光據日本蘇俄問題研究日譯本重譯)。正如書名所示,該書包含了當時蘇聯權威性教育專家的論述以及性教育的教學大綱。至此,可以見到美、英、德、日、俄等國性教育的代表性著作都有了中譯本,國人自撰的性教育著作,也已接連出版,期刊文章不斷,專號也有出版,演講、大綱均已出現,實地的性教育和對比的調查研究也已問世,性教育在我國已可說是奠定基礎了。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是先驅者們勇於衝破中國封建社會性壓抑的傳統觀念,反對性的神秘主義,不但致力於改變性愚昧的狀況,同時也以性教育爲武器,預防性病的流行,革除與性有關的各種社會惡習。

 

自然,在這一起步過程中,在性教育的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方麵也有著不同意見的對立與爭論。最明顯的例子是關於張競生教授的工作,以編撰《性史》而著稱於世的張競生教授,很強調性教育的重要性,認爲"性教育一問題關係於人生比什麽科學與藝術更大┅┅性譬如水,你怕人沈溺麽,你就告訴他水的道理與教會他遊泳。"(美的社會組織法》,1926年)1968年《性史》的英譯本出版時,加了一個副標題"中國最早的現代性教育論述",評價很高。但《性史》以及張競生教授本人,在國內則備受指責,以至性教育工作者必須與之劃清界限以自立。例如楊冠雄在所著《性教育法》中責"所謂張博士者,更妙想天開,無惡不作,寫出《性史》來,冒充性教育者""假借性教育之名,而大宣傳縱欲主義,這是性教育的破壞者!"關於對張競生教授的評價,著者另有專文,不在此贅述。這裏,隻是以張爲例,說明性教育起始階段的一種對立與爭論。其他爭論還有,內容是激進些,還是保守些;內容的取舍是以性教育本身的需要還是偏重於公衆的可接受程度;是男女分班講授還是男女生在一起聽講;性教育作爲一門獨立的課程還是將有關內容融於各科之中;由誰來教,教師,還是校醫、護士,還是兼而有之;是男、女教員均可,還是同性教員教同性班次;以及什麽人有資格充任性教育教員,等等。

 

中國性教育的延續階段

 

從出版物來說,不斷有性教育著作出版∶1940年,周尚著《性教育》,由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出版。作者根據其在中央大學、大夏大學的講義寫成。共分10章;性教育總論,性教育史略,性的生理,性的心理,性教育的原則,性教育的師資,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性教育,小學中高級的性教育,初級中學的性教育,高級中學的性教育。作者在自序中說∶

 

"性教育不比他種教育,行之不得法,往往比沒有更壞,而且不易下手。"

 

這一看法是值得重視的。

 

1941年,朱雲平著《性教育概論》(上海,世界書局)。共9章∶緒論、性教育的沿革、性教育的生物觀、性教育的心理學觀、性教育的社會學觀、兒童時期的性教育、青年期的性教育、性教育與社會教育、結論。各章列有參考文獻和注解,學術性較強,較有參考價值。作者認爲∶

 

"性是兩性間在生物上、心理上與社會上所交互而成的一種行爲。性教育是供給關於性知識的一種教育,在生理上求得性的正常發展,在心理上求得性的合理適應,在社會上求得兩性間完美的生活。"

 

作者對'性道德'的見解也很發人深醒,他寫道∶"道德(morels)在拉丁語中爲

morse,意即'習俗'的意思,可見順從習俗即爲道德。習俗有空間時間的不同,道德因之也有變異,甲地的道德或不適用於乙地,過去的道德或不適用於現在,因之道德的標準是相對的┅┅性道德是對於人類欲望中強烈的性欲加以一種'限止',使之與社會利益不發生衝突;同時性道德是對於性欲也加以'尊重'使之不被社會所壓抑,這二層意義是性道德應具的素質。過去無論中國和西洋,對於性道德大都傾向於'限止'一方麵的。"作者提出∶

 

"性道德在性的'限止''尊重'上應同等重視。"

 

這個意見,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

 

1946年,德國布式克和雅各生合著《性教育新論》,由董秋斯據保羅夫婦的英譯本轉譯爲中文,生活書店出版。共二十四章。原書本是一種關於性衛生的書,所以內容涉及性知識、優生學、婚姻與家庭等較廣泛的內容。

 

