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Peter Torshin 西方文明是否正在走向崩潰?

(2024-08-27 16:32:01) 下一個

西方文明是否正在走向崩潰?

蘇瑪雅·紮赫爾  2024年8月6日2024年8月6日

暴力政治動蕩遵循一定的時間周期,一個每五十年左右達到頂峰,另一個每兩三個世紀達到頂峰 (Pixabay)

在《新科學家》網站上,專門從事數學建模和統計分析的俄裔美國科學家彼得·托爾辛(Peter Torshin)通過研究複雜係統中的數學模式並將其應用於曆史,展示了他對西方文明衰落及其原因的分析,彼得認為西方社會正在迅速走向崩潰的邊緣,他們必須做出重要決定以避免這種崩潰。

文明的崩潰似乎是曆史上文化發展的一種自然而反複的模式,崩潰和衰弱的階段往往發生在繁榮階段之後。最接近的例子就是古埃及帝國、羅馬帝國、瑪雅文明(出現在中南美洲地區*的古代文明之一)和中國清朝,它們都經曆了繁榮時期然後是崩潰,這似乎是任何文明的必然之路。

如今,西方文明也可能麵臨同樣的命運,各種危機的跡象顯而易見,例如經濟不平等擴大、政治分裂、暴力衝突、環境災難等。一些觀察家認為,正在發生的事情表明“多重全球危機”對當代社會構成了嚴重的、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威脅。

二十多年前,基於對複雜係統中數學模式及其在曆史中的應用的研究,我預測事情最終會變成這樣。通過這種方法,我發現暴力政治動蕩遵循一定的時間周期,一個每五十年左右達到頂峰,另一個每兩三個世紀達到頂峰。

將這個模型應用到美國和西歐,我驚訝地發現結果表明這些社會正在迅速走向毀滅的邊緣。2010年,我在《自然》雜誌上指出,危機將在本十年內升級並達到頂峰。十年後,證據證實了這些預測的有效性。

我最近出版的書《末世》引起了評論家和讀者的注意,他們用“崩潰”、“革命”甚至“毀滅”等詞來形容我的作品。然而,你可能會感到驚訝,我認為崩潰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我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人類社會已經進化到不易崩潰。更好的是,這一發現可能在克服當前危機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三十多年來,我和我的同事們收集了有關過去社會的數據,以及它們在危機期間如何惡化以及如何擺脫危機的數據。它被認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它需要數十個可測量變量的信息,這些變量描述社會係統的主要特征並分析其動態,或影響社會發展及其在不同時期行為變化的因素和關係。

彼得·托爾辛,俄裔美國科學家,數學建模和統計分析專家 (維基百科)

當直接指標不可用時(這在過去很常見),將不得不尋找間接指標作為替代品。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我們目前擁有過去5000年來發生的近200起危機的數據。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使用這些數據編譯了一個名為CrisisDB的龐大曆史數據庫。這樣我們就可以開始尋找危機期間和危機後社會中出現的模式和趨勢。但在研究影響社會並為社會崩潰鋪平道路的數據和變量時,我們遇到了一些意外,包括少數變量足以確定社會是否正在滑向深淵。

這些發揮外部作用的變量包括國家合法性的喪失以及地緣政治、地理和經濟壓力。然而,即將到來的危機的兩個主要指標都圍繞著“大眾苦難”,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絕大多數人民的福祉或生活條件的惡化,以及“精英階級的剩餘生產”,即社會還產生了大量尋求加入精英的個人,其數量超過了國家為他們提供的職位數量。

這兩個指標都與另一個指標相關。由於絕大多數人口的經濟和社會狀況不斷惡化而產生的民眾不滿情緒,不足以單獨改變現狀,而是需要一群反對派精英的領導和組織,這些精英尋求改變現狀。影響力和財富,但發現很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盡管危機通常遵循特定的崩潰模式,但我們的分析表明,不存在標準的崩潰模式,並且不可能準確預測危機將如何發生或發展。幸運的是,龐大的曆史數據庫CrisisDB使研究人員有機會識別社會崩潰造成的一係列影響,並且分析顯示危機發生的方式存在巨大差異。

社會擺脫“末期”時期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血腥的內戰或暴力革命,其他可能的結果包括嚴重的人口影響,有時可能導致大多數人口的流失、統治者的推翻或殺害、統治精英通過社會革命被推翻,甚至被消滅。危機還可能導致土地分裂、首都遭到破壞或遺棄,或者淪為外部占領的犧牲品。

