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人與人的性

討論人的性與性的人, 性與人生,性與社會,性與曆史,性與文化,性與生活品質
正文

《睾丸的移植》

(2004-11-04 23:55:27) 下一個
德國哥丁根的柏爾陶德 (A.A.Berthold,1803-1816),在1849年發表了一篇題為《睾丸的移植》的重要論文。這篇論文不僅是關於性激素、生殖內分泌的頭一篇科學論文,而且是整個內分泌學的第一篇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獻。欣賞一下這篇備受推崇的科學原著是有意義的。下麵是它的原文(略加刪節)∶ “今年的8月2日我閹割了6隻幼年雄雞,即三個月大的a、b、c及兩個月大的d、e、f。┅┅a及d的兩個睾丸被摘除,這些雞以後顯示了薦雞的典型性質,行動似懦夫,僅偶然的、簡短的及無力的雄雞鬥爭而發出薦雞著名的單調聲音。雞冠與垂肉變成蒼白,發育不良┅┅b及e┅┅辦從體內移去一個睾丸,另一個是孤立在腹腔中┅┅c及f兩個睾丸均從腹腔中摘除,然後將c的一個睾丸放在f的腹腔內,將f的一個睾丸放在c的腹腔腑之間。這四蘋雄雞(b, e, c, f) 在它們的一般行為為上表現出未閹割的雞的性質,它們叫的聲音相當大,它們經常彼此鬥爭也和其他的幼小雄雞鬥爭,並對雌雞表現一般的友好關注,它們的雞冠及垂肉的發育也正常。┅┅從以上實驗結果就得出了下列一般性的生理學結論∶(1)睾丸是可移植的器官,在其從腹部移植後,又可愈合,一個個體的睾丸可以移植到另一個個體,既可在被摘除的睾丸原來所處的位置上,也可以胃腸壁這樣十分不同的部位上愈合,┅┅(4)┅┅在移植了睾丸的雄雞,它們的聲音、性本能、好鬥性、雞冠及垂肉的生長,都與生來未加任何處置的雄雞沒有差異。因為睾丸被移植到一個不同的部位,就不能再和原來的神經相聯係,┅┅由此顯然可見是睾丸的產物作用於血液,而隨之通過血液作用於整個有機體,當然,神經係統在作為一個整體的有機體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論文簡明扼要,實驗設計嚴密,隻用了六蘋動物,還分成了三組,對照很完整,從正、反兩個方麵證明了睾丸對於雄性第二性征(公雞的雞冠、垂肉的生長、叫聲大等)的決定性作用,並揭示了這種作用的特徵∶睾丸的可移植,即不依賴局部的神經支配。直到現在仍然認為一個器官是內分泌腺的最明確的簡單證據,就是將這個器官移植到機體的遠處還可保持它的正常功能。因此,柏爾陶德實際上已證明了睾丸是內分泌腺體,而且,他還確切指出睾丸產物是經由血液,通過血液回圈即體液途徑而作用於整個機體,這正是內分泌物——激素作用的基本特點,但同時,作者又沒有忽視神經係統在整體調節中的主導作用,避免了片麵性,沒有犯後來所謂“體液論”者過分強調激素作用的錯誤。 然而,這樣一篇設計嚴密、效果顯著、結論明確的開創性科學論文,當時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僅僅在後來人們才認識到這篇文章的價值。對一個重要發現的意義,在經過若幹年後,才被重新認識和評價的事情,在科學史上是累見不鮮的。 但是,有直接實用目的的發現,卻常常容易引人注意,甚至造成轟動。而這種發現,就其試驗設計的嚴密性、結果的可靠性甚至就其在科學上的意義來說,還不一定比得上類似柏爾陶德當時的研究。 法國著名醫學家在布朗-塞卡(C.E.Brown-Sequard,1817—1894)在1889年宣布的一項發現就引起了這種轟動。布朗-塞卡是十九世紀醫學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神經學家,內分泌學家和臨床醫學家。1852年,他刺激兔頸部交感鏈觀察到兔耳血管收縮反應,證明了交感神經支配血管、使血管收縮的重要生理作用;1856年,他證實切除兩則腎上腺必定導致死亡,從而得出了腎人腺為維持人體生命必不可少的結論,使人們注意到內分泌的重要性;1863年,他描述了脊髓半橫斷的表現(病側癱瘓、深感覺消失、對側冷熱覺和痛覺消失),至今稱為“布朗-塞卡綜合征”。1889年,他72歲了,還在自己身上進行試驗∶他把狗或 鼠的睾丸提取物注射到自己身體內(皮下注射1毫升,持續兩周)後,體力和精神活動能力都顯著改善達四周之久,聲稱得到了“返老還童”的奇妙效果。由朗-塞卡對睾丸提取物的熱烈讚頌,引起了一些人的熱烈擁護,爭相仿效,睾丸提取物的注射,一時風行起來;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反對,冷靜思考。顯然,布朗-塞卡勇於試驗的研究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但,從今天對藥物效果的科學實驗要求來看,布朗-塞卡的研究,並不嚴格,難以得出可靠的結論。雖然他曾正麵否認“返老還童”效果是心理作用(“自我暗示”),但事實上,他當時采用的粗製的睾丸提取物——雄激素的含量並不足以發揮顯著的藥理作用,何況,即使今天用大劑量純的雄激素製劑,也未必能得到“返老還童”的作用,所以,即使布朗-塞卡及其追隨者確實見到了奇妙的效果,布朗-塞卡的試驗在內分泌學的發展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在他的試驗宣布之後,無論擁護者還是反對者,都需要對睾丸組織的提取、純化等進一步的研究,這就促進了對性腺內分泌以至整個內分泌領域的科學研究。這就是所謂對謬論的爭論也可導致真理,何況,布朗-塞卡發表的還不能說是謬論,在西方,還一度稱他為“內分泌學之父”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