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意大利音樂之旅(四)聖彼得大教堂

(2023-10-06 05:39:19) 下一個

上接《意大利音樂之旅(三)鬥獸場(Colosseo)》

意大利音樂之旅(四)聖彼得大教堂

6月18日上午,我們參觀了羅馬鬥獸場和羅馬古城後,回到酒店吃完午飯、洗個澡、並休息了一會。下午我們合唱團乘坐大巴來到梵蒂岡,3點多鍾排隊等待安檢進入聖彼得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麵積2.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高45.4米,長約211米,最多可容納6萬人,也是天主教最神聖的地方,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彼得安葬於此。彼得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原名叫西滿、來自加利利的一個漁夫,跟隨耶穌後、耶穌給他起名叫彼得,後人稱他聖人、聖彼得。1940年梵蒂岡的發掘者聲稱,他們在聖壇下發現了彼得的遺骨。公元前1世紀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彼得在耶穌的信徒中占據領導地位,對基督教堂的成立影響重大。聖彼得大教堂建於1506-1626年,選址在一座公元4世紀的教堂遺址上。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複興建築,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大師都參與了教堂的設計,教堂壯麗的穹頂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在排隊的過程中,我們欣賞梵蒂岡和大教堂的外景。聖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彼得廣場,能容納30萬人,建於1667年,主持設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貝爾尼尼。聖彼得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聖男聖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1856年廣場中間聳立了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我們所有人無不為這宏大的場麵而感慨。

合唱團裏同為男低音的團員老劉不但歌曲作詞造詣很深,世界曆史的閱曆也很深。在排隊等待的時候,他和我們介紹:世界上共有四座主要的大教堂叫basilica、且都在羅馬,另外有1757座小型大教堂叫Minor basilica,其他千千萬萬的教堂叫church。四座主要的大教堂(basilica)分別是聖彼得大教堂(聖伯多祿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聖瑪麗大教堂(聖母大教堂)和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拉特蘭聖喬凡尼大教堂)。

進入大教堂的安檢和機場安檢差不多,隻是可以帶塑料水瓶子,所有玻璃瓶子都不能帶進去。另外參觀大教堂時,應遵守特定的著裝規定,要求不能穿非常暴露的衣服,如連衣裙、短褲或膝蓋以上的裙子。根據梵蒂岡的著裝規定,衣服要遮住肩膀,安檢處有給一條遮肩圍巾。進入梵蒂岡城的建築物時,需要摘下帽子。

聖彼得大教堂門前左邊樹立著聖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麵帶微笑,右手握著兩把耶穌送給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鑰匙,左手拿著一卷耶穌給他的聖旨。他頭上的縷縷卷發、臉上的根根皺紋、下巴上的撮撮胡須和身上的層層長袍無一不被雕琢得細膩、逼真。如果把臉和頭發塗上真實的顏色,一定會被當作真人。彼得是耶穌的12個門徒中的第一個,耶穌回天國前把金鑰匙交給了他,彼得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他來到羅馬傳教,後來,羅馬的皇帝為了嫁禍天主教,放火燒了羅馬城,然後歸罪於天主教,並處死了彼得。聖彼得大教堂就是為紀念彼得而修建的。教堂門前的右邊豎立著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據說那是耶穌的另一重要使徒:保羅。而他曾是在耶穌回天國之後,逼迫基督徒的罪魁之一,後來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用光芒罩住並與之對話,從而得以認識耶穌,知曉耶穌原來是真神。從一個禍害基督教的人轉變為基督教最重要的使徒,保羅是基督教除耶穌基督之外最重要的傳道者。

大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麵寬115米,高45米,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8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4根方柱排在兩側,柱間有5扇大門,2層樓上有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平日裏陽台的門關著,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麵,為前來的教徒祝福。教堂的平頂上正中間站立著耶穌的雕像,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的雕像一字排開,高大的圓頂上有很多精美的裝飾。

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在16世紀初教皇克萊芒七世受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於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保衛教堂。衛士們身穿的別致製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手中的長戟也是15世紀的產品。

