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匆匆曆史、漫漫人生(6)十年後我還會打電話嗎?

(2007-05-14 17:42:42) 下一個

匆匆電話曆史令人生眼花繚亂。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暑假,去了母親工作的大院裏住,屋裏桌上有一個電話。一天,母親不在家,我好奇拿起電話,聽到裏邊有聲音,嚇得趕快放下電話,跑出房門,躲到廚房門後邊,過了好久才敢出來,看了看,屋裏沒有人,外邊也沒有人來。

後來去母親工作的辦公室,發現辦公樓裏有一間電話室,裏邊有戴著耳機的阿姨坐在一張插滿黑線紅線的台子前工作。那時候的電話交換機是人插線的。後來認識這接線阿姨了,原來電話裏就是她說話。那時電話很少,能通話的人也不多,一般是一個工作單位的,拿起電話說要誰家或要誰的辦公室,接線員就給接線。這種人工電話交換機很快就成為曆史了,幾十年後在加拿大金斯敦附近的一個通訊博物館裏看到陳列著的這種人工接線電話開關。

過了許多年,電話可以撥號了。一個轉盤撥得嗒啦嗒啦響。那個電話是怎麽接線的我不知道,後來工作時,一個中學同學分到電話局工作,我到電話局找他,他帶我在一個房間外邊,透過門口的玻璃往屋裏看。他說,那就是電話開關計算機,是很先進的技術,所以外人不能進去。我看那計算機,幾個大滾筒,比印刷廠的滾筒長兩三倍,比我廠裏水泵房的水管還粗,一會兒左轉轉,一會兒右轉轉,轉得很慢很神秘。那滾筒就是計算機的伺服器,你在家一撥號,這滾筒就轉轉,幫你接上接收的電話機。

改革開放後,私人才可以裝電話。記得剛開始可以私人申請電話時,費用很高。我一個朋友花了近兩千元裝電話,兩千元在那時是很多的錢,那時農村萬元戶是新鮮大事件。他裝好電話候,我到他家,可以看到窗口外的電話線從牆頭上拉過來,那時電話網絡小,新電話要現拉線,所以安裝費特高。

文革前,單位電話三位數,市裏電話四位數。私人可以裝電話以後,每隔幾年就增多一位數,一直增到八位數。長途電話也大改觀了。剛到美國時,給家裏打十幾分鍾電話要花費五十美刀,現在跨洋 Skype 通話竟然免費。

很快地手機又麵世了。最開始的手機跟步話筒一樣大,港人稱之為大哥大。這大哥大曆史太短了,才幾年工夫就消聲匿跡了。我還沒來得及用大哥大,就目睹了這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後來手機越來越小,信號也越來越可靠了。在紐約用手機的時候,一進電梯就打不通了。後來回國,電梯裏手機信號不斷,非常驚訝。西部省分,說是貧困吧,可是農村到處看見聯通和移動的藍色廣告。打赤腳的農民也能從兜裏掏出手機來。

現在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上網、短信、攝像、 MP3 等等不一而足。姐姐給老媽媽買了個手機,媽媽說那些功能不會用,所以媽媽的手機關著的時候多,她還是習慣用有線電話。現在我家裏有好多以前用剩的手機,都過時了。扔垃圾還有汙染問題。買個手機,兩年不換就落伍了,很多新鮮功能都不會用了。現在已經不是每個 PhD 都會用 Skype 了,再過十年,我會不會和母親不會用手機一樣,連電話都不會用了呢?哎,人生漫漫,電話曆史匆匆如白駒過隙。

(待續)


(人工電話交換機)


(轉盤電話機)


(大哥大)


(和信用卡一樣大的一次性使用手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