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泡

滴一泡釅茶,品幾道美食,憶舊念鄉愁
正文

雪國遊

(2017-01-20 09:36:44) 下一個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是川端康成《雪國》的開篇。初讀《雪國》,感覺難懂,卻醉心其文字之美。穿行於雪國之境,重讀《雪國》,於是多了一些領悟:那就是“禪”這一行為的物感造化。現代文明致使精神追求日漸狹窄,禪存於人性中,為俗世所蔽,隻有在清冷寂靜中,才能達到與境的神會,回歸質感的自然喻性空間,冰釋隱於雪境深層的虛無。


川端康成的小說大多是以愛情故事為題材,文字簡潔冷越,情節有韻如詩。《雪國》初版是1948年,這是個不安寧的歲月,日本戰敗,在亞洲刮起的軍國主義浪潮遭遇毀滅性打擊,整個社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逃避傾向,作者以冷峻的筆墨描述藝伎的生活,可這種生活狀況逃脫不了時代背景的浸染。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理應風光無限,但卻選擇了自殺,“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行為和文字的一致,映證了其對物哀之美的極致追求。


44年後,終於誕生了又一位來自東亞的諾貝尓文學獎得主。與川端康成不同,莫言自認“平時是孫子,寫作時色膽包天”。其作品與現實中的自己是矛盾的,或許這種矛盾將迎來統一,因為莫言找到了思想的指引者。


“這是一幅嚴寒的夜景,仿佛可以聽到整個冰封雪凍的地殼深處響起裂聲。沒有月亮,抬頭仰望,滿天星鬥,多得令人難以置信。星辰閃閃競耀,好像以虛幻的速度慢慢墜落下來似的”—引自《雪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