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管中窺豹,看看將來不同職業的走向

(2017-11-29 14:45:39) 下一個

現在有不少人已經看到將來人工智能(AI )取代人類的可能,甚至已經有一些文章把哪些職業最可能被AI取代排列出了前十名,這著實讓人有些擔心自己將來的工作機會會不會難保。想當年,工業革命來了,生產線來了,卓別林演了一個喜劇小品,表演一個工人在生產線上不斷地機械地擰螺絲釘,人很可悲地被變作了機器。但是,未來似乎更加堪憂,有些行業的人想當機器都當不成了,會徹底地被AI或者機器人(Robot)取代。畢竟,機器人的重複性,精密性,可靠性和不知疲倦都是人類所無法比較的。而且,機器隻需要購買和維修,不需要拿工資和各種福利,升級和更新容易。作為老板,如果能用機器人取代人,從經營或商業角度講是很合理的決策。

問題在於,機器人取代了人類本來可以從事的一些工作,那麽總的工作池中的工作數量就少了。很多人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收入,沒有了收入就無法購買和消費,這會降低對商品生產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減少工作機會。雖然說設計,製造,命令指導和維修機器人會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但是由於有了機器人的加入,工作機會總體上說還是會減少。

越來越多的人失去工作機會會給社會帶來很多負麵的影響。除了上麵提到的機器人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從而失去收入外,還有就是讓更多的人閑著沒有正經事可幹。人沒有正經事可幹時難保不想一些斜的歪的事情去幹。而且,人要是長期不工作,慢慢會失去工作的技能。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運回國很多黃金,整個國家富裕到所有西班牙人都不需要工作,每天Party唱歌跳舞高興就好了,那些髒活苦活都交給從別的國家過來的人幹去就好了。結果呢,黃金總有用完的時候,而工作的能力和熱情丟失了就很難再找回來,慢慢地西班牙就從最強國淪為二等國家。

所以,千萬不要有那種天真的想法,以為工作都有機器人來做多好啊,我們隻要坐享其成就好了。其實坐享其成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就被踢出局,而做難做的苦活兒才是最保險的。比如,在IT業,誰都知道當碼農不易,有些人做了多年碼農,覺得應該苦盡甜來,希望躋身於領導層,多做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帶帶團隊,少做一些連夜加班編程序之類的苦活兒。結果呢,一到公司經營不好要裁員的時候,先裁掉的就是這些小領導們。為什麽呢?因為碼農是幹活兒的中流砥柱,沒有碼農公司就徹底玩不轉了,而小領導們是很容易替代的。何況這些小領導們在公司的年頭也相對比較久了,工資比新人要高,還不象新人一樣容易領導,不先裁這些人裁誰?

好了,關於AI和機器人的問題先談到這裏。我們回歸文章標題,看看將來不同職業的走向。我做的這個行當,精神科醫生,跟其他醫生比如經典的內科醫生家庭醫生有點兒不同,就是我們會更多地關注病人的情緒,工作,家庭等等方麵的問題。對於每個病人,我都會問到做什麽工作,壓力大不大之類的問題,這讓我有機會對社會上很多不同職業有一點點淺淺的了解。那麽多職業,要完全總結出來不太可能,所以我采取舉例並點評的辦法。

例一,Geico保險公司。Geico保險公司的廣告大家應該都沒少看,因為電視裏整天都有Geico的廣告。從商業成功角度講,Geico這些年有長足的進步,市場份額和名聲越來越大,顧客也可以從Geico得到不錯的保費。但是,我有好幾個年輕病人都來自Geico,找我看焦慮症。這些病人大多數是在Geico接客戶電話,公司對這些客服人員有很多要求,要求他/她們每天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也就是說每個客戶限定時間不能太長。但是,有時候客戶有很多需求或者不滿意,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就給客服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Geico公司的客服在接電話時,必須說一些指定的台詞,不說就是不達標。除了說這些台詞外,在跟客戶說話時,還要點開公司網站的若幹界麵,表示自己看到了這些台詞,照著念了。公司有辦法監測這些客服人員是否點開了那些界麵,如果沒有點開,那又是不達標。這些硬性的服務標準給這些客服工作者造成了嚴重的焦慮症,同時也影響了他/她們跟客戶的正常交流,讓顧客覺得她們象是機器一樣在念台詞。

