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老炮

在美國,槍不但是種工具,還是一種文化!生活在美國,你了解和融入這種文化嗎?槍不但是可以防身的工具,還可以是曆史的印證。槍管裏看透人生百態,槍火中潑出男兒性情!
正文

美式C1和中式C3攜槍法那家強?-實用射擊曆史篇(上)

(2017-12-30 19:08:00) 下一個


美國大多數地區是允許民眾外出攜帶自衛槍支的,其中24個州甚至允許民眾無需執照公開攜帶槍支,另外有15個州允許擁有隱蔽攜槍證的民眾公開攜帶槍支。而其餘的州都允許有執照的民眾隱蔽攜槍支。由於各州法律不一,除了少數幾個州要求特別嚴格,比如加州,紐約等地外,多數州對於合法擁槍的民眾攜帶槍支都沒有太大的限製。通常是攜帶短槍規矩比較嚴,攜帶長槍在大多數的州都沒有太多的限製。
 
雖然多數州的法律賦予民眾公開攜帶槍械的權利,但是真正公開攜帶的反而不多,直到目前為止美國民間攜槍依然是以隱蔽攜帶為主流。那麽既然法律允許公開攜帶,為什麽人們還要隱蔽攜帶呢?除了免除一般民眾的緊張外(對!美國雖然可以合法擁槍,而且擁槍人數眾多,但是很多地方的民眾看到有人公然攜帶槍支還是會緊張的,甚至緊張到報警求援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隱蔽攜槍(主要是手槍)可以在危急情況下製造突然性,以達到提高自己生存能力的要求。由於本文的目的主要是論述攜帶自衛槍械的方法,而一般執法人員甚至民間人士主要攜帶自衛的武器往往是手槍,下麵開始我們講述的重點是攜帶手槍時空膛與上膛的區別 (也就是本文標題中的美國執法人員普遍喜歡的C1攜帶和中國執法人員通常的C3攜帶)。
 
中國執法人員攜帶槍支的方法是按規定的,個人的選擇權不大。美國的執法人員雖然有指引,但是個人自由度很大。由於美國執法人員麵臨槍林彈雨的機會比較高,又加上美國人血液裏流淌的牛仔基因,貌似大家選擇C1攜帶的占了大多數。除了執法人員外,由於美國民間愛槍人士眾多,往往民間的高手比現役軍警的還要多,很多民間現代實用射擊的技巧甚至反過來影響了軍警訓練的方向。那麽我們不妨看看美國民間的態度如何。
 
既然日常攜帶自衛手槍的民眾數目眾多,那麽問題來了,攜帶的手槍是空膛還是上膛好呢?這個貌似在我大天朝不是問題的問題,在美國居然成為槍民們爭議的問題。其實我也有點奇怪,為什麽在中國就沒有軍迷質疑軍警攜帶武器的方法呢?看了電影《戰狼-1》裏麵吳京那個貌似挺酷卻不太實用的腳後根踢槍上膛的動作我就覺得很搞笑,當然電影是為了動作好看,不過我還真在《軍事紀實》之類的電視節目中看過軍隊有人練習這個動作。說得遠了,還是就拿電影情節說事兒吧,其實既然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手槍子彈早就應該上膛了,在麵對實戰經驗豐富的敵人在抵近射擊的距離才踢槍上膛,那真是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
 
在討論手槍攜帶方法之前,我們先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看看平常槍手們嘴裏的所謂C1,C3等術語是如何界定的。目前最通俗的定義是源於1911手槍狀態的五種情況分類法,具體分別定義為下麵五種情況:
 
