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nov2016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族往事(四)曾祖父母的兒子們

(2016-12-12 17:06:53) 下一個
這些事也是從家母那裏聽來的。
 
在湘西老家,我們把曾祖父叫做“老太”,祖父、祖母叫“公(公)、婆(婆)”,叔叔、嬸母叫“老,嬸娘”。為免混淆,下麵主要還是按大家習慣的稱呼來寫。
 
曾祖父的兩位妻子
 
如前所說,這是大約150年前,一個隨母親從江西為避難而出逃,不知怎麽來到湘西山區小縣城的小青年的故事,他就是我的曾祖父。
 
曾祖父從當學徒開始,憑自己勤勉努力,一步一步地在新的居住地站穩腳跟,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天地。接下來,自然要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完成為 G 家傳承香火的任務。
 
他娶了當地大姓(彭、胡、餘、。。。)之一的餘姓女兒為妻。過一兩年,第一個兒子誕生,G家有後了,老老太有了第一個孫子。想必是家庭的大事,不知當時是怎樣的一番喜慶。
 
曾祖父的這位長子,後來成了我的爺爺。
 
母親說,之後,從高祖母和曾祖父的江西老家某地又來了一個女人,說是小時候在江西老家定的娃娃親。人家千方百計打聽到娃娃親的“未婚夫”在湘西,日子過得還不錯,就找過來了。那也不能不認,是吧,也娶回家來了。那時候還是清朝,沒有一夫一妻製的法律。
 
我的親曾祖母餘氏在生下這個家族的長子以後,再未生育。後娶進門的娃娃親曾祖母,接連生下4個兒子和1個女兒,鋒頭自然較健。
 
曾祖父的 5 個兒子
 
關於我祖父和他那4位同父異母的弟弟們,母親講得不多。每每提及,常常一言以蔽之,“你爺爺這兄弟五個,沒有一個有出息的,都是遊手好閑,抽大煙、賭博、放高利貸”。這話由孫輩的我再講出,好像更有些不敬,但也是寫家族往事繞不開的話題。
 
據說,在偏僻、閉塞的湘西山區,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當地農民就有了種鴉片的習慣,市麵上很容易買到大煙,似乎也不很貴。政府的戒毒運動也管不到這裏,富家子弟,若非家中管教很嚴,很容易受外界引誘而染上大煙癮。
 
“賭博”,彼時彼地主要是打麻將、推牌九。有一次,我爺爺在外麵打麻將,大概已經很長時間了,我奶奶差母親去叫爺爺回來。母親說,“我到那裏一看,牌桌上已經打出了5張‘白板’。就說,“白板都打出 5 張了,這牌還怎麽打啊?都散了,回家吧!”
 
所說“放高利貸”,母親說,就是他們兄弟幾個不時地從商店的賬房裏支些錢,放高利貸獲利。
 
“養不教,父之過”,在教育子女方麵,曾祖父和他的妻子們是失敗的,和他在生意上的成功恰成對照。他們似乎不具備當年老老太“教子”那樣的決斷力。
 
也許是因為當地教育很落後,也許是生意太忙,沒顧上。如果替他想想的話,作為立足未久的第一代移民,一方麵,他要賺錢養這一大家人;另一方麵,估計那些年也是他生意上的發展時期,每年賣貨批貨,要去常德跑兩趟,就得三、四個月;也還有同行競爭等種種問題,。。。也不容易,可能真是沒顧上。不過,從根本上來講,應該還是囿於眼界,缺少遠見卓識。
 
也許,這就是一部分所謂“富二代” 的宿命?
 
聽母親講,老老太——曾祖父的母親決斷了一次,狠治了一下她這些不爭氣的孫子們。某年過年的時候,她叫幾個孫子把他們借出的高利貸借據都拿出來,“給我看看”。然後她把這些借據全都投入了火盆,付之一炬,”叫你們一個個不學好,賭錢、抽大煙,放高利貸害人“。不過為時已晚,也改變不了什麽。
 
幸虧,曾祖父憑一己努力,已經掙得了一份不薄的家產,至少夠他的 5 個兒子和1個女兒適時嫁娶的所有用項,和之後一個大家庭日常生活開銷的所有用項。
 
隨著曾祖父的 5 個兒子(“慶” 字輩)先後娶妻生子,從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起,曾祖父的孫兒們(“澤” 字輩)相繼出生了,除了可能有沒能長大的,長大成人的孫輩有十幾個,其中有九個男孩。
 
湘西餘氏曾祖母隻生了一個兒子,是曾祖父母的長子(“慶”字輩老大)。這個長子結婚後,生養的孩子中,也隻有一個兒子長大成人,是 “澤” 字輩中最大的男孩子,是曾祖父的長孫,他就是我的父親,大排行老五。聽慣了我的堂叔們叫他五哥,堂堂兄弟姐妹們叫他五伯,卻沒認真想過,為啥曾祖父的這個長孫排行老五。
 
娃娃親的江西籍曾祖母生的 4個兒子,一共給我的曾祖父添了不止10個孫子孫女,男丁多於女孩。
 
我的這幾位爺爺,後半生平常。他們的兒子長大後,多有外出讀書者。我的爺爺離開老家來到北京依附他唯一的孩子——我的父親,其他幾位爺爺沒離開故鄉,或與兒孫同住,或幫忙在外的工作的兒子帶孩子。
 
30年代中期,父親大學畢業,留北平工作。母親帶著7歲的姐姐從老家來平與父親團聚。因祖母已去世,爺爺也隨母親離開老家,來到北平,依附他唯一的兒子。隨著我和弟弟在1936年和1938年,相繼出生,他過起了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是一位慈祥的爺爺。日據時期,1943年在北平去世,大概是 60 歲上下。
 
二爺(在湘西老家,我們叫 “二公” ),三爺、四爺、五爺,基本上一生沒離開過老家,還是住在曾祖父留下的房子裏,守著分家後也就不多的幾畝田地,收些租子(原糧)過日子。
 
1947年,我第一次回老家時,爺爺輩中,二爺、五爺已故去,見到了三公三婆、四公四婆、兩位五婆。因五爺先娶的五婆沒生育,又娶龍婆,得了一個兒子,兒子在50年代初參軍,後來也一直在外地工作,五婆和龍婆一生互相照顧。
 
四公做了本地私立競擇小學的董事。三公和四公原來些老毛病應該是改掉了。他們的孩子長大後各有出息。
 
 
 
相關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ov201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yi7172' 的評論 :

謝謝閱讀和評論鼓勵。 比很多網友早出生了一些年而已。
我把聽說過的家中祖輩的一些情況和自己經曆和見聞寫出來,就算存個證。以後家裏後代,或是網上的年輕人,當他們有時間、有興趣、想要了解過去的時候,就可以看看。
moyi7172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平和生動! 向老前輩致敬!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