我沒有作為客戶跟Geico客服人員交流的經曆,所以我不知道Geico的客戶有什麽感覺,是不是覺得Geico的客服象機器人。但是,我有過跟Cox電信公司客服打交道的經驗,包括網上的Online Chat,還有電話詢問。我真的感覺有點兒象在跟不懂業務但是懂得說政治正確的客氣話的機器人在打交道。看來,客服的培訓現在很可能都有統一的標準了。這種重程序重形式不重內容的客服真的不應該成為一個未來的方向。我寧願一個說話直接而粗躁但是懂業務能解決問題的客服為我服務,也不願跟一個象機器人一樣隻會說客氣話的客服交流。

嗯,扯遠了一點。我的意思說說,Geico作為一個公司比較成功,但這個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客服人員的強製性標準化服務要求上達成的。公司的成功,伴隨著員工的犧牲和不愉快,這似乎是一個普遍的規律。類似的例子,我所知道的還有Bank of America,迪斯尼世界,都是公司發展很好,但是員工壓力大或者員工工資過低。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進一步說明,在這裏就不多占篇幅了。

例二,倉儲銷售。不能老說不好的,這回說一點積極向上的。倉儲銷售這一塊發展不錯。比如,我聽說有人在一家倉儲物流公司工作,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幹得非常高興。為什麽呢,因為公司經營得順風順水,貨物存在倉庫裏客戶要交錢,出貨時倉儲公司可以按照貨物的價值提成,比如說百分之一。客戶也很高興,因為這些客戶多半是網上銷售的公司,他們把從廠家訂來的不同貨物存在倉儲銷售公司的倉庫裏並讓倉儲銷售公司管理起來,當有人在網上購買時他們就讓倉儲銷售公司找到那個貨物並且寄出去,他們就可以賺取其中的差價了。這些倉儲銷售公司經營得順利,老板高興,為了激勵員工就讓員工也持有一點股份。這樣,這些員工真把公司當成家一樣,真心努力工作,想把公司越辦越好,自己的股價也越長越高。

什麽事情都有兩麵。倉儲公司好了,網售好了,傳統零售店就慘了,有很多傳統百貨店日子都不好過,連梅西百貨(Macy’s)這樣的大店老店都不得不關閉多家分店。關於網售和傳統零售業的此長彼消,在上一篇關於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的文章裏談到過一點,在這裏就不重複了。

例三,訂旅遊機票旅館網站。二十年前,買機票要不就去機場或航空公司窗口直接購買,要不就付一點費用讓旅行社代辦。現在,多數人私人買機票都是在網站上自己訂,可以是航空公司的網站,也可以是一些旅遊網站,比如travelocity, google flight, hotwire, orbitz, expedia, priceline。這些網站中有不少同時還管訂旅館或遊輪。我認識一個打羽毛球的印度年輕人,他自稱自己就是做這一類網站的IT工作的。這些網站,一般查一查,點擊幾下就訂好票了,不需要客服。但是,有時候訂錯了,或者訂很多人要參加的遊輪,希望把一些在網站上查不到的事情問清楚,那就需要打客服電話了。我有一兩個病人湊巧就是做這種客服工作的。她們一般都在家工作,但是經常需要集中做培訓,倒也不會太寂寞。她們說的好玩事是,顧客會在不同網站查詢,然後打電話問問題,而她們這些客服人員經常同時為多個網站提供服務。有時候,顧客會問,剛才我打expedia的查詢電話是你接的嗎?遇到這種情況,這些客服人員當然會說“不是”。讓顧客這道客服人員是多個網站通用的,這可不是什麽好主意。看看,新興的旅遊訂票網站創造就業機會了吧?可是,在此同時,我們以前在街上常常能夠看到的那些超小型旅行社可就經營不下去了。

