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哭泣的駱駝

(2024-05-08 07:35:59) 下一個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看過台灣女作家三毛寫的散文集《撒哈拉歲月》,其中有一篇叫做《哭泣的駱駝》。雖然那時的我還不太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也不喜歡文中的悲涼氛圍,但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卻牢牢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來美國後,我曾開車帶著女兒去過埃及的撒哈拉沙漠,那漫無天際的塵沙讓我覺得這片沙漠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可是,當我開進細如粉末的沙漠中時,我又被那金黃色的沙漠和其旁的淡水湖所吸引,覺得撒哈拉是一處可以“寄一紙情書予月,訴一陣思念予風”的浪漫之地。來到《哭泣的駱駝》發生地的摩洛哥,我一定會走進沙漠深處,在駝背上感受撒哈拉的野性與溫情。

哈杜村

哈杜村

從馬拉喀什出來,我沿著公路旁的橄欖樹行駛,前方25公裏處,即是長2400多公裏的阿特拉斯山脈。記得美國一位人類學家曾這樣描述馬拉喀什附近的阿特拉斯山脈:“規模最宏偉,景色最壯觀。透過清澈的沙漠空氣,眼睛可以沿著山脈崎嶇的輪廓向北和向東延伸很遠的距離。冬天的雪把它們披上白色的外衣,藍綠色的天空營造出一種背景,因為它們閃閃發光的灰色岩石無與倫比的美麗。”

讀到這段話時,我以為阿特拉斯山脈真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可當我開到山前時才發現,它離美麗差了十萬八千裏。跟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和加拿大班芙公園的既清秀又雄偉的高山相比,更是“提不起來的阿鬥”。如果說馬拉喀什附近的山脈還有一些綠意,那當我在深邃的山穀和峻峭的山峰之間蜿蜒開進海拔2260米的山口後,阿特拉斯山脈便成了禿山野嶺。這裏不是土山,就是石頭山,什麽宜人的景色也沒有。

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

關於為什麽阿特拉斯山成了石山還有一個傳說。在希臘神話裏,阿特拉斯是擎天神,他是提坦神族的後裔,這個神族在奧林匹斯神族崛起前曾統治著世界。後來,兩個神族為爭奪宇宙霸主地位展開了一場戰爭,名為提坦之戰,戰爭以奧林匹斯神族大勝而告終。為了懲罰阿特拉斯神,奧林匹斯神係的眾神之王宙斯命令他去世界最西處擎起天空。有一天,宙斯的兒子砍下了美杜莎的頭。這個美杜莎的眼睛很奇特,誰凝視它們,誰就會變成石頭。阿特拉斯恰巧與美杜莎的眼睛對視,之後就變成了石山。沒人知道這個傳說有幾分真實性,但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說,是柏柏爾人想出了關於美杜莎的神話。

不管這個神話的來源如何,擁有龐大身軀的阿特拉斯山是一座石山卻是鐵定的事實,山中居住著柏柏爾人也是鐵定的事實。我穿過峰巒疊嶂的石山,在路過的城鎮中看見無數抓違章的警察。這裏的警察很有意思,在沒什麽車,非常小的環島中設stop標識,然後在遠處目不轉睛地盯著“上鉤的魚”。我開車時加了萬分小心,就不讓他們罰我的款。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

就這樣,我在一片不毛之地中開到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伊特·本·哈杜村(Ait Ben Haddou)。該村海拔1300米,位於沙漠邊緣。此時已接近中午,溫度14攝氏度。因為海拔高,所以明晃晃的陽光照在身上,感覺很熱。我們在馬拉喀什受過夜晚低溫的罪,覺得享受熱乎乎的陽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為什麽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沙漠地帶會有一個村落呢?

這個柏柏爾人居住的村落很不簡單,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很久以前,商旅要想從撒哈拉沙漠深處走出亞特拉斯山脈,得在路上尋找補給站,而位於瓦爾紮紮特河旁(Asif Ounila)山頭上的哈杜村便成了商旅們的落腳地,這一年是公元757年。此時,安達盧西亞的後倭瑪亞王朝已經建立,但摩洛哥曆史上第一個王朝伊德裏斯王朝還要30年才會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

