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矽穀

有興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不生病

(2019-06-05 13:10:21) 下一個

疾病是人們在某種損害性的原因作用下,導致的代謝紊亂(或中醫認為的陰陽失去平衡)。盡管疾病會有各種不同的症狀,但可將疾病分為三類:(1)中樞神經係統類疾病、(2)髒器類疾病、(3)免疫係統類疾病

古人以心尖脂肪心髒橫隔膜之間為膏肓之間,用灸法攻治不行,紮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病入膏肓,形容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醫治。如今有些癌症已經能夠被醫治,但還是有許多奇怪的病或疾病晚期在醫學界無法醫治,猶如病入膏肓

《黃帝內經》中將醫生劃分為“上工”與“下工”兩個等級,“上工”指的是非常高明的醫生;“下工” 指的是普通的醫生。“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在疾病發生之前要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當一些疾病有苗頭出現的時候,要及時覺察、及早治療。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神醫,司馬遷作《史記》還專門為扁鵲立了傳,可是當魏文王問他兄弟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時,扁鵲卻認為自己遠遠在兩個兄長之下:“這是因為長兄是在病人疾病的症候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就把疾病除掉,由於一般人還不知道自己有病,覺得他沒有做什麽事,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播出去。二哥則是在病人的疾病還僅僅出現在肌膚表層的時候就把疾病除掉了,一般人對自己病況不以為然,以為他隻能治治輕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本鄉裏。而我則是在病人疾病危重的時候才去救治,一般人常見我施行大手術而讓病情有了好轉,療效對比明顯,所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雖然名氣要比兩位兄長大得多,但醫術卻不及他們”。可見扁鵲推崇的是“上工治未病”,同時也指出一個普遍現象很多人對“上工”不以為然,不按規律預防疾病,等到生病或病情嚴重時才引起注意或重視,且過後常常好了傷疤忘了痛。

怎樣防止生病?人們常常防病在衣食住行和鍛煉身體等對疾病影響隻占20%,而忽略心理和靈性對疾病的影響占到80%其實我們的祖先已經總結了一係列的防病措施,包括:“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心神不安,性情急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其實人人都可以做一個“上工”,但很多人做不到,是因為人性的弱點和人們的誤區:沒有開悟,很多人情商和靈商不高,不按規律預防疾病,放縱自己,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甚至等到病入膏肓時,悔之晚矣

第一節、一個人得病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智慧不夠

王陽明一生曆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一般普通人,早就鬱悶死了,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跟隨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隻有他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麵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

陳九川說:“這方麵的功夫,確實很難。”

王陽明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了心學。

一般人把病根隻歸結為人體內的三濁:濁氣、濁水、宿便,著重強調身體對病根的影響,這就是“形而下者謂之器”。人們最容易忽略、最不容易找到、也是最難解決的病根卻是由心理產生的種種不良情緒。人所有的病本質上都是心病。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黃帝內經》這部寶貴著作中,反複強調的就是身心的相互影響。一個人如果在心性裏麵有“怨、恨、惱、怒、煩”的負麵的情緒,不僅使得人們不快樂、不健康,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疾病纏身。人身上所有的疾病,幾乎都與這些負麵情緒有關。尤其是髒器類疾病與負麵的情緒直接關係: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這就是“形而上者謂之道”。中醫把人的五種情緒(怨、恨、惱、怒、煩)叫做五毒。

美國有一本暢銷書《病由心生》(《How To Live 365 Days A Year》),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內科醫生,他根據自己幾十年的行醫經驗總結出一個規律:人將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隻有20%左右的病是因為細菌感染等外來因素所導致。這和《黃帝內經》把“”和“”區分開來是一個意思。“疾”和“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疾”是因為細菌感染等外來因素所導致,“病”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想要除“疾”,用外在的方法就行了,但是想要去“病”,就得用內化的方法,盡量把心裏麵的繩扣解開。這就是“形而中者謂之心”

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快樂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靠控製意識來保持積極、快樂的情緒是不可靠的(這就是所謂的“”快樂)而是通過智慧修行獲得潛意識心理範疇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自動的,自然的積極、快樂情緒。提高情商和靈商就可以提高智慧。

