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葡萄牙自駕遊之三:一路向南

(2018-01-28 15:47:59) 下一個

清晨,早早起來,告別唐路易斯大橋,告別杜羅河,告別波爾圖。驅車向南。

第一站是距離波爾圖70多公裏的小城阿威羅(Aveiro)。雖然我們隻是匆匆而過,但是這座安靜的小城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阿威羅是一個水城,有“”葡萄牙的威尼斯“”之稱。

看著這些精美的遊船,確實有點貢多拉的意思,不過在這兒他們叫著“莫利塞羅”(Moliceiro)。

據說每一艘船頭的彩畫都有各自的背景故事。

牆上的裝飾畫很有意思。

是我們太勤勞,還是葡萄牙人們太懶了,已經是早上10點多了,街道上依然行人寥寥。

第二站,是我們第一天擦肩而過的曆史名城科英布拉(Coimbra).科英布拉曾經是葡萄牙王國的首都,依傍於蒙德哥河(Mondego river), 阿芳索一世與他的兒子喬桑一世都埋葬在這裏的聖十字修道院。

科英布拉城市的曆史與大學的曆史發展緊密相連。曾作為葡萄牙古都的它,見證了葡萄牙王國的建立,甚至葡萄牙語也發源於此。而科英布拉大學也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的曆史非常悠久,其曆史可以追溯到1290年。是由國王唐·迪尼斯經羅馬教皇批準建立的。大學始建於裏斯本,成立後的250年間,校址在裏斯本和科英布拉兩地多次變動,直到1537年才在科英布拉城紮下了根。據說最終的原因是因為科英布拉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是學習的最佳處所。

想想國內那幾所名校為了一個百年校慶都熱鬧的不亦樂乎,而人家可是700多年的曆史了。

走進校門,三麵樓房圍成一個不大的廣場,當中有一個大理石雕像,這是國王唐·若奧三世(Joao V)。1537年,正是他將自己的王宮讓給了這所大學,使之從此在科英布拉安頓下來,而學校也以這種方式感念他。

1582年(明萬曆10年)來華傳教的利瑪竇就是科英布拉大學的畢業生。

據說,科英布拉大學成立了一些“學生共和國”。所謂“學生共和國”,就是學生宿舍樓,由學生們自主管理,負責樓內的生活秩序。“共和國”的“公民”同寢共食,輪流“執政”。他們每周開一次例會,收取房租、水電和夥食費,並民主討論決定集體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們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學習上互相幫助,氣氛很融洽。在“共和國”周年紀念日時,一些已經當上教授或政府高官的老“公民”也來出席。

大學附設的小禮拜堂。

元旦前夕,學校已經放假,看不到一個學生,廣場回廊上隻有零星的三五遊客。

這是號稱全世界最漂亮的圖書館的門楣。

科英布拉大學巴洛克式圖書館(Baroque Library - University of Coimbra)是國王若奧五世18世紀送給他自己的禮物,現為大學圖書館,館內裝潢極盡奢華,由花梨木和烏木所搭建。館藏30餘萬本書,囊括法學,哲學和倫理學等書籍。這是LG在參觀的時候悄悄拍下的。

大學禮堂。

登上大學的高塔,眺望這個美麗的城市。

雖然很想在科英布拉再逗留些時間,但是必須上路了,下麵這段路途不短。

第三站:曆史小城埃武拉(evora)

從科英布拉到埃武拉這段是這次自駕之旅最長的一段。300多公裏。上路的時候,已經下午2點多了,而根據行前的了解,埃武拉那些我們希望去看的地方,晚上6點就要關門,而第二天就是2017年元旦,所有景點都不開門,此時感覺命懸一線似的。

葡萄牙人開車普遍比較猛,雖然高速上一般標記限速120公裏/小時,但是感覺除了我們,沒有任何人遵守。這10天間,我們也從來沒有看到有警察巡邏。

但葡萄牙人開車也有一個優點,就是嚴格遵守左線是超車線。隻要超車了,堅決立刻回到右線。

人歇車不歇,女兒接手開車,讓LG休息一會兒。

葡萄牙這個季節該是雨季,但卻是難得的好天氣。

埃武拉(Évora)位於裏斯本以東,是葡萄牙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古鎮。它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存在,後來曆經了2000年左右的滄桑歲月,人們可以在這裏感受到曆史帶給這座小鎮的影響.

