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詩文集

老成,寫生派詩歌創始人。
寫生詩歌流派,又名寫生法門、寫生門。

寫生門是全新的心性修煉、改造、提升的自我救贖門路。

寫生門又是現代禪門。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成創新文星卦《三卦問道》

(2025-07-29 17:39:07) 下一個

老成創新文星卦《三卦問道》

 

第一章

 

從六爻到九爻:建構“時間的卦象”

 

萬物皆有時序。春非一日來,花非一瞬開。卦之象,也當有始、有承、有結。

 

1.1 《易經》原點:六爻之靜,六十四卦之定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組成,上下兩卦相疊,構成一幅象畫,一種時空結構。六爻代表事物的發展階段,也象征六種不同的處境與轉變,從“初爻”之始動,到“上爻”之終極歸藏。這種結構,為我們展示了:

    •    一種人生的流程圖

    •    一種時間的分層編碼

    •    一種事件邏輯的展開可能

 

然而,這六爻之“定象”,也隱含了它的局限性:它隻給出一個“快照”,一個橫截麵的判斷,而非完整的演化鏈條。

 

就如一個夢的片段,並不等同於一整夜的夢境。

 

1.2 九爻結構:引入演化與時間維度

 

詩人老成提出,在原有六爻卦象之上,再加三爻,構成“九爻結構”,這是一次關鍵性的拓展。這不僅是爻數的增加,更是世界觀的遷移

    •    從“固定結構” → 到“動態流程”

    •    從“卦是答案” → 到“卦是路徑”

 

九爻中,第一爻至第六爻,構成前卦,即一件事的“背景”或“源由”。

第四爻至第九爻,構成後卦,即一件事的“趨向”或“可能的結局”。

 

這中間有三爻重疊(第四、五、六爻),也就是“重影”的階段——事物從一個舊結構,向另一個新結構轉換的過渡地帶。

 

詩性地說,這就像黎明前後交錯的時辰,夜色尚未褪盡,晨光已然照臨。卦,也因此獲得了時間的維度。

 

1.3 後卦的另一種可能:未來的再生

 

而在某些特殊的推演中,“後卦”並不來自原九爻結構的第4至9爻,而是另行使用第7、8、9爻,再加入一個全新的三爻單元,形成後卦。

 

這意味著,未來不僅是當前的延伸,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再生組合”。就像人不一定隻從過去走來,也可能因為一次意外、一次頓悟,而走上一條異質的新路。

 

在卦象結構上,這種再組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係統的彈性與象征深度。它模仿的是現實中不可預期的轉折與跳躍

 

1.4 從六十四卦到四千零九十六對“前後卦”

 

八卦有八種基本符號,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之間兩兩組合(前卦 × 後卦),即為:

 

64 × 64 = 4096種“前後卦”組合

 

每一組前後卦,構成一個“對話框”:你從哪兒來,將往哪兒去。

 

這就像走在一條命運的長路上——你站在一處當下的風口,而風來自後方某一座山林,也將吹向前方某片未知的湖泊。

 

1.5 中卦的提出:轉化的中間氣候

 

真正的革新,是“中卦”的提出。

 

中卦並不是靜態的中間點,而是前後卦之間產生張力、摩擦與流動所生成的中間態。老成設計的方法中,每對前後卦,可以衍生出八種可能的“中卦”,取決於:

    •    前卦、後卦的象征張力

    •    隨機生成的變因(比如以數字法或程序模擬)

    •    問卜者的心理狀態與問題性質

 

就如兩團氣流相遇,會形成不同的天氣:風暴?微風?雷雨?霧靄?——中卦,就是這種“心理與情境之氣候”。

 

如此構成了:

 

4096對前後卦 × 8種中卦 = 32,768種“前—中—後”三卦路徑

 

1.6 卦不再是“定論”,而是“旅程”

 

傳統易經講“變”,但結構上是“靜態的卦中含變”。而九爻三卦係統,則將“變”真正地空間化 + 時間化

階段

象征

哲學意義

前卦

過去之因、當下結構、出發點

個人的過去、係統之初、背景問題

中卦

變化中的心理與選擇

轉化的氣候、態度的調適、策略選擇

後卦

潛在走向、未來結構

未來趨勢、預期後果、隱含風險

 

這不隻是一個占卜係統,更是一個人生模擬器。

它鼓勵你這樣提問:

    •    我現在的問題從哪兒來?(前卦)

    •    在變動中,我的可能方向是什麽?(中卦)

    •    如果我照目前的方式繼續下去,會走向何方?(後卦)

 

每一個三卦組合,就是一次可視化的命運演練,一次心理與世界的對話。

 

結語:三卦之道,即“覺知之道”

 

老成九爻三卦係統的關鍵意義不在於“複雜”與“數量”,而在於它逼迫我們停下來思考變化中的邏輯

 

一卦為一圖像,三卦為一劇場。

 

人在其中演出、抉擇、承受,並最終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和這出戲的結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