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相信的就是真實,難以置信的就是虛構。我隨便寫寫,你隨便看看
個人資料
riversid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貢唐倉大活佛(二)藏傳佛教

(2006-07-27 22:55:20) 下一個
哈哈,轉貼比寫容易多了,我貼上癮了,沒興趣的就跳過去不要看了,我自己都沒有仔細看。但這是我整個係列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得貼。

藏傳佛教的宗派稱謂
尕藏加

  藏傳佛教,又名藏語係佛教,主要流傳於我國藏族居住地區,與漢傳佛教一樣同屬北傳大乘佛教。它既有豐富係統的佛教經典與理論,又有嚴密深奧的實踐修證次第,故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僅就藏傳佛教的稱謂而言也極其繁多,除教內的喇嘛以外,多數人都難以明辨。因此,在藏傳佛教的稱謂上曾出現一些不大確切的俗名,在社會上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如將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格魯派稱為“黃教”、薩迦派稱為“花教”、噶舉派稱為“白教”、寧瑪派稱為“紅教”,以及將僧職夏奧稱為“鐵棒喇嘛”等等。隨著社會各界與藏傳佛教界的交往日益增多和學術界對它的深入研究,過去流傳的一些不大妥切的藏傳佛教稱謂逐漸得到糾正。但是其中的個別俗名迄今仍不時在許多書籍或報刊上沿用。故筆者擬首先對藏傳佛教的宗派稱謂作一介紹。這不僅有利於盡快確立藏傳佛教諸教派的正確統一的稱謂,而且將有助於人們從整體上認識藏傳佛教。

  首先,藏傳佛教這一總稱謂在教內外、國內外必須確定下來,不容隨意更改任意命名。藏傳佛教這一稱謂是相對於漢傳佛教、南傳佛教等不同佛教支派而言的,無論是區域上的區別,還是語係上的異同,都能在這一稱謂中得到體現。因此,藏傳佛教是通過藏語言流布在以青藏高原為主要區域的佛教支派的最準確而科學的稱謂。而“喇嘛教”中的“喇嘛”一詞,在藏語裏最初是從梵文義譯而來的,意為“上師”或“導師”,一般指佛學知識淵博並收徒傳教的高僧大德。後來由於大多數“活佛”起始於某高僧大德,而且許多“活佛”本身能夠培養成為佛學知識淵博的大師。所以,廣大信徒對“活佛”也親切地稱之為“喇嘛”,從此“喇嘛”這一稱謂又成為藏傳佛教“活佛”的一種別稱。然而將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不但在概念上極為模糊、狹窄,而且還帶有片麵性。

  其次,藏傳佛教內部的諸多宗派的稱謂也值得清理,應該統一,不可一個宗派有幾種稱謂,尤其是那些不切實際的俗名,理應徹底廢除。因為藏傳佛教的每一個宗派在各自的教派內及信教群眾中隻有一個正統的稱謂,而且均有其產生的特定曆史背景以及各自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具體分述如下: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其寧瑪二字是藏文的漢文音譯,意指“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相對於“新派”而言的。因為寧瑪派密宗的教法儀軌等傳承源於“前弘期”(公元七至九世紀),其餘諸多宗派所奉行的密法均產生於“後弘期”(公元十世紀之後)。因此,寧瑪派在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是曆史最悠久的一個宗派,故命名為寧瑪派。因而,寧瑪派在漢文書籍或期刊中不該俗稱“紅教”或“紅帽派”之類,而應該稱“寧瑪派”。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該派很注重對密法的修習,而對於密法的修習,又必須通過口授耳傳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該派是一個以領受語旨教授而傳承的教派,故稱噶舉派。“噶舉”一詞是藏文的漢文音譯,其中“噶”字的本意為佛語或佛陀的教法;而“舉”字則指“傳承”,因而“噶舉”一詞可解釋為佛陀的教法傳承。總之,噶舉派這一稱謂最能體現該宗派特有的傳教風格,再不應出現“白教”之類的俗名。

