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談電影(十)親密(intimacy)

(2011-06-26 08:01:02) 下一個



公元二零一一年六月七日,就是冬天先生貼出為《今天哥要吼一吼》譜曲彈唱段子的那一天,我在海外原創論壇徘徊,遇見斷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新近看的電影寫了一點什麽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你那獨家電影介紹可停了有一陣子了哈。”

上麵這段是仿魯迅的開場白,鬧著玩的,下麵進入正題談電影。最近,禁片爭議片還是看了幾個的,隻是不太容易找到既有活色生香的豔情,又能讓我升華出一點思考的得獎電影。剛剛看了《親密》,覺得有動力評一下了。這是法國導演帕特裏斯·夏洛爾的作品,獲得 2001 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歐洲電影“藍天使獎”。女主角布雷頓·凱麗·福克斯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這部 2 小時長的影片中有長達 35 分鍾的性愛鏡頭,上映初期曾由於其大膽的性愛場麵而引起巨大爭議。對於見多識廣的河邊來說,這種尺度也不算什麽了。這個 35 分鍾的長度,和這個暴露和動作的尺度,本來應該挺適合兩個人躺在床上做那個愛做的事情之前醞釀情緒。但是,影片的那種骨子裏的陰暗和絕望,以及對人的生存意義的觸碰,使這部影片從豔情片變成哲理片,區別於一般的“睡前”情色片,比如“紅舞鞋日記”係列。

男主角傑伊( Jay ),憂鬱氣質,有點兒象花樣年華裏的梁朝偉,是一名失意的音樂家,為了生活,在酒吧當侍者已經六七年了。看起來他已經是一個酒吧侍者的小領班,調酒的速度蠻快的,而且觀察力很好,也比較敏感,能夠知道顧客在想些什麽。他有一個前妻和兩個孩子,現在獨自住在一個破爛的公寓裏。他有幾個酒吧的“朋友”。他顯然覺得他們太淺薄,很難跟他交流,不能真正算朋友,至多是熟人。但是,有時他又不得不向他們傾訴,談他失敗的婚姻,談他對自己孩子的依戀,談一個每周三過來的女人。

每個周三下午兩點,總有這一個女人來到傑伊的公寓。兩人幾乎不發一言,隻是脫去衣服,短暫而瘋狂地做愛,完事後女她就穿上衣服,默然離去。對於受過婚姻傷的獨身男子來說,這本來應該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三四十歲的男性,每周有人主動投懷入抱,給他釋放性張力,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沒有任何牽掛,這是做夢都做不來的好事兒啊。何況,女主角長得蠻好看的,後來他才知道她還是個舞台劇小演員呢。

但是,傑伊漸漸不滿足於這種單純的肉體上的親密,他開始偷偷跟蹤這個女子,試圖了解這個陌生女人在星期三下午之外的生活。他慢慢知道她的名字叫克萊爾( Claire ),有一個話多而且不理解她的老公,有孩子,在一個小俱樂部演舞台劇,還要教一幫不成器的家夥表演藝術。看起來,除了每周三下午這段紅杏出牆經曆之外,她有一個自己的生活,有事業,有家庭。相比而言,他的生活如同行屍走肉,在酒吧工作隻是活著,隻是謀生,每周三的性事隻是生物性的發泄。這種發泄,對於他這樣一個 sophiscated (複雜,有內涵)的人來說,一次兩次三次沒有問題,長期如此顯然不能滿足。同時,他有一種自己被利用的感覺,覺得自己被當成了她的泄欲工具。

他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麽這個女人可以每周三來到他破爛的公寓,跟他激情過後,又平靜地回到自己的家裏,跟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擁抱,就象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把性從情中分離出來,這似乎本來應該是男性的專利。現在怎麽著事情好象反過來了,傑伊不滿於沒有進一步交流的性,而克萊爾反而對此應付自如。為什麽?一般都認為如果在性與情中隻能挑選一樣,應該是男性傾向於接受沒有情的性,女性傾向於接受沒有性的情。但是在這部電影裏,這事情好象顛覆了。是因為傑伊是個感性的人而克萊爾不是?還是因為傑伊當時沒有一個家庭而克萊爾有一個不如意但又不願放棄的家庭?

傑伊可以是感性的,因為他是一個音樂家,但克萊爾也是一個充滿感情的人,她是一個演員。所以,河邊對於這一顛覆現象的解釋是,缺什麽就需要補什麽。傑伊現在有了每周一次的性事,但是更缺乏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所以他想要在這方麵拓展。而克萊爾,她需要的是有一個人在片刻之間對她的關心,將她抱在懷中,什麽也不說。無聲勝有聲,說出來的如果是錯的,還不如不說更有利於交流。克萊爾的丈夫的話就很多,但是在她看來,丈夫對她完全不理解,甚至在吵架時“都不知道怎麽才能攻擊到我”。

克萊爾的丈夫雖然經常帶著孩子到小劇場給她捧場,但是他一點藝術細胞也沒有,對表演藝術完全不理解。不過,她希望保持這個家庭,完全無意跟傑伊發展性偶遇之外的關係。她希望繼續她和傑伊原來不成文的約定,就是隻是每周三下午兩點鍾過來一下,其它的互相不打聽,不了解,不幹涉。傑伊終於忍不住對她赤裸表白,希望她留下來,想跟她發展感情,克萊爾拒絕了。在最後一次快速而激烈的做愛後,克萊爾離去。相信這應該是“最後的探戈”,克萊爾不會再回來了。影片就此結束,給觀眾留下很多從不同角度思考的餘地。

