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垮《國營工廠》強逼工人下崗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基於戰備需要,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對全國生產力布局進行了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以應對潛在的戰爭威脅。
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正是《文革》期間,有幾百萬工廠企業幹部職工、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上千萬人次的工人,在毛澤東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他們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裏迢迢奔赴祖國內地,風餐露宿,揮灑青春。在深山峽穀建立了一大批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建設影響深遠的《三線國營企業》。當時分為《大三線》和《小三線》。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以“改革開放“的名,用溫水煮青蛙式的方法將這些《三線國營企業》搞垮,當然也包括一線二線的所有的《國營工廠》。目的是搞垮《國營工廠》強逼工人下崗。然後又以種種理由強迫將熟練的《工人下崗》,生產資料轉移給走資派右派們的私人又或是他們的親朋好友,改變為私人企業又或稱民營企業之後,如今的這些《三線國營企業》大多已搬離山區,進城己經成為資本家的私人企業工廠了。但這段曆史不曾忘記,這段曆史也值得梳理。
建於1964年的《衛東機械廠》,至今保留著三線工廠的原貌。紅磚牆、老廠房,還有牆上那些極富年代感的標語,仿佛讓人置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電影中出現的大禮堂、工人文化宮、職工食堂、籃球場等,還有這個老廠區,工人住房樓等。這兒更有煙火氣,路邊居民都是廠裏的老職工,他們還能跟你講講這座三線工廠的曆史。
電影《你好,李煥英》。導演賈玲還將自己的家鄉湖北襄陽“帶出圈”。影片取景地——位於湖北襄陽的衛東機械廠、湖北化纖廠、襄陽文字六〇三廠,湖北化纖廠等三線軍工廠。影片中的《勝利化工廠》、其原型應該是位於襄陽宜城市雷河鎮八萬山下胡耳衝的一家三線軍工廠——《國營東方化工廠》(代號525)。
電影《你好,李煥英》上映第36天,全國累計票房已超52.89億元,進入全球票房榜前100名。並帶火了許多《三線老工廠》中老工人們的被稱之為《廠礦子弟們的鄉愁》。
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期間,基於戰備需要,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府對全國生產力布局進行了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以應對潛在的戰爭威脅。
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正是《文革》期間,有幾百萬工廠企業幹部職工、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上千萬人次的工人,在毛澤東的《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他們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裏迢迢奔赴祖國內地,風餐露宿,揮灑青春。在深山峽穀建立了一大批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建設影響深遠的《三線國營企業》。當時分為《大三線》和《小三線》。
走資派鄧小平篡權複辟資本主義以“改革開放“的名,用溫水煮青蛙式的方法將這些《三線國營企業》搞垮。又以種種理由強迫將熟練的《工人下崗》,生產資料轉移給私人,改變為私人企業又或稱民營企業之後,如今這些《三線國營企業》大多已搬離山區,進城成為資本家的私人企業工廠了。但這段曆史不曾忘記,這段曆史也值得梳理。
建於1964年的《衛東機械廠》,至今保留著三線工廠的原貌。紅磚牆、老廠房,還有牆上那些極富年代感的標語,仿佛讓人置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電影中出現的大禮堂、工人文化宮、職工食堂、籃球場等,還有這個老廠區,工人住房樓等。這兒更有煙火氣,路邊居民都是廠裏的老職工,他們還能跟你講講這座三線工廠的曆史。
作為電影取景地的原衛東機械廠、湖北化纖廠、東方化工廠。據悉,電影的取景地還有宜城化工廠、襄陽六〇三印刷廠等地。從襄陽東站出來,驅車20公裏就到了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勝利化工廠的原型——襄陽衛東機械廠。
前往衛東機械廠的道路已經擁堵,有人笑稱“全襄陽的人都來了”。走進廠區,路邊的花也開得格外熱鬧。紅磚房和杉樹的搭配,濃濃的電影感撲麵而來。斑駁的陽光和老廠房,拿把椅子安靜坐著,肯定也是一個愜意的午後。規整布局的廠區,生活和工作都在一起,真的是實現了出門就上班,下班就回家的既視感了。路邊還印著有年代感的大字標語,都成了複古的氣氛組,不知道曆經了多少歲月的洗禮。
擠滿人群的衛東球場,就像是整個廠區的中心,所有人都在此聚集。這裏,也正是賈玲和李煥英打排球的地方!簡直是1比1還原現場了。
