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鈞

選一處可以自由粘貼文字的地方終老
個人資料
正文

大雁的故事(三)

(2017-07-27 11:24:48) 下一個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帶來遠處的饑荒,無情的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明天會更好》

在古時候,交通運輸和通信都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據說古人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會把大雁當作用來傳遞消息的信使,但是這種信使的下場都不是很好,很多時候都是飛著飛著突然被一箭射了下來......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來自於《漢書·李廣蘇建傳》。蘇武在北海牧羊十年。漢昭帝即位後,匈奴與漢和親。昭帝想要利用這個機會要回蘇武,但是單於不同意,謊稱蘇武已死。這時與蘇武同被扣押在匈奴的常惠挺身而出,給漢使出主意,讓他告訴單於漢昭帝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射落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綁了一封信,那封信就是蘇武寫給漢帝的,而且還點明了蘇武當前正在哪裏牧羊。於是單於沒辦法了,隻好同意放還蘇武。

漢書記錄的這段曆史的真實性我不懷疑,我一直覺得《史記》和《漢書》上的記載還是比較靠譜的。而且我也喜歡這個故事,故事的巧妙之處在於常惠給單於下的這個套非常高明,虛中有實,在一大篇瞎話之中加了那麽一點要命的真實情況,就是蘇武還活著而且正在北海牧羊。估計單於雖然對於大雁傳信這種神話並不相信,但是蘇武在北海的事實讓他沒辦法不相信這整篇的瞎話。於是作為常惠的整篇瞎話裏重要組成部分的鴻雁傳書也就被當成真實的故事流傳下來了。

鴻雁傳書更接近於古人在眺望天空,思念遠方親人,希望能夠早一些收到親人信息的一種美好的期盼。如果能夠讓大雁代為傳書那該多好啊,萬水千山指日可待。也許真的有人去嚐試在大雁頸項上綁了書信,但是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我想就和漂流瓶的遊戲一樣吧。

唐代詩人,著名的農學家,農用機械工程師陸龜蒙(這位老兄的父母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得需要多麽大的勇氣啊)寫過一首詩就在質疑用大雁傳信的成功率。詩的名字就是《雁》

南北路何長,中間萬弋張。
不知煙霧裏,幾隻到衡陽。

陸工程師說這個從南到北的路途遙遠,雖然起飛的時候有幾萬隻大雁,可是途中雲山霧罩的,大部分都迷路了,而且還有很多的人埋伏在路上彎弓等著射殺它們,真正能降落到衡陽的能有幾隻?看來陸工對大雁傳書的信心隻有萬分之一。當然實際情況不會是陸工想的那樣糟糕,也許隻是陸工對所有能夠高速移動的動物一種本能的嫉妒心理。

讀完陸工程師對鴻雁傳書的理性分析之後,再來讀一下李清照充滿感性細膩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很明顯,李詩人就要比陸工程師對鴻雁傳書信心足一百倍,一萬倍。大半夜不睡覺,自己一個人劃船一邊賞月一邊等著大雁的傳書。不僅如此,李詩人在昏暗的月光下,僅憑目測雁字軌跡就已經讀懂了大雁帶給她的信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一句暗合了唐代詩人羅鄴的《雁二首》裏的最後一句:
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李易安的這首一剪梅寫的是別愁,是對在遠方的丈夫趙明城的思念。詞中幾個烘托別愁的經典道具一一出現:孤舟,月夜,小樓(西邊的小樓),落花流水,秋寒,歸雁。所以其實寫詩作詞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好主題,搜索關鍵詞,然後再找一個韻腳,就可以搞定了。

還有一首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詞,我覺得更接近一個人思念的正常心理狀態。

菩薩蠻
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
叵而薄情夫,一行書也無。 
泣歸香閣恨,和淚掩紅粉。
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

詞裏的這位女主角沒有李易安那麽多的道具,也是在家等待丈夫的信息。外出了這麽長時間,自己一封一封的信發出去了很多,竟然一封回信也沒有。郵遞員來了一次又一次,每次來送信左鄰右舍的阿花阿香阿慶嫂都有收到來信,唯獨女主角一封也無。今天一抬頭,看到天空大雁飛過,這一下心裏完全崩潰。於是回到家裏,一邊掩麵痛哭,一邊撕掉剛剛寫好的信,發誓下一次郵遞員來的時候再也不給那個薄情夫發信了
.....

整篇文字寫得生動活潑,言語平實親切,故事情節完整,讓人讀來真實可信。可惜寫了這麽好的一首詞竟然沒有留下詞人的名字,可知高手確實在民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