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啟慧

曆史不是封閉的城堡,沉積的墓地,不是隻有一個燃燈者,幾個仆役,在黑暗中出沒的盜墓人。它是永不垂降幕布的舞台,生者和死者一起登場,悲劇喜劇滑稽劇同時上演。我們觀看,聆聽,從中辨認一切:從台前到幕後,從臉譜到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太極沒有打垮徐曉冬,卻打垮了武術背後隱藏的百億黑金帝國

(2017-05-09 22:07:30) 下一個

太極沒有打垮徐曉冬,卻打垮了武術背後隱藏的百億黑金帝國

 

1

 

讀金庸的武俠小說,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但凡名門正派,都是虛偽且惡心的,他們打著冠冕堂皇的幌子,卻都在幹著齷齪不堪的事情,比如為了劍譜滅人滿門的餘滄海,比如陰險卑鄙不擇手段的左冷禪,比如揮刀自宮的嶽不群……反而那些魔教中人,個個光明磊落,直來直去,比那些正人君子更值得敬仰。

 

《倚天屠龍記》裏,一眾名門正派為了搶奪屠龍刀,不惜大開殺戒圍攻武當山,殷素素被迫當著年幼的張無忌的麵自盡,在臨死的時候,她指著那些一個個名門正派的臉,心中充滿了憤恨。

 

不得不說,金庸寫的太棒了。道貌岸然之人,多是雞鳴狗盜之徒。

 

很多人對於武術的理解,都來自於金庸的武俠小說,什麽內功、點穴、四兩撥千斤,乾坤大挪移。別以為這些功夫很古老,其實它們都是六七十年代才被開發出來的,比電子計算機都晚。你讀施耐庵的《水滸傳》,裏麵有寫到內功嗎,有寫到點穴嗎?無論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還是武鬆醉打蔣門神,那都是實實在在一拳一拳砸下去的,人家可沒有神功附體,又是隔山打牛又是淩空發勁的。這個施耐庵,簡直就是個武黑!太不愛國了,太不尊重傳統文化了!

 

不過,曆史畢竟是向前發展的,在很多小說網站裏,我國武術高手已經不屑於使用內力,都開始使用鬥氣了。真是可喜可賀,假以時日,我國武術高手定能衝出銀河係,痛打外星人,以揚我國威。

 

什麽,你說武術高手不可能衝出銀河係?你太不愛國,太不尊重傳統文化了!你這個漢奸!

 

雷雷說,他之所以敗給徐曉冬是因為沒有使用內力,因為一旦用了內力,徐曉冬三天之後必死無疑,這雖然搞笑,但起碼還是句人話,頂多吹牛逼唄,反正太極拳就講究個說學逗唱。而反觀有些太極大師的言論,就要比雷雷無恥多了。張胡子

 

比如這位叫做蘇建平的太極大師,麵對“徐曉冬被7名太極弟子非法圍堵”事件,他非但不去斥責這些無恥行徑,反而還為這些人叫好,變相的鼓動這些太極學員們搞非法襲擊。他更在采訪中說“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在計劃幹他,要麽來明的,要麽來暗的,畢竟他是一個人嘛,”其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你能想象這些無恥言論是從一個太極大師的嘴裏說出來的嗎?這還真是跟金庸武俠小說裏寫的那些名門正派一樣,打著冠冕堂皇的幌子,幹著齷齪不堪的事情。麵對徐曉冬的挑戰,要麽當縮頭烏龜,要麽派散打冠軍出戰,要麽就從其他地方搞他,抹黑他。

 

比如派徒弟騷擾挑釁;貼徐曉冬是賣國、辱華的大字報;逐字逐句地論證徐曉冬的頭銜和簡曆是假的;宣布徐曉冬的對打是私鬥,不合法……等等,甚至發展到徐曉冬武館證件不全、偷稅漏稅;徐曉冬品行不端;徐曉冬是間諜;徐曉冬被境外勢力利用……再這樣下去,我真擔心徐曉冬被嫖娼不可。這種事,不是沒有先例。

 

而就在今天,徐曉冬的微博被封了,倏地一下就沒了,像被大風刮走了一樣。在微博裏搜索“徐曉冬”用戶,出現的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搜索結果不予顯示”的字樣。

 

嗬嗬,能請問根據的是哪條法律,哪條法規嗎?

 

《太極法》嗎?