1948年,美國雷婉(LenaLevine)醫學博士著《醫生對新娘的一夕談》(張紫洞譯,上海,家出版社)。此書精簡扼要,對於新婚夫婦所需要的性知識作了相當具體而正確的描述。此後,家出版社還出版了美國兒童研究會原著、江同編譯的《兒童的性問題》。對兒童常發問的或對兒童進行性教育常遇的23個問題,作了解答,亦頗具體扼要。以上兩本書都是由黃嘉音主持出版發行的,並由其作序。當時,黃是上海""雜?的主編。在其爲《醫生對新娘的一夕談》所寫的序言中,寫道∶

 

"性教育的文字與猥褻的文字是有著一大段距離的。猥褻的文字是訴諸情欲的,故作不必要的動情的描寫。性教育的文字是訴諸理智的,是客觀的、冷靜的,隻把你所必須知道的科學的事實告訴你。讀了猥褻的文字,隻使人興奮而激動,除了想入非非之外一無所得。讀了性教育的文字,使人沈靜而清醒,知道應采取的態度和該走的路向。"

 

這段話很中肯地指出了性教育與淫穢文字的差別和性教育的積極作用,至今仍不失其意義。把性教育嚴格地和淫穢文字區別開來,至今仍是性教育中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問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就性教育領域來說,大體上可以認爲乃是此前科學的嚴肅的性教育努力的繼續。一個新的現象是,在解放初期,一些前蘇聯的性教育通俗讀物被譯成爲中文出版。作者記憶所及的,例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的婚姻》,上海文通書局出版的《性與婚姻》,均出版於1951年。新出的國人自著的性教育讀物,首推1956年出版的由《大衆醫學》雜?發表過的18篇文章輯成的《性知識》(由著名皮膚性病科專家於光元編)。

 

當然,影響更大的則是1957年出版的由協和醫院王文影、趙誌一和譚銘勳

合著的《性的知識》。

 

1949年以後,性教育仍然是繼承了前此的工作,以下幾點,可作證明∶

1)《性教育新論》等書曾在1949年之後重印出版。

2)極推動性教育的已故周恩來總理,在1963年和葉恭紹等十多位醫學專家的談話中指出在女孩來月經、男孩遺精這些現象出現之前便要給予性教育。他說∶當時青少年時代在南開中學念書時,他所聽到的一些性教育課程,使他受益終生。正麵肯定了過去性教育實踐的積極效果。

3)我國性教育發展中起過主要影響的已故周建人副委員長,在20年代於《婦女雜?》發表的"性教育與家庭關係的重要"一文,經他重新審定,於1981年在《父母必讀》雜?上重新發表。這既表明在性教育的基本觀點方麵的延續性,也使中國的性教育在1979年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開始之後,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中國性教育的發展階段

 

1979年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開始之後,中國的性教育才得以進入到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就全國範圍來說,提倡和支援開展性教育的最具影響的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輩專家。他們是∶已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周建人教授,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會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原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係主任、著名少年兒童衛生學專家葉恭紹教授。

 

1981年,當時年高93歲的周建人教授,在重新發表他的《性教育與家庭關係的重要》一文時,在"後記"中寫道∶

 

"時間雖然過了六十年,社會也經曆了兩個時代。但對性教育的問題在我國一方麵還蒙上一種封建神秘的色彩,另一方麵由於西方生活方式通過各種渠道的侵蝕,許多男女青年沒有正當的性的教育而染上惡習。如果不進行正當的教育,無論對於青年個人的生長發育和道德品質,還是於國家民族的前途都是有極大妨害的。這種教育需要通過父母和教師循其自然地進行。教育的方法就是要用科學知識來戰勝愚昧,使兒童和青少年對性的本能既不視爲神秘和猥褻,又不養成惡劣的習慣。使他們養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衛生習慣。"

 

這位我國性教育的先驅者之一的上述意見,是很中肯的。他把性教育看成是與"國家民族的前途"緊密相關的大事,是很深刻的。

 

事實上,更早一些,周恩來總理就曾在1963年、1973年,以及1975年,多次接見醫務人員時強調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那"史無前例""文化大革命"時期,這些指示雖然英明而勇敢,但也是無法貫徹的。僅僅在1979年實現曆史的偉大轉折以後,這些指示才有可能公之於衆,並且變成一股力量,推動著性教育的發展。正是前麵提到的吳階平教授和葉恭紹教授分別在1980年到1983年之間,撰文回憶了周總理的幾次關於性教育的談話。周總理希望醫務工作者,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給男女青少年,這對他們的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都會有好處,並希望要很自然地做好這件事,不要試圖回避,更不要搞神秘化。

 

