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氣與敗氣

(2018-11-01 10:37:13) 下一個

養氣之說出自孟子。原文是: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種“氣”是什麽樣子的呢?"充塞於天地之間"。

依何而成呢?“配義與道”。

怎麽養呢?要順其自然(遵從道義),不要不管(必有事焉,不能“以為無益而舍之”),也不要人為造作(揠苗助長)。

 

上麵這一段大概地說了氣應該怎麽養,還有一段,說了相反的情況------氣是怎麽敗的。原文是:

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這一段不是直接說“氣”,但是講到了與養氣相反的操作:敗氣。

浩然之氣是怎麽敗的?就是忘失了仁義之心(良心)。人行事不遵從道義原則,對氣就會造成傷害。如果浩然之氣比作牛山的草木,那麽用心不正就如同拿斧子把山上的樹砍掉,又放牧牛羊來吃草,一定會把山搞得光禿禿。

 

孟子說的養氣原理,其實跟覺悟的用心原理,太極的用意原理,乃至養生原理是相通的。

養氣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天地之間本來就有浩然正氣,我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用心不“端”。用心對了,自然就符合浩然之氣。覺悟其實也一樣,本性真實就在那裏,我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認知意識總是放在零零碎碎的得失利害的現象上。太極所籍也可以看成一種抽象的整體力量,這種力量不能為我所用,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總是在肌肉動作肢體形狀方位上。養生更是如此,天生一百年粗茶淡飯的壽命,非要追求更多的財富享受,結果扭曲健康,提早完結。

 

注:原文節自寒泉,引者對句讀有修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