瓦爾紮紮特河

瓦爾紮紮特河

瓦爾紮紮特河

哈杜村

哈杜村

隨著伊德裏斯王朝和其後王朝的建立,撒哈拉和安達盧西亞及歐洲的貿易也越來越興盛,這個村子隨之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它成了撒哈拉穿越阿特拉斯山脈的主要貿易路線之一,也成了前往貿易中轉站馬拉喀什的必經之地。慢慢地,它發展成了市鎮。令今天的人驚掉下巴的是,這些商人從沙漠中帶來的一公斤黃金居然隻能交換地中海地區一公斤的鹽。沒辦法,荒漠地區盛產黃金,但缺少食鹽,物以稀為貴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到了公元17世紀的阿拉維王朝時,這個依山而建的市鎮已經變成了一個由城牆圍繞的建築群。城牆四周有箭塔,城內有穀倉,儼然是一個獨立的防禦工事。可隨著撒哈拉地區黃金的枯竭,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小城也開始消失,現存隻有4戶人家,但柏柏爾人建造的很多風格獨特的土樓還“健在”。這些由夯土、土坯、粘土磚和木材建成的殘存土樓矗立在沙漠的山頭上,有著荒山野嶺裏的孤城之感,因而成了拍攝古代電影的絕佳之地。《角鬥士》、《阿拉伯的勞倫斯》、《亞曆山大》、《權利的遊戲》、《波斯王子》和《西木乃伊》等電影都曾在此地取景過,這些電影讓哈杜村贏得了“非洲好萊塢”的美名。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我們衝著世界文化遺產的標簽和眾多電影的拍攝地以及柏柏爾人的原始居住地才一路疾馳到這裏的,可當我們站在路邊觀景台上遠眺哈杜村時,差一點沒發現它。它跟山坡上的土紅色融在了一起,像一個土山。村落的背景是光禿禿的阿特拉斯山脈,腳下是種著些許橄欖樹的河穀,除此之外就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先生說,要是把小鎮塗成藍色或白色,那它會在這片沙漠中顯得卓爾不群。可如果這樣,它就失去了原汁原味,也就不會被認為是摩洛哥粘土建築的典範了。離開觀景台,我把車開到這個“典範”的近前去觀賞它。

這裏的停車場收費隻要1美元,比別的城市都便宜。停車場旁是一個清真寺,我們從清真寺邊的小路走向瓦爾紮紮特河,發現村莊很幹淨,但去衛生間要收50美分。我們不知道幾百年前的瓦爾紮紮特河水量怎麽樣,但今天有著寬闊河道的它水量卻少得可憐。不僅是這條河,我們在整個摩洛哥就沒看見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絕大部分河流都已幹涸。我們穿過水流淺淺的河麵和踩上去軟綿綿的河床後,迎麵就是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它依坡而建,房屋層層疊疊,卻儼然一體。建築群的外圍,是高大而堅固的城牆,城牆外是環城的溝壑,城牆上有瞭望塔和多處垛口。垛口很小,便於防守,這是一個龐大的防禦工事。我們沿著土路走進城門,裏麵的建築都用當地特有的紅土夯製而成,一般分為三層,底層是馬廄,二層是糧倉,三層是住宅,但大部分已被遺棄,隻有少部分被改作了旅遊品商店。這種房屋隔熱性能極佳,即使屋外日光強烈,屋內也清涼宜人。屋頂由一種帶有苦味的柳木條編織而成,可散發出驅蟲的味道。該村落的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影響了毛裏塔尼亞和利比亞等周邊國家的建築風格,而且也影響了非洲其它地區的土質建築風格。

村莊的街巷像個小迷宮,我們爬上爬下,看村落中的建築格局,覺得似乎走入了中國的黃土高原。這裏既有巍峨的指揮所和一排排士兵營房,又有錯落有致的百姓住宅,還有昔日的彈藥庫房。它們雖曆經滄桑,卻保存完好。在這個村落裏,還有一個公共廣場、一個供商旅歇腳的庭院,以及穆斯林和猶太人的墓地。看來,猶太人在這段貿易路線上應該發揮了不少作用。村落最上方,是一個早已不用的集體糧倉,外敵入侵時,此地是村民的避難所。站在這裏,蒼茫茫的大漠風光一覽無餘。我們極目遠望,望向我們的目的地,離哈杜村30公裏的瓦爾紮紮特(Ouarzazate),有著7萬多人口的它是哈杜村的“家長”。在柏柏爾語中,瓦爾紮紮特意為“清晰”,它西北接阿特拉斯山脈,東南臨撒哈拉沙漠,是前往摩洛哥撒哈拉沙丘旅行的必經之路,因而被稱作“沙漠之門”,哈杜村即是“沙漠之門”的一部分。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哈杜村

