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獨行印度(17)-帝國的皇宮

(2023-10-14 16:52:53) 下一個

在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國的古印度漫長的曆史中,有兩個最為人稱道的帝國:一個是孔雀帝國(B.C.324-B.C.187),另一個是莫臥兒帝國(1526-1857)。兩個帝國都幅員遼闊、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如果說定都華氏城(Patna)的孔雀帝國是今天印度的開門鼻祖,那定都於阿格拉(Agra)的莫臥兒帝國則是印度的關門弟子。雖然莫臥兒帝國由外來的異教徒建立,但這些穆斯林統治者卻把印度當成了自己的“家”。在統治印度300多年的光陰裏,他們給印度文明增添了華彩的篇章。在這些篇章中,最震驚世界的是位於阿格拉,有著“完美建築”之稱的泰姬陵。它是“我攜漫天星辰以贈你,仍覺滿天星辰不及你”的莫臥兒帝國癡情皇帝沙賈汗為愛妻建的陵寢。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泰姬陵

為什麽沙賈汗要在阿格拉給愛妻建陵寢?因為這裏是他在德裏建第八城前,五位莫臥兒帝國君主的首都,時期長達1個多世紀。但是,阿格拉的曆史卻不是從莫臥兒帝國開始的。它的曆史到底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無人知道,連它的名字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來自印地語,因當地土壤呈微鹹性而得名。還有人說來自梵文,是樹林的意思。不過,阿格拉有史可查的時候是在德裏蘇丹國最後一個王朝洛迪王朝(1451-1526)中期。1504年,當時洛迪王朝的君主在亞穆納河東岸興建了阿格拉城,並把首都從德裏遷到了阿格拉。此後,這裏成為了印度最重要的伊斯蘭學習中心之一。當莫臥兒帝國的開創者巴布爾攻陷此城後,把帝國的首都放在了這裏。

也許因為德裏因戰火和劫掠變成了“死城”的原因吧,巴布爾才在阿格拉定都。他曾在自傳中說,印度的“炎熱、強風和灰塵”讓他很惱火,所以他在阿格拉建造了果園、花園、浴室、水池、水井和河道等。但他那位命運不濟的兒子胡馬雍因在位9年就被阿富汗人轟去了波斯而沒給阿格拉留下任何“錙銖”。真正讓阿格拉開啟繁華時代的是阿克巴大帝、賈汗吉爾和沙賈汗這三個皇帝。當阿克巴在亞穆納河右岸建造了新阿格拉後,阿格拉便成為了帝國的學術、藝術、商業和宗教中心。今天,阿格拉除了有人人皆知的泰姬陵以外,還有莫臥兒帝國的皇宮-阿格拉城堡(Agra Fort),它們一同躋身到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阿格拉

阿格拉

阿格拉

不過,從離阿格拉近40公裏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法塔赫布爾西格裏(Fatehpur Sikri)古城回阿格拉後,我並沒有去這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而是在37度的高溫下,走去了離酒店7公裏多的小泰姬陵(Tomb of I'timād-ud-Daulah)。我之所以這麽折磨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看看因為泰姬陵而萬世流芳的阿格拉古城還有沒有莫臥兒帝國鼎盛時期的樣貌,是不是跟舊德裏一樣,也是人間地獄。

這兩個莫臥兒帝國的首都是“一丘之貉”,都是人間地獄。1585年,還在阿巴克大帝統治時,一位英國旅行家曾這樣描述阿格拉,這裏“人口眾多,城市用石頭建造,有美麗而寬闊的街道,還有美麗的河流流過”。今天,除了眾多的人口之外,美麗的街道和河流都消失不見。雖然阿格拉古城的框架還在,但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中都是垃圾和散發著腐臭味道的下水道,還有“大爺”似的馬牛羊和它們的排泄物。我都不知道我用怎樣的精神支撐才走完了這個鬼城。

阿格拉

阿格拉

阿格拉

為什麽曾經繁華無比的都城會變成這個樣子呢?是天災加人禍。中國人常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沙賈汗遷都德裏後,以皮革業和製鞋業為主的阿格拉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年不如一年。雖然在英國統治這裏時紡織業曾短暫繁榮,但當英國開始保護本土紡織業而壓製這裏的紡織業時,阿格拉爆發了大起義,後被英國拋棄。在起義前,這裏還經曆了瘟疫與饑荒,存活下來的人隻占原來的1/10。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後,阿格拉包括大量手工藝人和貴族階在內,超過5萬穆斯林遷去了巴基斯坦。新遷入的居民也沒人管,於是未經規劃的土坯房野蠻生長,得不到處理的汙水和垃圾也滿城都是。若不是有泰姬陵和阿格拉堡這兩顆“搖錢樹”,阿格拉古城昔日的尊貴氣息早已蕩然無存。