但我們可能忘記的是,徹底崩潰的狀態(當社會在多個方麵或不同方麵崩潰時)是極其罕見的。相反,故障可能集中在特定方麵或問題,而不影響生活的所有方麵。在某些情況下,領導人和人民在不訴諸暴力的情況下成功地團結起來並克服了社會動蕩。

盡管有些因素可能會增加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但社會的全麵崩潰並非不可避免。兩個世紀前,不穩定的浪潮席卷了整個世界。盡管危機主要是由內部因素引發的,但我們永遠不會找到一個完全孤立的國家。因此,更廣泛的影響,例如地緣政治、經濟和文化影響,往往會在不同國家引發危機,但不是同時發生,而是在不同的時間段或以不同的速度發生。

在我之前的研究中,我發現這種“動蕩時期”大約每兩個世紀就會發生一次。今天,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而之前的時期可以稱為“革命時代”,在十九世紀中葉達到頂峰(盡管其後果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初) 。同樣,我們會發現,1848年發生的革命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席卷了廣泛的國家,從法國開始,然後蔓延到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小國。

從1850年開始一直到1860年代,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經曆了重大動亂。本質上,世界主要國家都受到了這波不穩定的影響。然而,結果的嚴重程度差異很大。

經驗圖表模式表明,距離現在越近,危機造成的社會和政治崩潰就越不嚴重 (Pixabay)

血腥曆史的一瞥

人類見證了在特定曆史時期世界各地發生的幾次重要的社會和政治變革。有時,危機會以暴力和血腥結束,例如太平天國運動(中國南方的一場大規模內戰,滿清王朝統治時期從1850年持續到1864年*)期間發生的事件,導致了2000至3000萬人死亡。這使得它成為人類曆史上最血腥的內戰。1860年至1865年的美國內戰也是如此,這場戰爭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血腥的戰爭,導致約60萬人死亡。

另一方麵,大英帝國雖然在1838年至1857年間經曆了很多動亂,但卻成功避免了暴力革命,因為統治精英合作並采取了一係列有助於緩解危機的改革,例如允許工人組織起來和擴大投票權。同樣,盡管俄羅斯在1850年代陷入危機,並在克裏米亞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1853年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是俄羅斯人野心入侵奧斯曼領土並控製黑海及其走廊的結果)中慘遭失敗,而且俄羅斯人民中存在廣泛的騷亂,但它成功地避免了崩潰。然而,俄羅斯的事情相對和平地結束了,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改革,包括廢除奴隸製。

CrisisDB數據庫的最新分析提供了關於危機如何隨時間在不同社會演變的積極信息。當我和我的同事研究這個數據庫中5000年來的問題時,我們發現曆史證據表明早期的國家和社會比後來的國家和社會更加脆弱。經驗圖表模式表明,距離現在越近,危機造成的社會和政治崩潰就越不嚴重。

在數量層麵上,我們會發現崩潰的維度之一是人口下降,這被認為是合理的,因為社會規模可能是任何社會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人口下降還反映出難以言表的人類苦難,例如,人們因暴力、流行病和饑荒而死亡,或者因為成為難民而死亡。

過去最著名的社會崩潰例子通常涉及人口急劇下降,瑪雅文明的崩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得益於激光雷達(它是一種使用激光束掃描周圍環境的設備,並通過掃描過程構建三維表示,可以非常準確地反映該位置物體的形狀、大小和尺寸*)等現代技術,考古學家已經證明周圍的森林已被廢棄。瑪雅中心曾經擁有豐富的房屋、田野和道路。

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過去危機的嚴重性與人口下降之間的關係背後,我們會發現什麽?我們再回到太平天國運動。在此期間,中國人口減少了13%,從1850年的4.12億人減少到1870年的3.58億人。盡管損失規模很大,但與公元220年漢朝的滅亡相比,並沒有多大意義,王朝鼎盛時期人口約6000萬,滅亡後人口不足2000萬。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後來的王朝,如唐、宋、明朝的滅亡所造成的人口減少變得不那麽嚴重了。也就是說,隨著每一次權力更迭和王朝的終結,導致人口下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都變得不那麽嚴重。或者以德國為例,盡管它在1848年經曆了一場革命,但與17世紀發生的動蕩和混亂相比,這一波不穩定並沒有留下嚴重的人口後果。從1618年開始,它見證了毀滅性的戰爭和衝突,例如1618年開始在歐洲爆發的三十年戰爭,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德國一些地區的人口隻剩下以前的50%。