看台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標語,吸引著不少人拍照打卡,各種充滿個性的姿勢層出不窮。 也有小夥伴,安靜的坐在台階上,仿佛正在觀看生活這部電影。
廣場旁邊的公告欄上,玻璃窗內貼著用毛筆寫的文件。 對麵的黑板上,還有才寫下的板書,好像正在和公告欄隔著馬路對望。
如今的湖北衛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是從當年的“國營衛東機械廠”延續而來,當初主要從事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的生產。
而在成立湖北衛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之後,廠區的麵貌依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具有年代感的原貌。
包括廠區職工食堂、理發店、籃球場、副食店在內的許多地方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風貌。年代標語和特征鮮明的大型手繪畫可以帶上你直接穿越~
副食店的雨棚上,還印著《供銷社》這幾個隻有爸媽那個年代才會有的稱呼,卻依然是圍滿人群。
職工食堂緊鎖大門,淺藍的配色,正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色彩。每當有喜事發生,請客吃飯這裏都是最佳選擇。
公告欄上貼著裸露在外的紙質通知,這一切都沒有任何違和感。再往裏走,就到了一個掛著幼兒園牌子的小院子,電影中的場景再次在這裏出現。
直至太陽落山,依舊有絡繹不絕的人群,前來探索電影中的場景。
在那個年代,人們用飽滿、樂觀的心情積極麵對生活、麵對生命中的每一天,這是一種精神。
他們也許和李煥英是相仿的年紀,都在工作生活中展示著各自的女性魅力,在成為母親後,更是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到孩子的身上。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爸爸媽媽的頭銜永遠超過自己。在孩子們慢慢長大的同時,他們也在慢慢變老。
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需要給他們多少物質上的回報,當還沒有那個能力的時候,不如多給他們打打電話,聊聊天,多些陪伴和理解,這也許是他們最想要的。
如果可以,請給身邊的“李煥英”們一個愛的擁抱吧。東方化工廠。
在電影的末尾,出現了一張李煥英身穿“東方”字樣運動服的老照片,這其實就是賈玲的母親李煥英在現實中工作的地方——湖北東方化工。但或許是由於交通不便,影片最終選擇在湖北襄陽的衛東機械廠、湖北化纖廠、六〇三工廠等地分別取景拍攝。
當年熱火朝天的工業基地《三線國營企業》,在經曆了被走資派的改革開放淘汰轉型之後,如今又有著什麽不同的景色呢?
電影中這座大門,其實是湖北化纖廠(走資派私有後叫:湖北金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大門,拍攝的時候攝製組特意做了一個新門牌,架在現有的大門上。影片中化工廠工人下班走的那條路,目前仍然是進出該廠的主幹道。道路兩旁的樹木蒼勁挺拔,粗大的管道一直延伸到生產區。
作為電影取景地之一的湖北化纖廠於1968年5月動工興建,1972年初建成投產,曾是那個年代新中國毛澤東時代《文革》時期唯一的生產工業用粘膠強力絲簾子布的大型企業。
走資派私有化後的1996年這家老國企被改名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6年6月,公司將化纖業務置入全資子公司——湖北金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金環)。
還有始建於1959年的潞安化工集團(原潞安礦務局,以下簡稱潞安集團)曾以艱苦奮鬥的石圪節精神聞名全國,是山西省五大煤炭企業集團之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率先被走資派私有化。
許多《三線國營企業》,鏽跡斑斑的工廠大門、一排排紅磚砌起的家屬大樓、貼著《實現四個現代化》標語的工人文化宮、職工食堂、供銷社,還有電影院、職工醫院、排球場……襄陽衛東機械廠勾起了許多人對上世紀毛澤東時代文革期間《三線工廠》的生活記憶,而它也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見證,也是新中國數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毛澤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艱苦創業、轟轟烈烈、激情燃燒的歲月。
準確來說,《你好,李煥英》中的勝利化工廠,其原型應該是位於襄陽宜城市雷河鎮八萬山下胡耳衝的一家三線軍工廠——國營東方化工廠(代號525)。
賈玲的母親李煥英曾是這家廠的一名職工,賈玲是這家三線工廠的子弟。而走紅的電影取景地襄陽衛東機械廠,其代號為846,也是一家三線兵工廠, 曾生產手榴彈、槍榴彈等裝備。
電影取景地襄陽衛東機械廠,其代號為846,曾是一家三線兵工廠, 曾生產手榴彈、槍榴彈等裝備。
蔣介石國民黨代表地主資本家的利益, 而幾千年以來曆朝曆代地主資本家屠殺打工人農民是任意的。蔣介石國民黨為什麽要對毛澤東共產黨大屠殺呢? 因為毛澤東共產黨代表了工人農民階級的利益。當年蔣介石被張楊抓起來時, 毛澤東主張放蔣, 但工農紅軍官兵不答應。毛澤東說他的妻子弟妹都被殺害了, 要說個人恩怨早就想殺蔣了。但日本侵略大局麵前要以民族利益為重。而蔣介石呢?
