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啟慧

曆史不是封閉的城堡,沉積的墓地,不是隻有一個燃燈者,幾個仆役,在黑暗中出沒的盜墓人。它是永不垂降幕布的舞台,生者和死者一起登場,悲劇喜劇滑稽劇同時上演。我們觀看,聆聽,從中辨認一切:從台前到幕後,從臉譜到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矽穀血戰:印度幫清洗中華仔

(2017-03-11 12:04:54) 下一個

矽穀血戰:印度幫清洗中華仔

2017-03-11 曆史啟慧

 

 

 
在百度陸奇歸國的背後,是印度幫在矽穀的全麵崛起。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華裔,正在失去在美國高科技領域的領導位置,走向徹底淪為“技工”和“碼農”不歸之路。

 

能言善道,這就是印度幫後來居上,在矽穀血洗華人幫的秘密。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桑德·皮查伊(Sundar Pichai)、拉吉夫·蘇裏(Rajeev Suri)、尼科什·阿羅拉(Nikesh Arora)、桑傑·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桑傑· 賈(Sanjay Jha)、 山塔努·納拉岩(Shantanu Narayen),這些人名並非家喻戶曉,但是他們卻都是科技行業著名企業的高管,分別擔任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穀歌(微博)新任首席執行官、諾基亞首席執行官、軟銀集團副董事長兼軟銀網路與媒體事業公司首席執行官、SanDisk公司首席執行官、Globalfoundries公司首席執行官和Adobe係統公司首席執行官。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來自印度。

 

不久前,穀歌剛剛宣布了公司重組計劃。根據此次重組安排,穀歌在更改公司名稱和劃分新業務部門的同時,也將現年43歲的桑德·劈柴提升為穀歌新任首席執行官。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全球諸多名聲大作的科技公司所任命的首席執行官都是印度人。

 

 

劈柴出生於印度南部城市欽奈,與沃達豐集團前首席執行官阿倫·薩林(Arun Sarin)一樣,也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自2004年加盟穀歌擔任該公司負責產品研發的副總裁以來,劈柴就一直負責搜索和消費產品,例如iGoogle、穀歌工具欄、桌麵搜索和小應用產品、Google Pack和Gears等。

 

2011年,劈柴先生開始擔任穀歌公司負責Chrome和應用業務的高級副總裁,這一業務包括Chrome瀏覽器和Chrome操作係統、電子郵件服務Gmail、穀歌日曆Calendar、Docs和Drive等。如今,劈柴已成為穀歌首席執行官。

 

當然,這些印度人近年來能夠擔任著名科技公司的核心要職,並非巧合。最近,新罕布什爾南方大學開展了一項跨文化研究,對美國和印度的經理人進行了調查與研究。研究發現,就領導素質而言,更多的印度管理人獲得了最高的排位和得分。

 

上述研究還表明,印度經理人具有麵向未來的特質,而且還“能夠將真誠的個人謙遜態度與強大的職業意誌品質融為一體,這些領導人都取得過非常傑出的業績,而且還非常低調地打造了自己很優秀的組織”。

 

 

現年57歲的桑傑·梅赫羅特拉於1998年幫助創建了閃存公司SanDisk。此前他曾擔任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工程業務高級副總裁、產品研發業務副總裁以及內存設計和產品工程主管。自從2011年以來,梅赫羅特拉就一直擔任SanDisk公司首席執行官。

 

 

事實上,納德拉在替代鮑爾默出任微軟首席執行官之前,也曾在SanDisk公司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該公司的雲和企業集團相關的業務。

 

 

拉吉夫·蘇裏是電子和電信工程師,在成為諾基亞公司首席執行官之前,已經在諾基亞公司工作20年之久。47歲的蘇裏自從2009年以來一直負責諾基亞的移動網絡部門,而且常常被認為是幫助諾基亞移動網絡部門“諾基亞解決方案與網絡”業務成功扭轉困境的人物。

 

 

Adobe首席執行官納拉岩現年53歲,一直被同事們描述為低調但有競爭力的人。自從2007年出任Adobe公司首席執行官以來,他已經幫助該公司完成了巨大轉變。

 

 

現年52歲的桑傑·賈是芯片廠商Globalfoundrie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此前曾在摩托羅拉移動擔任主管,並曾多年擔任高通公司資深高管。

 

喜歡曆史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   

 

“華人和留學生如何在美國的職場上出人頭地”,往往是在海外華人論壇上經常討論的熱門話題。

 

常有人抱怨自己在工作中賣力苦幹,甚至主要工作都是自己做的,但是在論功行賞時卻沒有得到自己該得的,在提拔晉升時也總覺得自己備受排擠。

 

