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UDreamers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心處理:國內開始人人被借錢;我隻有一次教訓,300加元永遠要不回來了

(2024-03-29 15:22:46) 下一個

2024年伊始,不知巧合還是怎的,好幾個朋友都遭到國內的朋友借錢。

溫哥華一朋友道,國內一位二十多年交情的姐們伸手問她借錢。礙在多年朋友麵上,不幫忙也不合適,但是家家一本難念的經,因此她頂多能給6000加元,而且做好了要不回來、權當給她了的打算。但是那姐們嫌6000太少,要四萬加元,而她實在無能為力。

誰能拿出四萬加元借人啊?我們每年不是修房頂,就是修陽台;不是換鍋爐就是通水管;地稅、保險年年在漲。這些費用不能刷卡,必須現金轉賬,因此沒有幾萬機動錢,遇到大事了就要逼得人賣房子。

那姐們又問她要我的微信。我跟她近20年未聯絡了,突然要我微信,我也做好了借給她錢的準備,而且我隻能給她2000美元,也做好了權當給她了的打算。不過她一直跟我說她如何成功,北京幾套房子,雲雲。我心想,我們這還在還月供的,竟然要給那幾套房子的成功人士借錢,這叫什麽事兒啊!不過她隻提到投資收不回來,借錢的事沒開口,也就作罷。

數年前隻有一次經曆,那就是300加元喂狗了。幾個朋友幫我去要,那人(加拿大人)也夠沒出息的,為了躲債,連工作都辭了。那時候掙錢不容易,300加元也蠻心疼的。

溫哥華的繆老師,人都知道好說話,因此找她借錢的人特多。一個同事問她借了15000加元,後來好說歹說隻還了6500,剩下8500至今未還,人也徹底不再往來。溫哥華這個彈丸之地,華人圈子更小,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因為8500加元,老死不相往來。希望那人後半生夜裏不會做噩夢。

遇到最奇葩的借錢事件是一個朋友被一個樓道裏的鄰居兼好友借了40萬人民幣,之所以舍得借,是因為她太信任她了。誰知借了之後,那個人竟然火速賣了房子搬家了。打手機,手機號也換了。去她公司,工作也辭了。這時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討債,她甚至專門買了一部車,天天到那個人經常出沒的地方尋找。確實找到過,但是沒用,那個人說一定還錢,但是每次都爽約。因此,這40萬就徹底打水漂了。

記住:錢隻要借出去了,就難收回來了。你要麽不借;要借,就做好要不回來的準備。我隻交了300加元學費買了教訓;別人花了上百倍的錢買教訓。遺憾的是,依然還在有人交學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UDreamer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ladirk' 的評論 :
是的。大多數人是這樣的:你借給他錢急用,他不感激;你委婉催他還,他反而恨你一輩子。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應該祝賀你。我也祝賀我自己。我一般見第一麵能夠看清一個人,對這些華人或人類的毛病了解很深。在美國每一個同樓內的尼日利亞黑人借過20美元,數目不大,但對於一個窮學生也不少,不過最後錢給要了回來。後來一位最為要好的朋友公費去了日本進修。後來想留下轉成讀學位,要求交押金。朋友說國內的錢日本人不相信,隻有歐美西方的錢才算數。我當時是個窮學生,本來隻想借給他五千美元,我老婆說你的好朋友急用,就將銀行裏一萬美元給電匯了到日本。過了一年半載後,朋友說我的錢沒起任何用。我說既然沒用那你就還給我吧。朋友說匯率不合適,就一直拖了下去。朋友也不好意思。我說沒關係。咱們朋友,匯率不合適,以後再說。最後錢是基本上還了。最後朋友說錢到他手後不到一萬美元。我的銀行少了一萬美元。因為是電匯,我的交手續費。錢到了日本,因為匯率和手續費,朋友自然收到不到一萬。可朋友懷疑是我給他少寄了錢。從此學到了經驗教訓。可家裏老婆很講義氣,她借給過好幾位曾經的朋友錢,都是不小的數目,不過都還了。可借過錢的人領情的不多。希望你的這篇博文能夠啟發大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