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河邊的“美國蘭州”之旅(四)浸信會醫院

(2008-07-22 15:07:12) 下一個

河邊老是周旋於不同的門診之間,在夾縫中尋找臨床觀察機會,很難有機會登正式大醫院的大雅之堂。終於,這個周末機會來了,可以參觀一下美國大醫院內部,體會一下將來作住院醫的工作環境。老胡告訴河邊,國內來了一幫人,要考察美國醫院的運作和管理,美國蘭州是他們途中的一站。蘭州這邊,老戴和老蓋組織了一個野餐會歡迎他們,吃完飯後要帶大家參觀他們收病人住院的浸信會醫院。注意了,這裏用詞很講究的,說的是“他們收病人住院的醫院”,沒說“他們所在的醫院”。因為老戴他們這些人都是私人開業醫生,平時在自己的診所看病人,如果病人需要住院,就收到醫院裏,再去醫院裏看病人。一般他們都有好幾個掛鉤醫院,他們跟這些醫院沒有那種嚴格的從屬關係,而是一種互利的合同或合夥關係。老胡說,現在天太熱,又來了那麽多人,真的要自己燒烤,花時間太多,也太辛苦,所以老戴他們決定大部分吃的從餐館買,讓他們到時候送來。已經正式當醫生的每家貢獻一百,做住院醫的帶一些飲料水果什麽的,有拿手菜的也可以貢獻一兩個。這是當地華人醫生圈的一個聚會,老胡好熱鬧,當然要去,小婉是新來的,正好去認識當地的華人朋友,有機會還可以向前輩們取取經。河邊嘛,和三個小朋友一起,都算家屬。

 

野餐會有什麽吃的就不細說了,既有烤肉,西餐,也有很地道的家常中國菜,滿足不同人的需要。那些孩子們大多數都圍在西餐那邊,而國內來的那幫人除了去西餐那邊拿一些烤肉,主要在中餐這邊徘徊。誰家做的涼拌菜,麻婆豆腐什麽的都特別受歡迎,很快就見底了。有些菜象大蝦什麽的,其實也很好吃,但吃起來麻煩些,影響和人交往說話,有些人就少拿或不拿了。所以,自助餐的菜吃起來不能太麻煩,需要吐骨頭吐刺的菜大家很有可能會敬而遠之,這一點請讀者下次帶菜和河邊一起野餐時一定要注意。

 

國內來的人有衛生部的,有審計財政方麵的,有省裏衛生廳或管財政的,有大型醫院的領導,總之都是官。其中有不少年輕人都是第一次出國,滿開眼滿興奮的。從這一幹人的日程看,他們來美國還象是真考察來的。畢竟這不是一般的家庭聚會,而是國內醫藥衛生界一幫大員們和美國當地華人醫生間的非正式會晤和互動,所以要有人講話。老戴一向是一副一本正經,正氣凜然的樣子,理所當然的被推出來代表當地醫生表示歡迎,講的也當然都是套話,就省略了。然後是大家自我介紹,介紹到一半時已經有人開始互相攀老鄉,場麵相當感人又好笑。有好幾個體型很普通的人都在那裏踮起腳尖腆著肚子自稱山東大漢,估計在場的沒人會相信,但後來按家鄉照合影時他們還是不惜拋開妻兒,依然執著地站到山東人那一堆裏。大家自我介紹時,老戴退到後麵一點,老蓋大咧咧一腳踏上長凳,開始插科打諢,活躍氣氛。

 

蘭州華人醫生圈子的人每年不定期地會有幾次聚會,所以老蓋認識大部分人。中國人喜歡謙虛,所以自我接受時往往故意不把自己的閃光點亮出來,而是鬧一些山東大漢,東北大漢什麽的噱頭。如果沒有象老蓋這樣的熱心人幫著發掘閃光點,大家其實心裏會很失落。當然,如果早就知道沒有老蓋會在邊上幫自己介紹,大家也可能會自覺地把自己的身份和經曆講得更客觀一些。總之,成也老蓋,敗也老蓋,有了老蓋大家就比較謙虛,大家這麽謙虛也就越顯得離不開老蓋,這就成了一個循環,一個死圈。所以哪次聚會要是老蓋突然不來了,大家又都謙虛慣了,豈不是會一下子顯得大家都很平庸?老蓋會在有人自我接受後加上幾句評論或補充。比如,有人接受自己是病理醫生混口飯吃,老蓋就揭露,他可是當了十多年醫生,最富了。有人說,自己基本是個家庭婦女,老蓋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她當麻醉科醫生十多年了,老公是神經科主治醫,根本就不缺錢,所以別人需要去好幾個醫院博命,整天值班,她隻去一個醫院看幾個病人就行了。住院醫怎麽誇?可以誇釣魚釣得好,女兒長得漂亮什麽的,老蓋那張嘴,比足球解說員還能侃,絕對不會臨時卡殼。

 

在美國長期居住的人回到中國,衣著土氣,說話也不太利落,有時還一不小心甩出幾個英文詞,讓國內混得很好的兄弟們看著有些不入流。同理,這些中國來的考察大員們,沒見過這種郊野小公園,紛紛趕奔小湖邊忙不迭留影。對於在美國住過幾年的當地人,這種專門提供野餐或燒烤小亭的地方去得多了,就象自家後院,除非給小孩子照相,或者給什麽人送行留影,誰會去照相啊。

 