泰姬陵外

泰姬陵外

泰姬陵外

泰姬陵外

泰姬陵外

這種髒亂差的景象到泰姬陵南門時仍未消失,到了西門後才減輕許多。西門主路的兩旁都是綠化帶,還有一個公園,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景色,我仿佛又到了新德裏,揪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可我經過巍峨的阿格拉堡後,我的心又揪起來了,因為我又看到了滿地的垃圾、聽到了刺耳的鳴笛聲,還看見了好幾個男人在大路邊小便。在穿過亞穆納河上的大橋時,我看見一個騎摩托車的男人連車都不下,就把整袋的垃圾從我眼前甩進了亞穆納河裏,氣得我真想問候他的祖宗。站在橋上,看著“養育”了德裏和阿格拉的亞穆納河如今被各種垃圾汙染得一點兒聖河的樣子都沒有,我的心似在哭泣,為曾經美麗無限的它鳴不平。

亞穆納河

亞穆納河

在鬧心的景象中,我走到了位於亞穆納河東的小泰姬陵(Tomb of I'timād-ud-Daulah)前,這裏立刻換了一番天地,到處都是草坪。跟門票是天價的泰姬陵相比,小泰姬陵的門票才310盧比,不到4美元。看到它的時候,我還沒去泰姬陵,因而見到它的那一瞬,還是被它漂亮的外觀吸引了。小泰姬陵比胡馬雍陵晚建了半個世紀,是由極具繪畫才能的賈汗吉爾最寵愛的皇後努爾·賈漢為父母建造的。她曾在幕後統治了莫臥兒帝國16年(1611-1627),也是居住在泰姬陵裏的女主人的親姑姑。此陵墓因建築風格酷似泰姬陵而被稱作小泰姬陵,它還跟胡馬雍陵一起,成為了名揚世界的泰姬陵的建設模版。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可不像人山人海的泰姬陵,來參觀小泰姬陵的人門可羅雀。不過,它卻是亞穆納河畔的第一座陵墓建築,也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一座純白大理石建築,大理石上雕刻著各種花紋。陵寢也像泰姬陵一樣,被建在“十”字形的花園中,水道一直通向陵墓的基座。陵墓四周也有四個宣禮塔,隻是中間的不是圓頂。陵寢的牆壁上鑲嵌著紅玉髓、碧玉、青金石、縞瑪瑙和黃玉等,這些寶石組成了酒瓶、盤子和杯子,以及切好的水果和裝有花束的花瓶等圖案,當然還有穆斯林不可缺少的幾何圖案。除了幾何圖案外,其它圖案我在泰姬陵並未見到。跟泰姬陵不一樣的是,我可以站在小泰姬陵的圍牆高處,俯瞰亞穆納河。望著這條鞠躬盡瘁的河流,我誠摯地祝願它早日恢複它曾有的靚麗模樣。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小泰姬陵

從小泰姬陵出來,我是沒有體力走回酒店的,於是打了一個突突車,沿途還花不到1美元買了兩個西瓜。這裏的西瓜跟昌迪加爾和德裏的沒法比,一點也不甜。第二天,我參觀完泰姬陵,並在它旁邊的飯店吃了一碗蛋炒飯後,走了2公裏,來到了莫臥兒帝國的皇宮-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跟德裏紅堡是姐妹,阿格拉堡是“姐姐”,由阿克巴大帝興建,而德裏紅堡是“妹妹”,由阿克巴的孫子沙賈汗皇帝模仿阿格拉堡修建,兩者相差了近一個世紀。跟德裏紅堡不一樣的是,阿格拉堡外種滿了開著五顏六色花朵的樹木,護城河中還有水渠,這一下子讓它比德裏紅堡的外部漂亮很多。可是,德裏紅堡免費,阿格拉堡卻要收門票,外國人650盧比,8美元多,這又讓我對阿格拉堡的好印象打了折扣。

阿格拉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雖然今天的阿格拉堡呈現出的美態最終要歸功於有著很高藝術審美的沙賈汗,但從它“出生”開始,很多在阿格拉落戶的主人都為它添了磚,加了瓦。在德裏蘇丹國(1206-1526)占領阿格拉堡前,這裏是阿格拉領主用青磚建的一個要塞。當德裏蘇丹國的洛迪王朝把阿格拉定為首都後,王朝的君主在要塞中建造了一些建築物,並把它當作了皇宮。在莫臥兒帝國的開國始祖巴布爾皇帝占領阿格拉後,他在阿格拉堡修了一口階梯井,之後這裏成了他兒子胡馬雍的加冕地。如果這些人為阿格拉堡貢獻的隻是微薄之力,那從巴布爾的孫子阿克巴大帝起,莫臥兒王朝的君主便開始發力,讓阿格拉堡改天換地,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王宮。