  值得一提的是,噶舉派又是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支係最多的一大宗派,它在曆史上曾擁有過十四支直係派別。它們分別是:香巴噶舉、達波噶舉、噶瑪噶舉、蔡巴噶舉、拔絨噶舉、帕主噶舉、止貢噶舉、達隆噶舉、周巴噶舉、雅桑噶舉、綽浦噶舉、秀賽噶舉、耶巴噶舉、瑪倉噶舉。其中絕大多數目前仍在廣袤的青藏高原建寺立廟,保持著自己的宗派風格。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是由昆·貢卻傑布(1034一1102)創立的。這位大師當時在後藏仲曲河穀北岸購買一塊土地,並在此地興建一座寺院作為自己的傳教基地,而建築寺院的位置正好處在一片灰白色的土地之上,便將該寺命名為薩迦寺,“薩迦”一詞是藏文的漢文音譯,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後來薩迦寺作為傳教中心便形成了一個宗派,該宗派也隨之起名為薩迦派。可見,薩迦派這一稱謂在自己的宗派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是,有些教外人士以薩迦寺的外牆上塗刷紅、白、藍三種顏料為由,將薩迦派俗稱為“花教”,這種稱謂極其不妥。

  格魯派,是藏傳佛教中最後形成的重要宗派,由宗喀巴大師(1357一1419)創立。宗喀巴是藏族近代史上出現的一位名副其實的偉大人物,他不僅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而且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佛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藏傳佛教史上被尊稱為“第二佛陀”。宗喀巴主張僧侶要嚴持戒律,並積極倡導學經要遵循次第。因此,人們稱宗喀巴創立的宗派為格魯巴,即格魯派。“格魯巴”是藏語的漢文音譯,意為“善規者”或“善規派”。這一稱謂突出了格魯派在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倡導嚴守佛教戒律的風範。所以,俗人以宗喀巴曾戴黃帽為由給該宗派起一個“黃教”或“黃帽派”的別名,實為不妥。

  噶當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是阿底峽尊者(982一1054)倡導,由仲敦巴(1005一1064)創立的。噶當一詞是藏語的漢文音譯,意指“佛語教授”。這是表明佛祖所講的經律論三藏在內的一切教義,均包含在阿底峽建立的“三士道”的理論之中。因為“三士道”理論的繼承和發揚者便是該派,所以,取名為噶當派。

  覺囊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由域摩·彌覺多吉(約十二世紀初人)的第五代弟子貢邦·特傑尊珠(1243一1313)在後藏拉孜東北的覺摩囊地方建立起一座覺囊寺,該寺成為該派的祖寺,覺囊派就因該寺而得名。覺囊派以“他空見”為主要學說,因而在藏傳佛教史上曾引起過爭議。

  希解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由帕丹巴桑傑(?一1117)創立。希解一詞是藏語的漢文音譯,意指“能寂”、“寂滅”或“能止息”等。不難看出,命名為希解派的主要原由在於說明如能遵照該派教義修煉,便可熄滅人間一切苦惱及其根源,並停止生死流轉這一宗派旨意。

  覺域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同時又是藏傳佛教史上唯一由出家女性創立的宗派。覺域一詞是漢文音譯,它在藏文典籍中有兩種寫法,由此而蘊含兩層意思。覺域一詞則表明了該宗派的教法能夠斷滅人世問的所有苦惱的根源;另一種寫法為角域,角域一詞則意味著通過心理訓練並體悟一切皆空的萬物本性,從而達到涅槃境界這樣一種深層意義。

  布敦派和普東派,是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的兩支小派別。兩派的稱謂均取自二位創立者的姓氏,在此從略。

  總而言之,藏傳佛教諸多宗派的稱謂,不僅體現了各宗派所蘊含的鮮明特色,而且還反映著青藏高原特異的人文地理風情,應予正確的認識和必要的尊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