第二節、人體的身、心、靈(性)對疾病的影響和預防

清末有一個叫王鳳儀的先生,通過精通《黃帝內經》和對清朝時代的生活中的仔細觀察,以及客觀正確的歸納總結,悟出了疾病的終極秘密:身、心、(靈)性的能量級別關係,即身體本身對疾病的影響隻有10%、心理部分對疾病的影響30%、(靈)性部分對疾病的影響60%。(靈)性部分指的是天性、秉性和習性。天性是真我的純陽善性,稟性是惡而不善的,習性是後天教育和環境的習慣養成,習性有善有惡。稟性主要是人們的負麵情緒“恨、怨、惱、怒、煩”。天性像太陽一樣,稟性像烏雲一樣。人的身體要靠天性的陽光照射,才能夠承載我們這個正常的生命。如果受到稟性烏雲的遮蓋,天性的陽光無法滋養照射身心,就像大地得不到陽光,萬物就無法生長。身心得不到天陽的照耀,很多疾病就會來了。在生活中我們稱那些情緒很好的人很陽光,稱不開心、負麵情緒的人像烏雲一樣陰沉著臉。考慮到現代人的晚睡和各種加工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人體的身、心、靈對疾病的影響比例應為20%、30%、50%

人的身體是由身、心、靈組成的,如下表對應精、氣、神等關係。

生命的組成

靈 (性)

生命的特性

低層潛意識,本能中心

情感中心

天性,稟性,習性

精氣神

商數

體商

情商

靈商

丹田

下丹田

中丹田

上丹田

疾病影響

20%

30%

50%

生命的內容

飲食,娛樂,

思想,意誌

直覺,感應

哲學方法

形而下學

形而中學

形而上學

對於身心靈所對應的具體的哲學方法:形而下者謂之器(身),形而中者謂之心 (形而上下之間謂之心),形而上者謂之道(靈)。

(一)靈(性)對疾病的影響和預防,形而上者謂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裏的性本善和性相近指的是天性都差不多善良的,習相遠指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後天的努力、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而荀子不同於孔子的出發點提出:“人之初,性本惡”,這裏的性指的是稟(秉)性,是來自人的低層潛意識和遺傳的本性。這種潛意識的影響擾亂人體的活動規律,嚴重時造成對身體傷害。秉性主要指“怨、恨、惱、怒、煩”,也就是佛學裏常說的心中的五毒(貪、嗔、癡、嫉、慢),是我們自己的心魔,影響到人體上丹田的力量。容易生氣、憤怒,不僅壞了心情,還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

有些體質差的人對有些食物過敏,即身體消化係統對這些食物排斥。有些人偏食,會使得營養不均衡,嚴重時會傷害身體,使人得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雖然食物的負麵影響和秉性的影響一樣: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但如果不是長期的堅持一樣的偏食,一次的偏食、有毒或過敏食物對身體的負麵影響最多為三天,而秉性對人的影響是長期的,甚至一生一世,這也是為什麽秉性對疾病的影響占到50%。

怨是不滿意的、不符合自己理想的、埋怨的情緒。怨傷脾胃,如果杜絕了怨氣,就可以杜絕脾胃係統、消化係統的疾病。因為怨,才出現了恨、惱、怒、煩這些次第的情緒,身體諸多疾病,都因此而來,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怨人可能會傷到別人,但肯定會嚴重傷到自己,怨人是拿別人的錯誤懲伐自己。怨恨會慢慢吞噬人的機體,癌症是一種由長期埋藏在心的怨恨所導致的疾病。“怨”是一個原始的滋生因素,把“怨”堵住了,其它四種情緒就沒了基礎。

為什麽會產生“怨”這種情緒呢?這是因為人沒有認識到天人合一、眾生合一,對自我看得比別人大、比別人重,是自私,是對自我的執著(“我執”),沒有足夠的智慧,生活在一個“小我”裏,總覺得自己有理。遇到問題,不找自己的原因,而總是朝外找別人的原因。如果能把自我鏟除掉了就是無我,無私,就是空,就是佛教所說的“菩薩”了。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執,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如果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就是“我”所認為的失敗,所以“我”就會痛苦。王陽明說過:“所謂的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過多的欲望是痛苦的來源,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欲望的滿足上,那麽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快樂也就蕩然無存。沒有智慧的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這個欲望,另一個欲望就會冒出來,從此沉淪欲海,永遠不能快樂。

胃和情緒的關係很親密,當人的心情愉快,食欲也會大增,心情不好,想吃也吃不下,所以有“氣飽了”這一說。還有種說法:“親不親,胃知道”。甜言蜜語對脾胃都有好處,好朋友可以分享吃的東西,不嫌棄對方吃過的東西。尤其是戀愛階段,一個碗裏攪勺子,不分你我。但一旦分手,就產生怨氣,傷了脾胃,嫌棄對方吃過的任何東西,甚至連口味都變了,嫌棄對方愛吃的東西。