5點10分,終於抵達目的地。但是史上最悲催的事情發生了。走到近前,卻發覺關門時間是5點鍾。這個地方一直是LG很想來的地方,也是一路上兒子一直掙紮的地方。

這個地方叫Capela dos Ossos,也是埃武拉名揚於旅行者中的人骨教堂。

歐洲中古時期,這樣的教堂似乎不少。2016年我們中歐行的時候曾經遇到過2個人骨教堂,一個是奧地利哈爾施塔特的Das Beinhaus Von Hallstatt,但可惜,我們去的那天不開放,還有一個是捷克布傑約維采附近的Kostelík Vech savtych a kostnicí , 但因為那次我們沒有自駕,坐公車過去又太耽誤時間,隻能放棄。這次是第三次了。

兒子雖然看起來文靜,但其實膽子不小。他曾經和我們一起下到維也納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地下墓室,在一百多具石棺中找尋茜茜公主的棺材,也曾經和我們去維也納中心墓園,探尋貝多芬,布拉姆斯,施特勞斯等人的墓地。

但這次聽說我們要去人骨教堂,他卻特別抗拒,竟然威脅他爸爸說,如果你一定要帶我進去,我寧願自殺 :-)。最後我們說,好吧,那讓姐姐在外麵陪你吧.

來到人骨教堂門口,LG發急的敲門,終於裏麵開門了。出來一個看門人,比劃著說,關門了。原來對方不會說英文。LG也不管對方聽不懂,不停地作揖並說明我們怎麽萬裏迢迢的跑來,怎麽明天就要離開,而這兒後天才會再開門,一個葡語,一個英語,就這樣比劃著,也不知道是不是LG誠懇的表情感動了對方,對方居然允許我們進去了。兒子對他爸爸說,我對你的說服能力深表佩服。然後就這麽糊裏糊塗地和我們一起進來了。

真的進來了,兒子反而很平靜。也許是因為這個地方沒有他當初想象的那麽恐懼吧。

人骨教堂創建者為一位半盲的修士,1511年時他為了傳達“人生短暫”的宗教意念,用教堂墓地裏大約五千具屍骨搭建起了這座禮拜堂。 1703 - 1710年間,當時購得了該小堂的屋主雇人進行了改建, 在禮拜堂入口的橫梁上,更刻著一條令人標語“Nós ossos que aqui estamos pelos vossos esperamos”, 英文大意是We, the bones that are here, wait for yours.

進入教堂,發覺從牆麵到立柱,從“石膏線”到拱券,全都是人骨砌成,真真正正人的遺骨!堆堆砌砌充滿整個視野!

14世紀的一場黑死病和15世紀的戰爭,埃武拉這座小城一下子死去了3萬多人,死亡人數之多,以至於沒有空間可以安置了。16世紀,有教士把骨骸搬進教堂,並堆成金字塔形狀,由於數量實在太多,後來有人索性把骨頭充當裝飾素材,造就了今天的人骨教堂。

西方人對於死亡,似乎不像我們東方人這麽忌諱。但其實無論何種文化,對於生命都有自身特有的敬畏。

在這小小的空間裏,瞬間讓生死回歸到了本質,無論我們曾是高貴還是卑微,我們都是這樣赤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無論生前貧窮還是富有,最終離去時,還是平等地去見上帝。