1. Condition 0: 子彈上膛,擊槌扳起,保險杆放開處於待擊狀態。 這種情況槍處於隨時擊發狀態,除非隨時準備進入射擊狀態,一般沒有人會用這種方法日常攜帶手槍。
 
圖 1: 1911 C0,子彈上膛,擊槌扳起,保險杆放開處於待擊狀態,扳機一扣就能擊發。
2. Condition 1: 也就是C1。子彈上膛,擊槌扳起,保險杆處於安全狀態。 對於格洛克(GLOCK)一類的沒有外置保險杆的手槍來說,子彈上膛的GLOCK在食指沒有壓住扳機保險的情況下,是屬於Condition 1的。所以槍友之間打招呼互問對方攜槍是什麽狀態的時候,平常帶GLOCK子彈上膛放於槍套的朋友通常都會麵有得色的說“Condition 1”。 為神馬麵油得瑟?因為不是對於槍械安全操作有足夠的經驗和長久的訓練養成的肌肉記憶,你是不敢隨便上街就Condition 1的。(悄悄告訴你,通常麵油得瑟的小盆友多是拿到攜槍證不久的人,一般的老鳥是不會告訴你所帶槍的狀態,或者根本不會告訴你帶了槍)。好吧,我當菜鳥的日子也得瑟過可以了吧?話說回來,這種方法是我平常攜帶的方法,也是美國很多執法人員攜槍的方法。
 
圖 2: 1911 C1,子彈上膛,擊槌扳起,保險杆處於安全狀態,掏槍後開保險就可以射擊。美國老一輩的海軍陸戰隊退役隊員都喜歡這樣攜帶。
圖 3: GLOCK G17,子彈上膛,由於沒有外置擊槌和保險杆,扳機保險是唯一的安全保障。美國執法人員普遍喜歡如此攜帶。
圖 4: GLOCK G17 扳機保險,壓下後才能扣動扳機,以跌撞時誤射
3. Condition 2: 子彈上膛,擊槌放下。 1911 不是雙動,擊槌放下要扳起才能擊發,相對來說攜帶的安全性比上麵兩種情況要高。而一般雙動/單動(DA/SA)的手槍,比如美軍的貝雷塔M9,德國的瓦爾特PP,或者左輪等,也可以子彈上膛,放下擊槌,雖然不用手動扳起擊槌,但放下擊槌後首發扣扳機的力度比平常大,所以也可以算是Condition 2。當然,多數的左輪也可以屬於這類。
 
圖 5:1911 C2,放下擊槌後,保險無法關閉,掏槍後必須手動拉開擊槌才可以射擊,這個有點像左輪的射擊動作,通常很少人會如此攜帶。
圖 6: SIG P226 拉開擊槌就是C0 

圖 7: SIG P226 C2 擊槌釋放杆按下,從C0直接跳到C2,擊槌需要扣動扳機才能扳起擊發

圖 8: 中國五四軍版手槍,拉開擊槌,成C0狀態

圖 9: 緩慢釋放擊槌,成保險狀態。從C0 跳到 C2,沒有雙動的54手槍,這種狀態下必須手動拉起擊槌才能射擊

圖 10: 左輪,子彈上膛後扣動扳機就可以射擊,隻能是C2

 
4. Condition 3: 也就是C3。空膛擊槌放下,手槍上彈匣而且彈匣裏有子彈。這種方法雖然比較安全,但反應時間就算是老鳥也會比Condition 1要慢上0.5秒以上。這種比較安全的方法,在民間槍擊案數量遠遠比不上美國的天朝,可以說是比較普遍的執法人員攜帶方法。如果你認為僅僅是槍擊案遠遠比不上美國的天朝才用較為安全的這種方法,那麽就大錯特錯了。因為Condition 3又名以色利攜槍法。連經常要在人煙稠密的城市地區和恐怖分子PK拚命的以色列執法人員都一致采用,還特別研究出一種以色列出槍法,以最短最有效的手法掏槍,上膛,擊發。一氣嗬成,雖然比不上吳京的腳後跟踢槍上膛瀟灑好看,但卻是連我認為特別有效的方法。
 
