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39 心理場

(2018-10-29 08:16:23) 下一個

教育隨筆39      心理場

2018年1月5日

所謂“心理場”,是美國心理學家勒溫在1936年把物理學“力場”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學中的一種提法,簡言之,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種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的心理環境。

勒溫的“場論”後來應用到社會心理學問題上。他的團體動力學概念就是場論的應用。正如個人與其環境構成心理場一樣,群體與其環境構成社會場,群體的特征在於其成員的動力相互依賴性。群體具有凝聚力和破壞力,破壞力來自於群體成員間妨害溝通的大障礙。個人受歡迎或受排斥依賴於群體內各種效價的性質。

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心理環境構成的心理場,有別於群體與其環境構成的社會場。其主體是教師,而創造良好的心理場則要靠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其核心是凝聚力,而強大凝聚力的心理場則要靠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現代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必須實施討論式教學,教師必須學會領導學生進行討論。因此,隻有教師的民主教學才能創造學生敢於提問敢於說話的課堂教學“心理場”。

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了,我們的語文教學就必須變灌輸式為啟發式。

變灌輸式為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開拓思路,要研究教材,要了解學生,要善於在教材與學生之間架“橋”。語文教學是一門科學,它應該有科學的體係,形成由具有不同層次而構成的全方位結構;語文教學又是一門藝術,它也應該有藝術的規律,形成由具有不同表現手法而組成的和諧統一富有魅力的形式。語文教學的內部結構和表現形式縱橫交錯,形成網絡。這個網絡的中樞神經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所以,啟發式教學的宗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後,做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葉聖陶語)。

附錄:

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場”

作者:湖北大學中文係教授塗懷呈、《中國教育報》特約記者

1988年7月在芬蘭舉行的第31屆世界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場上,許多國家的領隊看了競賽試題後認為這些題不是奧林匹克競賽題,而是考諾貝爾獎的試題。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就在這次競賽中,中國選手汪深以93.25分的成績奪得第一名,這也是中國選手自從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以來取得的第一枚金牌。汪深象當年許海峰一樣,為中國選手在國際智力競賽中實現了零的突破。當他從芬蘭回到北京時,立即發出一封告捷的電報:“三級躍過一步而己。”

這是什麽意思?

這是發給誰的?

捷報的接收者,原來是這位世界冠軍的語文教師兼高中語文教材改革試驗班的班主任李培永。

凱洛夫說:“教師站在人們未來專業的搖藍邊,因為他應當是第一個能夠看出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人。”李培永正是第一個能夠看出和發展學生汪深能力的人。早在汪深就讀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中語文教材改革試驗班時,曾在一篇作文中明確表達了立誌研究生命科學的誌向,他在作文中寫道:“隻要把東方思維方式與西方思維方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就一定可以找到生命科學的規律。”李培永高度評價這篇作文,鼓勵他為探索生命科學而努力學習,同時為他製定了實現崇高理想的“三級跳”計劃,即首先要在省級數理化學科競賽中奪冠,然後在國家奧林匹克集訓隊中取勝,最後在國際智力競賽中為國爭光。學生果然不負師望,努力實現了“三級跳”計劃,但他牢記著“虛心使人進步”的師訓,電報發出了“三級躍過一步而己”的謙辭。汪深獲獎歸來,國內幾個名牌學校的生物化學係都有意免試錄取他,但他最後選擇了清華大學生物工程係。

“語文是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汪深成為本屆世界奧林匹克賽場上的狀元郎,與李培永給他奠定的良好的語文基礎有很大關係。汪深的媽媽在給華中師大附中校長的一封信中感激地說:

“汪深初中並不喜歡語文,高中進入實驗班後,對語文興趣大大提高,寫作能力也有飛躍性進步。究其原因,一是對實驗教材有興趣,二是對李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方式方法滿意。”例如汪深之所以能當堂背誦難度較大的文言文,主要是李老師教會他如何朗讀文言文,讀順了就容易記憶、背誦。汪深能獲得“湖北省首屆高中作文競賽”二等獎,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為他小學和初中語文、特別是作文都不好。這說明他在高中階段取得了多麽快多麽大的進步,對這一點我們從心裏感謝李老師的成功教育。”

李培永語文教學的成功之處,在於他善於創造良好的教學“心理場”。這是他排除萬難從事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的成果。

1982年秋,日近不惑之年的李培永老師參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試驗伊始,校長擔心,家長更不放心。校長擔心的原因不言自明。有的家長明確表示:“把孩子送給他搞試驗,成功了當然皆大歡喜,萬一失敗了,我們的孩子不成了試驗的犧牲品了嗎?”參加改革實驗的學生雖然單純可愛,但是麵對從未見過《閱讀》和《作文·漢語》兩本語文書,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從1982年到1985年,三年初中語文教材改革試驗,李培永邊幹邊學,積累了近200萬字的教育教學資料,不斷摸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這套改革教材的教學方法,即語文教與學整體化訓練,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