某個中文電影網站有評論:“就故事本身來說,並沒有什麽值得驚喜的地方,有明顯抄襲貝托魯奇《巴黎最後的探戈》的嫌疑,但場麵遠勝於前作。音樂和場麵調度都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隻是真實得令人恐懼。連場的姓焦鏡頭令人咋舌,但手提攝影造成的不安定感和低調的燈光效果,剛好襯托出倫敦灰蒙的氣氛,並把兩個都市寂寞人無法言傳的孤獨情緒渲染得恰到好處。”河邊覺得這個評論很中肯。

這部電影可以評點的入手點很多,全麵討論是不可能的。河邊準備先評論一下一個拍攝的細節,然後簡單討論一下影片可以引起的幾個思考。

河邊注意到,影片中第一次發生性事時,傑伊很主動地在進入前拿出了套套。這既是對雙方的負責,也反應了相互之間的一點隔閡。心理上的隔閡要用物理的隔閡來體現,是這樣嗎?當時,克萊爾的表情是認可和默契。影片第二次發生性事時,傑伊沒有用套套,克萊爾就默認了。當時兩個人的表情裏反映出信任和對冒險的激動。再下一次,是克萊爾失約了一次以後,下一個周三克萊爾再來時傑伊已經走出了家門,沒有在公寓裏等候。兩個人在街上見到,簡單的言語交流,互有責備,但還是決定回到公寓裏完成那個儀式。這一次,兩個人明顯地有了隔閡。在進入之前,克萊爾提示傑伊需要使用套套,傑伊老實照辦。而最後一次,兩個人連衣服都沒有脫,就那麽匆匆進行。大家都知道那是最後一次了,激情過後,什麽都將不再,還管什麽套套不套套。

不得不說,這些細節導演考慮得很周到,兩個演員對表情的把握也是爐火純青。河邊為寫這篇讀後感,讀了一些英文網站的觀眾評論。有人提到 , 男主角的扮演者 Mark Rylance 跟導演 Patrice Chéreau 以前從未合作過,居然能把導演的意圖貫徹得那麽到位。而女主角的扮演者 Kerry Fox 更是來自遠方的澳大利亞,演出之投入(按照中國的說法叫“犧牲”),跟男主角和導演的默契,令人驚歎。對演技的讚歎本來不是本篇觀後感的主題,但是人家演得太好了,實在不能不讚揚一下。

最後,是河邊要討論的重點,就是這部電影能夠讓大家思考些什麽?河邊以前就說過,一部好的作品,就象一個“空筐”,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曆,藝術背景和當時的心境往裏麵裝進不同的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原作者創作出來的是一個“藝術空筐”,它隻是一個半成品。每個觀眾通過自己的理解在這個筐裏裝上自己的東西,才使它成為一部真正完成的作品。也隻有自己參加了“創作”的作品,自己才會真正地感動。“別人嚼過的饃不香”,隻有嬰兒才會接受別人嚼過的饃,成年人都喜歡自己去嚼自己要吃的饅頭。藝術欣賞是同樣的道理。事實是,一部作品,觀眾在被感動的同時,他 / 她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往那個“藝術空筐”裏裝填私貨了。

這部電影,河邊看到了對“男人追求性,女人追求情”觀念的顛覆;看到了人“飽食思淫欲”,淫欲過後還要追求精神層麵的需求;更看到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 existential crisis ”(存在危機,其本質是一種深層意義上的孤獨) ---- 這鍾“存在危機”反映出的,實際是導演,或者作者內心的“存在危機”。除了克萊爾之外,傑伊還豔遇過一個話特別多的女孩。女孩的話越多,傑伊越是無法跟她交流。

從存在哲學的角度說,“存在孤獨”是與生俱來,無法擺脫的。在喧鬧的都市(這部電影中是倫敦)而感到孤獨,但是在安靜的小村莊可能反而能感受到心靈的安寧和充實。“孤獨”,其實與周圍人多人少無關。人的需要其實不多,可能人隻需要一個人,或幾個人真正的關心,而不是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可能需要的隻是一份靜靜的關心,而不是話癆一樣膚淺的關心和熱鬧。

當一部作品觸及“存在危機”這樣一個深層的話題時,不論裏麵露多少個點,暴露多長時間,激情場麵如何火爆,它也不會成為挑逗情欲的影像。事實是,本部影片中的激情場麵越是真實,越讓人忘記這是電影,越讓人不得不陷入對人生意義的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DUMARTINI的評論:
看影評這事兒,可能還得把電影看了體會才能更真切。畢竟,短短一篇影評,隻能淺淺談談幾點,遠遠不能把整個電影評到。
謝謝謬讚。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剛剛發現這個影評
幸而發現了這個影評

也留意細節處理,你的分析真是到位。
很喜歡跨越情色談生存的孤獨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電影裏真有一個美少女是話癆,騎在傑伊同學身上跟傑伊同學一邊做愛一邊聊自己的那些雞毛蒜皮事情。我看到傑伊同學皺著眉頭,很煩的樣子,恨不得身上的那個姑娘是個啞巴。
梅蘭鬆竹 回複 悄悄話 很深刻的獨家影評,尤其結尾幾段,用了“存在孤獨”的詮釋。

“人的需要其實不多,可能人隻需要一個人,或幾個人真正的關心,而不是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可能需要的隻是一份靜靜的關心,而不是話癆一樣膚淺的關心和熱鬧。”----精辟!

“筐”的比喻恰如其分,也喜歡看令人思考的電影,會去找來看,希望把“筐”填滿。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