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農墾中學校慶五十周年
我曾在農墾中學工作了十年,1999年離開墾中,值此墾中五十年校慶之際,熱烈祝賀校慶五十周年!
我於1989年暑假,應時任農墾總局教研室吳多雄主任的盛情之邀,到農墾總局來講學,並借墾中曾建儀老師班上的學生上示範課。課後,時任墾中校長賴瑞光,請我一家到海口華僑賓館喝早茶,盛情邀請我來墾中工作。1990年與我一起相繼來到墾中的武漢幾個重點中學的老師還有四家,共九位高級教師。
我們這批海南農墾中學的武漢人,剛來時,賴校長要安排我們分別去初三和高三年級“把關”。我對賴校長說:“我們舉家南下,是要來幹一輩子,而不是幹一陣子的。如果讓我們去應屆畢業班執教,明年中考、高考要說果真提高了升學率,那些為這屆學生教了兩年的老師怎麽想,他們打基礎,我們來‘摘桃子’?” 我建議賴校長讓我們分別從初一、高一年級開始執教。並表態“如果三年後不出成果,我們就卷鋪蓋走人!”賴校長不僅是一位禮賢下士,廣納各省優秀教師的開放校長,更是一位虛懷若穀從善如流的開明校長。他接受了建議,三年後,在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之下,一炮而紅,農墾中學高考升學率從名不見經傳,而成為全省第二。
最值得總結的辦學經驗是賴校長傾情全力引進各省優秀教師來農墾中學工作,我們這些來自教育先進地區的老師們,帶來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和方式,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其中最值得一說的是“集體備課”那些事。
下麵我把1992年11月17日上午,語文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記錄,奉獻給墾中現任各位領導和全體老師。衷心希望農墾中學繼續夯實基礎,再創輝煌!
記錄全文如下:
第一節課語文組全體老師聽張麗婷老師的公開課。
第二節課評課,我時任語文教研組長,當時寫的評課記錄:
楊順平:
張老師這節課上得比較活,比較好,對傳統教學是一個突破。教學設計有創新。通過誦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主題和感情的認識,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一個主要原因是她的課從整體出發,沒有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然後再配製一些練習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配樂誦讀是突破;板書規範,重點突出。
梁振輝:
我同意楊順平的評價。張老師的課確實不錯,講課就要有特點,有特點,學生印象就深刻。教學規律體現得比較好,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李更儀(從武漢市教研室調來的):
聽這節課是一種享受,既輕鬆又獲益匪淺。一是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很好,二是節奏很明顯。語言幹淨,沒有廢話。學生練得也比較多。張老師本身素質比較高。
謝振邦:
張老師的課非常成功,很新鮮。條理非常清楚。同意楊老師的評價。學生活動與老師配合比較好,是一節好課。
張秀玲(從河南鄭州來的青年教師)
耳目一新,功力不凡。
聶靜儀(從武漢十五中調來的):
課內自讀,如何指導,張老師今天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有效地利用了課前五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現代化手段運用很好。順便提一個建議,要充實語文組的現代化設備,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收錄機、錄像機、投影機等等要充分運用。
張麗婷(從西安來的青年教師):
有壓力,第一次亮相,大家給我許多鼓勵,謝謝大家!
每次公開課都反思,作為教師是導演還是演員?老考慮別人怎麽看我,怎麽迎合聽課老師,這樣,就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如何把握自我,一直困惑著我。
主要一點是吃透教材,把握節奏,科學切割時間。
希望學校給我們配備教輔設備。
上述記錄,真實反映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墾中語文組老師們為了創海南省一流中學所做的基礎工作,即堅持每周用三節課時間進行“集體備課”。
下麵就說說集體備課那些事:
1990年9月,我應海南省農墾中學賴瑞光校長的盛情邀請,舉家南下,漂洋過海,到了海口墾中。
那時的農墾中學,真可謂百廢待興。且不說校園環境之落後,就說教育教學管理吧,可以說是毫無章法。賴校長任命我當教研組長,後來又讓我當教導主任(在墾中十年,我始終堅持教一個班的語文課並兼班主任),我到教導處查看學校課程總表,發現有的老師一周的課,要麽安排在周一到周三,要麽安排在周三到周五。後來才知道,因為學校沒有實行坐班製,這樣排課是為了給某些老師方便,讓他們可以在連續四天不到校的情況下,去做導遊,帶團環島遊,賺外快。特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老師還不懂集體備課。
按教育教學規律,科學排課,問題不大,對教務員講明白,定規矩,讓他執行就可以很快糾正過來。教師可以不坐班,但是,必須按教導處根據教學規律排的課表準時上課。落實集體備課那些事,就有點難度了。
請示賴校長後,就開始定製度,講方法,抓典型,做示範,常檢查,嚴獎懲。
第一步,我在全校教師大會上宣講《集體備課製度》。
第一,集體備課無故缺席等同無故曠課,按曠課處以重罰;集體備課取得突出成果的備課組予以重獎。