多數情況下,情緒生理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係統活動的相對亢進。生氣就像是一場“地震”,在不知不覺中“震裂”了人們的身體。關鍵是這些影響不像過度的劇烈運動受傷是短時間的,這些情緒的影響會駐留很久,甚至很多年,以至要用催眠術來去除心理陰影。人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麽事都幹得出來:“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睜開眉下眼,咬碎口中牙”。憤怒使得人身體的低層潛意識浪費很多能量,撕扯著身體,例如,在發動防禦反應時,會出現瞳孔擴大、出汗、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骨骼肌血管舒張、皮膚和小腸血管收縮的交感活動的改變,這些都是低層潛意識重新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使骨骼肌在格鬥或逃跑時獲得充足的血液供應。身體的低層潛意識就像沒工夫管腸胃了,自然就吃不下東西了。

但在某些情況下,憤怒的結果也可表現為副交感神經係統活動的相對亢進,如食物性刺激可增強消化液分泌和胃腸道運動。就是生氣時反而吃得更多憤怒的吃貨就是這麽產生的。很多胖子不是因為心寬體胖,而是常常憤怒吃得多引起的

“暴脾氣”是心血管的定時炸彈,當人暴怒時,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或冠狀動脈痙攣,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使得人臉色發青(含氧的血是紅色,缺氧的血是青色,如靜脈回流的血),喘不上氣,血液粘稠度增加,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會出現心律失常、心髒驟停,引發猝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氣死了”。

肝髒不好要反思是否有:憤怒,仇恨的情緒?仁能養肝,仁則長壽,是指有修養的人,是不會妄動肝火的。肺髒不好會導致皮膚不好、鼻子不好,反醒自己是不是經常有:悲傷,惱怒的情緒。心慌、心髒不好反醒自己是不是經常有仇恨的情緒:生活中,為了一點點小事爭吵,或者是斤斤計較,常常記恨於心。腎髒不好反醒自己是不是經常有:恐慌,驚恐,煩惱的情緒。

1996年初我來美國到2002年的6年期間,工作比較輕鬆,同事關係融洽,家裏隻有一個小孩,生活充滿了樂趣,這段時間很少生病。2003年後工作上比較緊張,家裏連著新添2個小孩。經過5年的緊張工作和緊張生活後,脾氣逐步變差,經常指責、抱怨同事。2008年到2013年那5年時間,常常生病,家裏不管哪個人感冒發燒,我都會跟著中招。北加州白天和早晚的氣溫相差較大,我衣服始終穿得厚,白天室外溫度比室內高很多,周末經常穿梭於室內和室外,從外麵回家時內衣常常會濕透了,若不及時換一件幹的,就很容易感冒發燒。以前以為是體質差,引起的脾氣差。在醫生的勸說下開始鍛煉身體,打太極,遊泳,去健身房,可是由於鍛煉時出汗,鍛煉後若不及時換幹衣服或洗澡,風一吹就很容易感冒發燒,顯得弱不禁風。最嚴重的一次是2013年春天發燒臥床將近一周,最後快要皮包骨頭。2014年初公司搬到莫幹山( Morgan Hill)城市,開車上班非常通暢,雖然距離離家遠了一些,但開車時間縮短很多。看到對麵反方向的車像蝸牛一樣堵車嚴重,我們去公司一路通暢,同事大家一起心情大好,大家都想不到以前工作中心堵的感覺是由於路上堵車引起的(我很明顯地感到心口沒有以前那種堵堵的感覺,好像中丹田的力量提高了一樣),同事之間都變得比較寬容,崗位責任感逐步提高,效率也隨之逐步提高。公司氣氛也像一個家庭氛圍,同事間互相指責少了,大家的計較也就少了,怨氣也就少了,信任度也就大為提高,工作壓力也就小了。最近幾年很少有憤怒的情緒,計劃也沒有像以前那樣貪婪,個人得失計較少了,去掉和放下很多不必要的追求,工作興趣提高了,跑步鍛煉也能持之以恒了。近2年從沒有感冒發燒過,並且從去年夏天和秋天開始都是穿了T恤上班,而之前很多年上班時因室內空調,我都得穿長袖和一件薄的夾克,常被一些同事笑話說我像中國的嬰兒,總要帶點暖。沒想到公司搬遷到一個新的地方,就像偶然改變了“風水”一樣,改善了大家的心情,也改善了大家的健康狀態。