 

來,讓我們看一下徐曉冬微博在未封之前,發布的最後一條消息。

 

 

 

他遇到了什麽麻煩,我想我不用多說了,大家都是中國人,有些事情你懂得。

 

有人可能會問,至於嗎?對於一個說實話的人,有必要打擊報複到這種地步嗎?我明確告訴你,有必要——理由很簡單,就在陳氏太極的聲明中也提到了,徐曉冬是“擾亂了武術市場”,潛台詞就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不搞你搞誰。

 

沒錯,國王是沒穿衣服,國王是光著腚呢,但我們誰都不能說。

 

傳統武術圈比徐曉冬想的更複雜,他以為打敗太極大師就像推倒一麵土牆那麽容易,可是到最後他才發現,他麵對的是密密麻麻的銅牆鐵壁。傳統武術界不是一個個孤立的門派,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龐大產業,既有資本支撐,又有政府扶持,還有一幫子忠心耿耿的腦殘甘為驅使,喊打喊殺。而徐曉冬呢,就像蘇建平說的,他隻是孤身一人。

 

所以,打不過徐曉冬不要緊,可以有一萬種辦法搞臭他。就像《天龍八部》裏寫的,我們雖然打不過喬峰,但你喬峰是個契丹狗啊,你有什麽資格來挑戰我們中原武林?張胡子

 

金庸不愧是名家,他不僅預料到了當今武術大師們將要使用的神功,還預測到了這些名門正派的所作所為,都將他們寫進了書裏。金庸誠不欺我,不信你看,每部小說的結局,那些齷齪的名門正派最終也都沒有什麽好結果——就算把徐曉冬搞臭,太極拳也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喜歡曆史和時事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2

 

少林寺、專業公司、民間武館的變革和嚐試,是傳統功夫在商業化大潮下的三種路徑。這就是現實。

 

 

 

 ● 

功夫也是商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湖。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或明或暗的功夫圖騰。他們或是飛簷走壁、桀驁不馴的武林高手,或是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大俠義士,又或是號令江湖的盟主。他們是令狐衝、郭靖,是少林高僧、武當真人,是霍元甲、葉問、李小龍、黃飛鴻。他們不但有蓋世神功,還有高貴的人格。這是我們印象或者想象中的傳統武術模樣。

 

但時代變了。30多年前的那場變革讓經濟回歸市場,也讓眾多威嚴和神話還原於平凡和真實。功夫的變革自然也深處其中。 

 

國人印象中最威嚴、最傳統的少林寺都開始向商業靠攏。推崇企業家精神的釋永信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個企業,這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功夫。 

 

各類專業公司則把功夫看成像足球、籃球一樣開發、包裝和營銷賺錢的競技運動,國外有商業收益大獲成功的武術格鬥賽事,中國為何不能? 

 

而在最為世界熟知、誕生了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武術明星的佛山,代表著武術傳統和原生態的民間武館們,則在傳統與現實中掙紮,他們沒有少林寺的影響,沒有承辦聯賽的公司們的財大氣粗,他們隻能在收徒與收費之間野蠻生長。

 

被譽為“中國功夫代表”的太極拳,是個符號,可以承載你想賦予的任何氣質,比如,養生,健身。然而硬幣的另一麵,太極拳背後承載的是一個價值億萬的商業帝國,其巨無霸的體量和未來的埋單者人數未來還會不斷增多。 

 

無論你喜不喜歡,也無論它在擂台上被擊敗或是獲勝多少次,都不會影響這個必然的商業趨勢。

 

 

 ● 

太極拳的資本江湖

 

作為一位太極拳狂熱愛好者,針對徐曉冬事件,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並沒有袖手旁觀。5月4日早間,馬雲發布微博表示,這是一場“唱戲的”和“看戲的”互動得最好的一場“秀”,竟然有人還為此生了氣,當了真!張胡子

  

他還表示,太極拳是肯定能打的,但練太極的最大樂趣不是來自爭鬥,而是從爭鬥中感悟太極。太極拳不是為了搏擊而生,更何況用自由搏擊的搏擊能力去和太極拳的搏擊比,規則不一致,根本無從談起。

 

事實上,在推廣中國太極的過程中,馬雲和李連傑功不可沒。一位中國最著名的商人,一位功夫巨星,分屬不同的圈子,他們往一起湊。原因很簡單,太極正成為商人們最有影響力的主流生活方式,它有可能成為大生意。