《安慶慘案》1927年3月20日,蔣介石在離開南昌奔赴上海途中,到達安徽省會安慶。其時,安徽軍閥利用青紅幫頭子組織禦用的“安徽省總工會”,與中華全國總工會派人組織的工會組織籌備處發生對抗。3月23日,蔣介石禦用“安徽省總工會”經嚴密籌備,召開歡迎蔣介石的大會。會後,他們組織暴徒衝進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安慶市黨部、安徽省總工會籌備處、安慶市總工會籌備處、安徽省農協籌備處等省市機關團體,砸碎門窗,搶劫搗毀用具,打傷多人,暴徒們還高呼“打倒赤化分子”等口號。當時在安慶力勸蔣介石派兵保護安慶國民黨省市黨部的郭沫若,於3月31日寫下聲討蔣介石的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當時的郭沫若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招考委員會委員、政治教官、著名學者。1926年任廣東大學文學院院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兼宣傳科長,隨軍參加北伐戰爭,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主持軍隊宣傳工作。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前的郭沫若是北伐軍政治部主任,中將軍銜,後來號稱蔣介石五虎上將的陳誠、劉峙、衛立煌等人還是營連級軍官,見了郭主任是要大老遠的打敬禮的,排長張靈甫恐怕連給郭主任敬禮的資格都沒有。蔣介石也是極力拉攏郭沫若的。蔣介石每次接見郭沫若都要起身相迎。在北伐中,短短幾個月時間裏,郭沫若由宣傳科長、宣傳處長、秘書長而升到政治部副主任,軍銜也由中校晉升為中將。蔣介石的一係列舉動意味著什麽,除了傻瓜,都清楚什麽意思。郭沫若自己更清楚。蔣介石秘密地委任郭沫若為總司令行營政治部主任,並一再表示:“你無論怎樣要跟著我一道走,文字上的事體以後要多多仰仗你。”還說:“郭先生你不能走。你一定要跟我走,現在我要到南京,你過兩天就跟我走。我把江浙拿下以後,長江六省的政權就請你負責。”郭沫若卻不為所動,回答道:“我不!我搞政治是外行,我隻能做做文章、搞搞宣傳。”蔣介石依然不肯放鬆,“好嘛!跟我到了南京、上海,有多少宣言要仰仗你做啦!”後來得知,一係列大屠殺原來都是蔣介石一手策劃的。真相大白以後,郭沫若決心擺脫蔣介石離開安慶,由水路轉赴南昌,借住在二十軍黨代表朱德的家中。3月31日,為了揭露蔣介石的反動麵目,他不顧個人安危寫出《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
《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是郭沫若於1927年3月底在南昌朱德寓所寫就的,聲討蔣介石反動政治的一篇散文。1927年4月9日發表於武漢《中央日報》。1927年5月武漢《中央日報》副刊作為16開單行本出版,現收於人民文學出版社《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3卷。1927年3月7日,贛州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人陳讚賢被殺害。3月17日,暴徒在九江搗毀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市黨部和總工會,打死打傷數人。蔣介石到安徽安慶後,3月23日又發生了暴徒襲擊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和各合法民眾團體的事件,打傷了六個人,剝去外衣,拖出來遊街,說他們就是共產共妻的赤化分子的榜樣。這些事件的發生,開始時郭沫若並不知真相,後來得知,原來都是蔣介石一手策劃的。蔣介石公然破壞國共合作,劊子手的麵目已徹底暴露。在此情況下,郭沫若決心脫離蔣介石,化名“高浩然”離開安慶,由水路轉赴南昌,借住在二十軍黨代表朱德的家中。3月31日,為了揭露蔣介石的反動麵目,他奮筆疾書,寫成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
《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是郭沫若著名的散文作品。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以無比憤怒的心情,詳盡而具體地揭露了蔣介石陰謀製造“贛州慘案”、“南潯事件”和“安慶慘案”的血腥罪行,撕下來蔣介石的種種偽裝,將蔣介石的反動麵目暴露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麵前。這篇文章寫在“四·一二”政變以前,響亮提出來“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具有重大的革命意義,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就郭沫若個人來說,這篇在革命的黑暗時代公開討伐蔣介石的文章,是他政治上成熟的標誌,更代表了郭“旗幟鮮明”的革命態度。
《贛州慘案》贛州慘案,是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製造的慘案之一。1927年初,蔣介石積極準備發動反革命政變,派其親信倪弼到江西贛州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打擊革命力量,1月26日到會贛州總工會,下令通緝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讚賢,3月6日又將陳讚賢槍殺。陳遇害後,南昌工人罷工三天表示抗議,3月18日,南昌各界數萬人舉行追悼大會,反對蔣介石的叛變行為。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1927年4月12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中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大屠殺事件。12日下午,共產黨人領導下的閘北工人作出回應,從蔣中正領導的軍隊手裏奪回了總工會會所,並宣布全市舉行總罷工,於次日展開遊行。他們的行為遭到上海當局的鎮壓。4月12日至15日,就有300多人被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繼上海大屠殺之後,廣州、北京等地的反共分子,也開始大肆鎮壓共產黨人和親共人士。 同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正式作出關於“分共”的決定,提出“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口號。隨後不久,汪精衛的部下就和蔣中正一樣對共產黨人及其支持者實行大屠殺。