上大學時注意到一個現象:一些教授,整天忙於工作,從來不鍛煉,身體雖不強壯,但一直神采奕奕,很少生病,有些還看似仙風道骨。這是因為他們工作是樂在其中,很少有怨言,一直心情舒暢,控製住了秉性,所以才身體健康。後來發現一些大師們身體都很好,以為成為大師是一個偶然的概率,他們的先決條件是要身體好、行業才能好、哲學好、智慧好、運氣好,才能一路過關闖將走來,任何時候如果身體不好了,就無法前行,成不了大師了。現在才知道其實是大師們能控製秉性,養成良好的習性,放下很多包袱,提高了智慧,才能一直保持身體健康。“吉人自有天相”,他們天性得到充分發揮,且在潛意識心理領域中,積累了很多技能,方法,客觀規律和真理,精神和靈魂得到了升華,人的品質也得到提高!在他們喜歡的行業裏,有興趣地努力工作,德藝雙馨,成為大師和身體健康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二)心情對疾病的影響和預防,形而中者謂之心。

形而中學實際上就是“心學”。主要表現於道德、宗教、藝術、認知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人生的價值觀。心對應的是中丹田,中丹田特異之處是前後均有通至體外的通道,前出口處為膻中穴。心和情緒有關,七情是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所產生的複雜心理反應,以內髒精氣為物質基礎。因此,七情過激致病,可直接傷及內髒。又因心藏神而為髒腑之主,故情誌所傷,必然首先影響心神,然後作用於相應髒腑,導致其精氣代謝失常、氣機逆亂而發病。見下表五誌中:恐傷腎,如膽小的人嚇得尿褲子。很多疾病,膽囊炎,腸炎等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有些人退休後心情不好,很快得病,其中一部分人沒兩年就死掉了。矽穀一個叫美信(MAXIMUM)半導體芯片公司的創始人,做了很多年的公司總裁,幾年前被董事會攆下台,氣得退休到夏威夷享受生活,結果非常可惜,剛離職一年多就死掉了。

五髒

五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行

五味

酸養肝

苦養心

甘養脾

辛養肺

鹹養腎

五味

太辣傷肝

太鹹傷心

太酸傷心

太苦傷肺

太甜傷腎

五毒

怒傷肝

恨傷心

怨傷脾胃

惱傷肺

煩傷腎

五毒

五誌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悲傷肺

恐傷腎

五常

有毒或過敏的食物對人體的影響通常最多是3天,病毒感染如感冒發燒,就算不吃藥,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就好了,但心理情緒的精神創傷,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宣泄、釋放和安撫,這種痛苦的情緒就會在心裏形成一個個心結。如果不解開這些心結,那麽一生一世它都會在心靈深處存在,永不消失。當事人也許會以為自己忘記了,但是潛意識不會忘。這些痛苦的心結會以各種形式來影響個體,使個體的行為、情緒感受不受意識控製,會表現為身體不適以及各種心理問題。如果出現症狀卻查無病因,就要從心理上著手分析,如失眠、恐懼、焦慮、抑鬱等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積極情緒有助於免疫功能的提高。消極情緒會破壞、損毀人的免疫功能。要轉苦為樂,就需要回歸感恩、包容。當感恩心生起時,人會趨於快樂。相反當嗔恨心生起時,人會趨於痛苦。古聖先賢告誡我們,仁能養肝 ,義能養肺,禮能養心,智能養腎,信養脾胃,仁義禮智信就能對治貪嗔癡慢疑。這些都是因為仁義禮智信會產生積極情緒,從而提高免疫功能,而貪嗔癡慢疑產生消極情緒降低免疫功能。

小時候注意到一些大戶人家,有許多家規:吃飯時不要講話、更不能大聲吵架或生氣。洗碗後一定用幹布將每個碗擦幹(不讓細菌滋生)。這些家規像道德一樣,起到積極作用,使得家人很少得病。所謂的家族遺傳其實主要是原生家庭裏彌漫的負麵情緒對心理的影響和不良生活方法的傳承,並不全是基因的傳承。最著名的家規要數“錢氏” 家訓,使得錢氏家族培養了很多健康的人才。

