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marky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談天下(239) 感恩過去30年工作中的那些人之一

(2021-12-10 21:49:07) 下一個

今年(2021年),是大學畢業後的第30個年頭,感恩節時間比較多,那就來寫一寫,過去30年工作中的那些值得感恩的人吧。

1991年,還是中國經濟從80年代末期的高峰走向一個低穀的中期,那一年我大學畢業了,就如同很多那個時代追夢的大學畢業生一樣,我也義無反顧的奔向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 深圳。當然,我還是有準備的,因為在大學給深圳一家公司做過一個項目,表現不錯,被這家公司順利接受,成為一個非國有製企業的工程師。

2016感謝有你們

要知道那個年頭,大學生還是比較吃香的,而且國家包分配,當然有改革已經允許自己找,但是還有檔案一說,我的檔案必須有個單位接受,不然就是黑戶,這個後來的八零後和九零後就完全沒有概念了,所以我老爸托人找關係,到一個效益奇差的公家機關掛靠,算是把檔案給他們管理,每年給500大洋的管理費(91年的500元還是挺多的)。

這個第一份工作的起點不低,同事不是中科大的阿東,就是北大的小強,我算是壓力挺大,但是工作之後才發現,其實不管是什麽樣的名校畢業,都是需要團隊協作的,感謝當年中科大和北大畢業的兩位同事,讓我向他們學習到很多,在第一次開始做項目時就可以迅速提高水平。(那個年代沒有穀歌,所有的經驗都是需要自己摸索,如果沒有人分享,就要花很多時間琢磨)

1992年,差點被股市誘惑而辭職去專業炒股(其實是給個體炒股的老鄉當跟班),但是被一位清華的大哥(北大小強的同鄉)拉住,他以獨特的視角給我講解,所有短期的機會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他建議我去準備TOFEL,爭取出去(出國)看一看,畢竟當年的中國,在整個IT行業,尤其是軟件行業,和國外尤其是美國的差距太大了。從那時開始,我就把以前去泡股市交易大廳的空閑時間去學英語,盡管這讓我完美的避過了當年深圳股市的92年大起大落,但是也讓我學會了腳踏實地,謀定而動,感謝這些清華的大哥(隻記得姓陳了)。

九十年代初的中國“瘋狂”的股民老照片|股市|新股|股災|股票_網易訂閱

1993年,第一次跳槽,原因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會理解的,因為一個深圳戶口,因為第一家公司是中外合資企業,而且規模不大,每年隻有兩個深圳戶口的指標,這樣排隊估計要五年以上,中科大的阿東先跳槽到了一家國有企業下的小型科技公司,他力邀我也加入,我當時隻花了10分鍾考慮就決定了。這個決定後來證明是影響我個人一生的決定,但不是因為深圳戶口。

而是在這裏我遇到我的另一半,當然在這裏也認識了不少高手,當年的深圳真的是全國人才下廣東,而最多的人才聚集在深圳,原因無二,因為體製靈活,而且充滿活力,盡管總公司是國有企業,但是對於我們這個分公司非常重視,專門承諾,每年給我們解決至少三個深圳戶口的指標,當時這家小公司的老總是個中科大的研究生畢業,盡管技術不錯,但是特別重視市場開發,在他的積極遊說下,我在公司幹了一年後,於1994年開始轉入市場部,而且一開始就是單獨一個新的部門。

有房有社保卻還是辦不了深圳戶口,深圳你真的變了!_積分

鄭總的主導思想是,我是技術出身,做過大小工程,對於技術細節很熟悉,而且人知識麵很廣,適合和各級政府部門的人士打交道,就力保我成立一個新的市場部,初期是以售前技術準備為主,然後切入具體的市場開發。

從1994年到1996年我出國之前,我基本完成了一個從工程師到市場經曆的蛻變,也從小酒三兩就醉到白啤洋交叉打擊,對比當時那種純粹的吹牛打屁的銷售,我的優勢是見多識廣,天文地理,曆史風俗,都能和客戶侃侃而談,銷售業績也從零逐漸做到了公司第一。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也完成了我對於非技術行業的認識,算是非常難得的人生經曆。

從94年到96年,我還需要感謝幾個人,包括銷售時一起南征北戰的小偉,雖然他比我還要年輕一歲,但是從他身上我學會了不少銷售的技巧,包括如何給客戶不失體麵的送禮等等,非常可惜的是,小偉在96年離開了公司,到北京去打拚,我們也失去了聯係。另外一個是總公司的老易,他在我第一次被人誣告時(說我節流工程款炒股),主動替我擔保,化解了危機。

從1991年跨入羅湖火車站的那天,到1996年離開深圳,遠飛美國留學,雖然是短短的五年不到,但是我在深圳感受到了那種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氣氛,同時在工作中認識了那麽多充滿理想,並為之奮鬥的年輕人,還有為年輕人撐腰打氣的中年人,感謝他們當年的幫助和提攜,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體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讓我受益終生。

感謝那個激情四射的時代,和那些一起奮鬥過的朋友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馬克的文章都是個人觀點,盡量客觀公正,不帶入自己的個人喜好,希望大家評論時也是就事論事,不要發表太多情緒化的留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