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為徹底“消滅”中國工農紅軍,國軍和藍衣社別動隊在蘇區執行“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三光”燒殺政策,多次實施大規模報複性屠殺。一個叫大井村的小村子先後被焚燒九次。1933年,江西省人口數為1930萬,到1936年隻剩1370萬[3],扣除因戰爭死亡和跟隨紅軍主力長征的30萬人,被國軍屠殺的中央蘇區軍民有數百萬,福建省、湖北省蘇區各有100多萬。返鄉的豪紳地主、流氓惡棍組織名目眾多的民團,如“還鄉團”、“鏟共團”、“暗殺團”、“義勇隊”、“挨戶團”、“靖衛團”、“保安隊”、“搜山隊”等,瘋狂報複蘇區人民。國民政府的報告書稱,在“清剿”區內,“無不焚之居,無不伐之樹,無不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丁,閭閻不見炊煙”。國軍在蘇區屠殺共產黨人和普通民眾的手段非常殘忍,有挖心、剝皮、肢解、分屍、刀砍、碎割、懸梁、火燒、活埋、挖眼睛、割耳朵、穿鐵絲、割舌頭、破肚取腸、割乳挖胸、沉潭落井、打地雷公、釘丁字架、灌辣椒水等數十種酷刑。上至80歲老人,下至3歲兒童,均不能幸免,男女老弱皆被屠戮。有嬰兒被國軍士兵活活撕成兩半;有群眾被國軍士兵用燒紅的鐵盒戴在頭上活活燒死;有婦女被國軍士兵輪奸割乳,然後殺死。
“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又被稱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它是共產黨對這一事件的定義,但在國民黨的文件和曆史敘事中被稱為“清黨”。所謂“清黨”,是既清除共產黨,也清除國民黨左派。根據台灣李雲漢著《從容共到清黨》書中記載名錄及次序 附通緝名單:鮑羅廷 陳獨秀 譚平山 林祖涵 於樹德 吳玉章 楊匏安 惲代英 毛澤東 許郠魂 夏曦 韓麟符 董用威 鄧穎超 羅亦農 高語罕 江 浩 劉芬 鄧中夏 許白昊 林育南 李漢俊 羅章龍 李碩勳 李囯瑄 李國珍 王基永 易禮容 戴曉雲 郭 亮 譚影竹 熊亨瀚 李榮植 李立三 劉少奇 淩炳 羅馭雄 範鴻勂 範鴻勳 張國燾 趙 幹 蔡和森 方誌敏 彭述之 王景雲 李伯雲 汪壽華 侯紹裘 沈雁冰 瞿秋白 施存統 張泰來 林 鈞 何 洛 張曙時 高爾柏 高爾鬆 王守謙 林劍臣 朱義權 劉端周 金澤宏 史鵬展 劉榮簡 丁曉先 蘇兆徵 陳其璦 周恩來 彭 湃 羅綺園 馮菊坡 彭漢垣 阮嘯仙 譚植棠 楊章甫 江董琴 胡公冕 宣中華 楊賢江 潘楓塗 門啟衷 丁濟美 楊之華 餘澤宏 熊 耀 潘穀公 徐 琛 蕭楚女 漆樹芬 高統勳 楊眉山 王貫三 汪誌青 徐白民 黃 胤 唐公憲 胡淺因 宋敬卿 黃司葵 趙世炎 劉清揚 夏秀峯 何孟雄 於國禎 江少懷 郭沫若 韓寳華 查人偉 於方舟 查猛濟 宋雲肜 鄭惻塵 黃俠生 劉爾崧 李花白 陸沉 李汨之 王 鯤 許廣武 華 翀 王鬆壽 邱學訓 宓維琮 馬東林 裘 英 梁子光 陳 東 孫炳文 王平 顧順章 章鬱菴 王根英 徐 偉 王承緯 戴卓民 朱英如 王亞章 龍大道 錢介盟 耿 舟 李春濤 鮑慧僧 黎樾庭 宛希儼 彭澤湘 楊石魂 張餘生 陳 良 孔偉虎 林 錚 趙濟猛 張德鍾 李俠公 嚴紹彭 王若飛 謝強生 江佑群 周逸群 洪振九 張秋人 劉一清 孫靖華 周邦彩 金家濟 林平海 孫道濟 莊勁秋 戴國鵬 蘇眉如 何葆楨 陳國詠 王競天 楊闇公 劉伯承 李筮乘 陳達三 季外方 季達方 陳誌益 張國思 劉季良 羅貢華 鄧希禹 徐 謙 鄧演達 彭澤民 詹大悲 柳亞子章伯鈞
被撤銷通緝的8人名單:鄧懋修 謝 晉 郭壽華 光明甫 陳啟修 鄧劼剛 江仕祥 梁治文
從4月12日到4月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浙東警備司令王俊以“反革命”罪名,查封國民黨寧波市黨部機關報寧波《民國日報》並逮捕報社社長。隨後又扣押市黨部、市總工會領導人,拉開了浙江“清黨”的序幕,到這一年結束,浙江共有1805人被捕,其中又有932人被殺。“最奇怪的是知識階級的吳稚暉忽然會大發其殺人狂,而且也是知識階級的蔡(蔡元培)、胡(適)諸君,身在上海又視若無睹,此種現象,除中國人特嗜殺人說外,別無方法可以說明”。孫常煒在“蔡元培先生年譜傳記”中稱蔡元培“與張人傑 (靜江)、吳敬恒(稚暉)、李煜瀛(石曾)等朝夕與蔣總司令中正討論清黨大計”。
1927年6月,陳獨秀之子,中共江蘇省委書記陳延年因叛徒出賣在上海恒豐裏104號召開的中共秘密會議場所被捕。中共黨魁陳獨秀的兒子、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江蘇省委書記、上海共產黨的頭號負責人陳延年已被關進了蔣介石國民黨的監獄。1927年7月4日,陳延年壯烈犧牲於上海龍華監獄,時年29歲,蔣介石下令不準收屍。陳延年的死狀十分慘烈——被楊虎下令用亂刀砍死。還以“市政府組織人員中混有共產分子”為借口,下令封閉上海特別臨時市政府。大批軍警出動搜查和封閉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上海特別市市黨部、上海學生聯合會、平民日報社等團體和機關。在此後的數天中,各革命的工會組織概被查封,工人集會和罷工概被以“反革命”論罪,凡佩戴上海總工會符號的工人隨時被拘捕判罪。隨即將市政府在場開會的執行委員10餘人連同辦事員、茶役等20餘人,押乘汽車一並解往龍華司令部。上海區委領導人陳延年、趙世炎等都在此次政變不久後英勇犧牲。
國民黨梧州當局出動大批軍警,開始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大逮捕,共產黨員鍾雲、陳漫遠,共青團員李素秋、蘇小芬,還有革命群眾何俊民等25人被捕。9月,國民黨當局再次捕捉100多名進步青年。10月至12月期間,國民黨當局殺害了鍾雲、李素秋等45人。據統計在1927年4月至年底的“清黨”行動期間被捕的廣西進步青年人數眾多,涉及麵廣。在南寧、柳州、桂林、玉林等地,數以千計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人士被捕或監禁,兩千多人被殺。
《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廣州共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包括優秀的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李啟漢在內的2000多名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或者失蹤。據說當時廣州城內在大街上凡是發現工人學生打扮的,不論分說就地殺死。在蔣介石上海發動四一二大屠殺後三天,作為蔣反共大屠殺核心成員的李濟深在廣州也開展了大屠殺行動,史稱“四一五大屠殺”。廣東的“清黨”大屠殺重點和特點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以校長蔣介石、黨代表汪精衛的名義轉發總司令部通令,稱共產黨為“少數奸徒,意存破壞”,要學生“不可受人挑撥”,對黨國大事不可“妄有發言以及越軌行動”。宣布戒嚴期內,不許開會,令軍校各級黨部停開黨員大會和小組會。“從嚴審查,如發現校中尚有共產黨員,嚴為剔除。”自此,軍校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或被殺害,或被逮捕,或被迫出走。整個事變,逮捕之共產分子,共400餘人。黃埔學生被李濟深捉去的有五六百人,槍斃的也很多。