吃完飯,老戴和老蓋帶著大家參觀浸信會醫院。人太多了,所以分成兩組。河邊跟著老戴那一組。參觀大堂,急診室,餐廳什麽的,象是走馬觀花,除了比國內醫院顯得高級一些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參觀藥房就有點意思了。先舉兩個例子,不知大家去過佛羅裏達的迪斯尼世界沒有,那裏有一處景點,站在玻璃外的走廊可以看到裏麵美工們製作動畫片的現場。還有就是賓州的巧克力世界,坐著參觀巧克力工廠的小火車進去,一路上可以看到巧克力製造的整個過程。同樣,站在藥房落地大玻璃外,可以看到裏麵機械手活動,病人所需用藥被裝在一個個小袋中,這些小袋連成一串,每個小袋上都有病人姓名和藥物名稱及用量等信息,既快捷又避免出錯。

 

下麵,老戴又帶著參觀正在重新裝修的心髒加強監護病房,每張病床都配有全套的監護儀器,占據一間屋子。記得在國內時,心髒加強監護病房(CCU)和加強監護病房(ICU)都是一間大屋子,不知現在改了沒有。之後還參觀了做心導管檢查治療的診室。老戴特別介紹了那部能裝下CCU大病床的快速電梯,這部電梯將作檢查的診室和另一層的CCU連為一體。所以,醫院的合理設計,可以帶來方便,加快治療和搶救病人的速度。相信這麽合理的設計當初一定有心內科專家參與過發表意見。

 

最後,老戴又把一些有興趣的人帶到他的診所去參觀,老戴是這個診所的合夥人之一。這個診所裏有很多個診室,能做超聲心動,還計劃要買一部能做核素心肌顯像的大儀器。至於這個儀器該不該買,那不是誰一個人說了就算的,更不可能有回扣的問題。因為診所是幾個人共同擁有的,是需要掙錢的,所以買大儀器之前要算一算,是繼續把病人送給別人做檢查合算呢,還是自己買一部儀器雇人來操作合算。要貸款多少,要將去年的收入投入多少,多少年能收回成本,這些都需要算清楚,然後幾個合夥人一起商量決定到底買不買。國內的情況是寫報告先把錢騙來再說,買的時候吃回扣,公費旅遊,買來了以後機器不會用,不需要使用,不舍得用,或者很快就用壞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公有製,批準買儀器的,實際操作去買儀器的,擁有儀器的,使用儀器的,贏利的,分別是不同的人群。在私有製的體製下,所有這些問題不是迎刃而解,而是根本就不會成為問題!

 

老戴還介紹了他一天要看幾十個病人,但病曆還記錄得很詳細,自己或同行將來再看這個病人的病曆,一下就會明白是怎麽回事,而且也符合保險公司付費的要求。怎麽能做得這麽快呢,這要借助於錄音。每看完一個病人,就口述把病曆記錄下來,有專職秘書立即輸入電腦。醫生隻做他必須做的事情,其它一切都雇其他人來做的事都要雇人來做,隻有這樣診所才能最大限度地掙錢。在某種意義上講,私人醫院,私人醫生掙錢多,靠的是醫生超時工作,良好的管理。比較一下,公立醫院的管理就沒有那麽井井有條,直指掙錢。公立醫院的醫生工作也沒有那麽緊張。私人醫生攻擊醫學院裏的醫生工作時間少,每天才看幾個病人。醫學院裏的醫生說私人醫生掉進錢眼裏,不追求學術。立場不同,意見自然不同,但也沒必要互相攻擊,互相看不順眼吧。大家人生目標不同,興趣不同,選擇不同,一定要有個高下對錯嗎?

 

還有一點美國和中國有所不同,值得特意指出一下。在中國存在病人不斷尋求更高級別醫院的傾向。遇到疑難病症,或者不治之症,病人和家屬總是不肯甘心,縣醫院看不了去省醫院,省醫院看不了去北京,北醫三院看不了還可以去解放軍總醫院,去協和,不看到最高一級不算完。這一招有時還挺奏效,真有一些病人在更高一級醫院得到診治。但在美國就不同了,普通醫院和名聲很大的大醫院之間在看病人方麵沒有太大的區別,大家都按照同樣的治療原則看病人,醫生都是經過如同煉獄般的嚴格住院醫培訓製度訓練出來的。甚至小一點醫院或診所的醫生對某些操作經驗更多,因為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病人。所以,在美國通常不需要四處尋醫。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這個病不能根治,那就是不能根治,你跑到麻省總院也還是同樣的結論。有時候需要看三個不同醫生,聽取不同的專家意見,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往往涉及付費或法律問題,不在此討論之列。

 

聽了這些介紹,東北一個醫院的老院長不斷點頭,似乎很有所悟的樣子,他還專門拉住老戴多聊了一會兒,看來是有心把一些經驗和理念帶回國去。如果這些人真能回去改變一點中國醫療體製的現狀,也算他們不虛此行,也不枉老戴他們這番熱心招待。不論如何,河邊是覺得參觀醫院和診所挺開眼的,幫助自己了解美國醫生,美國醫院,美國醫療體製是怎麽回事。再提一句,美國的醫療保險體製從總體講也不怎麽樣,而且醫療經費消減,每況愈下。不過,那將是另外一篇文章的內容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蘭州是個中等城市,總共百來家中國人,大家見了都覺得特親。不象紐約洛杉磯之類的中國人,數都數不過來,也就不稀罕了。
板板 回複 悄悄話 那個家庭婦女的把我笑昏了。
我這裏怎麽沒有聚會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