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首次臨危領兵

(2020-10-15 09:12:14) 下一個

毛澤東首次臨危領兵


1927年,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內的右派反動勢力開始背叛革命,特別是在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後,加上中國共產黨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下,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徹底失敗了。 為了挽救革命,消除黨內右傾投降主義的影響,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召開緊急會議 ,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 ,決定在革命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 ,實行土地革命 ,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特別是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前往湖南傳達會議精神,並改組湖南省委,發動秋收起義。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的湖南省委會議上,毛澤東堅決主張: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屠殺工農,喪失了民心,成為白色恐怖的象征,因此秋收起義時“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以共產黨自己的名義領導人民革命。他在給中央的信中寫道:“國民黨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隻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麵前驚慌失措,指明了今後革命鬥爭的正確方向。最後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毛澤東首次臨危領兵的這支軍隊是一支什麽樣的軍隊呢?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師長餘灑度、副師長餘賁民、參謀長鍾文璋,下轄3個團。其中第一團由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以及鄂南崇陽、通城的農民武裝組成,團長鍾文璋(兼);第二團由安源路礦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安福、蓮花、萍鄉、醴陵、衡山等地的工農武裝組成,團長王新亞;第三團以瀏陽農軍為主,加上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各一部分組成,團長蘇先駿。上述參加起義的各路人馬共計4000餘人,統一由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指揮調度。

看看毛澤東首次臨危領兵的這支軍隊裏的軍官是些什麽來頭?  

總指揮盧德銘,1924年初,盧德銘到廣州投考黃埔軍校,因路途遙遠錯過考期,通過老同盟會員李筱亭推薦,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看到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直接出考題“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盧德銘即席應試,文章激情飛揚,有理有據,忠膽畢露。孫中山閱後滿意之極,當即推薦入學並提點他務必言行一致。最終,盧德銘被破格批準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隊。中共黨員。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二營四連連長。1926年北伐中升任二營營長,兼任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謀長。1927年,盧德銘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為掩護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

師長餘灑度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在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影響下加入中國共產黨。餘灑度主動要求脫離井崗山後輾轉來到上海,同時對革命逐漸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最後發展到脫離共產黨組織;1933年,餘灑度成為國民黨第61軍政訓處少將處長,在此期間開始利用職權販毒;1934年販毒事發,被押送回南京,蔣介石下令將其槍決。

三團團長蘇先俊,黃埔三期生,北伐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秋收起義失利後,在文家市會議上,支持師長餘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意見被否決後,跟隨毛澤東到達井岡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縣水口脫逃部隊,到湖南省委匯報工作。1928年1月,在嶽陽被捕叛變,出賣湖南省委領導人郭亮,導致郭亮被捕犧牲。1930年7月,彭德懷攻占長沙,蘇先俊被處決。

1927年8月,共產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紮待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餘灑度、餘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與此同時,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黨中央積極準備湘、鄂、贛、粵四省秋收暴動。

1927年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製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1927年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1927年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

在這支由黃埔畢業的軍官組成的雜牌軍中,  作為一個教書匠從來沒有摸過槍的毛澤東來講,  在這些軍官眼裏隻能算作如外國軍隊裏或古代軍中的"督軍",  隻因是上級派來的作作樣子而言,  根本沒有把毛澤東放在眼裏。這支軍隊雖說是雜牌軍但也有五六千人,  按照舊式軍隊或說是國民黨軍隊的慣例,  軍官吃小灶和士兵吃大鍋飯。  軍官是主子,  士兵是奴隸,  要服待軍官......一切如同舊式軍隊。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這支部隊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有些士兵因種種原因當了逃兵,  然而又沒有能逃掉抓了回來,  在餘師長蘇團長的指揮下將這些逃兵五花大綁準備槍決。就在射擊手們舉槍隻等開槍命令時,   毛澤東聞訊及時趕到大喊"槍下留人"時,  這個舉動隻能說是出自毛澤東個人的本能,  不可能集體討論集體智慧的反映!  就是這一聲怒吼,  不僅僅是救了這幾個逃兵,  而是改變了古今中外舊軍隊的一條慣例,  更是改變了這支軍隊的性質。毛澤東問明了幾個為什麽要作逃兵後,  還發給路費,  近的三塊銀元,  遠的五塊銀元,  今後想回來毛澤東到路口去迎接。想留下來的也要自覺自願,  決不強迫、來去自由,  因為這支軍隊是為窮人而存在。當蘇團長任意用鞭子抽打警衛兵後,    毛澤東製訂了軍官不許打罵士兵。並且要求軍官和士兵在同一個大鍋裏吃飯等等。在攻打長沙城市節節敗退之後餘師長蘇團長仍堅持服從中央命令攻打城市的目標時,  毛澤東堅決反對。

