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鈞

選一處可以自由粘貼文字的地方終老
個人資料
正文

精衛渡海

(2018-06-23 10:33:09) 下一個

 

《山海經》裏記載著遠古時代的發鳩山上有一種叫“精衛的鳥。這種鳥長得很像烏鴉,頭頂的羽毛是有花紋的(其狀如烏,文首)。書裏說精衛鳥有一個習慣愛好,就是喜歡叼著樹枝向大海裏麵填(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我總相信這種古書裏的記載往往都是有一定事實基礎的。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類正處在與大自然親密互動的階段,還沒有更多的能力與自信去改天換地,因此那個時代的人們就會對看到的東西,特別是比較奇異的東西做較為平實的記載。當然《山海經》關於這個精衛鳥也加了一段抒情的想象,那些就不足為信了。

 

那麽到底精衛鳥為什麽那麽熱衷於銜著樹枝填海呢?精衛鳥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鳥呢?它去向了哪裏?現在世界上還有沒有精衛鳥呢?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算了我還是一次性賣完吧。

 

據我昨晚在夢裏的推演,古代的精衛鳥就是現在的喜鵲。第一個理由是外形。喜鵲從外表上看非常像烏鴉,也是一身黑色的羽毛,尖尖的喙,不同之處是喜鵲的腹部是白顏色的,而且頭頂上的羽毛有花紋。這些都非常符合《山海經》裏麵對於精衛鳥外貌的描述。

 

第二個理由是喜鵲有很高超的築巢技巧。普通鳥類築的巢多是敞口的盆狀巢穴,喜鵲的巢卻是球形的,而且前後有兩個門。築巢技巧的高超說明喜鵲具有強有力的喙,可以與爪完美的配合來增強工作能力。

 

第三個理由是喜鵲非常聰明。喜鵲通常會在自己的巢附近再建幾個疑巢,用來迷惑別的鳥類。這種複雜的心智是其他鳥類所不具備的。複雜的心智說明喜鵲具備很強的探索新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點上,烏鴉也是很聰明的。喜鵲比烏鴉還要聰明。有記錄說,喜鵲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通過鏡子測試的鳥類。就是說它天生就可以在鏡子前識別自己的影像。要知道人類隻有18個月以上的嬰兒才可以在鏡子中識別自己的影像。而狗卻一輩子也無法認出在鏡子中的自己。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理由是喜鵲非常喜歡旅遊。全世界各個大洲,包括大洋洲都有喜鵲。這一點在其他的鳥類裏麵並不多見。

 

分析完喜鵲的幾個重要特征之後,我來還原一下《山海經》裏關於精衛鳥故事的真實情況。精衛鳥生活在東海附近的發鳩山裏,每日的生活忙忙碌碌也單調至極。對於喜歡思考,熱愛冒險的精衛鳥來說,終生囿於一隅是不可忍受的。它們每天站在樹枝上,眼望東海,腦子裏卻一直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總是以為勇敢的飛行員是真正的鳥兒。它們之間每天討論的話題也都是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終於有一天,第一批勇敢的精衛鳥決定要挑戰大海,他們在淩晨出發,迎著太陽鼓足勇氣飛向大海。可是第一批精衛鳥沒有成功,隻有少數飛了回來,大多數都筋疲力盡後墜海了。幸運飛回來的精衛鳥告訴大家,大海茫茫無邊無際,毫無歇腳的地方,如果隻是一味的向前飛,終有力氣用盡的那一刻,那時候隻能掉在海裏死掉。是啊,如果要有一處歇腳的地方就會好很多!

 

聰明的精衛鳥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它們看見河水裏總有漂浮的樹枝,有些樹枝還糾纏在一起,就像一條小船一樣,完全可以撐起一群精衛鳥的重量。於是從那一刻起,住在發鳩山腳的人類就會看到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精衛鳥,爪子上鉗著枯樹枝飛向大海,有的時候會看到幾隻十幾隻這樣的精衛鳥合力抓起更為粗壯的樹枝一起飛向大海。他們會飛入到大海的深處,然後將枯枝拋向大海。那些人類完全不理解精衛鳥的做法,隻是惶恐的覺得也許要大難臨頭了。甚至還有很多漁民開始擔心精衛鳥的這種做法早晚有一天會把大海填滿,到時候人們就無處可漁了。不過那個時代的人類還遠不是精衛鳥的對手,隻敢站在地上議論紛紛,卻不敢幹預精衛鳥的行動。

 

於是精衛鳥就用這樣的方法,在茫茫大海中築起一個個可以暫時棲身的巢穴,並利用這樣的巢穴一步步的飛進大海的深處,越飛越遠,在飛越大海的過程中又發現不同的島嶼,有些精衛鳥停留了下來,有些繼續堅持探索。隨著不同的洋流的走向,有些精衛鳥到達了美洲,有些去了非洲,有些到了大洋洲。另外有一批意誌最為堅強的精衛鳥,一直沒有放棄探尋大海的盡頭,直到有一天季風將它們吹到了南極洲,於是他們被迫停留在這裏,再也飛不回去了。但是這群堅強的鳥,很好的適應了南極洲惡劣的環境,努力繁衍下來,成為南極洲第一批也是唯一一種鳥類居民。後來再次發現南極洲的人類已經無法辨認出精衛鳥原來的樣子,他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肚子上也積滿了脂肪。唯一不變的是它們的膚色,永遠的黑色脊背白肚皮。人類以為自己發現了新的生物,並把它們命名為企鵝。實際上人類並不知道從精衛鳥進化到企鵝的艱辛過程,當然也無法理解為什麽企鵝會總是站在冰麵上向著大海長久的眺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appaloosa 回複 悄悄話 還行。我從頭看到尾。以後關注你的文章。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兄弟,很有意思的推理。

祝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