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宣武門外 曾經會館林立

(2017-01-20 14:21:37) 下一個
一直覺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家在北平居住的宣武門外“永靖會館”,可能和湘西酉水河畔兩個相鄰的縣:永順和保靖相關。查了一下,果然是屬於湖南省的會館。看到一本《北京湖南會館誌略》,當年僅湖南一省在京會館就有21處之多。
 
早就聽說,京城“會館”,起先是因明清兩朝在京城舉辦科舉考試而興起的,是各地學子赴京趕考,官及候選人員在京城居住的地方。由各省各地在京官員、旅京同鄉等熱心人士主持、捐資或集資建造。會館的規模則因各地旅京人士的經濟實力和熱心程度而各有不同。些是規模很大、功能較齊全的省級會館,如湖廣會館、安徽會館、湖南會館等。也有些是縣一級的小型會館,最小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四合院。後隨清朝末期科舉製度的取消(1905年),會館的功能逐漸改變。民國以後,在京的會館成為各省、各地赴京求學、謀生的同鄉來京城時落腳、居住和交流的場所。
 
很晚才知道,當年北京的會館竟然多達400多個,而且,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南城宣武區,隻有很少數在崇文區,個別的在西城、東城區。據說是因為清朝的時候,內城的西城區和東城區不允許漢人居住,漢人隻能住外城的宣武和崇文兩區。在外城,東邊的崇文區多商賈,西邊的宣武區多官員、學士、文化人,所以會館多建於城南宣武區,也是自然了。在宣武區,會館非常密集。一條街、一個胡同有好幾個會館的,也有很多。而周圍與教育、文化、藝術相關的學校、書店、文物商店、戲院等等,也相當繁榮發達。
 
從民國以後,到解放以後的幾十年間,大部分普通會館,後來成了大雜院,年久失修,多已破舊,前些年先後拆掉了,隻有很少數被列為保護文物。如湖廣會館,是個別至今仍然對公眾開放的會館;安徽會館,2006年05月25日,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南會館,是北京市的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
  
當年,在京湖南省21個會館名錄和地址如下,資料摘自《北京湖南會館誌略》
 
湖南會館    爛縵胡同
上湖南館    草場十條
長沙郡館    草場十條
長沙新館    草場十條
衡州會館    丞相胡同
寶慶會館    草場五條
永靖會館    永光寺中街
永州會館    賈家胡同
常德會館    高廟胡同
嶽陽會館    長巷下四條
辰沅會館    草場四條
酉西會館    楊梅竹斜街
澧陽會館    海北寺街
長沙邑館    椿樹上三條
善化會館    宣外大街
湘陰會館    兵馬寺前街
瀏陽會館    北半截胡同
醴陵會館    西單京畿道
湘潭會館    保安寺街
湘鄉會館    爛縵胡同
寧鄉會館    米市胡同
 
出於好奇,按圖索驥,查了一下。
 

湖南會館,現宣武區, 爛縵胡同101號。是湖南省省級會館,建於光緒13年1887年)初時為來京應試的湖南籍舉子、京官及候選人員的住處。規模較大,功能較全,保護較好,成為北京市的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後來是宣武區爛縵胡同幼兒園

 

 圖一   湖南會館

 

  圖二   湖南會館內景

 

 

湘鄉會館,也在爛縵胡同,也曾有六層院落、數十間房,曾國藩建造。澤東曾在湖南湘鄉會館召開驅張(張敬堯)大會。

 

瀏陽會館,北半截胡同41號,譚嗣同故居。

 
“酉西會館” ,現楊梅竹斜街 61號,沈從文故居在這裏麵。好像也就是 1922 年沈初來北京時住了半年。看到一張照片,大雜院已很破舊。不過,看到網文說,楊梅竹斜街這一帶要重修,可能會保留這個會館吧。”酉西“倆字,“酉”想必代表湘西母親河酉水。
長沙邑館 , 椿樹上三條北 9 號。曾經住過一位出身於長沙望族的名士、著名書法家鄭家溉老先生(1871-1944),抗日烈士。
 
    
圖三                                                     圖四
 
鄭老先生,清翰林院編修。辛亥革命後,隱居會館,賣字為生。
在此期間,鄭老先生多次堅拒漢奸鄭孝胥利誘,怒斥漢奸王揖唐等人。日軍占領北平以後,返回湖南居住。1944年居湘鄉時,因決不屈服於日軍的淫威、寧死不肯出任日偽維持會長,老人縱身跳入塘中,旋被日軍槍殺。讀之,令我這湘籍後生肅然起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