隨後,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當時部隊已不足1000人,組織不健全,黨不能切實掌握部隊,加之作戰失利,部隊減員嚴重。為了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以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毛澤東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對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允許不願留下的官兵離隊,自願留下革命的縮編為1個團;在各級建立共產黨組織,“支部建在連上”,實行新的黨代表製度;實行官兵平等的民主製度。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此後,起義部隊雖繼續行軍打仗,缺吃少穿,卻“精神非常的愉快……因為是自由的,絕不受任何人的壓迫;同誌之間亦同心同德,團結一致”。

當時的毛澤東被形容為"從人叢中走出一個又高又大的人來,頭上蓄著長久未剪的頭發,身上穿著一件老百姓的舊棉襖,腿上卻打上一雙綁腿,腳上套著一雙草鞋。他以和藹的態度、含笑的臉色,走到部隊前麵,頓時大家笑容可掬地鼓起掌來。毛澤東說:“……同誌們,敵人隻是在我們後麵放冷槍,這有什麽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他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同誌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軍人。我們現在不止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幹不起來嗎……你們都是起義出來的,一個可以當敵人十個,十個可以當他一百。我們現在有這樣幾百人的部隊,還怕什麽……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大家不住地點頭微笑,特別興奮。隊伍解散以後,隻看到一群一群地在那裏談論著:“毛澤東同誌不怕,我們還怕什麽?”

在三灣改編之前,已經誕生達六年之久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擁有一支獨立的軍事武裝。共產黨掌握或影響的葉挺部隊、賀龍部隊等所以在三大起義中被逐次擊潰,缺乏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一個主要原因。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在毛澤東直接領導的秋收起義中也普遍存在。秋收起義部隊到瀏陽河文家市集合後,毛澤東否定“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把部隊引向羅霄山脈建立革命根據地。當部隊走到萍鄉縣瀘溪鎮時,遭遇敵軍和地主反動武裝的偷襲,部隊傷亡1/3,部隊士氣低落,士兵不斷逃亡,軍閥習氣嚴重。當部隊到達蓮花縣三板橋時,毛澤東叫來何長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個上井岡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

9月25日下午,何長工來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時期的農會幹部汪季元,了解到走過高溪後,爬越十裏山,有個群山環繞的山溝名叫三灣。那裏既能擺脫敵軍追擊,還可走上寧岡茅坪的山路直達羅霄山脈,並介紹井岡山上有袁文才、王佐兩支“綠林武裝”。連夜,何長工向毛澤東匯報此事,作出決定去“三灣改編”重大決策。9月29日上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翻越了大山口,來到一個群山環繞、沒有地方反動武裝的山坳裏——永新縣三灣村。

當時,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義部隊僅剩不足1000人和48匹戰馬,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部隊沒有建立基層黨組織,黨不能切實掌握部隊;雇傭軍隊的影響還嚴重存在,加之作戰失利,連續行軍,鬥爭艱苦,一些意誌不堅定的人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改進部隊存在的問題,不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不僅難以適應艱苦的環境,而且無法完成艱巨的革命任務。為了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

1927年9月30日秋收起義部隊到三灣村,在毛澤東住的“泰和祥”雜貨鋪裏召開了前敵委會議。毛澤東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在與共產黨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提出了“黨建在連上”重大主張,當時擔任師長的餘灑度提出各種異疑,陳浩、徐韓等人也站出來反對,室內爭論非常激烈、討論異常,毛澤東耐心作解釋,最後舉出第一次國內革命的葉挺獨立團為例,把黨支部建在團上,領導幹部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黨掌握了自己的軍隊的成功經驗,來說明“黨建在連上”,發揮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拖不垮、打不爛,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在微弱的油燈下,一直討論到天亮。

最後宣布“三灣改編”會議精神,組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三項決定:

第一, 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十個連,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

第二, 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製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

第三, 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製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雇傭關係,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士兵委員會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產生,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群眾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化娛樂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夥食管理,並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隨即,部隊開始整編。

三灣改編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軍隊內實行民主主義,即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部隊縮編的同時,部隊中黨的組織結構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士兵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對部隊建設的責任感也有了明顯加強。“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