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胡談考牌(六)

(2007-05-16 21:33:59) 下一個
《專業選擇細說》

關於病理科,力刀(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828)寫過詳細的文章論述。

關於內科的情況可以參看落花飄零的文章(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1926)。由於盡年來競爭特別激烈,水漲船高,近年來中國朋友如果沒有什麽過人之處,已經很難申請到大學PROGRAM。好的社區PROGRAM也需要兩門九十以上,很一般的至少也要八十五以上才比較有希望。

兒科在很多方麵內科類似,隻是病人限於非成年人而已。收入比內科少一點,相對容易進一點。但據說今年開始,保險製度改變,明年兒科收入會有所增加,也就會更難進一些。總的來說,兒科在中國和美國從來都是屬於收入較低的專業,不管怎麽變,應該還是相對比較容易進的。如果特別喜歡和孩子打交道,真心喜歡孩子,這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家庭醫學是中國原來沒有的一個專業,近年來,中國開始發展這一專業。總的來說,家庭醫學收入稍低於內科。有些人是因為內科不容易進而把家庭醫學作為一個後備選擇。其實家庭醫學也有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家庭醫學的課程裏包括兒科和外科的內容,有些PROGRAM還包括占不同比重的婦產科內容,所以學出來後是個通科醫生,適合在小地方獨立行醫。有些人喜歡在一個小地方獨當一麵,喜歡和病人全家都象朋友一樣,家庭醫學是個很好的選擇。由於很多PD發現一些申請人隻是把家庭醫學當成BACKUP,一些人甚至進了PROGRAM一年後又轉到內科,現在PD們特別強調申請人對家庭醫學的真誠興趣。很多PROGRAM的網站上都提出,要想申請,三封推薦信裏必須有一封來自美國的家庭醫生,講的是你在他的指導下的HAND ON EXPERIENCE,臨床觀察都不能算的。對於美國的醫學生來說,安排去跟著家庭醫生出門診,這是他們課程的一部分,所以來自美國家庭醫生的推薦信很容易得到。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經常是不可能的。得到一封來自內科醫生的信倒是容易得多。所以,這其實是那些PD人為地設置的一道坎。但他們設置得有道理嗎?從他們的角度講,有道理。因為他們知道,有一些外國醫學院畢業生別的方麵有一定的競爭力,隻是畢業年頭太長,沒有美國臨床經驗。這些人一旦進了任何一個PROGRAM,有了嶄新的美國臨床經驗,很容易轉到其他更好的PROGRAM。站在PD的角度,他關注的是他的PROGRAM的質量和穩定性。他不會首先考慮對申請人是否公平,以及你走到這一步是多麽不容易,你應該有一個機會。在申請住院醫這件事上,就象任何其它事情,是個人能力,以及每個人站在他自己的位置所做的利益考慮在起作用,而不是同情心。申請人想去自己所能夠得到的最好PROGRAM,PD想招到最好的候選人,如此而已。這裏沒有什麽個人的恩怨。所以,這是一場遊戲,你要知道規則,按照規則玩,爭取最好的結果。他們提出來要家庭醫生的推薦信,你就去找機會跟著家庭醫生去出門診,自己掏錢也幹。如果實在找不到這樣的推薦信,那就隻報沒提出這項要求的PROGRAM。

理療和康複(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好象是體力活兒,不太象醫生吧?其實收入還比內科多一點呢。在以前,這基本是最容易申請到的專業了。在2007年,情況不是這樣。理療和康複總的來說PROGRAM不是太多,現在很多PROGRAM都要求申請人必須要一封推薦信來自美國的理療和康複醫生,講的是你在他的指導下的HAND ON EXPERIENCE,觀察都不能算的。這和家庭醫學如出一轍。以前經常有過來人給競爭力不強的人出主意:“要不也試試康複?今年先進去再說,以後再轉嘛。”現在這個主意不靈。相信沒有多少人真想作康複的吧,現在又不容易申請了,就幹脆別想它了。在這裏也不多做介紹了。

