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啟慧

曆史不是封閉的城堡,沉積的墓地,不是隻有一個燃燈者,幾個仆役,在黑暗中出沒的盜墓人。它是永不垂降幕布的舞台,生者和死者一起登場,悲劇喜劇滑稽劇同時上演。我們觀看,聆聽,從中辨認一切:從台前到幕後,從臉譜到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標題黨、錯閱讀的謬種流傳,終將我們變成沒有文化的一代

(2017-07-15 11:13:19) 下一個

標題黨、錯閱讀的謬種流傳,終將我們變成沒有文化的一代

 2017-07-14 滬部尚書 曆史啟慧
前言

 

 

根據清末李汝珍所著《鏡花緣》改編的動畫片中,有一個地方叫做白民國,領土廣闊,地方富庶,語言也與中原相同,但是裝腔作勢的老先生能將《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切”,私塾裏麵的學生將杜甫的《絕句》讀成“兩個黃鳥鳴羽木,一行白鷺上月天,窗含西山千秋雨,門白東吳萬裏舟。”

 

文化是裝不出來的,而在於內涵。外表的光鮮與內在的豐富在任何時代都是平行的二元世界。

在當今的自媒體橫行的時代,許多傳統雜誌和自媒體已經失去了原有開啟民智的定位,多為不學無數之徒,嗜錢如命之輩。在利益的驅動下,標題黨、淺閱讀和錯閱讀的泛濫成災,最終會讓我們這一代人成為鏡花緣中的白民國國民。

 

傳說,昔日唐伯虎因弘治科舉案被牽連入獄,心灰意冷之後離開官場,返鄉為民。他獨自住在巷口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鬻畫為生,仍寫一下一首詩言誌: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唐伯虎清高,最終窮困潦倒而死。他所說的“造孽錢”也包含著合法的不道德收入。有些人得勢是悶聲發大財,而有些人是把它恬不知恥的曬在了博客、微博、微信和網絡直播中。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穿著衣服。

 

 

 

一、標題黨橫行

 

2006年博客的誕生,成為靜悄悄改變時代的大事。接下來,微博、微信、網絡直播相繼誕生,改變很多人命運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商機。曾經有網友開玩笑戲稱,東北有兩大產業,重工業燒烤,輕工業直播。可見目前從事自媒體業務人員之多,已經超乎想象。

自媒體是一個任何人可以發出聲音的平台,這是它的偉大之處。文章的創作者也從以前的專業寫作人、編輯,演化為現在的人人皆可參與,高手在民間,其中也不乏許多有才華、有技能的優秀創作者。

 

任何活動還是要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這並不可恥,而是人類的本性。當自媒體人或者自媒體機構不在有組織庇護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收益。

 

最具吸引力的是什麽?顯然是標題黨、情色、暴力以及各類超乎想象的東西。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上,流量最大的內容是文字少、圖片多、視頻,它們最大的特點是一個吸引人點擊的“標題”。

即便是在文化曆史領域,標題黨現象也沒能免俗。由此導致了一個畸形的現象:沒有標題黨就不會有流量,深入、理性、客觀的思考在現實中的讀者越來越少。

 

所以無論是專業記者、有才華的人甚至傳統媒體,都集體向標題黨看齊,向偏執、憤青、負能量看齊。當前非常熱門的一些自媒體號基本都是這個特征。

 

打開百度搜索標題黨,可以看到下麵的內容,據說現在微信公眾號運營培訓班,重點教授的就是如何給一篇文章起一個好標題。

如果僅僅是標題黨,文章內容不錯,也是可以接受,但是現實的情況讓人一聲歎息!

 

二、錯閱讀泛濫

 

美國學者詹姆曾經把閱讀分為知識性閱讀、理解性閱讀、探索性閱讀三個層次。閱讀中觸及的層麵不同,代表著閱讀的不同深度。所謂“淺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鬆、實用性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具體表現為速讀、粗讀、快讀、瀏覽。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人,被房價、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自己都覺得倍感孤獨,哪裏還有時間去看《百年孤獨》?

 

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淺閱讀,雖然無奈,卻也無可厚非。可是網絡上卻充滿著“錯閱讀”的信息。

 

學習曆史的博士,看了幾本經濟學的書就成為財經評論家,四處演講,大談房地產,大談宏觀經濟,大談進出口貿易,也不知道耽誤了多少人買房,還不如相信任誌強。

有的人缺少古文功底,沒了解諸子百家,看了幾本散文,就去《百家講壇》去講《莊子》,堆砌辭藻、巧於修飾,卻流於膚淺、不著實地、誇誇其談,缺少真實價值。 

 

利用大家對《莊子》的陌生,從本來就不多的文字裏抽出了一些“有用的”,使大家不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莊子》的本義。說一個簡單的示例:

 

莊子在《庚桑楚》一文中曾斷言:“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堯舜選賢任能,使民相軋,民相盜,莊子目光如炬,一眼洞悉了幾千年。人相食,在封建王朝末期,是常態。而現代的“人相食”,已經上升到精神奴役,靈魂剝削的程度,本質上還是驅之於利,威逼利誘之。

 

人治必然走向專製。就如伽利略的學生憤然對伽利略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伽利略答道:“不,一個需要英雄的民族才可悲。

 

更有很多網絡大V,一旦遇到熱點時事,就馬上狂熱起來,甚至不惜編造謊言人身攻擊他國新上任的領導人。

 

中韓關係友好時,把樸槿惠捧上天,待到“薩德”可能入韓時,又把“樸槿惠”罵的體無完膚;杜特爾特來華要錢時,說是同誌加兄弟,待到杜特爾特和美國人走近時,又罵他忘恩負義。更有人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當選後,攻擊他的夫人......