我們進入大教堂後,工作人員和我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大教堂的結構,就帶我們到演唱後台的準備場地做隊形排練。指揮和鋼琴師到平時用於唱詩班的舞台去察看場地後,發現那裏有4排、每排2張共8張能做5人的長椅,我們那天剛好有40人上場,女高音和男高音20人剛好在左邊4張長椅上。女中音和男低音20人在右邊4張長椅上,其中男低音5人剛好在一張長椅上。隊形很容易就排好了,之後讓我們自由參觀,下午5:30回到集合地點。

走進大教堂先經過一個走廊,走廊裏帶淺色花紋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從左到右長長的走廊的拱頂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個黃褐色的頂麵布滿立體花紋和圖案。進門口的右邊走廊裏,有米開朗基羅23歲時的作品《彼得》。隻能隔著玻璃欣賞,但是仍然能打動任何人的心。再通過一道門,進入教堂的大殿堂。殿堂長186米,總麵積15000平方米,能容納6萬人。高大的石柱和牆壁、拱形的殿頂、到處是色彩豔麗的圖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細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地麵光亮照人。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聖。大教堂內部金碧輝煌,裏麵的所有畫像都是用不同顏色大理石拚接成圖,工程十分浩大,我們參觀時被告知不允許使用三腳架和閃光燈拍攝。

大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333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落成的,稱老聖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的兒子孔斯繼位後,為了進一步利用基督教的勢力為帝國服務,將基督教確定為帝國的國教,為了表示對天主的崇敬,孔斯大興土木,把原來簡易聖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數倍於原規模的大教堂。在此後的十多個世紀裏,聖彼得大教堂又經曆了多次擴建和重建,每經曆一次大的擴建或重建,它的風格都會經曆一次變異,君士坦丁第一次修建的教堂是希臘神廟式的,後來就演變成了古羅馬式,其平麵的十字結構也從希臘式改為拉丁式(橫短縱長),但不管風格和結構如何變化,它的中心位置始終不變,聖彼得的墓一直處於十字的中心。1503年猶利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教堂,之後就是長達120年的重建,先後由意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主持設計施工,首任總監多納托·伯拉孟特後,在1514年拉斐爾被委任了總監的職位,再之後的1538年為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和1547年則是米開朗基羅。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大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頂是米開朗基羅的傑作,雙重構造,外暗內明。對於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於1506年設計,1514年他去世後拉斐爾接替了他。六年後,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采用了玫瑰花窗,於是出於對教堂入口處的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圓頂被取消。後來米開朗基羅在71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聖母、對聖彼得的愛”的名義,恢複了圓頂。圓頂廊簷上有十一個雕像,耶穌基督的雕像位於中間,廊簷兩側各有一座鍾,右邊的是格林威治時間,左邊的是羅馬時間。大殿下麵有5扇門,平常一般遊客都入中門。屋頂和四壁都飾有以《聖經》為題材的繪畫,有米開朗基羅24歲時雕塑作品《聖母哀痛》,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手。貝爾尼尼雕製的青銅華蓋是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麽高。華蓋前麵的半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隻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麵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聖彼得寶座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聖彼得的真正禦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整個殿堂的內部也呈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交叉點處是大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聖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大教堂頂部的圓穹,其直徑42米,離地麵120米,圓穹的周圍及整個殿堂的頂部布滿美麗的圖案和浮雕。一束陽光從圓穹照進殿堂,那圓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

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剛走進大門處有兩個小天使捧聖水缸的雕塑,從形象上看小天使隻有一歲的樣子,然而雕像的實際高度有2.5米。藝術家把小天使和聖水放在一起,是因為那時的人們視水為上帝賜予人的聖潔之物,水是生命之源。

老劉特別提醒我們別忘了參觀地下室的禮拜堂,我們有部分團員跟著老劉來到地下室,那裏有聖彼得墓。墓前跪著的是由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巴作的教皇庀奧六世像。裏麵上部有彩色玻璃作的鴿子,下麵裝飾著貝尼尼作的巨大的“聖彼得的椅子”,麵前的左邊有珍寶館的入口,裏麵陳列著豪華的聖器、聖皿。

