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就是上山下鄉建國立業的

(2020-12-25 08:28:28) 下一個

毛澤東就是上山下鄉建國立業的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淩雲誌,重上井岡山。千裏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譯文: 我從小就心懷淩雲壯誌,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裏來尋訪這片舊地,哪裏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風和雷在運動,旌旗在招展,這就是人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刹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麽困難的事,隻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譯文:  戰旗在山下搖蕩,戰鼓及軍號聲響徹山頭,任憑敵軍團團圍困,我依然巋然不可撼動。

整飭的防禦工事已嚴陣以待,所以更加團結一心如築成的堡壘。黃洋界上紅軍炮火轟鳴,快馬報之敵軍在漸濃的夜色中逃去。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裏,飛上南天奇嶽。故地3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裏,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 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譯文: 萬木直入青雲,延綿千百裏,雄奇的大山飛上南天。我舊地重遊見到了什麽,多了一些樓台亭閣。在五井碑前,在黃洋界上,汽車飛馳盤旋。江山如畫,但古時這裏曾是滄海。

三十八年恰似一瞬間,人間變了,如天翻地覆。猶記得當時戰火紛飛,九死一生如同昨天。獨有一腔豪情,天邊一輪明月,氣勢如風雷磅礴。雄雞一聲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煙消雲落。

井岡山是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轉折地,是培養他的軍事天才的最初搖籃,也是他作為馬背詩人的難忘起點,毛澤東對井岡山一直念念不舍,愈到晚年愈是魂牽夢繞。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千裏來尋故地”。他撫今追昔,豪情滿懷,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

這兩首作品屬於同時、同地、同境、同題的作品,內容、意境、情感、格調、結構甚至詞語均有許多貼近或類似之處。如“千裏來尋故地”與“故地重來”;“舊貌換新顏”與“人間變了,似天淵地覆”;“風雷動”與“風雷磅礴”;“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與“彈指三十八年”。

兩首作品都表達了作者對井岡山的思念之深、歸心之切。井岡山是新中國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毛澤東為井岡山的巨變而歡欣鼓舞。毛澤東慨歎時間飛逝,往事如昨,而井岡山的意義與影響卻永不消逝。“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對“久有淩雲誌”的毛澤東而言,當年的血雨腥風都闖過來了,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

縱然年事已高,自應是“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這是何等的壯懷激烈!相比較而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更有思想深度,更富有哲理旨趣。而從毛澤東同意將其公開發表來判斷,他本人顯然對這首詞也更為中意。

作品簡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寫於1965年的一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67年1月號。 作者采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慷慨激昂,表達了作者要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

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選集》(四卷)、《文集》(八卷)、《詩詞》(共43首)。

毛主席堅決主張重塑民族精神和改造民族文化,毛主席畢生倡導的革命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中華民族革命鬥爭史的高度文化凝聚,革命文化中鬥爭哲學鼓勵中國人民勇敢地迎接活動的挑戰和考驗。從古至今中華民族以“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傳統文化,給了毛主席最堅實的根底和最豐富的營養。他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的典範。他的身上,既體現出了傳統文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又凝聚著新文化靈動的大智慧。作為一代偉人,毛主席終身鄉音未改,其湖南人的食性亦保持終身。

中國傳統文化在不斷影響著毛主席。毛主席的狂草書法獨樹一幟,吟詩作賦更是他終身的愛好,毛主席打天下除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外,毛主席筆杆子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1937年國難當頭,毛主席親筆撰寫了《祭黃帝陵文》,“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其文筆犀利、其立意高遠讓同時發表的國民黨《祭黃帝陵文》黯淡失色,更表達出了中華兒女奮起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為民族獨立解放而奮鬥的決心。1946年毛主席在參加完重慶談判離開重慶之後將一首《沁園春•雪》寄給了柳亞子先生,第一個獲得毛主席墨寶的柳亞子讀後內心大為激蕩,將該詞首次公開發表在重慶的《新民報晚刊》上,重慶十幾家報刊紛紛轉載詠雪詞,一時間成為社會各界談論的焦點,在重慶乃至全國各地廣為傳頌,“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包括在內的國統區的所謂的文人感受到了曠古奇才一代偉人的胸懷和氣魄,更讓蔣介石深感望塵莫及。

毛主席一生都在讀書,“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籍雜書,潛心研讀世界名著及各種流行的新思潮,對中國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熱烈崇拜,對世界英雄豪傑異常敬仰。毛主席對讀書的態度是讀而不死,不做書的奴隸,而讓書為其所用。他的許多文章道理新鮮文筆流暢思想開闊,這對改造舊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駕馭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古為今用,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養料和思想土壤。這就是毛主席不同於常人的地方。學習不光要在學校中書本中學,  更重要的要到群眾生活的實踐中學習,  上山下鄉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  可以學到書本之外的更多知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udaniang 回複 悄悄話 你知道你何以能發出這篇文章嗎?你翻牆了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