這也難怪,在自己國家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更何況是在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社會,即便是第二代移民,要想在語言文化上融入一個白人精英占統治地位的美國社會,也不是那麽輕而易舉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在矽穀,印度人全麵走上王位,隨之而來的便是華裔精英被排擠,不得不選擇回國發展。這可以說是中國的機會,但是從發展來看,華裔學生正在因印度人的崛起而遠離高科技和互聯網行業的核心位置。

 

一個數據表明,在美印裔人數達到近300萬人。

 

據2012年蘋果披露的資料稱,在美國蘋果公司工作的員工共有4.7萬人,其中7700人服務於客戶支援部門,27350人在蘋果零售部門工作,其餘約12000人就分布在工程、設計、銷售和其他白領事業單位。蘋果公司近三分之一工程師來自印度,在企業軟件、服務和支援部門工作的印度人也越來越多。

 

喜歡曆史的童鞋請關注公眾號:曆史啟慧   

 

事實上,不僅在科技公司和矽穀,印度人正在多個行業全麵開花。像花旗集團、沃達豐集團、摩托羅拉公司和德意誌銀行等都曾出過印度裔CEO。中國人在美國商界的表現早已被印度人遠遠拋在身後。

 

矽穀員工經常開玩笑稱,甚至可以根據每家公司食堂裏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穀歌和微軟兩大帝國的印度裔CEO,已經再清楚不過地向整個科技世界顯示:印度裔工程師在矽穀沒有上限。

 

事實上,印度人的崛起,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來到美國的沙比爾·巴蒂亞(Sabeer Bhatia)。巴蒂亞是hotmail的發明者,1968年出生於印度昌迪加爾,後來在加州理工念書。

 

至於印度人崛起之謎,源自印度古老的師徒文化。

 

瑞士聖加侖大學在2004年搞了一項對印度式管理風格的研究,結論稱印度高管傾向於參與式管理,喜歡和下屬建立非常深遠的關係。“這種管理藝術可能來自於印度的學徒傳統,在上下級之間會建立情感紐帶”,這篇研究稱。

 

新罕布什爾南方大學一項研究也比較了跨國企業中,印度經理和美國經理的差別,稱“印度高管的風格是,上級會非常真誠地替下屬考慮,兩者之間往往會建立極強的忠誠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報”。

 

這種發源於印度手工藝行業的古老傳統,在推動印度裔工程師融入矽穀時顯得馬力十足。早在沙比爾·巴蒂亞時代,印度工程師和企業家就開始在矽穀拓寬勢力範圍,靠一代代的積累建立印度企業家在美國的超強人際網絡。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矽穀印度創業家,就已經意識到外來移民在美國發展的難處和障礙,開始毫無保留地幫助前來追隨的印度老鄉。經過幾代印度企業家們的努力,他們實際上已經在矽穀創造出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印度圈生態,包括引薦人脈、設立天使投資,專門幫助初來乍到的印度創業者。“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識的努力才爭取得來的地位”,《印度經濟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道。

 

前幾代印度移民另一個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國人對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印度人隻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而不是傑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當第一代矽穀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職業上的玻璃天花板後,他們還決定要從此互相扶持著前進。他們意識到後來者將麵臨同樣的困境,要想突圍,隻有抱團。由前人來為後來者打破更多障礙,提供更多經驗,開啟機遇之門”。

 

所以,中國工程師最看不慣的“給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團”,雖然可能有意氣之嫌,但確實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風格。

 

就是通過這種赤裸裸的互相提攜的傳統,上一代印度人為今天的皮查伊和納德拉開辟了道路,向美國人證明了印度人可以擔當大任。

 

對於中國工程師,除了缺乏這種強力抱團的傳統外,最望塵莫及的還有印度人英語的母語優勢。在吐槽完印度同事“愛拍馬屁”後,許多中國工程師也都會哀怨地再自歎一句:“中國工程師就算想拍句馬屁也都說不太溜。”

 

僅僅靠提攜,可能能進入大公司混碗飯吃,但要成為“技術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還是要靠超強實力。皮查伊能當上穀歌CEO,首先還是因為他發明了chrome。

 

事實上,許多傑出的印度工程師確實是僅憑個人實力,就能讓整個互聯網世界心服口服。根據2014年的數據,目前矽穀大概有15%的創業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創辦。

 

在美國,印度人實際上已經成為由移民創辦的科技創業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過了英國、中國和日本三個族裔加起來的人數。

 

從1999~2012年,雖然印度雇員隻占矽穀整體雇員人數的6%,但印度人在矽穀創建的公司占全矽穀的比例從7%飆升到了15.5%。創業公司是最能代表創新精神和技術實力的一個指標之一,這些優秀的印度裔工程師,其中大概有一半都來自於同一所印度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

 