黃帝曾經向天師岐伯請教道:“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年齡都能活到一百歲,而且行動還沒有衰老現象;現在的人,年齡才到五十歲,行動就已經衰老了,這是時代變遷的呢?還是現在人違背了養生規律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大都了解養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於陰陽之道,並采用各種養生方法來保養身體,飲食有節製,作息有常規,不輕易使身心透支,因而能夠使形體和精神協調,活到他們應該到的壽數,到一百歲以後才去世。現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當作漿水一樣縱飲無度,經常沉迷於荒亂的生活中。正是由於不懂得要保持旺盛的精氣,經常過分使用精神,貪圖一時的快意,背棄了養生的樂趣,生活全無規律,所以才到五十歲就衰老了。上古的人都能心態安閑少欲望,心境安定不憂懼,形體勞動而不疲倦,真氣從容而順調,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為甘美,所穿著的衣服為舒適,所處的環境為安樂,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羨慕嫉妒,這樣的人民才稱得是樸實。對這些樸實的人民來講,嗜欲又怎能幹擾他們的視聽,淫亂邪論也不能擾亂他們的心態,無論是愚笨的、聰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內心的安定,而不汲汲於外物的獲得或喪失,所以能符合養生之道。因此,年齡都超過一百歲,但行動不顯衰老,是因為他們全麵掌握了養生之道,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的緣故啊。”

(三)在身體方麵,對疾病的影響和預防,形而下者謂之器

(1)提升丹田之力。身體的健康狀況用體商表征,體商主要體現在下丹田下丹田是身體的“源泉”。下丹田不是什麽器官,它其實是像打氣筒活塞一樣的橫隔膜用力時合力的中心(矢量的中心)。通過呼吸引導內髒下行,填充至小腹位置的這種方式稱之為“氣沉丹田”。在發勁時,可以起到重心下行,使勁力紮實的效果。而所謂的“在意則靈”,是用意識去引導“橫隔膜”的升降,使其主動運動,帶動內髒進行上下的位移,並且因為“橫隔膜”富有彈力,所以可以做到“內髒驚起驚落”,從而使得勁力能夠連續不斷,形成了以內帶外的運動方式,這在“狗吠”的時候最能表現出來,在“橫隔膜”處有劇烈的顫動,並且腹部也隨之顫動起來!這樣的運動方式更有衝擊力!這也是為什麽人們把唱歌和跑步分別列為健康和長壽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因為這兩個活動都是充分運用和鍛煉了橫隔膜,都是用腹式呼吸,讓橫膈膜上下移動,提升丹田之力。

(2)學會腹式呼吸。良好的呼吸模式不僅能有效地增加身體的氧氣供給,淨化血液、強化肺部,還能穩定核心、提高動作效率預防下背腰痛(80%腰痛的人都存在呼吸問題,呼吸不好的人跑步時小腿會容易疲勞)。腹式呼吸是讓橫膈膜上下移動。橫膈膜是向上膨隆的薄的橫紋肌,封閉胸廓下口,成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頂。吸氣時橫膈膜會放鬆且自然下降,把髒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不是胸部膨脹。吐氣時腹肌搭配橫膈膜的收縮使得橫膈膜上升,用力收腹可以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腹式呼吸的重點是呼氣,有一個歌唱家教腹式呼吸時指出要點,把肺腑的氣已經排完了,感覺是真空了,再使勁收腹使得橫膈膜繼續上升,盡可能多排出肺底部的二氧化碳。當呼氣做到位時,吸氣就很容易到位,因為吸氣主要隻是腹肌和橫膈膜放鬆即可。跟著師傅練功時,要求我們舌頂上齶(任督二脈在嘴巴處斷開,把舌尖輕輕貼在上牙齦上,用於連接任督二脈,使氣息在周身流轉循環),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呼吸要細、深、勻、長。呼氣時收腹且橫膈膜要能用力提升3厘米(公分),且能讓2米之外地方能感到氣動,可見呼氣的在練功中的重要。腹式呼吸時橫膈膜與肋間肌肉負擔了80%的呼吸作用,由下圖可以看到,橫膈膜與肋骨會讓腹腔擴大(吸氣)或縮小(吐氣),用橫膈膜呼吸,就能將空氣引入腹部,增加空氣進入肺部的容積,也因為增加了腹腔的空間,胸腔的起伏也會較小,進而將氧氣引入肺部的深層。橫隔肌會下降,腹壓增加,感覺好像是空氣直接進入腹部,這時若把手放在肚臍上,會感覺手上下微微抬放。這種運用深層肌肉的呼吸方式,也能反過來鍛煉到橫膈膜肌肉和核心肌群橫膈膜具有維持呼吸和穩定身體姿態的雙重功能。