走出教堂,雖然天色已暗,但在我眼前,卻是那麽光明,一牆之隔,頓覺人生的美好。

埃武拉很小,街道狹窄。我們今晚的住處就在小城中心,離開中心廣場不到100米。

今晚我們住的小樓雅致而溫暖。

安定下來,出去吃飯,卻發覺New Year Eve, 整個埃武拉沒有一家餐館開門。

走了幾乎全城,絕望地走回住處,卻發覺樓下這家餐館開門了。這也成了全城唯一一家當晚服務的館子了。

也許因為生意太好,那天點的菜乏善可陳。大概算是整個葡萄牙之旅裏麵吃的比較差的。唯一留下不錯印象的是這些飯前小點。葡萄牙餐館有一個特點,客人坐下後,跑堂的會給你端來一碟碟各式小點,但是都要算錢的,從三塊到十塊都有。你可以選擇不要。如果你啥也不說,最後就算是你吃的了。我們那天點的幾個都還不錯。大蝦很新鮮,家常灌腸味道也很好。。

步出餐館,廣場上雖然依然冷清,但是音樂會的舞台已經搭起來了,看來為了迎接2017的到來,今天小城的人們要狂歡一夜了。

小城的街道上空無一人,黑暗中,偶爾駛過的汽車劃過一道光痕。。

埃武拉最重要的兩個看點,一個是前麵提到的人骨教堂,還有一個就是這個公元三世紀遺存至今的古羅馬戴安娜神廟遺址。我們這次來埃武拉的兩個心願: 進入人骨教堂,看看夜幕下的戴安娜神廟,至此都已實現。

這座伊比利亞半島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神廟,今人已經說不清楚它1000多年前的用途了。

關於神殿的用途,當地目前的民間叫法,包括從17世紀以來流傳的說法是,The Diana Temple--供奉古羅馬月亮女神和狩獵女神戴安娜的神廟。今天的考證則說明這也隻不過是個當時的猜測。實際的崇拜對象可能是奧古斯都大帝。整座建築坐南朝北,現在南麵一大片本地產花崗岩遺跡就是原有的階梯。

根據羅馬人最初的規劃,神殿置於埃武拉的最高點,是全城最神聖、重要的建築。處於城市製高點的位置也為埃武拉的完整保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中世紀,該神廟改造成古堡,做瞭望台之用。原來的柱廊等結構被完整保留,鑲嵌在中世紀城堡內。而後,這裏又成為了屠宰場,保障了在近千年的時間內,羅馬的結構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

在十九世紀末期,歐洲對希臘羅馬古跡的懷念之風刮到了葡萄牙,葡國因此也開始了曆史上首次的考古發掘。埃武拉的羅馬神殿成為了最早開始的場所之一。

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埃武拉羅馬神殿是一個多世紀前從中世紀塔樓中剝離出來的。事實上我們也不知道,當時的剝離究竟有沒有傷害到原建築本身,隻能大致去猜測其完整程度了。這也許是不保留曆史信息的一個遺憾。

站在神廟的下麵抬頭注視,想象著17個世紀前這個神廟前到底是什麽樣子, 還有幾個小時就要迎接2017年了,去年此時,我連埃武拉這個名字都沒有聽說過,而現在,我卻在一個三世紀的廢墟麵前,迎接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也許是因為白天的長途跋涉,這一夜大家都睡得很香,雖然半夜外麵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我們也知道那是小城的人們在狂歡,但是我們還是繼續在我們的夢鄉裏麵遊蕩。

清晨醒來,LG說,我們去小城走走吧。

小城的人們狂歡了一夜,現在大概都在夢鄉裏麵。

昨夜在此盤桓許久,因為還有行人,隻能作罷,現在這個城市都在入睡,LG終於滿足了他的心願,登上了神廟,近距離地觸碰曆史的痕跡。

埃武拉主教堂門口,14世紀雕刻的使徒。

很多人對葡萄牙的了解隻限於裏斯本和波爾圖,我注意到很多葡萄牙,西班牙幾日遊也就是局限在那幾個大城市,很少人去關注真正能反映葡國風貌的埃武拉這樣的曆史古城。

在埃武拉行走,你會發覺這個城市就好像一個露天的博物館,小心翼翼的將葡萄牙從羅馬時代到19世紀的曆史保存起來,各個時代的建築交織密布,每一步都仿佛在經曆一場時空穿旅行。

街角的這條標語,讓我想了許久。其實雖然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成為一個故事,但是有的故事最終隻會淹沒在時間當中,而有些故事卻流傳開來,還有些故事,至今還在被世人猜測。。。

