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過去與未來通過疫苗事件透視現代中國

(2018-07-25 10:44:24) 下一個

從近代開始,中國發展的主題隻有一個:學習與追趕西方。

各種思想,隻要是積極的,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不同角度與方法:比如新中國前三十年與後四十年。

前三十年嚐試的是集體主義(公有化)。後四十年嚐試的是個人主義(私有化)。

集體主義的被個人主義取代,說明集體主義的維護成本比較高,隻有在特定條件下能存在。比如對個體欲望的壓製其實是多數人不願意接受的。但在不抱團就死的情況下,不得不抱團,不得不集體主義。這正是土共成立到新中國工業基礎打好這一段時間的情況。

然而,集體主義成功的解決了生存與安全問題,它同時也成功地瓦解了自身存在的基礎與前提。生存無憂,接下來最重要的當然是享受。於是集體主義倒塌,個人主義興起。

在中國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都沒有忘記要學習西方。隻是兩個思想的方式不同。

集體主義的特征是硬骨頭,要自主,費勁高成本也要自主。

個人主義的特征是目光短淺,要依附,投入到西方懷抱,借西方的力量來提升自己。這種方式看似低成本又省力。其實付出血汗與資源代價十分高昂,要不斷受製於人,也不省心。

兩種不同的思想來建設國家,各有利弊。

集體主義需要的條件更高(比如外在的嚴酷環境,領導威信,以及內在離心力量的挑戰),因此不容易維持。在這種情況下建立起來的新道德,基本上經不住物質利欲的考驗。

個人主義更符合人性的貪婪與自私(比如小崗的自私領導), 不需要刻意維持,稍一刺激就能激發。問題是不容易控製,很容易泛濫。

更嚴重的是,基於集體主義的新道德在被解放的自私與貪婪麵前沒有一點抵抗力。跟欲望與金錢比起來,建立於集體主義基礎上的新道德一文不值,一觸即潰。

這就是中國私有化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根源:一切都以利益來衡量,聽命於欲望。掌握權力的要貪腐,掌握金錢的昧良心。

這說明,建設一個健康的中國,不能靠沒有道德憑依的欲望刺激(私有化),或者說,私有化應該以道德完善為前提。286386486學西方都是囫圇吞棗,隻看到欲望的放開,沒有看到觀念約束。結果隻學到私有化,沒學到道德化(西方企業雖也以牟私利為目標,但有良心和社會責任感要遠多於中國的私有企業,尤其是公有轉私有企業)。

從曆史經驗上看,當下中國道德建設,即不能恢複集體主義,也不能放縱自由主義。可能的理想出路,在恢複基於人性良知的傳統。這種傳統對人的約束效果可能沒有集體主義那麽顯著,但是應該有更廣泛的接受空間,也可以更持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