《莊子,大宗師》中有一段:“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即古代大師,夜睡無夢,醒來也不做夢,吃東西不講究鹹甜苦辣和好吃不好吃,呼吸很深,大師的呼吸往來,每一次都到達了足底心、足趾頭。普通人呼吸是靠肺部的,隻是身體的一半所以控製呼吸就能控製精神和物質的所有力量。一呼一吸延續著生命,而呼和吸的深度決定著生命的健康水平。

(3)生命在於運動,早睡早起,抽空鍛煉身體。從橫膈膜的顏色來看它是紅肌,也即耐疲勞肌或叫慢肌。慢肌的微細血管分布豐富而呈紅色,線粒體多,肌肉細胞內的糖元較少,所以它主要是依靠有氧呼吸代謝產生的能量來供給肌肉的收縮之用,也即有氧運動鍛煉慢肌。慢肌的收縮速度較緩慢,爆發力差,但能持久發力,不容易疲勞,是日常生活活動的主要肌群。在“靶心率”慢跑是一個很好的有氧運動,配合腹式呼吸,可以鍛煉橫膈膜,以及身體與跑步有關的慢肌。練習各種健身功夫也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而且高效地鍛煉橫膈膜。睡眠比鍛煉重要,鍛煉但不改變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結果可能更糟,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所以少做屏幕的奴隸,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身體造血是在天黑之後熟睡的情況下進行的。晚上11點一定進到熟睡狀態才能保證肝髒功能強壯。晚上12點至淩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抑鬱症是從睡眠不好開始的。先從學會睡覺開始,睡前心無雜念、腦子裏什麽也不想,就可以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緩解焦慮不安。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新生。好的睡眠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喚醒身體自愈的潛能,提高免疫力

 “要把骨髓洗,先從站樁起”,站樁這種姿勢能調動全身的氣機,促進氣血的流通。通常人的肌肉緊張,很難放鬆,但站樁30-45分鍾後,肌肉就放棄(give up)緊張狀態,身體就放鬆了。站樁入靜到極靜的時候,進入無物無我的境界,就有了大腦保護抑製力量的調節管製,控製了不符合生理需要的妄動,使全身生理活動非常有序,非常旺盛。有些人沒有耐心或恒心練功或鍛煉身體,尤其是站樁,其實是心靈浮躁,即使是練功和鍛煉也是體現80/20定律: 80%心靈決定的,20%體力決定的。

鍛煉身體要做到量力而行、心情舒暢,實在做不到心情舒暢,至少也不要過度鍛煉而非常痛苦。和朋友一起鍛煉可以做到心情愉悅,起到身心雙重鍛煉的效果。

(4)衣食住行中,為了避免食物對疾病的影響,要營養均衡,不要偏廢。任何東西都有兩麵性,對某些方麵有好處,必然會對其它地方有壞處。酸、甜、苦、辣、鹹分別與人體的五髒相對應,各有其作用。即:酸養肝,甘(甜)養脾,苦養心,辛(辣)養肺,鹹養腎。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說明五味適量對五髒有補益作用,過量則會打亂人體平衡,對髒器造成損傷。這就是古人五行相生相克的辯證關係,生為發展,克為平衡。酸辣湯的發明可能是人們根據辣多傷肝和酸養肝中和一下。

第三節、提高智慧,去除病根

既然幾乎所有的病都是由失調的七情六欲所引起,是不是隻有減少欲望,平平淡淡才能保證不生病呢?人的六欲和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如果都是用後天的意誌和理念壓抑著的,讓人清心寡欲,就會產生一股怨氣和一種潛在的抵觸心理。意識心理上的壓抑,和生理潛意識的衝突,必然對身體產生傷害。所以要從根本上去提高控製七情六欲能力,就要提高智慧:把自己從一個“知道分子”提高到“知行合一”,從潛意識上去提高控製秉性能力,變成潛意識的自發自動,而不是時刻靠意識念口訣來控製秉性。