文革中的《教育》大眾化,《教育》不收錢,《教育》普及化,《教育》為勞動所需,《教育》為工農兵服務就是新中國毛澤東時代《文革》時期中的最重要的變革創新。這打破了幾千年以來的舊中國的傳統。幾千年來,《知識》一直被當作私有財產,成為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專政的工具。
《教育》幾千年來一直是剝削階級的“世襲領地”,正如列寧所說的“教育界的資產階級偏見特別頑固。”資產階級偏見在教育界的主要表現,就是“知識私有”、“智育第一”、“業務掛帥”、“理論至上”、“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等等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
然而,走資派鄧小平們一定要複辟回到舊式《教育產業化》規道上來,《教育產業化》用來賺錢,借著《上大學改變命運》《讓少數人先富》,其實就是在《文革》中被批判的舊時代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達到《升官發財》夢的老路。以致造成今日的困局,這樣搞下去隻能是死路一條。走資派鄧小平們還能走多遠?人人都是大學生,家家都有博士生。名不符實。以前的《博士生》有多精貴,如今的《博士生》怎麽樣?《上大學改變命運》忽悠玩完了。
新中國在這些問題上,教育戰線上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幾經反複,每進行一次重大改革,資產階級總是伺機反攻倒算,力圖使舊的東西複辟。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後教育界又出現了一些奇談怪論,“上大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命運“、“階級轉換“等忽悠年青人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讀理論書將知識私有化。說什麽批判“知識私有”“智育第一”就是不講學文化知識,開門辦學就是不要學理論,工農兵上大學“質量低”,學校要有磚家叫獸內行來領導等等,已將教育為複辟修正主義教育路線服務。
毛澤東:“什麽是知識?自從有階級的社會存在以來,世界上的知識隻有兩門,一門叫做生產鬥爭知識,一門叫做階級鬥爭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就是這兩門知識的結晶,哲學則是關於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勞動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者,是革命的主力軍,曆史的創造者,因此,知識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進步的知識分子對勞動人民在生產鬥爭和階級鬥爭中創造的經驗,至多隻不過起了一個總結和概括的作用。
但是,幾千年來,知識一直被當作私有財產,成為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專政的工具。
這種曆史的顛倒是怎樣發生的呢?本來,在原始社會,並沒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差別,隻是到了原始社會後期,產生了私有製,出現了剝削,產生了階級,原始社會解體,進入了奴隸社會,才出現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分離。
恩格斯說:“在這個完全委身於勞動的大多數人之旁,形成了一個脫離直接生產勞動的階級,它從事於社會的共同事務:勞動管理、政務、司法、科學、藝術等等。因此,分工的規律就是階級劃分的基礎。”
可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從它產生的第一天起,就體現了階級的對抗。
沒落奴隸主代言人孟軻叫嚷:“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封建地主階級宣揚什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都成了商品,知識也不例外。
資產階級“把知識當作專利品,把知識變成他們統治所謂‘下等人’的工具。”解放前的中國“跟資本主義差不多”,在舊中國知識是剝削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私有財產,被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反動知識分子把自己的知識和靈魂一道出賣給反動統治階級,作了反動派的忠實爪牙。有些人則把知識作為商品進行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爭名奪利,因而“知識私有”觀念是根深蒂固的。
新中國成立後,反動政權已經被打倒,“所有製變更了”。被作為“私有財富”的舊知識分子所掌握的知識,卻不能象對待地主資本家的土地、工廠那樣處理,既不能剝奪,也不能沒收。因此,解放後,新中國對舊社會過來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采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並給予他們種種優厚的待遇,這正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私有製痕跡的反映。
新中國成立後培養起來的知識分子,費用大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所負擔的,即《免費教育》。《免費教育》的成果應歸社會所有。“所以複雜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即比較大的價值也歸社會所有。”個人不應當有“任何額外的要求。”
可是新中國剛從舊中國過來,有些人對舊中國遺留過來的“知識私有”觀念也相當嚴重。這是因為,在中國,雖然生產資料的私有製已經基本上變為公有製,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原有對立的狀況,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生產資料所有製方麵的資產階級法權尚未完全取消。三大差別仍然存在,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處於優越的地位。反映這三大差別的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對人們還起著腐蝕作用。新中國實行的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原則,因而在分配領域裏資產階級法權還占統治地位,知識分子因為文化水平高,是所謂複雜勞動,有權從社會領取較多的消費品,因而生活上處於優越的地位。這些就給“知識私有”的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存在和泛濫,提供了客觀的經濟條件。
