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流音

心思所至,情緒緣起,感懷執念,聊以盡興。
正文

【疫情時刻】新冠與流感(疫情隨筆)

(2020-05-15 16:13:59) 下一個

 
 
晚餐看連續劇《獵狐》,早餐聊疫情。
 
安省這邊的疫情進入下周開始部分開放公共設施及私人服務,還是比較審慎。魁省的學校複課是否會給疫情帶來變數,大家拭目以待兩周以後。
 
中國那邊近日頻頻傳出新增病例的消息,不是境外輸入,而是國內自產。吉林有舒蘭,遼寧有沈陽。忽然間,湖北武漢又大動幹戈,搞起“十天大會戰”,要全員篩查。
 
這話題就轉到此次疫情的病本身,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到底是什麽?肺炎有傳染性嗎?應該沒有。那麽,病毒肺炎有傳染性嗎?怎麽來回答這個問題?
 
還是那句話,肺炎不會傳染,有傳染性的是病毒。但新冠病毒最初引起的不是肺炎,而是感冒症狀。初發炎症未控製住之後,才會引起繼發性的肺炎。
 
所以,所謂新冠病毒肺炎,應該看作是新冠病毒引發感冒後的繼發病症。這可能是所有流感的共性。
 
簡單地說,新冠病毒引發的是流行性感冒。現在都在回避這個病的“流感”性質。表麵上帶有政治原因,為了與前期發生的比如美國的大流感區別開來,另一方麵,也可能因為這個新型病毒在引發流感後進入肺炎期的時間不但特別短暫,而且致死速度極快,讓病人防不勝防,也時常讓救護人員措手不及。
 
但是,不能因為這類原因,而試圖否定新冠病毒引發的是流感的基本性質。
 
正是因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流感,所以,才在很多時候令醫生難以做出正確判斷,而必須借助核酸檢測,以確定這不是其他流感,而是新冠流感。
 
流感控製不住,都會引發肺炎。其他流感導致的死亡,很多也是肺炎造成的。如今,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百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這個造成數以千萬人死亡的疾病,罪魁禍首也是肺炎。
 
每年11月11日,加拿大都要紀念世界大戰時參戰的老兵,要佩戴罌粟花。為什麽?因為一首詩,一首叫作“In Flanders Fields”的詩。詩人的名字叫John McCrae,是位醫生。他在戰鬥間歇寫下了這首詩,詩的前兩行是: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and row
 
詩人於1918年死於肺炎,就是西班牙流感引起的肺炎,是當時致各國士兵因流感死亡的同一殺手。
 
既然肺炎由流感引起,而流感,從定義上看,即流行性感冒。既然是“流行性”,說明難以控製。反過來說,如果可以控製不流行,就不會叫流行性疾病了。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做的似乎是將流行性疾病控製成非流行性。這是“封城”的目的。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封城隻是防止擴撒,而非消滅流感病因。
 
從病毒學的病毒進化角度說,病毒是難以消滅的。人們能做的,應該是從病毒分子學角度入手,去控製病毒的吸附、侵入及釋放的過程。從免疫學的角度,去抑製病毒侵入細胞後接管並利用宿主轉譯體係的能力,或者去提高免疫機製辨別病毒的能力,或者改善免疫機製的超敏感反應(導致肺炎致死的主因)。這些都需要時間,最快的方法就是研製開發疫苗。
 
在這些方麵尚無可見之光的情況下,中國政府的做法顯然最有效,方艙醫院也好,終南山團隊也好,都具有強大的救火能力。但是,能持續多久是個大問題。
 
就算一個城市有能力、有財力在10天之內完成千萬人的核算篩查,而且大部分結果是陰性,那又怎樣?意義有多大?誰敢保證再過10天,這千萬人中沒人感染病毒?或者沒有病情發作?難道再來一次大會戰?
 
一個國家的大政方略不是救火隊可以勝任的。長遠地說,不但要承認這是一場大流感,還要讓全民認識到這是一場流感,才能做到目標更明確,方法更對頭,措施更有可持續性。而可持續性是近年來在各個方麵需要重視及研究落實的長遠性目標。
 
現在的做法是否有可持續性?是否進行過可持續性論證?還是說就這樣做下去,直到疫情突然有一天自行消失?
 
就像《獵狐》一樣,國家有多少資源多大決心四處出擊追獵那些逃亡海外的狐狸們?如果有以色列人追殺納粹凶手的決心和意誌,嗯,有希望。一直追獵到他們自然消失。

(多倫多202005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