(一)提高綜合智力。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托利得總結出的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隻看腦子裏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這裏的智力是綜合智力,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也包括多種不同的思想。如果腦子裏能容納這些相反的的思想或多種不同的思想且又無礙於此人處世行事,那這個人肯定是把這些思想都深刻的理解了,而不是人格分裂症。很多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單一,是因為他們無法深刻的理解不同的思想。他們接受了某一種思想就本能的排斥與其相衝突的其他一切思想。有些人就像不成熟的孩子,容不得兩種相反的思想共存,聽不進去不同意見,還說不得,或者聽到反對意見不是暴跳如雷、就是惱羞成怒。這就是托利得定理所說的智力不夠上乘。即使到了民主社會也不能成熟,不能包容別人的不同,對讚同的候選人或議題要麽100%讚同,要麽100%反對。如果能包容和客觀,就應該是>51%或<49%的讚成與反對。有時可能是90%讚同候選人甲,75%讚同候選人乙,90%>75%,所以選候選人甲。遵守托利得定理,就會使人變得包容、大度,不會產生怨氣。這樣也會容忍小孩子或其家屬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非要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有些人有強迫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推薦給朋友,若朋友不用,就不開心。有些家長常嚴格要求孩子按著自己的方式行事,這其實很難做到,因為這裏有一個溝通的漏鬥效應,本想按家長的方式做的結果是100分,按孩子自己的方式做可能會得80-90分,但家長未必講得清楚,隻講了90%,孩子聽到80%,聽懂60%,最後隻做到40%,即40分,還不如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做得80-90分,且孩子還得到了鍛煉,家長還免得著急上火。所以若遵守托利得定理,提高綜合智力,可以讓人變得淡定,少生怨氣家庭氣氛和諧,避免很多不愉快的經曆,有益身心健康。

(二)風水觀。

樹立科學的“風水觀”,但不是那種迷信的風水觀。例如:一切不安全的隱患像路上可能把人絆倒的障礙物或讓人滑倒的水等叫做“凶”,把家具上的一些把手做成不割手的圓形就是“吉”,把人們手能觸及到的一些的棱角或毛刺去掉就是“逢凶化吉”。交一個常和你鬧矛盾的朋友是個“凶”,交一個大度和有智慧或經常讓你笑的朋友是個“吉”。常接觸負麵的東西或團體是“凶”,常接觸陽光的或所謂正能量的東西或團體是“吉”。如果一些社交或娛樂活動讓你有壓力或不開心,就盡量避免參加。對有爭議的話題,不要總想著自己能贏或自己能說最後一句,尤其不要和傻瓜去爭吵。馬克吐溫說過:“你永遠不能戰勝一個傻瓜,因為他會把你的品味拉到跟他一個水平,然後用他在那個品味的豐富經驗打敗你”(Do not argue with an idiot,He will drag you down to his level and beat you with experience)。對一些難纏的爛事,不要死磕。如果在一個地方或一個社團呆得不愉快,就要換一個地方或社團。經常“逢凶化吉”你一定會有一個好心情的。

拒絕一些不重要的聚會,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和無效社交,尤其是那些負麵的,過後會讓你不快樂的活動,除非你的心理非常強大,否則這些負麵的活動會對身體有負麵影響。例如張純如在寫完《南京大屠殺》後,被日軍的暴行負麵影響後,精神崩潰,留下2個孩子和丈夫自殺身亡。我們這裏有一個高中生在做“誌願者”時幫助一些情緒憂鬱的高中生後,心理不夠強大的他受到負麵影響反而自殺身亡,這就和一個健康的人到傳染病院服侍傳染病人,自身體質差和沒有適當防護方法,自己被傳染上疾病是一樣的道理。

(三)找好處。

對於合不來的朋友,惹不起,躲得起。但對家人、同事,得設法麵對,不要經常注意他們的短處,要經常發掘他們的長處或好處,這就是“找好處”。學會坦然、淡定地麵對他們的不足和問題,從容麵對他們的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尤其處在挫折或逆境中,用找好處可以解除許多苦惱,處理好人際關係,化煩惱為菩提。有個故事說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為大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就為二兒子發愁,因為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有智慧的人告訴她,為什麽不反過來想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曬布了。在智者的開導下,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哈哈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這就是從反麵找好處能尋找到精神出路,對自己的修養以致精神境界的提高,都是極為有利的良方。找好處撥陰取陽的重要方法:找好處是聚靈,就像收陽光,心裏溫暖,能夠養心;總看到別人的毛病是收髒,就像存陰氣,就會傷身。

(四)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幫助他人,不求回報。

現在的人類都來自於35億年以前人類祖先同一個細胞,同一顆種子。人類就是一顆菩提大樹,之後產生許多不同的分支,每個人就是許多細小分支和樹葉。如果把時間壓縮成一念,所有人本來就是一體的,就如同一顆樹上的所有葉子都是聯係在一起的。一切的生命皆由菩提種中所生,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因為萬物一體,我幫助你,非幫助你,而是愛護自己。我仇恨你,即仇恨自己,如果能夠了解這個道理,則人人彼此應該互相尊重,共容共成。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就不會有怨氣。很多人的誤區在於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被意識的“小我”所迷惑,沒有體會到高層潛意識的真我是聯係在一起的。因而沒有同情心,互相攀比,容不得別人占便宜,結果搞得自己心情不好,還產生很多怨氣。對早年課本中的一些仇恨教育,要及時反省,避免對自己身心造成影響。要本著:“四海之內皆兄弟,五洲震蕩和為貴”。