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還相當“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裏,不願意輕易地退走的”,幾千年剝削階級社會遺留下來的“知識私有”的傳統觀念,在社會上不少人的頭腦中也有一定的影響,並且一下子變不過來。原來被推翻的剝削階級,更是人還在,心不死,他們雖然已經不能再把土地或工廠傳給自己的下一代,卻期望自己的子女,以“知識”為資本,繼續向上爬,做騎在工農頭上的精神貴族。
混在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之類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劉少奇、鄧小平之流,在文化大革命前也大肆販賣“知識私有”論,教唆青年把知識當作私有財產,當作個人成名成家的資本,瘋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把“知識私有”作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精神支柱,為其複辟資本主義的罪惡目的服務。這就是“知識私有”觀念賴以存在和泛濫的思想政治條件。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走資派鄧小平在文革後承認了錯誤,鄧小平向毛澤東保證:改正錯誤!永不翻案!當毛澤東逝世後,走資派鄧小平死不改悔,一上台就翻案,鄧小平用實際行動坐實了走資派的皇冠。
總之,走資派鄧小平篡權一上台就抓《教育》恢複高考,還是老一套讓知識私有化。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上大學改變命運“或叫“知識改變命運。就是讓少數人先富先有知識,然後離開農村工廠低層人群,轉流到城市富有階級做上等人。這個“知識私有”觀念是在長期的私有製社會形成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也還有它賴以存在和泛濫的經濟、政治條件。
因此,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應當是針對“知識私有”這種傳統觀念在各個方麵的表現和危害,對症下藥地進行無情揭露,深刻批判。所以走資派鄧小平們掌權後就造謠說:文革所謂批判“知識私有”就是“不講學文化”,就是提倡“文化無用”或“知識無用”的奇談怪論。其實,“文化無用”論是“知識私有”的反動理論受到批判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中批判“知識私有”觀念,決不是說“知識無用”、“技術無用”、“文化無用”。無產階級非常需要知識,如列寧所說:“隻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但關鍵問題是對知識持什麽態度。知識是公有還是私有?是作為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的武器,還是作為個人獵取名利的資本?這反映了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把知識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正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世界觀的集中表現。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毛主席指明的教育革命方向,就是要共產黨領導的工人農民和他們自己的知識分子同剝削階級的教育製度和教育思想作徹底的決裂。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教育戰線曾經已經取得過偉大的勝利,教育陣地的變革是深刻的,但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還剛剛開始,教育革命並沒有搞過頭。在中國教育領域裏,剝削階級搞了幾千年,修正主義搞了文革前的十七年,改革開放後變本加利地又是四十多年。資產階級把知識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的影響是相當頑固的,用馬克思主義把教育陣地完全占領下來,改造過來,要經過幾代人不斷地堅韌不拔的努力才行。
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私有製的鎖鏈,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己逐步發展起來。但是,在所有製方麵,當時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在工、農、商業中都還有部分的私有製,社會主義的公有製並不都是全民所有製。因此,文革中要徹底清除教育領域裏的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真正的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是要必須繼續完成在所有製方麵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把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文革進行到底的。
尤其是對教育革命的 “知識私有”觀念賴以存在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因此,要破除“知識私有”觀念,必須打破這種狀況,實行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文革就是這樣做的。
文革期間造反派紅衛兵們是必須熱情地扶植和發揚有利於縮小三大差別、限製資產階級法權、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新生事物。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複辟的根本措施,是逐步消滅三大差別的宏偉綱領。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能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具有高度政治覺悟、能文能武、亦工亦農的共產主義新人。
廣大幹部下放勞動。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實踐中去。
廣大革命師生走“五·七”道路,下鄉下廠開門辦學。
工農兵業餘理論隊伍的成長。
三結合的寫作組或批判組的成立,等等。
所有這些新生事物,對於無產階級占領和改造教育陣地,限製資產階級法權,縮小三大差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都有重要的和深遠的意義。