除了是聖彼得安葬之地,曆任教皇的墓穴也位於教堂內部。聖彼得教堂內還藏有很多大師作品,如米開朗基羅24歲時的傑作雕塑《聖殤》、貝尼尼設計的祭壇華蓋和聖彼得寶座等都是教堂內最大的看點。很多人不知道教堂的穹頂是可以登上去的,能俯瞰聖彼得廣場和整個梵蒂岡的風景。自由參觀之後,我們4個人小組的其中一位說她在YouTube上看到有人說在聖彼得大教堂可以穹頂登頂,於是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問工作人員,但前2位的英文不好聽不懂我們在問什麽,最好讓我們問遠處的一位黑人工作人員。果然黑人有一個流利清晰的英語,他告訴我們參觀大教堂是免費的,但穹頂登頂要到麵向教堂外側的正麵時的右手邊、衛隊站崗處買票,如果電梯+樓梯(3層電梯省去230步台階):票價€10歐元,如果樓梯+樓梯(共走550步台階):€8歐元,隻收現金,參觀時間大約1小時,入口也在在麵向教堂外側的正麵時的右手邊。此時已經快4:30,離5:30還有一個小時,於是我們匆忙去買票,坐電梯來到3層平台,過後再走320多級台階登頂。登頂俯瞰聖彼得廣場和羅馬全城非常壯觀。

 

從穹頂下來後,部分團員在大教堂左邊服務區進行合唱排練,我匆忙加入進去。結束排練後,有些團員用喝完水的空瓶子去接聖水,和羅馬其他很多地方一樣,這裏有一個提供自來水的水龍頭是不關的,從古羅馬就流行的習俗讓水一直流著,這也許是古羅馬人意識到這樣做不會有細菌滯留,喝這種沒有燒開的水不會生病。

我們的演出是6點鍾的彌撒活動,雖然隻唱4首聖歌(Cantate Domino, Locus Iste, Sicut Cervus, Bogorodte Devo),但因為每首歌曲中間有主教和牧師布道,前後將近一個小時。

在我們進場站在唱詩班的位置上、彌撒開始之前,來了一位年長者,現場教我們伴唱。我們並不懂歌詞,曲調也是第一次,好在我們唱歌的人練聲時,老師會用一些沒有規律和不常用的詞,加之意大利語中,元音較多,容易模仿。那位年長者用手比劃著聲音五線譜的高度,我們居然很快學會了。感覺他們真是把音樂練得如火純情,遊刃有餘。我們合唱團成員也有一種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心態,大家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傾聽著各聲部的聲音,互相配合,努力把這4首聖歌唱好。悠揚的聖歌在聖彼得大教堂裏顯得格外空靈、讓參加彌撒的聖徒或遊客感到安寧和愉悅,指揮也露出平時少有的滿意笑容。

彌撒結束時,教主告訴參加彌撒的人們,感謝來自美國加州的合唱團給我們唱聖歌,獲得熱烈的掌聲。在發祭餅,教主特地讓我們的指揮排在隊伍的第一個去拿祭餅(一種特製的小圓餅)。彌撒結束後,我們全部團員和指揮、鋼琴師在大教堂的主教布道台上合影留念。

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我們的全程導遊蒂米吹在彌撒後期,失聲抽泣。也許是他自己個人在主教的布道過程中感化了,他也許是被我們從沒有能進入鬥獸場內的缺憾的狀態很快轉換過來、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也許是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將我們引薦到聖彼得大教堂,我們成功的演出讓他非常有成就感。

演出結束後,我們從聖彼得大教堂出來、來到聖彼得廣場,合影留念。完成了最期待、最緊張的一次演出之後,大家的心情是百感交集:有如釋重負之感,也有意猶未盡之感。我們在聖彼得廣場進行各種組合的合影,各個聲部分別合影慶祝和留念在聖彼得大教堂裏的演唱。我們低音部的5個團員也有一種放飛的感覺,大家擺著不同的姿勢合影留念。家屬和朋友們也為我們高興,他們從頭到尾地陪伴著我們,為我們照相和錄像、甚至還有做小電影的,讓我們的演唱之旅顯得更加恢弘。

(未完待續)

下接《意大利音樂之旅(五)梵蒂岡博物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