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留學為啥? 先從首批52說起?

(2021-03-10 14:38:23) 下一個

留學為啥?  先從首批52說起?

 

留學為啥?  先從首批52說起?  因為這52中有51回國了。首批52名留學人員中有2名以訪問教授身份去的,其餘50人都是被稱為“訪問學者”的留學生。計劃二年,  二年之後先有九人回國,  其餘的人在以後的幾年中分別都回國了,  隻一人未回國。52中的年齡大多數已40多歲,不少人英文很差,他們都在大學和科研單位工作,  相比普通中國人他們的工作和福利是穩定和優越的。他們都成家,  單位有免費分配住房,  公費醫療看病, 免費托兒服務, 免費孩子上小學中學直至大學,  他們每天八小時上班,  先是衝好茶看一會當日的報紙,  然後工作一會兒,  中午了到集體食堂領一份中午飯後,  午休一會, 下午同事間聊聊天, 打打電話, 八小時一到拎著皮包回到自己的三室一廳或四室二廳的住房內和家裏人吃晚飯看電視。到月底領工資, 時不時單位的後勤部門搞點特產每個職工分一下。有個什麽出差開會的任務順便遊玩一下。

這樣的日子在這52人中有的是剛開始了沒有幾年,  因為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出身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剝削階級家庭中。新中國成立初上大學的幾乎都是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孩子,  因為那些貪下中農和他們的孩子都是文盲。那個時代上大學是免費的, 從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就享受國家幹部待遇,  住房是集體宿舍幾人合住,  吃飯是大食堂,  住宿費夥食費是免費的,  大學的學費書雜費是免費的,  還每月發十幾元的生活費。別小看這十幾元的生活費,  食堂吃一頓飯隻需幾角錢。大學畢業後國家統一分配工作,  按國家幹部的級別發工資。可就是要求國家幹部包括知識分子都要參加勞動,  要和勞動人民過一段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日子。在大學當老師的要到校辦工廠同專業的工廠車間去和工人們一起參加勞動,  在思想上接受勞動人民的再教育。有些剝削階級出身的大學生反對共產黨的這種做法, 就會受到批判, 如果行動上有過激的反對共產黨的事發現後就要去坐牢。所以這52人中的大多數是從工廠的車間,  少數從牢中重新又回到了喝茶看報的辦公室生活了。

要說出國留學在當時剛到辦公室工作的52人中恐怕是不會想要赴美留學的,  所以也就根本談不上出國留學是為了要建設強大的中國的想法。但在赴美留學回國的事後四十多年的今天,  這52個中有人在訪談節目中就大談出國留學是為國家建設發展強大的理想來了。有的還說到在50年代初在大學當學生時就想了,  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曾更想要出國留學的了,  但當時都是因為出生在剝削階級家庭的成分不好影響,  而政府就是不準讓他去出國留學了。在這裏不說他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就拿50年代的情況看,  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施製裁禁運封鎖,  沒有外交關係不可以派遣留學生,   赴美留學是不存在的,  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會接受的。而能派遣留學生接受的國家隻有是蘇聯和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  而在新中國初期的五十年代當時出國留學的幾乎都是出生在剝削階級家庭的人, 但首先是要擁護共產黨社會主義的才能出國留學,  才能學到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一個向往資本主義製度的是不可能也不會想到要去蘇聯留學的,  因為根本學不到想要學的東西。

鄧小平複辟資本主義後機會來了,  但從52個剛回到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講,   應該也不會想到有出國留學美國的想法,  所以也不會有為了國家的發展強大要去出國留學的。但好運就是降到了這52個身上,  1978年對於52個人來講是個幸運年,  鄧小平要訪美,  在鄧小平訪美前首批留美學生必須抵達美國,   為鄧小平訪美站台。距離鄧小平訪美日期隻有幾個月的時間,  鄧小平命令教育部的首要任務是選拔出首批50名留美人員。美方代表問“你們怎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找到50個人的?”中方代表回答“我們抓人。”。“怎麽抓?”。“我們開著麵包車,到中關村的大學和研究所,走進辦公室就問,你們這裏誰有英語基礎?人被叫來後,我們問幾個問題,揮揮手說,好,上車。經過幾天思想教育,告訴他們這次到美國留學符合國家政策,然後就送到使館來。”此時的52個人因“文革”剛過,大家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之後,國家的路線改了,就倒黴了,要麽回不來,要麽回來了被戴帽子。教育部需要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到這時候52個人才有了要他們去赴美出國留學的真正目的。