另一方麵,我們的分析表明,人類社會變得更具彈性的原因是它們變得更加複雜。考慮到考古學中的普遍觀點,即複雜的社會極易崩潰,這似乎令人驚訝。猶他州立大學的約瑟夫·坦特在其頗具影響力的著作《複雜社會的崩潰》(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中認為,正是複雜性的積累破壞了穩定性,但該研究進行的分析並不同意這一觀點。現在,我們需要區分複雜性的兩個維度,以了解社會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具彈性。

第一個維度是規模,這裏特別講的是人口規模,即一個國家或帝國統治的人口數量。然而,規模還有其他方麵的因素,例如國家的麵積以及居住在首都和其他城市的人口數量。隨著社會規模的擴大,國家有效治理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遠離首都的地區更容易出現異議,大型多民族帝國內不同民族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會加劇。由於國家的規模自大約5000年前出現以來一直在增加,這種趨勢應該使它們變得更加脆弱。

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y

約瑟夫·坦特在其頗具影響力的著作《複雜社會的崩潰》中指出,複雜性的積累會破壞穩定性 (普林斯頓大學)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失敗或成功:修訂版》

作者:賈裏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2011 年 1 月 4 日

在賈裏德·戴蒙德繼普利策獎獲獎作品《槍炮、病菌與鋼鐵》之後的著作中,作者探討了氣候變化、人口爆炸和政治不和如何為文明的崩潰創造條件

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全球化、人口快速增長和不明智的政治選擇都是世界各地社會滅亡的因素,但有些社會找到了解決方案並堅持了下來。與《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樣,戴蒙德追溯了災難的基本模式,並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曆史文化敘事編織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全球論點。《崩潰》從複活節島上的波利尼西亞文化,到阿納薩齊人和瑪雅人繁榮的美洲文明,最後到格陵蘭島上注定要滅亡的維京殖民地。今天,我們麵臨著類似的問題,並已給盧旺達和海地帶來了災難,盡管中國和澳大利亞正在嚐試以創新的方式應對。盡管我們自己的社會似乎擁有取之不盡的財富和無與倫比的政治權力,但即使在蒙大拿州等生態繁榮的地區,不祥的警告信號也開始出現。

《崩潰》精彩、富有啟發性、引人入勝,注定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書籍之一,它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我們的世界如何才能最好地避免生態自殺?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Revised Edition 

by Jared Diamond (Author) Jan. 4 2011

In Jared Diamond’s follow-up to the Pulitzer-Prize winning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author explores how climate change,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and political discord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damage, climate change, globalization,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unwise political choices were all factors in the demise of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but some found solutions and persisted. As in Guns, Germs, and Steel, Diamond traces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catastrophe, and weaves an all-encompassing global thesis through a series of fascinating historical-cultural narratives. Collapse moves from the Polynesian cultures on Easter Island to the flourishing American civilizations of the Anasazi and the Maya and finally to the doomed Viking colony on Greenland. Similar problems face us today and have already brought disaster to Rwanda and Haiti, even as China and Australia are trying to cope in innovative ways. Despite our own society’s apparently inexhaustible wealth and unrivaled political power, ominous warning signs have begun to emerge even in ecologically robust areas like Montana.

Brilliant, illuminating, and immensely absorbing, Collapse is destined to take its place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books of our time, raising the urgent question: How can our world best avoid committing ecological suicide?

機構複雜性

至於複雜性的第二個維度,我們會發現它提供了相反的趨勢。國家不僅規模擴大,而且製度複雜化。由於它們之間的競爭和衝突,國家獲得了更加複雜的信息處理、經濟交流和治理係統,政府內部的管理和組織係統在執行任務和程序方麵變得更加高效。這種有效性的發展表明工作方法的改進、官僚主義的減少以及對統治者和精英的限製的改善。與任何形式的進化一樣,它最終是適者生存(即最具適應性和最高效的係統通常是生存下來的係統)。

未能獲得這種成熟度的國家就會崩潰,它們的領土會成為更強大競爭對手的犧牲品。因此,使社會更有能力抵禦內部和外部衝擊的是“有用的複雜性”,這本質上是社會技術的積累,有助於使社會在內部層麵更有組織性和凝聚力。