 

2011 年,李連傑和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一同注冊了“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此後便一頭紮進了“太極禪”的商業模式摸索和文化品牌推廣中。

 

電影世界中的“黃飛鴻”李連傑與商業世界中的“風清揚”馬雲通過“壹基金”結識。李連傑退出“壹基金”的運作後,熱衷太極的馬雲拿了一份自己構思的太極大師楊露禪的電影劇本找李連傑,希望他出演主角楊露禪。一場電影邀約觸發兩位有武術情結的男人思考如何圍繞太極做更多的事情。最後,預期之中的電影未能開拍,一家名叫“太極禪”的公司卻意外誕生。

 

馬雲和李連傑這兩位跨界合夥人開始了他們的太極商業化之旅。他們拉來了全國太極推手冠軍王占海、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組成了早期的運營團隊。2016年,前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楊荇農加入這個團隊,出任CEO。

 

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基本信息(數據來源:啟信寶)

 

根據啟信寶的信息顯示,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00萬,功夫巨星李連傑是法定代表人、商業巨頭馬雲任董事、陳家溝“四大金剛”王西安的長子王占海是技術總監。

 

相關人介紹,在太極禪公司內,“靈魂人物”馬雲隻負責公司大的發展方向, 李連傑是公司全職的 CEO,全權負責公司的管理運營。作為王西安拳法研究會副會長的王占海,則是負責太極文化產品和服務開發的技術總監。

 

馬雲是太極的擁護者

 

如果把馬雲看作資本符號,李連傑是太極符號,得出的結論是資本愛太極,而現實的有形產品就是“太極禪”,當然,不破不立,不舍無得。

 

而就在馬雲和李連傑、王占海合夥“賣”太極之前,在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早已開始了一場大刀闊斧的商業化革命。

 

喜歡曆史和時事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 

過度商業化,武術變了味道

 

時間回到1982年,一部上映的電影《少林寺》讓博大精深的少林功夫名揚天下,功夫再次拯救了少林。張胡子

 

 

1982年,也就是《少林寺》電影上映的那一年,17歲的安徽潁上青年劉應成來到了少林寺,拜了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師為師,法名永信。1987年,22歲的釋永信成為了少林寺的住持。從此在釋永信的操盤之下,少林寺走上了商業化道路。

 

釋永信深諳“用戶的需求”,所以自從他“上任”以來,少林武術學校瘋狂擴張。嵩山腳下打著少林武術名號的武術學校遍地開花。如今登封擁有70多家武術館校,常年在校學員多達5萬人左右。

 

為了迎合互聯網時代,少林寺不但建有官網,玩新媒體,也辦有雜誌,而且經常到世界各地宣傳少林文化、中國文化。

 

在他的操盤下,少林寺不僅是一個佛教機構,更是一個商業帝國。但它的組織構成和收入鮮為外人知道。

 

少林市的商業版圖,大致囊括12大項目,包括武僧團、少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少林書局、講座、互聯網、電子商務、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文化中心、少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少林藥局、寺廟托管、少林香堂有限公司、寺廟刊物《禪露》

 

釋永信把少林寺當作一個文化產業來運作,某種意義上,少林寺被“盤活”了,但也出現了濫俗和過度商業化的趨勢。

 

不隻是少林寺,武當、峨眉這些權威門派也都走上了一條商業化之路。

 

2004年,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傳人袁修剛籌辦起自己的武館。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武館已經開設了氣功、太極、道家內丹等多個授課項目,並且,他還大力開發海外市場,一身道服的他更是用流利的英語向外籍學生授課。

 

作為已故的峨眉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汪鍵應該是把峨眉武術推向商業化的關鍵人物。盡管江湖上人們習慣於稱他為峨眉派“掌門人”,而事實上,他的頭銜還包括樂山大佛文武學校校長、峨眉武術表演團負責人,在其逝世之前,汪鍵可以說是樂山當地知名的“武術企業家”。

 

而散落在民間的中國功夫更是暗流湧動。有越來越多的武館開始選擇套用現代健身俱樂部的模式,向收費的會員或者學員們傳授武藝;也有越來越多的武師學會了借助影視表演來包裝和宣傳自己,在打響品牌後,再用武術培訓和中醫保健去賺錢;還有不少館主正在琢磨著,是不是應該花上一筆錢,在互聯網上建一個推銷自己武館的網站……