就這樣52個人出國留學了。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應卡特總統夫婦邀請,攜夫人卓琳對美國進行為期8天的正式訪問。而219天前,正是鄧小平作出了“成千上萬派留學生”的指示。派留學生在鄧小平的頭腦中形成到52個人出國留學僅僅219天完成,  而52個人上飛機是在1978年12月26日。這時的52個在興奮下會想到這次出國留學是為了國家建設發展強大嗎?  但是這52個到了美國後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  應該是被提到每一個人的大腦思維區了。美國人問,  “你覺得美國怎麽樣?想不想留下來?”52個對於發達富庶的美國,激情澎湃的“美國夢”,毫無疑問,對任何人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52中的一位說:“美國當然好,至於我想不想留下來,我想用一句你們大家都會唱的世界名曲來回答:Home, sweet home.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家,可愛的家,世間再沒有任何地方能比家更讓我眷戀。)”。近50歲的人,  有國家分配的免費的大房子住,  有老婆孩子在身邊,  有固定的收入,  有理想的金飯碗工作,  英文又不好,  回國後又是在當領軍頭頭或領導,  可以指揮手下的人或學生。留下來在美國實驗室裏當個苦力?  萬一實驗室工作沒了還得重新找。選擇回國是情理之中,  可當時沒有說是為了國家建設發展強大。

但在四十多年後的今天,  為了吹捧鄧小平的盲目留學瘋言瘋語時,  在抱怨52人隻給50元的同時,  高喊著52個留學生中51回國了是為了國家了?這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  學起鄧小平慣用的說謊忽悠來了。看網上的文章《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全部回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中說, 最早的一批前往海外留學的52位青年學者坐上了前往大洋彼岸的飛機。國家在國內各個出色的高校之中層層篩選,最終有14717人參加了這場意義非凡額選拔考試。這52人從一萬多名人才中脫穎而出,無疑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將祖國的希望和民族的信仰都裝進了行囊,陪伴他們一起去往遙遠的美國,開始了漫長的留學生涯。這一去,誰也不知道會去多久,我們如同在蒼茫浩淼的大海中放入了幾尾小魚,隻能讓他們自己在其中覓食生存,他們所有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甚至於他們最後是否能夠順利歸來,都沒有人可以確定。但是,報效祖國的願望和對於祖國的熱愛,從來都沒有從他們的心中消退,也正是這份信念支撐著他們不被浮華所迷惑,一心撲在學習和科研工作上,隻為能早日歸來,為祖國建設增磚加瓦。在國外的生活也並不如想象中那般輕鬆,當時的中國整體步伐在國際社會上還有些落後,國家的國際地位還遠遠不能和現在相比,中國的經濟也十分落後。52人初到美國之時,在異國他鄉,52個人的手中僅僅隻有五十美元可供花銷。他們隻能處處拮據,直到後來,聯絡處才給了他們足夠生活花銷的錢,日子才不再那麽緊張,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之中,他們仍然努力學習,毫不懈怠,反觀現在的學子,在著難能可貴地優渥生活和學習環境,但是卻仍然不思進取,身在福中不知福,令人歎息。===滿遍謊言不覺羞恥!

為了歌頌鄧小平致敬改革開放40年,重溫那些讓首批赴美留學生熱血沸騰的留學時代,重溫記憶深處的人和事……在《1978年首批赴美的52名中國留學生 如今已成為傳奇》中說,  一共揣50美元,成巴黎“外星來客”。我們當時經濟落後,我們50個人隻有50個美元,在領隊兜裏揣著。在《被存入國家檔案館的52名留美學子》中說, 1978年12月26日,首批中國留學生每人攜帶1美元奔赴美國,至今已整40年。在《52人帶著50美元赴美後,改變了中國!》1978年12月26日,首批中國留學生每人攜帶1美元奔赴美國,至今已整40年。在《柳百成:40年前,我們52人赴美留學》中說, 1978年12月26日,52名“首航學者”啟程赴美。“首航學者”,即改革開放後首批中國留學生。在《1978年留學改變人生:那是留學大潮第一波浪花》中說,  那52人是這一波留學大潮中的領航者,在中國教育史乃至改革開放史上是一個坐標。他們的航程值得記錄。在《由第一批留美學者訪學始末看鄧小平留學政策》“我讚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錢,值得。”在《50人隻揣50美元,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現已成“神話” 》中說,  50名留學生歸國後17人成院士。對於首批留學生來講,“打開眼界”是他們最大的感受。

這首批留學生“打開了眼界”回國之後對國家作出了什麽貢獻,  在諸多文章中沒有看到介召。但看到的是反複抱怨政府隻給了50元的事,  隻看到第一批被派遣出國的50名留學生歸國後17人成為院士。對於首批留學生來講,“打開眼界”是他們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的收獲。其餘的都成了各學科的頭頭。有了第一次出國留學這塊敲門磚, 進升叫曽博士磚家導師就方便多了。評定職稱,  評選院士,  提升當官也都方便多了。之後就會有很多次地出國訪問演講,  做導師帶研究生,  拿國家科研經費等也容易多了。名和利兩豐收,  怎能不說出國留學好。但從他們控訴52人隻給50元的文章中讀到這些小雞肚腸,   鑽在錢眼裏的精致的利己行為上看,  即使51個回國了又能怎樣?  況且客觀上也隻能選擇回國是對他們最為有利的。相比較之後年輕的,  尤其是近年更年輕的又是自費的回國的比例就不高了。就從這一點上講首批回國率高有什麽好吹捧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