想不到這是什麽吧,如此小的城市,居然還有一所大學--埃武拉大學。創建於1559年的埃武拉大學,大學建築和16世紀的教堂、17世紀的修道院回廊方庭連成一片, 隻是元旦之時,不開放。

埃武拉沿途最常見的就是這種古老的街巷,潔白的牆麵上用明黃的漆將門窗細致勾畫,中世紀的街燈和精致的鐵藝窗欄,沿著石子路像要是馬上就要通往時間的另一端。

這是一個可以讓一個疲憊的旅者終老之處。

告別埃武拉,驅車向東,直奔辛特拉(Sintra).

來葡萄牙遊玩的人,大概除了裏斯本和波爾圖,被介紹的最多的就是辛特拉了。這個地區緊靠裏斯本,是比較低調的葡萄牙能夠拿出來到世界上卻炫耀的少數幾個地方之一。

辛特拉,是我們本次旅行的重點,也是我們本次的一個難點。因為網上太多的議論,渲染在辛特拉地區開車是如何如何的困難,甚至辛特拉旅遊局也鼓勵大家不要開車,為此專門開辟了從裏斯本到辛特拉的火車線路,在辛特拉當地還有三條循環往複的公車線路供遊客選擇。但我們已經自駕了一個星期,葡北再困難的道路也都見過了,就再見識一下辛特拉吧。

我們離開埃武拉的時候是元旦,辛特拉和埃武拉一樣,宮殿,城堡都不開門,於是就選擇了唯一一個開門的地方---雷加萊拉莊園。

進入辛特拉,道路確實很狹窄。很多地方隻能容納一輛車通過,如果對麵來車,一方就隻能退讓。

即使是元旦,莊園門口很擁擠的停車場也已經停滿車,我們隻能把車橫過來,停在路邊。

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辛特拉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它包括浪漫主義的雷加萊拉宮(Palácio da Regaleira)、雷加萊拉小堂,以及一個豪華的公園,內有湖泊、洞穴、水井,長椅,噴泉和繁多精美的建築。此建築又稱為“百萬富翁蒙泰羅的宮殿”,得名於第一個主人的的綽號。

雷加萊拉莊園建築風格甚有特色,雖然法國英國這樣的強國的莊園規模相比有點小,但是很濃縮,很立體的一個花園,有出其不意的巧思。雷加萊拉莊園是一個風格清奇的景點,裏麵大大小小的建築都擁有純白色的、繁複雕刻的外立麵,給人一種精致然而陰森的感覺。

這個莊園設計精巧,不隻是兒子玩的津津有味,我們大人也覺得非常新鮮。

有些地方曲徑通幽處,讓我想起蘇州園林。

雖然天氣有些陰沉,當時絲毫不減這個莊園的獨有魅力。

這塊土地曾有過不少業主。但在1892年,它屬於波爾圖富商雷加萊拉男爵,在這一年,被安東尼奧·奧古斯托·卡瓦略·蒙泰羅以25,000葡幣買下。蒙泰羅希望建立一個撲朔迷離的地方,以收集能反映他的興趣和意識形態的符號。由意大利建築師Luigi Manini協助,他設計了4公頃的莊園,有著神秘的建築,隱藏了關於煉金術、共濟會、聖殿騎士團和玫瑰十字會的符號。建築風格包括羅曼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和曼努埃爾建築風格。目前的建築始建於1904年,大部分在1910年結束。

夏天應該是這個莊園最漂亮的時候。

雷加萊拉莊園最著名也是最吸引人的景點是一座深27米的涸井,岩洞盡頭的出口剛好是井的中部,井的周圍環繞著螺旋樓梯,共有9個旋層,象征著但丁描寫的天堂、地獄、煉獄的9重循環。沿著螺旋樓梯便可由井底走到井口,井口外是個花園,一片花花世界,這莊園的構造好似奇幻迷宮般不可思議,因而又得名迷宮花園。

這個莊園的很多東西都讓我覺得非常神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ehappylady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