5. Condition 4: 空膛擊槌放下,槍裏沒有彈匣。非常安全,但是反應時間極慢,還不如不帶槍,所以平常幾乎沒多少人這麽用。最多的情況會是在如IPSC等比賽場合,由於人多,安全要求比較高的時候。又比如我訓練初學實用射擊的學員的時候,也會要求他們在練習完每個實彈射擊動作後,退出彈匣,Condition 4攜帶。
 
在我們了解了這些定義後,那麽問題又來了,美國槍迷爭論的到底是哪種情況呢? 其實如果你有留心看我上麵的描述的話,應該心中有數了。不錯,最常見的爭論是關於安全防禦攜帶重要還是快速反應重要,基本上就是Condition 1 和 Condition 3之爭了。C1派強調的是反應時間,背後的理論是我必須保證先敵出手的優勢,非常的美國主流觀點。C3派講究的是在安全攜帶和反應時間之中找到平衡。畢竟百分之99.99的攜帶時間是不會遇到需要近距離出槍射擊的機會的,那麽為什麽要為了百分之0.01的威脅犧牲百分之99.99的安全係數呢?而且通過反複練習,出槍後再上膛射擊的時間還可以控製在0.5秒以下。其實大家的觀點都有道理。所以到了今天,廣大槍迷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
 
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平常練習掏槍射擊的是那種攜帶狀態,日常攜帶就必須是那個狀態。因為在你緊張的時候,你的肌肉記憶決定了你的反應方式和時間。如果平時練習的方法不一樣,你麵對突發事故的時候,腦袋根本不可能來得急注意每個動作的細節和協調。隻能是平常練就的本能方應。其實除了研究如何攜帶和槍法技巧等,如果你是喜歡分析的人,還可以結合庫珀顏色代碼來訓練你的戰術思維。那麽什麽是庫珀顏色代碼呢?
 

上麵這套廣為大家接受的定義是誰最早提出來的呢?下麵為大家介紹美國現代實用射擊最重要的開山祖師級的人物之一,約翰·迪恩“傑夫”庫珀John Dean "Jeff" Cooper 1920年5月10日 - 2006年9月25日)。上麵這套方法就是他最早提出來的。那麽為什麽以1911為標尺呢?這是因為這位出身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庫珀大師是不折不扣的鐵杆1911粉, Colt 1911 點45口徑半自動手槍是他的標誌。說句題外話,這麽多年玩槍以來,我發現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幾乎所有我認識的老一輩(越南戰爭後的就少了)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射擊高手都是1911粉。估計都是受了這位庫珀大師的“荼毒”。

圖 11: “傑夫”庫珀

使用手槍的目往往是為了阻止敵人挑起的生死搏鬥,而此時敵我之間的距離幾乎總是在極短的範圍內。 這是庫珀大師的名言,並且根據這個理論基礎,發展出各種短距離手槍近戰接敵的訓練方法。這套理論到了今天早已經被各種官方數據證實也廣為大家接受。可是在60年代末至70年後期這段現代實用射擊的發展期裏,當大家普遍都還在追求手槍50米甚至更遠距離精準射擊的時候,他的理論可以算是離經叛道了。為神馬這位大師當年會如此反叛呢?那要從他年輕時代說起。

庫珀畢業於著名的加州斯坦福大學,獲政治學學士學位後,1941年加入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與了美國海軍的血戰太平洋行動,到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晉升為少校。戰後他辭去軍職,但在朝鮮戰爭爆發後他再度入伍,期間他參與不少帶有特戰色彩的任務,並晉升為中校。朝鮮戰爭結束後,他退役並再度入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76年,創立美國手槍射擊學院,開始以自己接近實戰獨特的方法訓練軍警和民間愛好射擊的人士。直到1992年退休,他可以說在美國實用射擊界是桃李滿門,我的其中一位師傅就是庫珀大師的親傳弟子,說來本門弟子也可以算是大師的桃李了。我們從大師的生平可以看得出來,他是位擁有實戰經驗又受過高等教育而且善於總結經驗的人。在朝鮮戰場上和經常以無招勝有招,戰術上靈活多變的中國軍人交手的經驗,相信對他後來的射擊理論影響非常大。