(五)不要貪、要少而精,隻專注自己喜歡的人和事。

巴菲特的私人飛機飛行員馬克.菲林(Mike Flint)和巴菲特在探討他的職業生涯目標時,巴菲特讓他去做這麽一件事:讓馬克寫下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25 個目標來。於是馬克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目標寫了下來。然後巴菲特讓他審視一下這個清單,圈出他認為最重要的5個。馬克也照做了,馬克現在有了兩個清單,一個是他認為自己職業生涯最重要的 5 個目標,另一個是另外20個他也覺得比較重要的事。巴菲特問馬克:“你現在知道該怎麽做了麽?” 馬克答道:“知道了,我現在會馬上開始著手於實現這5個目標。至於另外20個,並沒有那麽緊急,所以可以放在閑暇的時間去做,然後慢慢把它們實現”。巴菲特聽完後說到:“不,馬克,你搞錯了。那些你最後並沒有圈出來的20個目標,不是你應該在閑暇時間慢慢完成的事,而是你應該盡全力避免去做的事,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們,不去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麵”。

一個要到養老院的老人,發現以前拚命追求的東西,根本帶不到養老院,送給子女他們看不上,丟了又可惜,這才發現身外之物根本不需要太多。如果把走過、看過的都背在身上,就會給自己增加太多額外的負擔,還不如一路走來,一路放下,永遠保持輕裝上陣的狀態。這也啟發我們:活在當下,別往回看,後麵,其實什麽都沒有。適當的勤勞是美德,但過度的勤勞就是貪,因為那是不顧身體想要獲得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客觀需求,物質欲望高,常常“想要的”高於自己真正“需要的”,一味地追求物質,就成了物質的奴隸。過多的食物超過身體的需求就是毒藥,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錢多不是財),多餘的追逐會增加人精神的負擔,簡單的物質生活有利於身體健康。

現在物質世界複雜,古代物質世界簡單,道理也比較簡單,反而能大道至簡。有這麽一個典故,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小和尚生火燒水時發現柴不夠,也沒有辦法出去撿柴,小和尚對老和尚說:“要燒開這壺水,估計還差一半多的柴,怎麽辦?”老和尚說:“為什麽不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呢?” 小和尚頓悟......。人的精力總會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少而精,隻專注自己喜歡的人和事。精簡活動,不要碌碌無為。少看手機和電視,很多人都知道:“今日消息,明日垃圾”,但就是控製不住,大把時間浪費在屏幕上,成了“屏奴”,得不償失,這其實還是。如果把每天作為生命的最後一天,從小事開始,不要耍小聰明,不占任何小便宜,早睡早起(放棄很多)。工作就是修行,不管做什麽工作,都把它當作是為自己工作的,這樣就會有興趣地努力工作。

(六)發現真我,為自己而活。

同西方基督教“罪”文化不同(有錯說聲抱歉,退一步,萬裏晴空,心情舒暢,容易做到紳士風度、優雅、文明),東方人的“恥”文化是:每個人不能有錯,有錯是可恥的,因而有錯也說不得,死要麵子活受罪。尤其我們華人很難聽從他人的勸告,不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很多人不太會理解他自己在幹什麽,華人是在別人的評價裏找到自我的,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心客觀需求,這就會表現過分的要麵子和虛榮、物質或表麵的攀比和追逐。華人對自己沒有足夠清醒堅定的認識,心性不能自主,經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他人一句讚美,自己便洋洋得意,他人一句謗言,自己便怨恨嗔怒,懷恨在心。因而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被他人所左右,完全喪失了自我。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人生價值投向外在的自然界,冥思自然界,找尋內心深處的自己。發現真我,發現真我的真正的客觀需求,為自己而活。了解各種客觀需求,不務虛、不作無用功。

第四節、結束語

如果有些疾病用現代的中西醫都沒辦法醫治的情況下,一定要反觀內求,找自己的原因,自己的秉性和習性如何。古人雲:“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別)人”。君子都找自己的原因,小人總是找別人的原因。古人與今人的區別:“古人爭罪,今人爭理”。要學會“找好處,認不是”。避免生病就要提高智慧,這實際上超越了醫學的層麵,延伸到了做人的層麵,即歸根到底就是要提高情商和靈商,做一個知足常樂和陽光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