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流音

心思所至,情緒緣起,感懷執念,聊以盡興。
正文

起跑線?改變終點線才是硬道理

(2022-02-15 20:35:41) 下一個

今天下午,有個教師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如何讓教學更加體現公平性。

現在提到的公平很容易與以前提到的平等混淆。英文的公平是equity,平等是equality。二者的區別在什麽地方呢?

按我的理解來說說。

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起跑,到達同一個終點,以統一的標準來評判,這叫平等。

每個人都分到同樣分量的一樣的食物,不搞特殊化,這叫平等。

學校使用統一教材,學生參加統一考試,用統一的評分標準來批卷,這叫平等。

換句話說,“平等”有一個客觀的被認可的標準,沒有例外。比如常說的“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死亡麵前人人平等”等,體現的就是這個平等的意思。

中國人似乎在曆史上從來沒有追求平等的意識,皇親國戚不可能與百姓平等。”不平等是客觀的,無法人為改變的。所以,中國人追求的是向上,爭取出人頭地,爭取自己當上皇親國戚,而不爭取人人平等。所以,陳勝發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能當,我也應該能當。對於讀書人來說,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所以,中國人自古就不喜歡平等,現在也如此。

西方人從十九世紀有了人權意識後,便一直在追求平等。這種追求與中國人的追求截然相反,西方人是想方設法把高位的人拉下來,以便達到與自己平等,這樣自己也就可以與被從高位拉下來的人平等了。所以,和中國人的努力方向不一樣。中國人是個人奮鬥向上,西方人是集體努力把在上邊的個人拉下來。大家都一樣。所以,沒人自詡自己比別人高貴,總統也盡量顯得很平民,盡管絕非如此。

說回到“公平”上。

也按我的理解來說說。

大家不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跑得慢的要站在前邊。總的目的是,要做到大家都能在同一時間到達終點,這叫公平。

食物的分配要按需要,不能都一個分量。總的目的是,保證每個人都吃飽。

學校教學不能用一樣的教材,考試題不能都一樣。總的目的是,考試結果不但都要及格,基礎不好的學生也應該有考試優異的。這才叫公平。

學生的學習進度不能有客觀標準和要求,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所以,進度以他們個人的感覺舒適度為標準。總的目的是,隻要他們覺得自己學習有進步了,就達到學習目的了。這才叫公平。

有一句口號叫做:學生有通過考試的權利。這個權利不能被剝奪。十年前,乍一聽到這個說法,頗感不解。

現在想想,頗合西方人的努力傳統。我不能阻止你優秀,但可以把優秀的標準弄成我也很優秀。

這就叫爭取公平。

中國人還在講“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北美人早就把起跑線給廢掉了,改變終點線才是硬道理。

眼下,北京冬奧會正你爭我奪著有限的獎牌。

北美式的新興教育精神會不會將來有一天影響到奧運精神?

國內幾十年來一直說高考是最公平的,假若按我們這裏說的“公平”來衡量,高考屬於平等呢,還是屬於公平?

總有人喜歡追時髦,追北美的時髦,追國外的時髦,教育界也不例外。

現在來追吧,看你什麽時候追得上:)

 

2022-02-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ine21 回複 悄悄話 nic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