這是皮查伊和許多其他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譽為全世界最難進的大學,錄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學錄取率還低的多。或許把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據調查顯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集中地矽穀,約2000個新生企業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育出來的人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科技產業騰飛的黃金時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學院70%的畢業生會選擇出國,且大部分都落腳美國。過去50年,印度理工學院總共誕生了17萬畢業生,留在美國的就超過3.5萬人。

 

反觀“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中國人群體,顯然這種同樣來自東方的文化,已經在矽穀日漸消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rosetulip 回複 悄悄話 請看看一個中國人怎麽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l9NETQ6FM&feature=youtu.be
(第二期 愛德華農民 - 華人在美國的地位算老幾?)
ymck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能在美國得勢,主要還是得益於美國的國家戰略。華裔王家廉是Computer Associates的創始人.因為不願意配合美國的國家戰略,被人設了一局,最後被迫離開.所以最近華人很難上升為高官,並非是華人不行,而是不符合美國建製派的利益.
百花無缺 回複 悄悄話 矽穀早晚讓這些人搞完蛋。印度搞出過什麽?這些人在印度什麽都搞不出,到美國就能成?除了做ppt,搞忽悠,東西越做越差。矽穀科技公司要靠著這些印度人,早晚會完蛋。中國人至少在國內還做出過一些東西
qi91856 回複 悄悄話 主要原因是外包,但川大總統要斷這條路。

sm6577 回複 悄悄話 科技公司的CEO都是牽線傀儡,聽後台老板的。
華人都是聰明有自己腦子想在職場上顯露一番的。當然不符合老板要求。
iamhereforfun2 回複 悄悄話 每當有中國人回國發展的事,海外的尤其美國的華人立刻冷嘲熱諷,總覺得人家都是
混不下去了。可現實是在美國的華人白領的確混的灰頭土臉,絕大多數在職場上毫
無話語權,經濟上也隻能混個中產。一些對職場絕望的就隻能轉移精力,在出租房
上找自信,在推娃爬藤上找麵子。什麽都找不到的就隻能罵非法移民了。
Quarx 回複 悄悄話 這有什麽奇怪的:印度政府支持他們的計算機人去海外工作,就像菲律賓支持他們的菲傭一樣,大批大批的湧入美國了。印度國內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又有社會分層,不像我天朝,有能力的海歸了。 他們移民海外很積極的。 中國則因為89事件,護照開放給普通民眾快捷申請是90年代以後的事,記得92-94年以前還要有僑屬證明,限製護照的申請呢!

在提攜自己人這方麵,老中要像老印好好學習!
ily 回複 悄悄話 幾個原因吧。
1。老印一來就沒有語言文化問題。
2。IT的市場需要讓大量外包給老印拿走。
3。印度本身落後,讓精英在印度缺少施展機會。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從基層管理工作人數上就輸了。沒有底哪來的頂。
北海01 回複 悄悄話 有人簡單地歸結語言,文化,其實隻看到枝節。華人在美國不可能在管理層走太高,我們公司幾個台灣人,那時他們來的比大陸人早,隨父母小時就來了。技術精湛,刻苦耐勞,思路清晰,開會也是滔滔不絕。但是,永遠不上去,隻能做小MANAGER,最頂層是白人老美,可上去的全是老印。政治原因,不言而喻。
DANGDANGDANG 回複 悄悄話 歸根結底還是語言不行! 技術再強話都說不清楚在美國是沒法混的,美國公司文化其實是溝通,交流文化,胡適80年前就說過留學美國其他沒有學會,就學會了開會! 你開會能滔滔不絕發言嗎? 三哥開會能逼逼是有了名的,老美都服了他們了。國內畢業的理工科移民本身連漢語都不一定能說明白,更別說英語了,大部分大陸碼農另一個毛病是對美國文化,價值觀完全不認同! 天天窩在家裏看國內影視,包括腦殘的抗日神劇都看的津津有味,還當啥管理人員?
路邊的蒲公英 回複 悄悄話 深層的原因是美國佬擔心中國的崛起,害怕中國工程師 “裏通外國”。
而印度絕對沒有給美國造成這樣的危脅。
我們中國人在中國會讓日本人當公司高管嗎?
不放心吧,雇用德國人到是有可能。
jw2009 回複 悄悄話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華裔,正在失去在美國高科技領域的領導位置 ..
----------------------------------------------------------
華裔有沒有過領導。。作者胡說八道?
轉帖司令 回複 悄悄話 老中的鐵麵無私隻會讓美國人利用,讓外族裔稱快,實實在在的是自掘墳墓,還連累了子孫們。以為趕走周圍的老中就能讓自己安全些,其實在美國人眼裏就是一犯賤的敗類
ahhhh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沒有眾多抬轎的烙印,打死所有的白人也輪不到他們上位。
另一方麵說,老中互相看不起,最後都留在最底層。
登錄後才可評論.