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明的博客

“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選載作者論著章節和新論新譯
個人資料
正文

讀王安石《登飛來峰》,步原韻奉和

(2020-06-13 04:25:37) 下一個

讀王安石《登飛來峰》,步原韻奉和

傅正明

其一. 觀童子戲

雪泥捏作飛鴻相,沙地砌牆隨塔升。
冰羽難玩童子戲,瞬間融化最高層。

注:

佛教“聚沙興塔”之典,可作正負兩解,既可喻積少成多,也可喻諸行無常:《妙法蓮華經·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經律異相》:“五百童子結伴遊戲,在江邊聚沙造佛塔。當時天降大雨,江水暴漲,童子皆漂溺而死。……”

其二. 心翳

心生一片遮望翳,人欲飛禽逐日升。
以我外觀難見物,錯將低處當高層。

注:

依北宋哲學家邵雍(邵康節)論人在天地間之地位及觀物之道,“以物觀物,性也。以我觀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之十)。又雲:“天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謂之理者,窮之而後可知也。所以謂之性者,盡之而後可知也。所以謂之命者,至之而後可知也。此三知者,天下之真知也,雖聖人,無以過之也。而過之者,非所以謂之聖人也。”(《皇極經世書》觀物篇之六十二)

作於 2017年1月29日

登飛來峰⑴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⑵,聞說雞鳴見日升⑶。
不畏浮雲遮望眼⑷,隻緣身在最高層⑸。  

注:
⑴飛來峰:有兩說:一說在浙江紹興城外的林山。唐宋時其中有座應天塔。傳說此峰是從琅琊郡東武縣飛來的,故名飛來峰。一說在今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寺前。
⑵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時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⑶聞說:聽說。
⑷浮雲:在山間浮動的雲霧。望眼:視線。
⑸ 隻緣:一作“自緣”,自然是因為。緣:因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