除了上述的攜槍五種狀態外,庫珀的理論影響現代實用射擊較深的有下麵幾點:

1. 采用大口徑手槍(起碼是9毫米以上)。最好是點45半自動高彈容的手槍。相對於當年比較流行的點38,點32來說,點45的殺傷力無疑是上了幾個檔次。相對於當年美國警察普遍攜帶左輪手槍,到今天幾乎所有美國警察都攜帶高彈容半自動手槍,庫珀的理論確實影響深遠。
2. 采用韋夫持槍法 (Weaver Stand)。這位當年以自己獨創的雙手推拉式射擊方法橫掃美國早期實用射擊比賽的加州警察蜀黍,得到大師的加持當然不是浪得虛名的。雙手推拉式的韋夫持槍法雖然到了今天已經被改良版或更合理的動作取代,但是在相對當年大家通常采用的奧利匹克比賽式單手射擊或者牛仔式西部射擊來說,已經非常接近貼身近戰的實戰要求了。
 
圖 12: Jack Weaver 示範韋夫持槍法
圖 13: 改良韋夫推拉式持槍法,到了今天依然不能算落伍,這是我們早年練習的照片,前麵那位采用的就是改良韋夫推拉式持槍法
圖 14: 幾十年前已經被實用射擊射手們放棄了的奧利匹克比賽式的單手側身射擊法
 
3. 扳機控製。傳統精準射擊講究的控製呼吸以緩慢扣扳機的方法以達到無意識擊發,這種技巧在緊張的近戰中幾乎不可能實現!他提出的理論是compressed surprise break. 依然是無意識擊發,但加快了扣扳機的速度他的理論還有幾點,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庫珀的著作。

 

圖 15: 庫珀的著作
 
除了上麵的理論外,庫珀主張槍支安全使用的四個基本規則,到了今天已經成為全世界專業射擊訓練或者業餘愛好者奉為金科玉律:
1. 假設所有的槍都是子彈上膛的,哪怕你肯定槍膛裏沒有子彈,在操作時也要像操作上膛的槍枝一樣對待。
2. 無論任何情況下,槍口不得指向你無意摧毀的目標。
3. 絕對不允許金手指,你的目光和準星不在目標上時,扣扳機的手指不得接觸扳機。
4. 扣扳機前必須確認你要射擊的目標,注意目標背後有沒有無辜的人員。
 
圖 16: 庫珀射擊學院當年定下的安全守則,到了今天很多靶場,射擊學校依然可見一字不改的版本。

 

他上麵的這幾條安全規則,過了幾十年後當我第一次接受美國射擊教練指導射擊的時候,聽到的依然是一字不變的版本。而當我成為合格教練教導第一個學生的時候,我說的也是同樣的版本。可想而知這位大師對於實用射擊的貢獻和影響之巨。
 
除了以上的貢獻外,上麵提到的庫珀顏色代碼可以說是現代實用射擊裏麵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下麵簡單介紹一下庫珀顏色代碼。庫珀認為,在致命衝突中賴以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並非多好的武器或著熟練的戰技,而是擁有戰鬥思維(Combat mindset)。所謂戰鬥思維,就是在你腦海中事先計劃從不設防,安全警惕,威脅,到反擊的四個層次的反應預案和層次評估。這樣在真正遇到危機的時候,你處理反應的能力會提高不少。當我第一次聽實用射擊教練講述這套係統時,確實有點不明所以,慢慢的體會深了,覺得確實是訓練你精神反應的好辦法。庫珀顏色代碼可以用下麵四種顏色代表:
 