集體備課時間為每周三課時。從周一到周五下午2:30到5:30 ,依次安排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文科綜合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時間。這個時間就是各教研組的例會時間,雷打不動。語文、數學和英語三個大組,按六個年級設立年級備課組組長,每周由備課組長領導年級備課活動;或由教研組長召開全組老師集中開會,然後再分年級備課組備課。
固定各學科組集體備課時間。這樣安排,不僅有利於教研組開展聽課、評課活動,每次活動隻調主講教師一個人的課就可以了,而且,第一節聽課,第二三節課評課,不論主講教師,還是聽課老師,都能及時從中受益。
第二,教研組長必須在學校規定時間,領導本組教師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必須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統一各年級的教學進度。每周集體備課必須備好下一周的教學內容。
每周集體備課必須有一位老師主講。
主講教師必須講教學目的,教學要點、重點和難點。要點必須簡明扼要;必須講突出重點的和突破難點的方法;還要有課內和課外作業內容、板書設計、課時安排等。理科還必須備好實驗課;體育課必須在備課時做好室外和室內兩套方案,以備雨天不至於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其他老師要圍繞主講教師的表述,發表意見或建議。因此,教師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基礎。每周的主講教師還必須隨時接受同組教師聽課。
對全體教師個人備課也有明確的要求,教師走進課堂必須有教案,包括體育老師的室外課。我們既有嚴格要求,檢查時也區別對待。青年教師必須按課時寫詳細教案,還倡導並鼓勵他們寫“教學後記”。中老年教師的教案可以簡略一些,也是我們業內常說的那句話:“教案幾條筋,書上滿天星”。全體教師每人必備學校定製的《備課本》和《聽課本》,隨時接受領導檢查,每學期期中考試期間和期末交教導處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獎,並在每學期開學典禮時發獎。
教研組長必須做好每周集體備課記錄和考勤記錄。
第三,教導處定期檢查教師備課筆記和集體備課記錄。
第二步,組織全校教師觀摩語文教研組集體備課。
說實話,集體備課製度在我們湖北省中小學是教學管理常規,在華師一附中更是管理最規範最嚴格。因為集體備課就是強化團隊意識,依靠集體智慧提高教學質量。這也是華師一附中一直在全國百強中學名列前茅、常勝不衰的法寶之一。
當時,農墾中學與我曾經工作過的華師一附中一樣,教師是不坐班的。因此,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就尤其重要。我被校長委任當教導主任後,把母校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介紹給農墾中學領導,形成共識之後,全力推行,並逐步落實。
農墾中學是直屬農墾總局的一所重點完全中學。當時有34個班,學生2100多人,50%來自全省100多個農場,住校生1400多人。教職工230多人,教師130多人,高級教師18人,其中9人是我們武漢各重點中學於90年9月後陸續調來的高級教師。
在加強集體備課的同時,學校實行教研組和年級組雙軌運行的管理體製。我在教導處全麵負責,兩位副手,陳漢章老師管教研組,負責教學教務工作,陳良興老師管年級組,負責學生工作。我還教兩個班的語文兼班主任;漢章老師上高三一個班的數學;良興老師上初三兩個班的化學。他們兩人還分別負責抓兩個畢業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我們三人團結一致、分工協作,為實現把農墾中學建成海南省一流中學的六年規劃,盡心盡力盡責。我衷心感謝兩位陳老師當年的全心全意的支持和配合!
在賴校長和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之下,在陸陸續續從內地調來的一大批優秀教師的帶動之下,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之下,再加上特別勤奮的農場子弟的奮力拚搏,農墾中學1993年高考成績,從名不見經傳一舉奪得全省第二名。而且還有一名學生在當年世界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榮獲一塊金牌!
時任省教育廳副廳長謝峰逢會必講農墾中學,親自到農墾中學調研,多次在全省推廣農墾中學“低分進,高分出”的教育教學經驗。
其實,農墾中學三年大變樣,就是狠抓集體備課那些事!
這也如同過去的老農民,都知道“牽牛要牽牛鼻子”,用哲學家的話來說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學校那些事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附錄《教務工作日記》:
1992年2月20日下午,語文組備課組長會。布置了日常例行工作之後,強調要推廣李更儀老師倡導的“課前五分鍾口語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通知全體語文老師,下個月請北京著名的張必錕先生講文言文誦讀問題。各備課組要認真抓好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要求他們每周必須聽老教師三節課。
通知大家四月中旬去廣州華南師大附中聽課學習。
尊敬的現任各位領導,親愛的全體在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為了我們墾中未來更加輝煌,奉上我在墾中工作十年的點滴經驗和體會,以表一位墾中退休老教師的心意,以此熱烈祝賀墾中五十周年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