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憶中,一是對土耳其人,二是對印度人,沒產生過尊敬的意思

(2021-04-06 02:53:29) 下一個

讀印度史印象及其他(二)

 

佛教由印度傳入。但從傳到中國的佛教中,能看到多少印度和印度人?

 

西遊記,“西”在哪兒?

 

酸辣湯,是中餐。中國人念的經,有如斯。

 

總覺得,唐僧不像是去西天取經,而更像是去宣傳東土大唐。

 

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有對稱的詩句叫:好山好水好無聊,真髒真亂真舒服。

 

西天取經,不是家中缺吃少穿,更像是去送紅包,順便捎點土特產回來,錦上添花的。

 

玄奘真的板下臉來,直譯出“經卷”,並組建法相宗時,響應者幾何?

 

隻有在聽和看西藏人信教時,才覺得是那麽回事。

 

 

 

 

 

讀印度史,許多時間用在了由看不慣到漸漸看慣,到欣賞。自至歐美到安下心住下來過日子,過程和這差不多。兒子就少了這過程。

 

讀《聖經》比讀佛經容易許多。

讀印度史比讀希臘羅馬史,難多了。

印度人也比歐美人隔得遠。

佛經有點像《尤裏西斯》的寫法,有意寫得讓你讀不懂。

 

會喜歡這文化,那文學,這國家,那風俗。但喜歡不上印度的這些個。“就是個了解”的心態,自始至終。

 

讀《古蘭經》也沒有像讀佛經那樣的別扭和隔閡。

 

讀印度史和佛經,覺著像是在學用隔離世界的方法去接受世界。很怪,也很不舒服。

 

聖經,誠懇。古蘭經,霸氣。而讀到過的佛經,則真亦假,假亦真。很俗氣。蠻像接觸過的印度人,怎麽怎麽也產生不出尊敬。

 

讀佛經,感覺,不是在悟道,而是在陷入人為的複雜。那麽多的界,相,是有意讓你暈頭轉向的。會覺得,創立印度教和種姓製度,是歐洲人有意把智慧用錯了地方,或者說瞎整。還會覺得,自己這漢人的腦袋瓜,不足以搞明白這些個事理。

 

回憶中,一是對土耳其人,二是對印度人,沒產生過尊敬。

 

教,叫人信。佛教,教人什麽也不要信。覺得。不知道佛教,信的東西不少。知道後,惘惘然。就當它個不知道後,信和心漸成閨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