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20-07-09 10:30:08) 下一個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熟讀中國的各種古書,深知其內在的精華和糟泊。有這麽一首詩:“《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文采”可不是寫篇文章,作首詩。是指:“文攻武衛”,具體就是指:“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其它的那幾個老皇帝,不是有勇無謀,就是缺這個,少哪個。如:不知道“不戰而屈人之兵”,“遠交近攻”等等許多許多。

毛澤東說過:“與人鬥,其樂無窮。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還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這不為過。戰勝蘇聯,征服世界,絕對是毛澤東的,其中之一的,一個奮鬥目標。收服蘇聯解體後的各個小僂僂們,將蘇聯的先進的國防科技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可以想象,真是不得了。

在國際輿論上,靈活地運用“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戰術口號。在1968年左右,對中蘇邊境有爭議的珍寶島地域實現了完全有效的軍事控製;1962年,對印度實施打擊,將人民解放軍開到其首都新德裏附近。實際上,完成了對印度的羞辱。如果毛澤東真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何必將印度打得這樣慘?何必要“百萬雄師過大江”,劃江而治好了。

毛澤東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拉攏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可通過毛澤東和美國總統,日本首相田中,大平正芳,德國總理施密特,和法國總統密特郎,及英國工黨領袖,首相希思,他們之間的關係,和其對毛澤東的評價便可知其一,二。

“(我們)是在他的書房裏會見的。那是一間陳設簡樸的房間,周圍擺滿了書和他伏案批閱的文件。我之所以提到他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因為,毫無疑問,億萬中國人感到,他同他們過著同樣的日常生活。”(英國前首相希思)

德國總理施密特的唁電說:"毛澤東主席是世界曆史發展的創造者之一"。

基督教民主聯盟領導人、後任總理科爾說:"毛是一位曆史性人物,而且對本世紀意識形態領域有相當大的影響",

法國總統德斯坦說:“由於毛澤東的逝世,人類思想的一座燈塔熄滅了”。

靠吃毛澤東留下的強大的國防科技力量,及強大的工業基礎和農業基礎(注:是靠很多人無私奉獻而創造的!),硬撐了若幹年後,現在改玩兒房地產和進口石油賺取國內老百姓的錢財,以此拉動國內不景氣的經濟。看看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是靠這種途徑發展強大的嗎?多愚蠢呀,不思進取,還有什麽前途可言!!!

照這樣下去,被日本,印度給滅了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還用美國人親自動手,真是搞笑。

發展科技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調動廣大群眾持續高漲的積極性和熱情,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大地成功。這需要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去做支持,而毛澤東恰恰是這種偉大精神動力的源泉,曆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國防科技的兩彈一星,衛星的地麵回收;民用科技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萬噸巨輪,計算機係統的獨立研製,雜交高產水稻的研製,計算機電子激光照排係統的研製等等,這些技術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有過得到了成熟而廣泛的應用。其中雜交高產水稻技術,和計算機電子激光照排係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使某些公司和個人得到了豐厚的金錢回報。這些技術實際上都是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很多人的集體努力的智慧的結晶,不是單純依靠某個人得以獨立完成的。)。

中國要超過別人,就要拿出別人沒有的技術絕招兒或管理絕招兒來,否則,隻能就跟在別人屁股後麵慢慢地學,好好的爬吧。“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麵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包括創新的管理製度和方法),在一個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這就是當時毛澤東的建國戰略。

例如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製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產實踐和技術革命中相結合。”對毛澤東這一批示的鞍鋼憲法,後來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叫羅伯特。托馬斯的管理學教授評價說:毛的主義是“全麵質量管理”和“團隊合作”理論的精髓。而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的豐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麵的質量管理和團隊精神實際上就是毛澤東所倡導充分發揮勞動者個人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的鞍鋼憲法精神。

毛主席在光輝的鞍鋼憲法中提出了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號召。毛主席還指示要迎頭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60年代初,毛澤東在鞍鋼一份關於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報告中指示宣稱:“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

周恩來在1975 年的《四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嚴重強調要實現四個現代化,企業必須執行“鞍鋼憲法”,企業必須按照“鞍鋼憲法”的原則對其進行“改製”。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前提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具體體現。可正當中國剛剛抬起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腳步時,隨著毛澤東的逝世,“鞍鋼憲法”便從人們的視野中徹底消失了。一個誤解國有企業沒有生產效率的時代也就從此開始了……

純靠金錢利益去驅動,不靈。中國的四大發明也不是靠金錢,權利的誘惑完成的,靠的是勞動人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的超級智慧。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澤東親自組織了一個讀書小組,認真研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基於對當時國防形勢的判斷分析,毛澤東在讀書時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還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樣,毛澤東第一次比較完整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