精神科,是個有趣的考慮。首先澄清一下,精神科不是神經科。神經科解決的是腦出血,神經係統腫瘤這類器質性問題。精神科則首先要除外這些神經內科和內科的疾病。順便提一句,神經內科與內科不同,神經內科是專科,住院醫培訓時間比內科長,但出來後收入明顯比內科高一些。神經外科就更不得了了,是醫生裏收入最高的幾個專業之一,離我們太遠,不討論了。其次,精神科醫生不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有MD學位,有處方權,能進行藥物,電刺激,精神分析等各種治療。心理學家沒有MD學位,一般持有心理碩士學位,除了在個別州,一般心理學家沒有處方權,隻能做精神分析等治療。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一般也持碩士學位),還有一些專科護士密切合作,組成一個組,在這個組裏,精神科醫生是領導。

對於不喜歡的人來說,對精神科這個選擇想都不願想。很多人不願意考慮精神科,有這麽一些成熟的和不成熟的顧慮:1。精神病醫生,到底是看精神病病人的醫生,還是自己有精神病的醫生,說起來多難聽。2。整天和精神病人打交道,自己別也給折磨成精神病了。3。看過演精神病人的電影,精神病人把醫生給殺了。作精神科醫生太危險了。4。看過中國的精神病院,病房都上鎖。那裏的醫生水平不高,高水平的誰去當精神科醫生呀。5。在美國,內科不愛管的用毒品的病人都甩給精神科醫生。這些人都是社會的渣滓,不是真正有病,而是自己找的。精神科醫生得整天跟用毒品的病人打交道,沒意思。6。精神科醫生,不就是搞搞心理分析,裝神弄鬼的,都是虛的,哪象醫生啊。

對於想做精神科的人來說,則有一百條理由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上麵的那些負麵看法就不一一反駁了,直接從正麵講一講精神科的好處。1。近一二十年神經科學(NEURO SCIENCE)發展迅猛,帶動了精神科也有長足的發展。現在,很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躁鬱症的神經遞質改變已經很清楚,針對這些神經遞質改變的藥物也越來越多,在這點上,精神科已經越來越象內科。現在,精神分析雖然仍然是精神科醫生的看家本領,但有些精神科醫生已經基本隻用藥物,而把精神分析這一塊徹底讓給心理學家。2。精神科以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和美國都是如此),現在正處於從開始上升向極快速上升的轉變階段。這有些象十年前麻醉病理放射等科的狀況。在一個專業正要快速上升的階段一腳踩進去,應該說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太早了,專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太晚了就競爭不過別人,進不去了!3。精神科是專科,而且目前還處於緊缺狀態,所以不用經過FELLOWSHIP就很好找工作。一般住院醫還沒畢業就會有好幾個工作機會(OFFER),絕不發愁找工作的問題。精神科的平均收入比內科不做專科的平均收入要高。4。在一個小醫院裏,會有數不清的內科醫生去谘詢,有好幾個神經內科醫生去谘詢,但隻有一個精神科醫生去谘詢,所以精神科醫生就特別重要,感覺良好。5。興趣問題。有些人喜歡和病人說話,不喜歡給病人查體,不喜歡整天帶著個聽診器,做精神科很適合。精神科醫生和社會工作者密切合作,而且領導他們。喜歡關注病人這個方麵的話,精神科最合適。6。精神科LIFE STYLE比內科好,除了要處理自殺和要殺人的,一般沒有太多急診。精神科住院醫要作四年,比內科多一年,但相對比較輕鬆一些。7。現在申請內科,一般外國醫學院畢業生隻能申請到社區醫院。而精神科,大部分PROGRAM都是大學醫院。8。內科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沒有那麽大,而精神科在中國還很落後。另外,已經有數不清的中國人在美國作內科,家庭醫學,兒科,病理科醫生,不新鮮了,而在美國做精神科醫生的中國人還很少。所以,要想學成後回國做一番事業,選擇精神科最有希望成為中國醫學某領域的大腕。9。2007年以前,精神科與內科相比比較容易進,2007年內科和精神科的難易程度大致相當,有人兩步都考了90分左右也沒MATCH上精神科。相信以後精神科會更難進。與內科相比,對於那些畢業年頭長,考分又不高,在試驗室做研究的中國人來說,精神科更有希望一些。醫學研究經曆和考過第三步對精神科比對內科幫助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iversid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信息。
文中是說了理療和康複現在也不好申請了。
看到的材料上說理療和康複收入比內科稍多,但那是幾年前出的書,顯然你的信息更新。
猛士 回複 悄悄話 you really do not know the PM&R. This is a very hot specialty noe, because they can do procedure and small surgeryThey are making a lot more than iM and very close to a surgery. It is totally different compare to the PM&R in Chin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