 

有精英有草根,更多元化的太極產品以及群體性活動成為大概率事件。太極在中國將不再會隻是公園廣場裏老人們的群舞,隻在陳家溝或者邯鄲學院的太極拳專業才能看到學太極的年輕人。在你日常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實體的公園、廣場、健身房,虛擬的熒幕上,學生、白領、打太極的人會越來越多。而產品上,老式的太極鞋服和其他用具將被更時尚的產品慢慢替代,李寧、阿迪達斯和耐克以前隻有零星的幾款與武術相關的產品,以後產品線會慢慢延伸,現在淘寶上類似於花笙記等等中式潮裝品牌將有望和國際大牌在同一起跑線出發。製造太極劍的勝地,浙江龍泉,卻也將有可能迎來國際化的對手。

 

在這個商業無孔不入的年代,中國武術早已經淪為了犧牲品。這個時候,傳習武藝、弘揚國粹已經成了虛無的幌子,而大肆炒作、借機圈錢甚至各種奸詐的算計和背叛卻大行其道,讓人唏噓。

 

 ● 

假太極和假武術的偽大師們

 

由於太極拳本身在健身養生、傳統文化、易於推廣、擁有百年口碑等勢。這就易被一些人通過自稱掌握太極拳的專業知識和技巧而造假行騙。

 

 

1、玄而又玄,空而又空。將太極拳中的佛道哲學,引申為神秘主義和超自然力,而嫁接於自己。

 

通過玄學解釋和展示“神跡”,打著“國學”、“傳統文化”、“太極神功”、“人體科學”的旗幟,將自己包裝為擁有玄而又玄的玄學和超自然力的大師,欺哄大眾。

 

如展示什麽“隔空打人”、“當代雀停飛”、“發人丈外”等招式,博人眼球,恐嚇徒眾,以此廣收門徒,借此斂財。

 

2、自創神功,自創門派。一些沒有經過係統性和長期性傳統太極訓練的人,為了利用武術急於變現,七拚八湊,胡說八道自創各種新式太極拳。

 

在自創新拳後,自己解釋、自圓其說、自欺欺人、欺哄徒眾。或自稱掌握獨門秘籍,高價教授,或恐嚇徒眾依附自己。將民間巫術、宗教崇拜、封建禮教、催眠術等糟粕合一,糅合而成“神功”和“教門”或“絕技”,以神秘感騙人。

 

徒眾練習後,若產生了因體育鍛煉而產生的健身效果,就被其確認為“有用的神功”,若無,就是“功夫不到家”或者是“與神功無緣而不可得”來搪塞。層層設卡,層層收費。張胡子

 

3、將簡單易懂的拳理和曆史複雜化,理論化或將其變成包裝炒作自己的工具。

 

由於太極拳是習者多,名聲響的“顯學”。這也較易被個別人,利用為通過“研究理論”和“發現曆史”、“構造體係”而獲得社會影響力的“終南捷徑”,使之實現資源變現,有吃有喝,成名成家。

 

將原本簡單樸實的拳理,東拚西湊為晦澀難懂的“理論”文章或書籍和理論體係,偽學術化、偽科學化,讓人摸不著頭腦。

 

如上海某位自稱專門研究太極拳但自己不善武功的文人,通過研究各種家譜、曆史和拳理或搬弄江湖是是非非,攀高枝、傍名流或者攻擊他人,刷存在感,成了名人。

 

4、不敢技擊,不敢與其他拳種和現代搏擊格鬥交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武術最原始的原理和功能就是格鬥技擊術,它與西方拳擊,日本空手道、柔道,韓國跆拳道,巴西柔術等一樣都是依靠日常訓練、技術運用最後體現在擂台上的,依靠體能、耐力、爆發力、反應能力和擊打來實現對抗目的的運動技術。  

 

 

 ● 

寫在最後

 

極具變化的商業時代,讓這個龐大而傳統的體育也需要改變。這無可厚非。但是,不管你承不承認,以太極為代表的中國功夫都麵臨著失傳的困境,商業化侵襲下,武術場早已成了名利場。

 

隻是有點諷刺的是,這裏出現了個有意思的現象,資本的介入和商業化的過度開發會導致社會節奏變快,太極出來放慢社會節奏,資本又進入太極,想讓更多的人學會放慢社會節奏並創造消費放慢節奏的可能性。這成為一個自相矛盾的命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