從哈杜村到瓦爾紮紮特的柏油路修得特別好,又寬闊又平整。到達海拔1160米的瓦爾紮紮特時,我們發現這個小城街道的兩側可以用纖塵不染來形容,這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令我們意外的還有,我們的酒店在市中心的廣場(Place Al-Mouahidine)裏,車開不進去。我隻能在小城中轉悠找停車位,偶然發現一家餐廳,我們趕緊進去吃午飯,此時這裏的溫度已經升高到了24攝氏度。在溫暖又幹淨的小城吃地道的摩洛哥餐,我們從心裏往外地高興。更令我們意外的是,這家餐廳餐品的價格太親民了,我們點了4個菜才花了11美元。此時我們才恍然大悟,這是摩洛哥最靠譜的餐飲價格。

吃得飽飽的我們走去酒店,問前台在哪裏停車,他說廣場晚上有活動,晚上11點後可以開進來,還帶我們停到了一個離酒店更近的停車點。收拾停當後,我跟先生走去了離酒店2公裏的瓦爾紮紮特城堡(Kasbah Taourirt),這個城堡見證了該城的發展曆史。本來瓦爾紮紮特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非洲商人前往摩洛哥北部的一個小過境點,但到了薩阿德王朝時,這個小過境點開始轉運。該地柏柏爾部落的酋長在16世紀幫助薩阿德王朝控製了摩洛哥南部,從而使自己管轄的區域開始擴大。當法國的勢力伸展到這裏後,瓦爾紮紮特進一步大幅擴張,成了駐軍城鎮、行政中心和海關哨所,我們去城堡的沿途就看見了一所軍事學校。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

瓦爾紮紮特餐飲

但瓦爾紮紮特城堡卻建於17世紀的阿拉維王朝時期。主要由當地紅泥夯土和泥磚建成的它跟哈杜村的建築模式一樣,也是摩洛哥南部柏柏爾人建築的經典範例,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例子之一。建築主體為三層,其拐角處有方形或長方形的塔樓,外部裝飾著幾何圖案,還有華麗的拱門,這些都受到了摩洛哥皇城建築的影響。19世紀時,這個古堡被擴建,因為它控製了撒哈拉貿易路線一部分的幾個河穀交匯處,這讓瓦爾紮紮特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大。到20世紀法國殖民摩洛哥期間,古堡家族的成員之一還成了馬拉喀什的總督。因為古堡展示出的古代異域土著風情,因而它出現在了《角鬥士》和《波斯王子》等電影中。可惜,古堡因摩洛哥地震受到了損壞,我們去的時候它關門大吉。

瓦爾紮紮特城堡

瓦爾紮紮特電影博物館

瓦爾紮紮特電影博物館

古堡的對麵是電影博物館,我們在博物館門口看見了古埃及的雕像,難道當年古埃及的法老把“手”伸到這裏了?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古埃及人從西非的塞內加爾進口黑曜石,也知道瓦爾紮紮特有令世界矚目的煉金術,同時它還是摩洛哥著名的電影製作地。在逛完城堡旁邊柏柏爾人的街巷後,我們便回到了酒店所在的廣場。此時,沙漠中的陽光已經褪去炙熱,溫柔地照在酒店鑽紅色的外牆上,使其顯得分外美麗。而廣場上,柏柏爾人的音樂已響起,經過幾個世紀混血而成的當地人穿著民族服裝,在鼓樂聲中或跳著柏柏爾人的舞蹈,或做著本地人的雜耍遊戲,好不熱鬧。我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我平生第一次聽到和見到的柏柏爾人的音樂和舞蹈,覺得真不旺此次的摩洛哥之行。

就當我沉浸在這些充滿摩洛哥民族特色的表演中,心也隨著日漸柔和的光線而變得柔軟時,我還不知道,我即將隨著三毛《哭泣的駱駝》而哭泣,因為我病了。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打胡亂說' 的評論 : 是的,先生派上用場了,可以開車。謝謝你的推薦,有時間去一下沙特。最後預祝旅途開心、快樂!
打胡亂說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祝早日康複。

看來摩洛哥不是危牆,先生也去了。旅行家鐵娘子也病了,先生正好派上用場。

看了這篇遊記,確認今年秋天摩洛哥之行,最東隻到馬拉喀什, 不去瓦爾紮紮特,不去撒哈拉。一是看來這條路線風景有限,二是時間緊張,三是在埃及,在沙特、約旦,在印度巴基斯坦邊界,中國寧夏,也與沙漠有過親密接觸。

強烈推薦沙特西北部的AlUla(埃爾奧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