1975.1.13-17 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他遵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向全國人民指出:在本世紀內,全麵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

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獨立自主,自給自足是實現強國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否則,必將成為其它世界強國的附屬國,必將向其它世界強國卑躬屈膝,表現出滿臉的奴才相,同時,本國的基本生存也必將受治於它國。

1975年的中國,已經具有相當於世界水準的科技水平,並具有保證國民的基本生存的物質能力,國防戰備能力。強大的工業基礎體係,和農業基礎體係都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同時,廣大國民具有了一定的覺悟和正義感,文化水平也得到廣泛提升。

獨立自主,自給自足雖是實現強國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但不是實現經濟繁榮的充分條件。國家經濟的繁榮還要通過世界貿易,它國貸款,或戰爭掠奪財富等方式以加快其實現的進度。而1975年的中國早已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直接,或間接的商業貿易往來,已經具有了五,六年的國際貿易經驗。“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就是在這個基礎,和條件環境下提出來的。“四個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國民繼續艱苦奮鬥(勒緊褲腰帶),發揚高漲的勞動積極性,和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精神,發揮集體的智慧,上下一心,再苦拚25年,去創造奇跡。“四個現代化”通俗的解釋,就是在2000年左右,使我國具有和此時的美國至少一樣的國力水準。經濟繁榮程度的能力基礎要和此時的美國相當。可以想象,2000年以後,我國將加強國際貿易和對外援助,在國內將重點發展輕工產業和住房產業,能源產業,信息產業,汽車產業,人民的生活水平會得到閃擊式的驚人改變;同時,在國際上,大量國家將團結在中國周圍,蘇聯已經不複存在,由此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主流集團,即中國集團。美國集團隻是由少數三,五個國家組成的小集團。

實踐證明,毛澤東時代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7.9%,79年,瑞士洛桑局的統計數字。中國當時的科技競爭力第13 (2005年,中國卻降到第31了)。原子彈、氫彈、衛星、雜交稻、石油發現等都是那時搞出來的,正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所說:“中國以世界上六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

在強敵壓境,曾5次遭核打擊威脅,及國內地富反壞右的封鎖和破壞的險惡環境下,毛澤東從1952年一無所有,到逝世時僅24年:國庫裏卻留下了500多億公斤糧(夠8億人吃1年),  500多萬噸棉,  200多億美元, 20多噸黃金等, 支援國外200多億美元,  這些相當於現在幾萬億,無內外債。識字率從20%上升到70%,在校學生增長8.4倍,讀大學不要錢, 還另補生活等費, 讀高中3元,讀小學看病、用水電、住房等基本上就是不要錢。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1953-1981中國經濟增長全球第一。1953-1981中國經濟增長全世界第一,1979-1981的經濟發展速度低於文革時期,1979-1981中國經濟在好幾個方麵還出現負增長,給整個發展速度拉了後腿,在技術方麵出現倒退。

如果中國在後來的二十年中能夠保持1966-1978的發展速度,“四個現代化”的確可以實現,小康不在話下。從官方資料――中國統計年鑒1981年還可看出社會主義的經濟增長比資本主義快,中國強於日本,蘇聯強於西德。

毛澤東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當水擊三千裏”。對他來講,  最大的局限是人生的短暫, 他通過半生拚搏才從國民黨手裏接到當時中國這一爛攤子,  所以剩下的時間隻能幹有限的事了. 不過他26年(1950---1976)在當時的條件下,  領導中國所取得的成果是古今中外任何人也無法超越的.如果有人說十年文革耽誤了發展並且倒退很多,  那就說他才用十六年就把中國建設成那樣,   隻能更證明他了不起了。

如果他能再活50年天地必將翻過來!隻可惜,隨著毛澤東1976年去逝,後來者目光短淺,中止了中國的富強進程,改為以實現短期效益為目標,以發展官僚利益為硬道理的基本國策,至使近40年中國在科技,及基本國力上與美國相差越來越遠,更別提趕上了(白白浪費了40年的大好時光,曆史將徹底證明誰是亡國的罪人。)。中國的公民如今早已毫無鬥誌,更不團結,各忙各的,為其生存而到處奔波。由此,毛澤東的後來者早以不再提“四個現代化”了,改提“小康”社會了。別忘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中國的主體,農民的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還談什麽“小康”?更何況中國城市中還存在有大量的失業人員。改革開放後的情況就是如此,......

“文革”時,流傳了這麽一句話:讓當官兒的要“夾著尾巴學著做人”,別整天牛屁轟轟;別抖富,到處顯擺;別動不動就給老百姓小鞋穿,折磨老百姓。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經典口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靠的是實力和能力;“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