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泡

滴一泡釅茶,品幾道美食,憶舊念鄉愁
正文

立冬炣香飯

(2016-11-07 11:18:31) 下一個

 

王稚登有詩「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裏過。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其筆下的立冬滿帶愁苦滋味。大概當日詩人身在客途,加之無微信可慰寂寥,心有戚戚焉。而同樣身在異鄉的我,麵對微圈立冬美食的刷屏,家鄉習俗的討論,心裏滿是過節氣氛,其味悠悠,其樂綿綿。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為扺禦即將到來的寒冷,潮汕人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於是食蔗、進補、炣香飯就成了習俗。甘蔗在立冬日正是時令,食蔗可以補充過冬的糖份,還可以檢查牙齒,牙好身體好,牙不好意味要進補,但進補的藥膳並非是每一家都負擔得來,於是各家盡各自之所能炣香飯犒勞忙碌了大半年的家人,「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概括。
立冬時節,水稻成熟,新米上市,土豆飽滿,芋頭正粉,板栗正香。潮汕人用炣的辦法把各種時令食物和鮮蝦、魚幹,豬肉、香茹共冶一爐,飯熟後各種食物的香味撲麵而來,於是稱為「炣香飯」。食家張新民認為:炣作為潮州菜的烹飪技法,意思是微火使爛,翻動使熟。理雖如此,但並不形象。炣飯基本分兩個程序,前一程序類似粵菜的煲仔飯,用溫水,將米與芋頭、土豆、板栗一起下鍋同煲,待水將收幹之時,進入類似炒飯的後一程序,將事先炒熟的其它配料加入飯中,用鏟子快速翻動,把配料和飯攪勻,再蓋上鍋蓋慢火燜熟。香飯出鍋,並非立即開餐,第一道的香味要獻予袓先,祭拜完畢,才是家人朵頤之時。都說潮汕人抱團,卻不知維係的是共同的精神信仰—祖先崇拜。
立冬炣香飯,份量必須準備充足,留下剩飯,謂之「壓冬」,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家有餘糧,倉滿屋潤。不管將來是否如願,在立冬日,人人都是肚撐腹圓,香味繚蕾。同時立冬還是好客之時,各家常會呼朋喚友,同享香飯。但老家有個奇怪的風俗,立冬日上別人家裏作客吃飯,必須連去三年,其中的原因已無可考證。「炣」字在潮汕俚語中,還有相當於「泡妞」一詞中泡的用法,因此,每當有男子招呼女子立冬日到家吃香飯,就有了些許「君子好逑」的意思。
一碗炣香飯,一年肚俖枵。炣飯,是立冬日最好的溫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