為了進一步擴展這個想法,我的團隊最近對9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社會從亞洲傳播到歐洲進行了一項新的分析。這些歐洲早期農民生活在結構簡單的社區中,每個村莊都有獨立的政府係統,沒有文字、官僚機構或世襲統治者(後來在青銅時代後期變得突出)。然而,這些社會也未能幸免於人口崩潰的影響。我們到處都有關於人口動態的詳細信息,我們注意到,人口數量達到峰值的時期隨後會急劇下降,之後一半以上的人口可能會消失,整個地區會被遺棄。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化、土壤枯竭或流行病可能是導致人口急劇下降的原因。然而,我們的分析表明,暴力衝突是這些崩潰的主要原因。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史前時期人口崩潰並不罕見。隨著從不同地區收集到更多定量數據,人們開始清楚地看到,如此大規模的人口下降是普遍現象,而不是例外。這項研究的意義與基於海量CrisisDB數據庫的分析相結合,令人震驚。在過去的一萬年裏,人類社會在文化上不斷發展,變得更大、更複雜。

在此期間,這些社會都不同程度地試圖鎮壓內部暴力。起初,由於其極端脆弱性,它未能成功實現這一目標,並很快陷入內戰,撕裂了人民之間的紐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社會發展並建立了更好、更有效的機構,從而提高了它們應對內部和外部衝擊的能力。

結果,這些社會崩潰的可能性變得不太可能。由於時間限製,此時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文化進化來解決西方文明崩潰的危機。通過對以往成功案例的詳細分析,在這些案例中,國家能夠通過實施適當的政策和改革來避免崩潰和內戰並解決危機,顯然,問題最終取決於社會中有影響力的個人的果斷行動,以及必須激勵精英關心公共利益。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兩個基本要素:來自大眾社會運動的壓力,以及領導這些運動的無私個人的存在。

西方文明目前麵臨著嚴重的問題,但對曆史的分析揭示了避免崩潰的秘訣是培養正確的社會複雜性,特別關注促進大多數人福祉並減少精英之間衝突的製度和政策。例如,實行累進稅製,即稅率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助於限製大量非常富有的精英的形成,並防止其他人口中經濟貧困的惡化。

賦予所有公民投票權和選舉公職人員的權利限製了統治者的專斷和自私行為。當公民有權通過選舉選擇領導人時,統治者就會對人民更加負責,他們就不太可能做出犧牲公共利益來服務個人利益的決定。

此外,保護工人權利和確定最低工資的機構,例如工會,除了國家應該公平地促進所有公民的福祉之外,它們還在縮小階級之間的經濟差距方麵發揮著作用。當國家采取民生模式時,它提供社會服務和支持,確保所有公民都能獲得最低水平的醫療、教育、住房和收入,從而實現社會福利平等,縮小社會階層差距,增進社會全體成員的福祉。最後,通過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聯合行動,可以解決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

* 譯者補充

本文譯自《新科學家》網站,並不一定代表半島電視台編輯立場。

Why reports that Western civilisation will soon collapse are premature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406477-why-reports-that-western-civilisation-will-soon-collapse-are-premature/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history reveals that societies are becoming more resilient to collapse – and shows how to successfully navigate crises, says complexity scientist Peter Turchin

By Peter Turchin 5 December 2023

New Scientist. Science news and long reads from expert journalists, covering developments in science, technology,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on the website and the magazine.Fabien Barrau

ANCIENT Egypt, the Roman Empire, the Maya, China’s Qing dynasty – these civilisations all shone brightly in their time. Yet, in every case, the glory days were followed by collapse. This seems to be the inevitable trajectory of any culture. What’s more, it looks like Western civilisation is experiencing this fate right now. Signs of crisis are obvious, from ri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political polarisation to violent conflict and ecological disasters. Many see this as a global “polycrisis” that poses a severe, possibly existential, threat to contemporary societies.

I predicted this would happen. More than two decades ago, I began applying the mathematics of complex systems to history in an attempt to uncover underlying patterns. Using this approach, I discovered that violent political instability follows two cycles, one peaking every 50 years or so, superimposed over another that does so every two or three centuries.

Applying this to the US and western Europe, I was shocked to discover that these societies were well advanced on the road to crisis. In 2010, in Nature, I forecast that crisis would escalate and peak during the 2020s. A decade later, the evidence supported that prediction.

You might have come across some of these ideas recently,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of my book End Times. Perhaps unsurprisingly, reviewers used words like “collapse”, “revolution” or even “doom” to describe my work. So, it may surprise you to learn that I don’t believe collapse is inevitable. In fact, my latest research reveals something fascinating and encouraging: human societies have evolved to become les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