中國的勞動人民一定要滿腔熱情地支持新生事物,使其茁壯成長,加速實現勞動人民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的偉大目標。
上層建築各個領域,資產階級的勢力和舊的傳統觀念是相當頑固的。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社會的死屍“是不能裝進棺材,埋入墳墓的。它在我們中間腐爛發臭並且毒害我們”。
因此,要破除“知識私有”等的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共產黨人無產階級必須把上層建築各個陣地牢固占領下來,改造過來。毛主席說:“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中國共產黨人要牢牢掌握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基本路線,堅持不懈地批判修正主義,批判資產階級,批判孔孟之道,批判一切腐朽沒落的意識形態,把教育革命進行到底。
毛澤東時代的《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尤其是《文革時代》,工人階級是老大哥。哪有被流浪的。工人拿的鐵飯碗。
走資派特色中國的工人成了什麽?如今的工人農民工甚至勞動人民出身的大學生們自身都會有體會的。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TZ0tVxf9c
《經濟下行引發的失業潮有多嚴重?這些露宿街頭的人都是一群什麽樣的人?他們當中確實有高材生。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毛澤東時代數千萬工人去中國內地進行《三線建設》。這是在《文革》期間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上下數千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等口號的號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進行了中國曆史上一場聲勢浩大的工業體係的大遷移。
《三線建設》發生的背景正好是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展開軍事攻勢的時候。所謂《三線》,一般是指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稱之為《一線》,而逐漸向中國內地一些地區稱作《三線》,再收縮住內地如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
三線化工廠機械廠生產軍事裝備?很多人會好奇,一個三線化工廠、機械廠怎麽會生產軍事裝備呢?還有人疑問為什麽電影中故事明明發生在湖北襄陽,裏麵的人卻都說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呢?對於90後、00後的年輕人來說,《三線建設》這個名詞可能有些陌生。
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上下數千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在“備戰備荒為人民” 、“好人好馬上三線”等口號的號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進行了中國曆史上一場聲勢浩大的工業遷移。
三線建設發生的背景正好是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展開軍事攻勢的時候。所謂“三線”,一般是指當時經濟相對發達且處於國防前線的沿邊沿海地區向內地收縮劃分的三道線。
一線地區指位於沿邊沿海的前線地區。二線地區指一線地區與京廣鐵路之間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東半部。三線地區指長城以南 、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主要包括四川(含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省區的部分地區,其中西南的川、貴、雲和西北的陝、甘、寧、青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
由於地理和曆史的原因,當時中國70%的工業分布於東北和沿海地區,從軍事經濟學的角度看,這種工業布局顯得非常脆弱。東北的重工業完全處於當時蘇聯的轟炸機和中短程導彈的射程之內。而在沿海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工業區則完全暴露在美國航空母艦的攻擊範圍中。一旦戰爭開始,中國的工業將很快陷入癱瘓。
為了加強戰備,1964年,中央決定建設第二套完整的國防工業和重工業體係,將國防、科技、工業、交通等生產資源逐步遷入三線地區。
從那時起至1980年,貫穿三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國家在屬於三線地區的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投入了數千億元巨資,全國數千萬人舉家遷移到偏遠的深山峽穀、大漠荒野,用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
當時有一首打油詩很形象地描述了“三線人”創業的艱辛:“天當蚊帳地當床,太陽出來當衣裳,月亮出來當電燈,下起雨來當澡堂”。三線建設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改善生產力布局以及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
1965年,作為中南地區軍工配套的大型重點企業,襄陽國營東方化工廠(即525工廠)籌備處成立,並在鄂西地區選址建廠。由於內地缺乏人才,525工廠的第一代創業者分別來自遼寧、吉林、青海和陝西等省,他們千裏迢迢來到八萬山下,投身於鄂西艱苦的三線建設中,賈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廠礦子弟》都知道:那熟悉的廠礦場景——“低矮的紅磚平房、石棉瓦的雜物間、隨意的自砌水泥台階、一排排蘇聯式筒子樓宿舍、豎著大紅字的廠區大門、鏤空的花磚外立麵裝飾、水泥地籃球場、單層折疊凳的大禮堂……還有同事之間的親密的感情,誰是誰的弟弟、誰是誰的父親大家都知道。”
有《廠礦子弟》說:“我所出生成長的工廠叫做向東化工廠,也叫做475廠,和電影的發生地東方化工廠(525廠)的母廠遼陽慶陽化工廠(375廠)屬於兄弟廠,都歸屬五機部管理。基於多年的習慣,我們一家張口閉口都是說‘我們廠’。”
據了解,475廠許多的職工家庭都是從黑龍江老廠區搬遷來的。當時的三線建設部署方針是“靠山,分散,隱蔽” ,對於某些敏感企業,“必要時還要進洞”。按照這樣的部署方針,475廠被安置在遼西努魯爾虎山脈的最深處,坐火車到最近縣城也要兩個小時。