吳階平和葉恭紹兩位教授,一方麵以他們親耳聽到的周總理指示,另一方麵以他們自己在性教育上的極大學術權威性,所以他們在《健康報》、《父母必讀》等報刊上發表的文章,起了巨大的作用。"聞風而動"起而回應的,是北京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和人民體育出版社的一些編輯以及他們所聯係的作者們。在70年代末,北京出版社組織出版了謝柏璋的《青春期衛生》(1978)、阮芳賦的《我們的身體》(1979)和林巧稚領銜主編的《家庭衛生顧問》(1980)。這幾本書在70年代末,剛脫離文化大革命的書荒的年代出版,暢銷一時。前兩本書都有相當篇幅講到性知識、生育知識和計劃生育知識,後一本書則正麵列出了一章"過好性生活",參與這一章寫作的有朗景醫師和阮芳賦醫師等人。朗景和醫師那時以筆名在《健康報》連載性知識的謾談,並參與了《健康與性》(人民體育出版社,1980)一書的編譯出版,繼而與韓向陽醫師合作,撰著《新婚衛生必讀》(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在全國發行量極大。與此同時,由人民衛生出版社組織譚銘勳重新修改了《性的知識》並重印出版(1980),一並成爲一時間全國各地"洛陽紙貴"的搶手書。以至於美國記者1980年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如下標題的報導∶"中國最新的'紅寶書'是全談性事的。"在此期間,地方出版社已出版了《性知識漫談》(胡延溢,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等書。大體與此同時或稍後,在上海等地的中學,已開始了性教育的嚐試;在廣州,當時由中山醫學院主辦的刊物,也開始了性知識講座。

 

假如說,以上是性教育在新形勢下得到發展的一個普及的初始期的話,那麽,下麵的一些進展則使性教育進入到一個提高準備期∶性教育的發展要以性科學爲基礎。隻有科學的現代性學在我國有所發展,才能使性教育有豐富而正確的內容。

 

當時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中華醫學會會長的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教授主持編譯的《性醫學》一書,1982年由北京的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標?著現代性學和性醫學作爲一個專門學術領域在我國的建立,具有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該書的編譯前言,精辟地論述了性研究和性醫學的巨大意義∶

 

"性醫學是研究人類的性生物學、性心理學及性臨床學的一門新興學科。性是生物繁衍的基礎。性行爲是人的一種'本能'。然而,許多因素,包括社會、心理、遺傳、疾病等等,都會影響或破壞這種本能。事實上,有這樣或那樣性問題的人十分常見。但是,很長一個時期裏,人類自身的性問題並沒有受到正確的對待。有性方麵疾患和苦惱的人常常羞於啓齒,苦於無處就醫;許多醫生對性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也了解甚少,又往往無師可問、無書可讀。大量事實表明,人們十分需要性醫學。性醫學所提供的醫療保健,有利於解除人們性的疾患和憂慮,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使人們精力充沛地去工作、學習和生活。有關性醫學的研究,也促使計劃生育學、精神衛生學等等學科的發展。"

 

這些精辟的論述,不僅適用於性醫學,也適用於整個性學和性教育領域。這本書的出版,作爲一個信號和榜樣,促進了性學禁區的打破和性教育的開展。

 

值得提出的是,北京出版社及其出版的《父母必讀》雜?,在開拓我國性教育方麵所起的作用。前麵提到的周建人、葉恭紹教授的文章,就是《父母必讀》刊載的。《父母必讀》當時的編輯金馬約請阮芳賦撰寫"性教育漫談",從19851月起,共刊出十篇。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對性教育作了較全麵的係統論述。事實上,在那個時候,《父母必讀》雜?是煞費苦心地征得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的同意,才得以順利刊出的。也就是在那個時期,1979年到1985年,阮芳賦除撰寫《父母必讀》"性教育漫談"專欄之外,還在當時發行量很大的一些刊物和報紙,諸如《中國青年》、《大衆醫學》、《健康》、《祝您健康》、《中國婦女》、《百科知識》等等,發表了84篇有關性教育和性學研究的文章。在這個基礎上,阮芳賦主編的《性知識手冊》在1985年由科技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出版。這是建國以來,國人自行編寫(不是翻譯)的第一部中型性學讀物,兼顧專業人士和一般讀者的需要,也爲性教育提供了一個現代的性科學知識基礎。至此,我國性學和性教育書籍出版的大門,便成功地打開了。

 

