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安氏血管炎

(2020-09-11 22:17:02) 下一個

        Hing 女士今天出院了。範德堡大學心血管科發來缺了兩頁的出院小結,出院診斷是高安氏血管炎,主動脈關閉不全,正在給病人用免疫調節藥物。
        這個病例的診斷比較曲折。那是35歲的亞洲女性,原來除了是無症狀乙肝攜帶者外身體健康,生過兩個孩子,從來沒有心肺疾病。跟其他因難民身份過來的人不同的是她有很好的醫療保險,她在Tyson肉類加工廠工作,很辛苦但待遇不錯,所以她工作勤勤懇懇。這個病人三年前由於發熱皮疹在我門診活檢腿部皮膚結節,診斷為結節性紅斑而沒有發現其它原發病灶,對症治療後平安無事。可是近來因為左側腰疼,全身乏力,頭疼而去過兩次急診室,CT,心髒檢查,腎髒檢查均沒有查出問題,開了點止疼藥打發病人看家庭醫生。
        病人第一次從急診室出來後第二天就來門診,說是好一點了,我也沒有重視,以為她在工廠寒冷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工作,總會出現肌肉痙攣酸痛。可是當病人第二次來去急診室沒有查出問題又來門診時,我覺得問題沒這麽簡單了。加上病人主訴晚上寒冷發熱,而白天體溫正常,看上去臉色蒼白,脈搏超過100次,所有症狀提示有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尿液正常。於是我仔細聽一下心肺,這一聽不要緊,把我嚇得不輕。她分明有主動脈瓣區II級收縮期雜音,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區均有很響的舒張期雜音,這是我看了幾年的病人,莫非我原來遺漏了她的心髒病理性雜音?如果真是這樣,簡直是罪不可赦。但作為一個幹了這麽多年的醫生行業,我平時幾乎每次都不漏掉病人心肺聽診的,她原來沒有雜音呀。
        仔細分析病人的病情,推測很可能原來瓣膜病變小,即使有雜音也很小而忽略了。現在出現了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雜音增強了。這個時候我隻能安慰自己。趕緊讓病人去做心超聲,化驗血,讓病人第二天隨診。
        血常規顯示單純貧血(原來病人做過血紅蛋白電泳沒有血紅蛋白病), 可是血沉超高達98。心超聲顯示主動脈擴張,主動脈中度返流。
        門診很忙,花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不能過長,而這個病人我已經大大超時了。由於心超聲是TTE (經胸壁超聲心動圖)而不是TEE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這個時候我腦子裏隻想著趕緊送病人去心血管專科,如果是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得趕緊血培養然後用抗生素救人一命,不然並發症出來就晚了。
        範德堡大學那個心血管醫生很負責,答應當天看病人,他同意我的看法,立即收病人入院,接下來四天時間他們排除了心內膜炎,作出了高安氏動脈炎的診斷。
       去年一個非裔男孩因為高熱,結膜紅腫,淋巴結腫大急送範德堡大學診斷為川崎病,治療順利沒有並發症。
        家庭醫生是美國的赤腳醫生,時間有限,水平也有限, 能及時把罕見病病人送到專科醫生那裏得到妥善處理,我也自得其樂了。
        附上維基百科介紹:
大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種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動脈的慢性進行性非特異炎性疾病。疾病由日本醫生高安右人(Mikito Takayasu)在1908年首次報告,因此又被稱為高安病、Takayasu病。

寫於2019年11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