 

如此潑婦罵街的錯誤言論在網絡上大行其道,除了說明國人文化的貧困,還能說明什麽

流氓沐猴而冠,鼠輩粉墨登場。這類公眾號裏麵皆為標題驚詫,卻無實質內容,充斥著曆史和邏輯錯誤,嚴重汙染版麵,卻也能夠吸引無數人眼球的文章。寫手們的文章,很像綠皮火車廂的旅客在談國際時政,滿嘴跑火車,也像澡堂子裏麵的老爺子們聊天下政局,全都是瞎水。

 

博物館在現代社會幹不過百度,莆田係的醫院總是在搜索的頭條。因為隻要有錢,人可以替鬼推磨。

 

這些自媒體也基本實現了公司化、團隊化運作,自己已經不再寫文章。因為寫文章是十分苦逼的事情,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是常有的疾病,在小編身上都基本得到了體現。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寫出一篇文章,還不如一個東拚西湊的文章寫出來閱讀量大。那些對著攝像頭吃飯、睡覺、搖擺屁股、唱歌、跳舞的,收入是普通人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如此的風氣,也不得不讓人心理上出現動搖。許多社交媒體堅持“淺閱讀、錯閱讀”的路線,也是多年摸索碰撞後最終無奈的選擇。

 

對於閱讀者來說,酒是穿腸的毒藥,卻能使人忘記又憂愁和煩惱。

 

三、後患無窮

 

哈佛大學著名中國研究權威史華慈的思維方式就很辯證,他最喜歡說:“一方麵……另一方麵……”,但這樣的思維和話語放到公共領域,就沒人愛聽,因為許多人要的就是一個簡明扼要、非黑即白的結論。

 

但世界是複雜的,人性是複雜的,一個非黑即白的結論,可能根本就沒有。

 

輿論是各種力量的支配空間,同時也受到作為市場法則的金錢的支配,理性的聲音通常比較微弱,而被放大的往往是兩邊極端的聲音,因為越是極端,越具有市場轟動效應。

 

小編遇到了一些網絡寫手的粉絲,好奇的問他們為什麽喜歡這類文章,難道不清楚裏麵存在很多史實上的錯誤嗎?

 

粉絲們反過來天真的責問小編:哪裏錯了?根本不可能!

 

在和他們聊天過程中,小編發現這些粉絲甚至不知道涿鹿之戰中黃帝和炎帝戰勝了誰,不知道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朝,不知道抗日戰爭中正麵戰場大的戰役,不知道朝鮮戰爭中美國為什麽會出兵。

 

如此粉絲,也難怪會相信謠言。這也不怪他們,畢竟不可能要求社會上所有人的文化水平與素質都很高。但是作為“開啟民智”的文化傳播者,如此造謠是非,確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也”的罪孽。

 

好多人都認為網絡文章,寫的真假無所謂。不能這麽看,文人不製造網絡謠言,傳播真實,是對社會盡其責,說也是一種做。

任何一個人,思維要不斷的接收知識的訓練和強化,才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素質教育,導致課本越來越簡單,考試越來越容易,學生的分析能力也越來越差。而今自媒體的標題黨、淺閱讀和錯閱讀又在大行其道,難道是讓人變成白癡嗎?

比如說房價,很多人居然還在相信經濟規律?要知道任何經濟和社會生活都是人的行為,研究一下,會得出更為正確的結論。

 

接收知識的渠道越來越狹窄,錯誤信息越來越多,長此以往,終會將我們變成隻會工作的機械人,完全沒有了個人的分析力與判斷力。複雜的頭腦會變得簡單,甚至天真,最終成為沒有文化的一代人。

 

近期熱帖:

 

0、生子當如孫仲謀,做人要學劉國梁!

 

1、讓德國告訴姚晨,和那些極端難民站在一起的下場?

 

2、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無效,那什麽才是保證邊疆穩定的根本?

 

3、得不到承認與尊重,我們都會變為孫連城

 

 

 

4中國最大的隱患,不是南海,不是薩德,而是這裏

 

5、百年回看袁世凱,中國曆史無法揭下的傷疤

 

6、世事不解曾年少,鬢白回首看射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喜歡曆史和時事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或者加微信(lsqhw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讚成!
但細想,時代就是這樣變化的,物質決定意識。網絡讓一些不關心文字、與發表文字無關的人有機會發表文字了,也是個全民提高的機會。
但是,最最最不能容忍的是,把髒話當普通話來用,髒話大有取得市民權的勢頭,必將導致整體素質下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