1985722日到88日,在上海舉辦性知識講座成功的基礎上,由上海大學文學院劉達臨教授、上海中醫學院樊民勝副教授和上海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分中心蔣蘊芬主任共同發起主辦的全國第一屆性教育講習班開辦。這個班當時受到廣泛的注意,國內外多種報刊作了報導。是建國以來第一次有組織地培訓性教育人才。作爲講課人的阮芳賦教授在課堂上提議建立"中國性教育研究會"(籌),獲得了廣大學員的熱烈讚同。旋即成立了以上海中醫學院洪嘉禾教授爲主任的籌委會,雖然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全國範圍的性教育研究地至今仍未成立。但,這個組織行動,推動了在上海、黑龍江、新疆等很多地方建立了性教育研究會等機構。

 

1986年以來,性學和性教育書籍大量出版。一些專科化的性學出版物問世,其中有劉達臨的《性社會學》(1986),洪嘉禾等的《性的教育》等。很多西方性學的名著,也不斷譯成中在國內出了譯本。這些書,累計到現在(199411月),大約有五六百種之多。更可喜的是,在性學和性教育書籍出版之外,從計劃生育的角度切入性教育的普及刊物《人之初》出版了,銷量不斷上升,刊出了許多有益有趣的文章;以性教育爲中心的各種展覽,也在各大城市紛紛出現,1994年九十月間的政府主管部門聯合舉辦的大型展覽爲其高峰;中國人民大學在1988年開辦性科學的講習班,把性教育和性研究引入了大學校園;以性教育爲博士論文的也在華東師範大學、北京醫科大學等校湧現;不同類型的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和計劃生育、優生教育,在全國範圍內更多的中學展開,據統計自1981年上海首開中學性教育課程以來,到1988年已有六千個中學開設了性教育課程,並且國家教委也發出通知,正式要求全國中學迅速開設性教育課程,這可說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發展;從學術組織和研究來說,繼上海性教育研究會之後,很多省、市都成立了性教育或性學研究會、學會,特別是中國性學會(籌)在組織性學、性教育的學術交流方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已經開過七次全國性學術會議,並出版了《中國性學》雜?,1993年中國性學會已正式批準成立,在未來的年月,一定可以爲推動性教育和性學研究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更有甚者,十幾個省、市電台、電視台開播了不同名稱的性教育、性諮詢節目,深受廣大聽衆歡迎。雖然我國性教育還存在著缺乏統一的優良教材(分不同的年齡階段)、缺乏對廣大從事或可能從事性教育教師的有組織、有係統的培訓,缺乏對中學性教育課程的嚴格要求(如不得以"自學"草率了結等)等問題,但以上情況足以表明,我國的性教育已進入到一個蓬勃的發展期。這不僅對每一個受到教育的人大有好處,也對整個社會的文明和健康有著良好的作用,並且,就其密切配合計劃生育和人口控製的國家重大政策來說,就其致力於預防愛滋病以及各種性傳播疾病以增進人民的健康與幸福,就其廣度(那麽多地方和人員被涉及)和深度(把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緊密結合、培育一種現代的性文明)來說,可能都是在世界上走在最前列的。可以預見,在新的21世紀,中國的性教育將會更完善、更在成效地展現於世界。

 

 

周氏三兄弟與性教育

這篇文章說的“周氏三兄弟”,指的是魯迅(周樹人,18811936)和他的二弟周作人(18851967)、三弟周建人(18881984)。在中國現代性教育史上,這三位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仍值得我們回憶和學習。

 

魯迅原是學醫的,很重視性的教育。他早年在浙江初級師範學堂教授生理學時,就衝破當時的封建禮教向青年學生講述生殖係統的解剖生理知識,這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教師回避不敢講的。魯迅認爲給學生講生殖知識有好處,不過要規規矩矩地講,不要嬉皮笑臉地講,這是今天的性教育者也需要嚴格遵照的一條規則。據魯迅夫人許廣平(18981968)在《魯迅先生與海嬰》(1939年)一文中的記述,魯迅和海嬰幼時的談話便包含有很科學、又很有分寸的性教育內容。例如海嬰問∶“爸爸,你是誰養出來的呢?”魯迅答∶“是我的爸爸、媽媽養出來的。”當海嬰一直問下去“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一直從前,最早的時候,人是哪裏來的?”魯迅便告訴他是從“子”即單細胞來的,但是海嬰還要問“沒有子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從什麽地方來的?”魯迅便說∶“等你大一點讀書了,先生會告訴你的。”

 

