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The Boat Rocker by Ha Jin

(2017-01-19 08:54:23) 下一個

喜歡哈金的小說。我佩服的留學生有三人:哈金,李安和王洛勇。他們都生於50年代,20歲以後來的美國。一位用英文寫小說,一位在好萊塢拍電影,一位曾在百老匯演音樂劇。

The Boat Rocker 發表於2016年。這部新小說寫的是2005年環球時報(Global News Agency)一名記者Feng Danlin(男主人公) 丟了工作的前前後後。從他的視角看紐約海外華人(Chinese diaspora)的生態。

婚姻戀情 

男主任公剛到紐約就發現妻子成了前妻,有了美國男友,當時想死的心都有。還好挺過來,在紐約有了工作,身份和會說中文的美國女友。小說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有對前妻的愛恨,有對婚姻失敗的反思,有通過現女友的成長。我認為是最精彩的部分。

英語很難 

書中兩處細節P62 寫男主人公的女同事新聞專業碩士畢業,在美國呆了20多年,用英文寫一篇專業的報道還是困難。P167寫男主人公的中國老板說英文不自信,個別單詞元音不準,長的複雜的詞對話中盡量不用。

我記得作家馮唐為證明自己英文好,曾曬托福考試滿分成績單。在我看來,作為移民英文自如的標準是用英文生活時,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外向變內向);還有就是了解美國人的思維方式,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這些對海外生活更重要。

葉落歸根

P187-188 書中和一對老華僑的對話,說說普通人退休不想回去的原因。西方社會規則試用於每一個人,所以生活得心平氣和。國內生活規則不明確或者不適用於某些人,所以容易生氣,容易心累。

文學批評  

男主人公嘲笑前妻寫的三流中文小說在國內熱賣,目前國內對嚴肅文學和故事會的界線劃得不清。

政治傾向 

男主人公失去工作是因為有官方背景的人在紐約對華文報紙,電影公司進行收購。在紐約有一些華人是通過申請政治避難留下的。法輪功,台獨,達賴喇嘛依舊是敏感的詞。持不同政見者從來就不是一種職業,做有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需要進美國大學當老師,這裏的言論自由還是有保障的。當然英文要好,首先要能通過GRE考試。

總之,不錯的小說;但是我還是覺得男主人公塑造得似乎是幾個人物原型的加合,不夠連貫,不夠信服。當然也許是我的理解力不夠。

最後希望有慧眼識珠的導演早日把哈金的小說拍成電影。

 

17.1.19

美珠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