阿克巴命人清除了原有的青磚,然後用紅砂岩代替,使其成為一座紅色的堡壘,故稱紅堡,這是印度最早的紅堡。同時,他還大規模擴建了城堡。當這座花費了15年,於1573年完工的皇宮麵世時,它已經是一個有著雙城牆,麵積比故宮占地麵積還大2倍有餘的城堡加王宮。由紅砂岩建成的外城牆長2.5公裏,高20多米,平麵呈半圓形,但弦線與亞穆納河平行。雙城牆間隔有巨大的圓形堡壘,城牆上有城垛、射孔、機械結構和繩索等。這樣的造型讓人從遠處一看就覺得它宏大而巍峨。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城堡有四個門,但隻有一個門與亞穆納河相通,如今隻剩下兩個門,阿克巴大帝修建了最宏偉的德裏門。可是,這個門今天隻允許軍隊出入,遊人必須得從以拉傑普特貴族名字命名的阿瑪爾辛格門(Amar Singh Gate)進入。此門並不華麗,也不太養眼,但走過蜿蜒坡道後呈現在眼前的具有濃鬱伊斯蘭建築風情的拉合爾門(Lahore Gate)卻很有氣勢。走過這個城門,裏麵是一個小庭院,小庭院的盡頭是象門(Hathi Pol)。這三道S曲道形狀的門像老虎鉗子,死死把住城堡的入口,用以減緩敵人進攻的速度。

跟德裏紅堡一進去就有一個熱熱鬧鬧的集市不同,阿格拉堡一進去是長長的坡道,坡道兩邊是高牆。這條被命名為凱旋大道的斜坡甬道是給征戰的大象準備的,這也是為什麽第三道門被命名為象門的原因。凱旋大道的盡頭是以沙賈汗皇帝名字命名的大門(Shah Jahani Gate),門內有一大片青蔥的草坪,在草坪邊是阿格拉城堡中重要的賈汗吉爾宮(Jehangir's Palace)。這個由阿克巴為其兒子賈汗吉爾建造的宮殿也由紅砂岩建成,融合了古印度和伊斯蘭的建築風格,但大門上方裝飾的三個六芒星卻是猶太風格,以蓮花為圖案的牆麵裝飾又是佛教風格。可見,阿巴克時代的莫臥兒帝國是多麽包容。宮殿前有一個像四合院似的方形院落,殿內的牆壁上布滿了各種花紋雕刻。這些雕刻經過歲月的磨難,有的已經殘破不堪。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作為一個王宮,最不能缺少的是朝覲大殿(Diwan-i-Am)。因為這個四麵通透的大廳是皇帝處理政府事務,傾聽臣民諫言的地方,廳內的廊柱和天花板上的雕刻同樣豪華細膩。在阿格拉堡內,跟紅色賈汗吉爾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沙賈汗用白色大理石為自己建造的寢宮(Khas mahal),具有伊斯蘭和波斯風格的寢宮牆壁和柱子上都裝飾著精美絕倫的雕刻。與他的寢宮相連的是給王室貴婦化妝的鏡宮(Shish Mahal),牆壁上曾經鑲嵌著各種絢麗的玻璃鏡片和寶石,如今都被偷得幹幹淨淨。

雖然阿格拉堡是莫臥兒帝國前五位君主的皇宮,但因為裏麵建築沒有像德裏紅堡那樣“攤大餅”似的排開,而是聚集在庭院四周,因而阿格拉堡的皇宮看起來沒有德裏紅堡的大氣,視野也沒有德裏紅堡的開闊。不過,它跟德裏紅堡一樣,也有一個皇宮市集(Machchhi Bhawan)。隻不過,它在庭院中,是宮廷內的女士們購買香料和日用品的地方。傳說沙賈汗就是在這個市集中對他永生的摯愛一見傾心,從此他們走上了緣分的橋梁,開始了命運的交織,並為後世留下了一座曠世永恒的愛情墓碑-泰姬陵。

阿格拉堡鏡宮

阿格拉堡茉莉宮

阿格拉堡茉莉宮

阿格拉堡八角瞭望亭

八角瞭望亭上的泰姬陵

當沙賈汗被兒子篡權後,他便被軟禁在阿格拉堡大名鼎鼎的茉莉宮(Musamman Burj)裏,一直到死。同樣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茉莉宮是我眼中阿格拉堡最漂亮的地方,其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廊柱和牆上都鑲嵌著茉莉花的圖案,還因為宮殿內部有一個小噴泉,更重要的原因是,此地是沙賈汗日夜盼望光陰輪回,跟他愛妻再續前緣之地。他的餘生寫出的詩,每一筆都是他愛妻的名字。當他迎風站在八角瞭望亭(Musammari Burj)上,眺望著遠處他自己的傑作,美輪美奐的泰姬陵時,會感歎“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嗎?他會“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嗎?我想會的,要不然,他不會在老年眼睛有疾時,還借著寶石折射出的光望向泰姬陵。8年後,在他鬱鬱而終時,我想他一定會對愛妻說:“待重結,來生願。”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anxueClear' 的評論 : 不客氣,謝謝閱讀。
HanxueClear 回複 悄悄話 繼續拜讀!再次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