許廣平還回憶道∶“對於孩子的性教育,他是極平凡的,就是絕對沒有神秘性。赤裸的身體,在洗浴的時候,是並不禁止走進走出的。實體的觀察、實物的研究,遇有疑問,隨時解答,見慣了雙親,也就對於一要人體都了解沒有什麽驚奇了。他時常談到中國留學生跑到日本的男女共浴場所,往往不敢跑出水麵,給日本女人見笑的故事,作爲沒有習慣訓練所致的資料。所以有些外國社會,不惜在野外男女赤裸,共同跳舞的練習,也正是足以針對中國一些士大夫階級的紳士們,滿口道學,而偶而見到異性極普通的用物,也會涉遐想的變態心理的亟須矯正,要從孩子時代來開始了。”(許廣平《欣慰的紀念》,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則在他的散文中多次談到對性教育的看法。他在《重來》(1923年)一文中說∶“古人之重禮教,或者還有別的理由,但最大的是由於性意識之過強與克製力之過薄┅┅道學家的品行多是不純潔的,也是極好的例證。現代青年一毫都沒有性教育,其陷入舊道學家的窠臼本也不足怪,但不能不說是中國的不幸罷了。”在《上海氣》(1926年)一文中又說∶“上海氣之可厭,在關於性的問題上最明了地可以看出。他的毛病不在猥褻而在其嚴正∶關於性的迷信及其所謂道德都是傳統的,所以一切新的性知識道德無不是他們嘲笑之的;上海氣的精神是‘崇信聖道,維持禮教’的,他們實在是反穿皮馬卦的道學家。”(《周作人早期散文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周作人還在他的回憶錄中直率地承認“性的心理,這於我的益處很大”。周作人還認爲“可以從性心理養成一點好的精神”。例如,他一再宣說靄理斯的意見,“以性欲的事情有些無論怎麽奇異以至可厭惡,都無責難或幹涉的必要,除了兩種情形以外,一是關係醫學,一是關係法律的。這就是說,假如這異常的行爲要損害自己的健康,那麽他需要醫藥或精神治療的處置。其次,假如這要損及對方的健康或權利,那麽法律就應加以幹涉。這種意見,我覺得極有道理,既不保守也不急進”。(《周作人回憶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周作人甚至自己也間或在文章中介紹科學的性知識,例如,二十年代,他在《晨報副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批評了當時名噪一時的性學著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張竟生博士鼓吹的“神交法”,指出張竟生所倡導的就是古已有之的“禦女而不泄精”的說法,其害處不可忽視,“使性器官長久興奮而不能得究竟的滿足,其結果養成種種疾病,有許多炎症悉自此起,而性神經衰弱尤其是其主要的結果。”

當然,大量論述性教育、傳播性知識的是魯訊的三弟周建人。周建人是一位元生物學家、教育學家,也是二十年代起,在中國提倡性教育的先驅之一。1922年,桑格夫人的《家庭性教育實施法》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的序言便是周建人撰寫的。在序中,周建人指出了我國性教育的缺乏,說“關於生殖一方麵的事情,向來沒有教法,如果小孩向父母了小孩怎樣來的疑問,大人不是加以嗬責,便是隨口支吾,使小孩莫明其妙,眩惑不定。”1927年,周建人譯著《性與人生》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譯介了美、德、英等國學者關於性和性愛的一些有影響的論文。1928年,周建人著《性教育》一書,列爲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師範小業書”中的一種。在“編者說明”中,周建人指出∶“性教育的範圍是很廣大的,從用什麽方法去解答小孩的‘自身從哪裏來的’的問題起,到淫書淫畫在社會上究竟有什麽損害的討論,都屬於性教育這一名稱範圍之內的。”該書共八章∶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曆史,性教育的問題,性教育中應該說明的幾項重要事實,性的由來,性的生理,性的倫理,性教育的實施。同年,開明書店出版了周建人譯的《性與遺傳》。二十年代,周建人也曾撰文批評張競生博士的某些言論。周建人正確地指出∶“現在講到灌輸性知識這個問題,渾而言之,目的是在謀青年的心身健全,拆開來說,凡一切對於性的偏見、穢念等等都在應當糾正之列的。”

二十年代,周建人還在《婦女雜?》上發表了一篇很精辟的文章∶《性教育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文中概述了性教育的必要和障礙、內容和方法,並提出“應該分別爲男女青少年編寫些性教育的書籍”。1981年,《父母必讀》雜?將這篇文章重新發表,當時已九十三歲高齡的周建人,還對該文作了稍許修改,並寫了後記(見前麵的引文),對推動當前我國的性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