圖 17: 庫珀顏色代碼
 
1.白色:精神上毫無準備。當你精神上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突然收到攻擊,你唯一生存的希望就是對手手法太爛。你唯一的反應可能是大叫“救命!,這怎麽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2.黃色:精神上放鬆,但是保持警惕,你充分了解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你隨時準備出手保衛自己。當你身處不熟悉的地方或者被不熟悉的人包圍的時候,精神上最好保持黃色警戒。當你處於這個狀態的時候,你必須對周圍的環境和人物保持一定的觀察。當然,你沒有必要緊張,隻是向雷達掃描一樣在一定時間裏多留意一下身邊的事務而已,其實這沒什麽特別,不過是一般八卦點的師奶都經常會做的事情。還有就是你如果身上攜帶武器,那麽精神上就必須處於黃色警戒的狀態。關於這點我非常同意,當我攜帶武器的時候,哪怕是在最熱鬧的人群裏,我都會保持一定的警戒心。
 
3. 橙色:危機上升,你注意到有事情可能會威脅到你的生命安全,這個時候你會特別關注該威脅的來源,但同時不可忘記對周圍的觀察。你的心理層次到此是我隨時有可能要武力保衛自己了。如果對方如此這般的話,我就進入紅色反應級別了。那麽當麵臨威脅升級的時候,你可以不再猶豫,及時出手。當然,威脅也可能解除,而退回黃色。
 
4. 紅色:沒有猶豫,危機已經成為威脅,你果斷出手。
 
5. 黑色 (Code Black):這是後來美國海軍陸戰隊加入的。意思是精神與體能狀態都開始崩潰。通常當人們從白色或黃色狀態突然跳到紅色的時候,心跳會突然提升,在超過175/分鍾的時候,人的精神與肉體開始失去控製。那麽如何避免Code Black的出現呢?其實上麵已經有了答案,當你的心理從橙色區域進入紅色區域的時候,你的心跳會上升,但不會出現從白色時的80到170的突然上升,這就大大減少了因為突然出現的心理壓力而導致腦袋極速充血而帶來的副作用。
 
圖 18: 庫珀的名言: 隻有暴力罪犯意圖侵犯的受害者可以製止罪犯。在那一刻,壞人是不會懼怕警察,法官和陪審團的,所以,我們必須讓他懼怕其意圖侵犯的人。
 
什麽叫大師?我的觀點是既有實戰經驗,又能科學的總結發展出一套理論,再而根據理論結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推廣方法,讓這套理論發揚光大。庫珀在實用手槍方麵絕對是大師,如果上麵說的還不足以說服你的話,那麽國際IPSC射擊運動的開創人,現代流行的五步掏槍法(five-step draw),電影“槍王”裏麵的雙連擊(double-tap 雙連擊是大師根據自己戰場上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在近距離,哪怕是強悍的點45,也未必能一槍搞定對手),清除手槍故障的拍彈匣-拉套筒-扣扳機動作套路(tap rack bang)等至今依然為國際實用射擊高手和美軍特種部隊通用的戰術動作的發明人,夠大師的資格了沒有?哪怕後來有人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各別比他還有效的戰術動作,但卻沒有多少人可以如他一樣整理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善理論。
 
圖19: 跑動中射擊換彈匣,現在實用射擊裏麵必需的動作,在那個年代庫珀屬於帶領潮流的先鋒
 
出身貴族學校的庫珀可以說是實用射擊裏麵的紳士。在實用射擊的殿堂裏,可以說是名門正派中的第一人。相對於武俠世界裏的“天下武功出少林”,那麽這位大師一手創立的位於鳳凰城附加的”美國手槍射擊學院“,那就是實用射擊世界裏麵的少林了!而下期我將為大家介紹的另一位實用射擊曆史上同樣可以稱為大師級的人物,卻是實用射擊裏的野獸派人物。也許你不知道,最早的C3攜帶就是源自於訓練大上海租界警察的這位野獸派人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