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1957年5月中共整風時期,西北師範學院一些教師的發言

(2023-10-11 00:47:33) 下一個
西北師院教師踴躍揭露內部矛盾
趙吉惠

蘭市訊 中共西北師範學院委員會與院長辦公室於5月18日、21日連續兩次召開了教師分組座談會,認真揭露學校內部的各種矛盾,並對學校工作中存在的缺點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王明昭說:領導上有四怕,應讓風刮到,雨下透

教育係王明昭教授發言說:關於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領導上還有顧慮。目前具體表現為四怕:第一,怕搞過火了。徐院長在一次教職員大會上講話時強調要“和風細雨”,不要搞過火,但是卻把“嚴肅認真”給丟掉了。第二,怕沒有真理。這顯然是低估了群眾的覺悟水平。第三,怕開大會。領導上強調開小會,不教開大會,其實我們從報紙上看到北京大學主要要開大會。第四,怕失掉威信,將來不好做工作。我看領導上這些顧慮都是不必要的,我認為目前的關鍵在於如何“放”,應讓“風刮到,雨下透”。許多教師在發言中認為目前的主要顧慮是,擔心把矛盾“放”出來“鳴”出來之後,能不能解決問題。大家希望領導上“不要怕”,應通過這次揭露矛盾,達到適當的處理與解決矛盾,改進學校的工作,把師範學院辦得更好。

龔澤銑說:師院普遍存在三個主義。

曆史係龔澤銑副教授說:過去開會發言多是歌功頌德,今天開會就要吹毛求疵。三個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師院普遍存在,滿院飛。一個人入黨後就另眼看待,所謂“一登龍門,身價十倍”。留助教過多地考慮政治條件,結果把真正的優秀學生分配到外麵,如曆史係曾有一個學習最好的畢業生分到內蒙去教語文(旁邊有位先生補充道:還教體育)。地理係派出的留蘇學生學習成績不好,這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薩師炯說:師院辦的脫離了方向,既不西北,又不師範,也非學院。

曆史係主任薩師炯教授發言中說師院存在著三個主要問題:第一是黨的宗派主義。他認為這是產生主要矛盾的根源。由於宗派主義的存在,許多問題都被封鎖起來了。留助教、派留學生多是黨員,教師出外學習、進修也是黨員,政治課派研究生也準備讓某位黨員科長的愛人去(後來因生產沒去),工資改革中,有的黨員連升好幾級,非黨員長期不動。第二是學校領導作風有問題。領導上待人不誠懇,不接受群眾意見,喜歡聽好的,怕承認錯誤。第三是學校的方向不明確。師院是處在西北地區的一所高等師範學校,可是事實上我們辦得脫離了這個方向,形成“既不西北,又不師範,也非學院”的局麵。我們學校往往是用一些生活問題的處理代替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用行政命令代替學術上的百家爭鳴,學術研究空氣很不濃厚。他說這三個問題是師院矛盾的主要根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宗派主義。學校的缺點為什麽不能改呢?因為學校不願吸取經驗教訓,有一位先生說的好,就是領導上背上了包袱,認為這幾年來學校辦的還不錯,隻看到了成績,沒有看到缺點,把大家的辛勤勞動攬到了自己身上,缺乏群眾觀點。

南國農說:有聖人風,各種報告中經常采用的公式是“成績是主要的,錯誤缺點是次要的、個別的。”

教育係南國農教授說:幾年來師院一直存在著三股歪風,這是形成主要矛盾的因素。第一股歪風是特權風。這是某些黨員形成的風,在某些方麵表現的特別突出,如使用公共器材(電影機、照像機、摩托車)某些黨員有特權,可以私人借用,而一般人是沒分的。有一次,實習指導委員會要借用一下照像機,主管部門就說是“製度問題”,而黨員可以拿到青海去旅行,結果摔壞了,損失了二千多元。其次表現在提拔幹部上,黨員提拔的快,非黨員幹了十多年也不提拔,有的雖然被提拔了,也是一些經常圍著領導上轉的人,所以群眾很不滿意,形成“領導所愛,群眾所憎”。第二股歪風是粗暴風。一位黨員負責幹部來校後,把學校變成了兵營,對教師隨便張口教訓,常常用“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態度對待教師,使很多人感到害怕和不安。其次,學校領導對一些教學上有點問題的人,也不耐心幫助,而是加以粗暴的打擊,不是降職降薪,就是停止工作,打入冷宮,或是來個“調轉”,使人感到“世態冷涼”,缺乏新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第三股歪風是聖人風。某些黨員把自己看成是聖人,認為自己工作中沒有一點缺點或錯誤,各種報告中經常采用的公式是“成績是主要的,錯誤缺點是次要的、個別的。”經過反複的解釋,似乎感覺不到有什麽缺點了。

