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伯牙摔琴謝子期

(2009-03-31 05:50:21) 下一個

“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誌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複鼓琴,以為世無足複為鼓琴者。 ”-- 出自《呂氏春秋.本味篇》

一般認為,這段故事就是“知音”的典故出處。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官至晉國大夫。俞伯牙瑤琴造詣蠻高的,他曾經拜 著名琴家成連為師。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多大長進,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卻不能教你移情,我知道一位萬子春老師,既善撫琴也善移情,不如我們一起去東海的蓬萊山拜訪他。” 伯牙到了東海,沒有見到萬子春,卻看見洶湧的波濤,深邃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開朗,感慨道:“先生移我情矣!”於是靈感來了,創作出《水仙操》。

一次,伯牙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 ,鼓琴時遇到鍾子期,子期雖然不會彈琴,但是悟性極好,能聽懂伯牙曲中之意。伯牙彈高山子期就能聽出巍峨,伯牙彈流水,子期就聽出江河之洋洋,真是神了。於是乎,富貴的伯牙放棄了對貧窮的子期的輕視之心,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終身再不撫琴。

名曲 “高山流水”就出自於這個典故,如果稱俞伯牙為中國古代最優秀的古琴家,則鍾子期應被稱作最早的音樂鑒賞家。現在聽到的《高山流水》是清末的版本,是後人根據鍾子期與伯牙的故事寫的。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俞伯牙摔碎謝知音》,重新演繹了這個故事。在這篇小說中伯牙變成了樂官俞伯牙,鍾子期變成了漢陽的樵夫,將本來隻有百來字的一小段上古典故變成了一個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

後來,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就是漢陽龜山古琴台。 後人有詩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古琴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