現在,總結一下,看看將來不同職業的走向。總體而言,從大公司盈利角度講,凡是互聯網銷售能解決的問題,盡量交給互聯網去辦,能夠不用雇人幹的盡量不雇人,能夠使用機器人的使用機器人,能夠把生產外包到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地區就外包,能夠把服務電話外包到印度之類的國家就外包。所以從事這些類工作的人前景不佳,需要盡早轉行。傳統零售業總體趨勢不好,而網絡銷售越來越熱。但是,服裝和鞋這些需要實物試穿的店家暫時還有網售所不能替代的優勢。Brookstone或蘋果店這類能夠展示新產品的體驗店也具有網店所沒有的優勢。

將來,IT類的工作不至於象20年前那樣熱,但是應該還是有一些工作機會。零售業總體前景不看好,但是加油站裏的便利店照樣可以標價高一些繼續賺錢。畢竟,出門在外的人要買水買吃的,不可能從網上訂了等兩天寄到家裏。餐館包括快餐業應該受到衝擊不大,畢竟客人需要吃熱騰騰的食物,不能吃虛幻餓信息。但是,餐館的經營方式可能會有不小的變化,比如中國式的網上訂餐結合送餐可能會有一些發展前景。

老師這個行業會受一些影響,因為有些課程會做成網上的程序進行授課,甚至會有機器在網上回答問題,有機器人在課堂裏教課。但是,總體而言,學生還是需要人類的老師教書並以身作則做出表率。護士,護工,幼兒園工作人員,理發師,美容師這些職業應該還在。護士的一些苦活兒累活兒和不安全的工作,重複性的工作,以及需要非常精密操作的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機器人替代。民航的飛行員現在其實已經象是擺設,很多先進的民航大飛機都有自動駕駛係統,基本不需要人去操縱。但是,為了飛機上幾百人的安全,在飛機上放兩個有經驗的飛行員應對突發事件是必須的。建築工人,園藝師這類工作應該不受太大影響。

藥劑師還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機器會幫助藥劑師查看劑量的合理性以及藥物的交叉反應等。醫生一定會繼續存在,雖然機器人機器手做手術也不錯,但是如果沒有有經驗的醫生站在一邊,病人很難放心讓機器人給自己動手術。機器人會幫助診斷,特別是放射科和病理科,但是放射科和病理科醫生還是不能少的。

翻譯這個行業比較慘,現在網上的即使自動翻譯有長足的進步,不象以前的google translation那樣跟笑話一樣。以後網上翻譯,或APP自動翻譯還會進步,想靠翻譯吃飯就比較難了。不是說以後完全不需要人做翻譯了,畢竟給自動翻譯進行矯正或者高端的翻譯比如詩的翻譯,或者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還是需要高級翻譯來做的。但總體而言,翻譯傳遞的是信息,而不是實物,這樣的工作在將來比較容易被取代。

教練,比如健身教練,應該還會繼續存在。設想一下,一個女士想要健身減肥,走進運動館裏看著電腦上的指示照做,邊上有一個帶攝像頭的機器人看著她的動作,然後操著機器腔用生硬的肢體給她糾正動作,那她還願意去運動館健身才怪呢。看著教練的八塊腹肌,聽著教練渾厚的鼓勵話語,聞著教練身上帶著一點男性荷爾蒙的汗味兒,那才有健身的動力。如果弄出點兒小曖昧,覺得自己是教練最喜歡的學員,瞬間自信心爆棚,那健身的動力就更大了。或者,看著女教練矯健的身材,想象自己經過塑身也能達到類似效果,那才勵誌。

體育項目和藝術類也會收到機器人的衝擊,但是影響應該不會太大。畢竟體育和藝術本身就是在玩,需要親身的參加和很多的創造性,所以它們隻會有所改變,不會消亡。

簡而言之,能被互聯網取代的或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其前景不看好。傳統的行業,比如理發美容,建築業,老師,護士,醫生,藥劑師,飛行員受到影響不大。因為這些行業可能需要人與人的接觸和交流,機器不能替代,或者是這些行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變性,而機器的程序一般比較死板,或者是放一個機器人過來替代人的工作造價反而太貴,或者是人所做的工作太重要了(比如飛行員),雖然機器能做到也要放一兩個真人來管著機器,以防萬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