王碩如說:師院的黨與非黨之間橫著一堵又高又厚的牆,統戰工作是“統上而不統下”。

曆史係王碩如教授在談到師院的黨與民主黨派的關係時指出:過去不好,現在好一些了,但是民主黨派在學校究竟發生了那些作用呢?我看除傳達、保證外沒發揮什麽作用。師院的民主黨派還沒有獨立地位,像小孩一樣。師院的黨的統戰工作是“統上不統下”,對民主黨派的下層人士看不上,不找他們商量問題,討論工作。王碩如教授在揭露了學校的許多矛盾之後,又著重地分析了產生這些矛盾的根源,他認為這些矛盾主要是宗派主義造成的。由於有了宗派主義,因而在黨群之間便築起了一堵牆,這堵牆又高又厚,所以領導上對被領導者有成見,不能一視同仁。領導上認為某某先生“行”就一步登上天,認為某某先生“不行”便被打入冷宮,使人精神痛苦。領導上不了解知識分子的特點,即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士可殺而不可辱”。

張文熊說:學校對老年知識分子是“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中語係講師張文熊說:師院黨的領導同誌對群眾批評過嚴,而自我批評很不夠,對黨員不公開批評,這不是宗派主義是什麽呢?他在談到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時指出,解放後有些學校對老教師不重視,而在周總理關於知識分子的問題報告後,又對青年知識分子不夠重視了,現在對老年知識分子批評少了,其實是有意見而不提,采取所謂“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許多先生在發言中提到,非黨教師和黨員特別是負責黨員交不上朋友,互不了解,因而黨與非黨的關係越來越有距離。

郭士豪分析矛盾根源,提出四點建議。

教育係郭士豪副教授在揭露了黨與非黨之間的矛盾後,指出了黨與非黨關係不好、黨員脫離群眾,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1)工作方法不好,黨的工作過於神密化,如黨委會成立時,可以廣泛吸收群眾參加,而我們學校隻請了一少部分黨外人士,又如處理黨員的問題也不公開。有的領導偏聽偏信,片麵聽匯報,因而使黨與群眾之間有距離。(2)思想認識上沒把兩種性質不同的矛盾區別開,因而對一些問題處理的很不當。(3)黨對知識分子的估計不夠全麵,對知識分子估計的過低。最後,郭士豪還提出了幾點改進黨與非黨關係的意見。他認為:(1)省委應派人對學校的整風運動進行領導,搞好這次整風,解決各種矛盾。(2)有些問題應向群眾公開,特別是對黨員的批評處理問題更應使群眾知道。(3)加強黨對黨員與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4)希望黨委會多有幾名專職的黨委委員。

傅恒書說:非黨幹部有職有責無權,黨團代替了行政。

中語係主任傅恒書教授在發言中談到了三個問題。第一是黨與非黨的關係問題。他說黨與非黨知識分子接觸中存在著兩怕。黨員怕知識分子複雜,說話不方便。黨外知識分子怕一句話說不對頭,來個運動再整一下。因此就形成了一堵牆,這堵牆越築越高、越壘越厚。第二是非黨幹部的有職有責有權問題。非黨幹部有了職,也盡了責(出了問題還要負責),就是無權。我是擔任係領導工作的,但對有些事情沒權過問,使我很苦惱,一年前關於畢業生分配、留助教、學生休學、退學等事情的處理,有些是我不知道的,也不和我聯係。第三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領導上強調係裏要全麵負責,但是工作有困難,黨團代替了行政,使行政被動,工作不安。黨團員犯錯誤由組織個別處理,不通過行政,好像有“治外法權”。學生工作除了學生科之外,又插入了個團委會,我校團委會變成了獨立王國,團幹涉行政的情況,差不多每天都可以碰到。

楊少鬆說:肅反工作中存在著三個壞主義。

許多教師談到了師院的肅反問題成績是主要的,但是也有錯誤、有問題。教育係楊少鬆教授說:師院的肅反工作中存在著三個壞主義,在確定肅反重點上有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在善後工作的處理上有宗派主義。某位負責領導工作的黨員幹部在肅反中犯了錯誤,不但沒給處分,反而提了級。這不是宗派主義是什麽?王明昭教授補充道:師院肅反工作中,領導上錯誤的運用了胡適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公式,犯了主觀主義。許多先生都指出某位負責肅反工作的黨員在肅反中態度非常粗暴,在未定案之前,先給人扣上一個“反革命分子”的大帽子,有的甚至在報告中說出一些威脅人的話,使好些人都害起怕來,日夜不安。

 來源:《甘肅日報》1957年5月2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