雖然坐落在偏遠的深山裏,但在那個年代,《以廠為家》是一件榮耀的事情。廠區裏基礎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完善,大家說著不同於外麵鄉鎮方言的“廠話”, 樓前樓後全是工友,樓上樓下全是同事,在這片封閉的小天地裏過上了自給自足的集體主義生活。
“我們廠還有廠報,每周一期,偶爾在副版刊登子弟中學的優秀作文。有次廠報編輯特意騎車來子弟中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麵發給我三塊錢稿費,讓我虛榮一整天。雖然廠報每期印刷了上千份,但實際上並沒幾個人認真看,更多的人用它來當廢紙包東西和墊自行車筐。”
“我們廠電視台的前身是廠區閉路電視,最早隻是簡單放放錄像片,什麽《姿三四郎》,《再向虎山行》,《上海灘》。後來在閉路電視的基礎上成立了廠電視台,每次在工廠新聞播放完之後的話,還會有10分鍾的“職工文藝表演”。一到節目播放的當晚,全廠人民都會對著屏幕指指點點:‘這不是那誰家的誰誰誰麽?這舞怎麽跳成順拐了呢?’……”
“我們廠還舉行運動會、馬拉鬆比賽,工廠從東到西就10裏地,所以跑馬拉鬆的時候,參賽者就從廠東頭跑到廠西頭,摸一下電線杆子,再跑回來。”廠區內有學校,廠辦幼兒園,念的子弟小學和子弟中學。還有職工醫院,
“對於我們來說,有一種故鄉叫做‘咱們廠’。然而,故鄉本來就是飛地,後來工廠廢棄,飛地又被連根拔起。按照《廠礦子弟》的話,我們成為了一群沒有根的人。”
國營重慶雙溪機械廠(又稱147廠)遺址,位於重慶市綦江縣趕水區。因廠區位於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穀中,因此命名“雙溪”。工廠建設有廠區、兩個家屬區,自來水廠、配套有幼兒園、子弟小學校、子弟中學校、技工學校,附屬醫院、大集體、電影院等。高峰時期工廠正式職工逾3000人。現大部分建築已經廢棄。
的確,隨著三線建設時代的落幕,不少三線工廠被廢棄,家屬院人去樓空,一切陷入荒廢與拆除。同時,雖然三線工業遺產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有很大的文化傳承價值,但我國目前對近代工業遺址重視不夠,開發保護意識不強,即便具有一定的旅遊價值,也缺乏係統研究和賞析。
位於湖北宜昌下牢溪薑家廟村的三線建設809工廠遺址的老房子。809工廠,曾經是老三線兵工廠,1990年代逐漸停產並廢棄。
2013年,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在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落成,是國內第一家以“三線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展示了蒸汽機車、原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的東風牌卡車、龍門刨床、鋼水包等珍貴文物18件。2015年,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新區幹壩塘村開幕,成為國內麵積最大、展陳最全、影響力最廣泛的三線建設主題博物館,全麵展示了全國13個省區三線建設的曆史麵貌。
2016年2月12日,由攀枝花鋼鐵公司1970年7月1日冶煉出的第一爐鐵水澆鑄成的紀念鐵,現存放於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2017年11月30日,全國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發布 《關於推出10個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的公告》。2018年1月,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正式公布:包含了創建於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企業,也含有新中國成立後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覆蓋了造船、軍工、鐵路等門類,是具有代表性、突出價值的工業遺產。
目前,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已將部分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工業主管部門也將三線建設工業遺產納入“國家工業遺產”申報範圍,一些三線建設舊址也被活化利用為旅遊景區、文創園區、藝術小鎮等等。
比如,擁有“世界第一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地下核工廠,2010年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
目前,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已將部分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工業主管部門也將三線建設工業遺產納入“國家工業遺產”申報範圍,一些三線建設舊址也被活化利用為旅遊景區、文創園區、藝術小鎮等等。
比如,擁有“世界第一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地下核工廠,2010年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
為生產原子彈服務而建造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是“世界第一人工洞體”,工程總投資7.4億元。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重見世人。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為景點向遊客部分開放。 視覺中國 圖
跨過標誌性的工廠大門,左手邊可以看到上世紀80年代的工廠理發店,右手邊是3536軍裝體驗館,展示3536工廠曾經生產的65件軍裝。
再往前走,就進入菊花穀。據說當年因為工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差,工廠非常重視員工的業餘文化生活,號召全體員工種菊花美化生活,所以家家戶戶的陽台上都種著各種菊花,這種傳統流傳至今。
在3536廠的生產區,生產陸海空製服、軍用棉襖、軍用被子的縫紉車間、工廠食堂、工廠遊泳池、工人俱樂部、招待所、寫字樓,還有3536廠的雪糕房等等,一磚一瓦都保持著過去的味道。遊客們換上“舊軍裝”,可以在這裏體驗一把“廠礦子弟”的生活樂趣。
遊客們換上“舊軍裝”,可以在這裏體驗一把“廠礦子弟”的生活樂趣。
據說當年為了豐富員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工廠號召全體員工種菊花美化生活,這種傳統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